⑴ 現場管理五大要素
現代管理學對現場管理的定義是:指用科學的標准和方法對生產現場各生產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員)、機(設備、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檢測方法)、環(環境)、信(信息)等進行合理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檢測,使其處於良好的結合狀態,以達到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產的目的。
人:就是指在現場的所有人員,包括主管、生產員工、搬運工等一切存在的人。人的性格特點不一樣,那麼生產速度,對待工作的態度,對產品的質量的理解就不一樣。那麼,作為領導就需要了解他的員工,不能用同樣的方法領導所有人,在公平的前提下要區別對待,是他們人盡其才,發掘性格特點的優勢,削弱性格特點的劣勢,要善於用人。
機:就是指生產中所有的設備、工具等輔助生產用具。生產中,設備的運作是否正常,工具的好壞是影響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的又一因素。好的設備管理,能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質量。
物:就是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產品用料。現在的工業產品生產,分工細化,一般都有幾種幾十種配件或是幾個部門同時運作。不論你在哪個部門,工作的結果都會影響到其他部門的生產運作。所以在生產管理的工作裡面,必須密切注意前工序送來的半成品,好的管理者是一個能縱觀全局的人。
法:就是法則。只生產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生產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規章作業,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的一個條件。
環:指環境。環境也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比如,食品行業。生產環境的好壞,有可能對員工的安全造成影響。
⑵ 影響生產現場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生產現場的因素有:
1.人員
2.設備
3.物料
4.方法
5.環境
全面影響現場管理;
⑶ 汽車企業生產現場安全管理模式
一、不準赤腳或穿拖鞋、高跟鞋和裙子上班。留長發者要戴工作帽。 二、在進行工作時禁止吸煙。 三、工作時要集中精神,不準說笑、打鬧。 四、使用一切機械工具及電氣設備,必須遵守其安全操作規程,並要愛護使用。 五、工作時必須按規定穿帶保用品,不準光著膀子進行工作。 六、嚴禁無駕駛證人員開動一切車輛。 七、嚴禁開動與駕駛證規定不相符的車輛。 八、未經領導批准,非操作者不得隨便動用機床等設備。 九、工作場所、車輛旁、工作台、通道應經常保持整潔,做到文明生產。 十、嚴禁一切低燃點油、氣、醇與照明設施及帶電的線路接觸。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一、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及國家有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種、各機電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並定期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 二、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設置安全生產管理領導機構,生產部門和班組應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負責督促、教育和檢查職工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三、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知識培訓,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各工種工藝流程,工藝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不得違章作業。 四、維修車輛前,應將車輛停、架牢固後方可作業。舉升設備應由專人操作,非工作人員不準進入車下,舉車時不準檢修舉升設備。 五、路試車輛必須由具有駕駛證及技術熟練的試車員進行,並在規定的路段上進行。 六、有毒、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學物品,粉塵、腐蝕劑、污染物、壓力容器等應有安全防護措施和設施,壓力容器及儀表等應嚴格按有關部門要求定期校驗。 七、根據季節變換切實做好防火、防澇、防凍、防腐及防盜工作,並制定相關措施,配備消防器材。配電設施線路確保完好,性能可靠,使用移動電具應有安全防護措施。 八、發生事故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保護好現場,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⑷ 現場管理的八大要素
現場管理只有六大要素,其餘為其引申。
人員(Man):數量,崗位,技能,資格等。
機器(Machine):檢查,驗收,保養,維護,校準
材料(Material):納期,品質,成本
方法(Method):生產流程,工藝,作業技術,操作標准
環境(Environment):作業、施工的環境
信息(information):作業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和人員交流
三大法寶:標准化是現場管理的基礎,目視化讓現場不再凌亂,看板化讓現場成為真正的前線觀察所。現場管理要想做到簡有效,必須活學活用現場管理的「三件法寶」。
目視化讓問題異常一目瞭然,標准化讓員工有章可循,依標准作業,秩序井然也很容易讓問題浮出水面,看板化更可以讓我們把現場管理的關鍵數據和情報集中清楚地呈現出來。
(4)汽車生產現場管理的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所謂現場,就是指企業為顧客設計、生產、銷售產品和服務以及與顧客交流的地方、現場為企業創造出附加值,是企業活動最活躍的地方。例如製造業,開發部門設計產品,生產部門製造產品,銷售部門將產品銷售給顧客。
⑸ 如何做好汽車生產現場質量管理
質量保證活動涉及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從產品設計開始到銷售服務後的質量信息反饋為止,企業內形成一個以保證產品質量為目標的職責和方法的管理體系,稱為質量保證體系,是現代質量管理的一個發展。建立這種體系的目的在於確保用戶對質量的要求和消費者的利益,保證產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維修性和外觀式樣等。
2、質量控制:
為保證產品的生產過程和出廠質量達到質量標准而採取的一系列作業技術檢查和有關活動,是質量保證的基礎。
美國J.M.朱蘭認為,質量控制是將測量的實際質量結果與標准進行對比,並對其差異採取措施的調節管理過程。這個調節管理過程由以下一系列步驟組成:選擇控制對象;選擇計量單位;確定評定標准;創造一種能用度量單位來測量質量特性的儀器儀表;進行實際的測量;分析並說明實際與標准差異的原因;根據這種差異作出改進的決定並加以落實
⑹ 現場管理五大要素是什麼
管理五大要素: 1、銷售管理:拓展業務、爭取更大的市場 2、生產管理:設計、製造「品質優良、成本低廉、交期及時」的產品 3、財務管理:供應、調度、運用所需資金,使供、銷、產、業務能順利進行 4、人事管理:培養人才,訓練人才,激勵人才,人才是企業最關鍵的因素 5、物料管理:籌備物料、節約資金、為生產服務,使產銷活動順利進行
⑺ 現場管理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場管理包括方面
現場的安全管理、物料管理、計劃管理、設備管理、工具管理、人員管理、排產管理、5S管理等等。
現場管理的六個要素即:人、機、料、法、環、測。也就是以下要介紹的5M1E分析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5M1E?
a)
人(Man):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b)
機器(Machine):機器設備、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
d)
方法(Method):這里包括生產工藝、設備選擇、操作規程等;
e)
測量(Measurement):主要指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准、正確;
f)
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由於這五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
1、操作人員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產人員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經過相關培訓考核。
(2)
對特殊工序應明確規定特殊工序操作、檢驗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
(3)
操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嚴格按工藝文件操作,對工作和質量認真負責。
(4)
檢驗人員能嚴格按工藝規程和檢驗指導書進行檢驗,做好檢驗原始記錄,並按規定報送。
2、機器設備因素(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設備管理辦法,包括設備的購置、流轉、維護、保養、檢定等均有明確規定。
(2)
設備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均有效實施,有設備台賬、設備技能檔案、維修檢定計劃、有相關記錄,記錄內容完整准確。
(3)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藝規程要求,能滿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條件若隨時間變化能及時採取調整和補償,保證質量要求。
(4)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處於完好狀態和受控狀態。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確可行的物料采購、倉儲、運輸、質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2)
建立進料檢驗、入庫、保管、標識、發放制度,並認真執行,嚴格控制質量。
(3)
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5)
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6)
生產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質量問題可追溯。
4、工藝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學合理,能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
(2)
能區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確立工序質量控制點,對工序和控制點能標識清楚。
(3)
有正規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質量控制辦法和工藝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操作文件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藝規程除明確工藝參數外,還應對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試樣的製取、工作介質、設備和環境條件等作出具體的規定。
(5)
工藝文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特殊工序主要工藝參數的變更,必須經過充分試驗驗證或專家論證合格後,方可更改文件。
(6)
對每個質量控制點規定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接收准則,並規定相關處理辦法。
(7)
規定並執行工藝文件的編制、評定和審批程序,以保證生產現場所使用文件的正確、完整、統一性,工藝文件處於受控狀態,現場能取得現行有效版本的工藝文件。
(8)
各項文件能嚴格執行,記錄資料能及時按要求填報。
5、環境的因素(環)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產現場環境衛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等符合生產技術文件要求。
(3)
生產環境中有相關安全環保設備和措施,職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4)
生產環境保持清潔、整齊、有序,無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可借鑒5S相關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齊存放。
(6)
相關環境記錄能有效填報或取得。
6、測量的因素(測)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准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准,以及發生問題時應採取的措施。
(4)保存校準記錄。
(5)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於校準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並記入有關文件。
工序標准化對5M1E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應將工序標准化工作納入工序質量改進的整體計劃之中。在制定相關標准化要求基礎上,通過工序質量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工序標准化各具體要求的執行偏差,進而採取改進措施。通過工序質量改進的持續循環,促進工序標准化的真正實現和持續改進,從而實現工序質量的持續改進。
⑻ 生產現場管理「五大要素」及「六大上目標」是什麼
生產現場管理「六大要素」:1、生產人員(人) 2、設備維護和保養(機) 3、生產物料(料) 4、工序管理(法) 5、生產環境(環) 6、質量檢查和反饋(測)
也就是說除了人、機、物、法、環,還有測。
生產現場管理「六大目標」:
其中,前三個目標主要是來自企業外部客戶的需求,後三個目標偏重於企業內部管理。
1、質量(Quality)
主要包括產品質量和設備質量,產品質量作為顧客的主要需求,是現場管理的首要目標。產品質量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良品率、合格率、不良率、報度率等,還包括顧客抱怨次數、顧客退貨次數、顧客退貨金頗等。設備質量主要體現在:設備停機時間、設備停機次數等。
2、成本(Cost)
是價格的主要構成。較低的價格是企業佔領市場時的一把利劍,相對低廉的成本能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所以,成本是現場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成本在生產現場主要表現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報廢率、呆滯物料數量或金額、物料周轉率等。
3、交貨期(Delivery)
體現的是企業將產品製造完成後交付給客戶的時間。交貨期目標主妥體現在:交期達成率、延遲交期天數等。在生產現場,與交貨期關系最密切的指標是生產進度。
4、生產效率(Proctivity)
是滿足交貨期、生產計劃的重要手段,對交貨期這個目標有重要的影響。生產效率同時還影響生產成本,生產效率越低,需要人員或設備的數量就越多,生產成本就越高。效率目標主要體現在:人員生產效率、設備生產效率、生產線平衡率、標准工時、工時利用率等。
5、安全(Safety)
主要是指人員的安全(而不是與機器故障、損壞相關的設備安全)。對安全的重視是以人為本的基本體現。安全指標主要包括: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班組安全活動次數等。
6、士氣(Morale)
影響著企業的氛圍與企業丈化,員工的歸屬感、凝聚力等方面與士氣密切相關。主要士氣指標包括:離職率、員工滿意度等。
⑼ 生產現場管理的六大要素是什麼
生產現場管理的六個要素即:人、機、料、法、環、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