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肥有哪些汽車公司
合肥長安汽車有限公司。
公司年產6萬輛,主要業務涵蓋福瑞達新一代多功能微型商務車、昌河單雙排座微型貨車。並在現有產品平台上,不斷進行產品的改進改型,通過拓展開發,現已形成福瑞達高地板螺旋簧、低平地板板簧和加長型三大系列。
福利待遇:
1、工資:實行崗位績效工資,綜合工資2400-3500元。年終獎:1-4個月基本工資。
2、公司嚴格按國家規定,繳納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五項社會保險。
3、免費住宿:公司按4-6人/間標准提供免費住宿,宿舍配備獨立的洗衣房,獨立衛生間,獨立的廚房。
4、午餐:工作日提供免費午餐,每年公司組織員工健康體檢,春節、端午、中秋發放節日慰問金。
5、每天工作8小時,雙休(工作日全年統籌安排)。
㈡ 中國汽車生產廠商有哪些
中國汽車生產廠商有廣汽集團,東風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一汽等。
1、廣汽集團。旗下的牌子有廣本,廣州豐田,日野。前身是成立於1997年6月的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東風集團。旗下的牌子有東風本田,東風悅達起亞,東風標致等。始建於1969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骨幹企業。
3、上汽集團。旗下的牌子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大眾,斯柯達)等。成立於2004年11月29日,簡稱上汽集團,前身是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4、長安汽車。旗下的牌子長安鈴木,長安福特馬自達,長安。長安汽車是中國知名汽車製造企業,中國品牌汽車領導者。
5、一汽。旗下的牌子大眾(包括奧迪),豐田,紅旗。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商之一。
㈢ 中國有哪些汽車生產基地的城市
1.重慶代表企業:長安集團、長安福特馬自達、長安鈴木、力帆汽車等。
2.湖北代表企業:東風汽車、東風標致-雪鐵龍、東風本田等。
3.安徽代表企業:奇瑞、江淮。
4.珠江三角洲代表企業:廣州豐田、廣州本田、東風日產、比亞迪等。
5.東北地區代表企業:一汽集團、一汽大眾、一汽馬自達、哈飛集團、華晨集團等。
6.北京地區代表企業:北京汽車等。
北京汽車生產基地成立於2003年,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間重點規劃建設的臨空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北京市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有力的促進了北京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和產品升級,已成為北京汽車工業的龍頭引擎和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基地總體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6.3平方公里,由整車發展區、零部件工業區、倉儲物流區、總部功能區、航空產業園五部分組成。
隨著現代製造業產業鏈的不斷延伸與拓展,汽車生產基地在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同時,將重點發展金融保險、航空、電子信息、工業設計、廣告會展、總部經濟等產業領域,力爭在未來5-8年內建成國內知名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之一。
網路-中國汽車工業
㈣ 安徽汽車生產廠家有哪幾家在哪裡
安徽只有江淮(合肥)和奇瑞(蕪湖)兩家汽車生產廠家。80年代蚌埠有家華陽汽車製造廠,很早就倒閉了。
㈤ 列出中國的15個汽車製造廠及所在地
1、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市威海路)
2、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吉林長春)
3、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
4、東風汽車公司(湖北武漢)
5、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北京朝陽區)
6、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哈爾濱開發區)
7、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安徽蕪湖)
8、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9、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10、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11、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12、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3、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14、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15、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㈥ 安徽有哪些汽車品牌,分別介紹下,謝謝了
奇瑞,江淮
㈦ 安徽專用車製造廠
安徽星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t:(0555)8323067 .滁州興揚汽車有限公司 t:0550-3562222 .安徽兆鑫集團汽車有限公司 t:0558-7653699 .安徽江淮揚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t:0550-3912218 .安徽江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t:0551-2297280 .安徽華夏車輛製造有限公司 t:0564-3988182 .蕪湖亞夏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t:(0553)7510011 .安徽省廣通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t:0565-2371048 .安徽天寶商用車製造有限公司 t:(0552)3014648 .利辛縣泰鑫專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t:安徽省利辛縣雙橋鄉阜蚌路198號 )安徽省池州市大田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0566-2022320 .蕪湖中集瑞江汽車有限公司 t:0553-3022307 .夠不夠多.
㈧ 奇瑞汽車在安徽所控股或參股得汽車企業多有哪些
基本都在蕪湖,最大的自然是集瑞聯合重工有限公司和新聯造船有限公司了
其他的還有埃泰克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蕪湖博耐爾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蕪湖恆耀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蕪湖華泰汽車儀表有限公司、蕪湖傑諾瑞汽車電器系統有限公司、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蕪湖羅比汽車照明系統有限公司、蕪湖莫森泰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蕪湖瑞昌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蕪湖艾科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蕪湖世特瑞轉向系統有限公司、蕪湖天佑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蕪湖通和汽車管路系統有限公司、 瑞鵠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安徽瑞祥工業有限公司、蕪湖艾蔓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蕪湖伯特利電子控制系統有限公司、蕪湖飛馳汽車零部件技術有限公司、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等
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㈨ 安徽機械製造、汽車製造行業50強。。急。。
安徽省機械工業50強企業名單
1、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2、奇瑞汽車有限公司3、安徽叉車集團公司4、日立建機(中國)有限公司 5、江西昌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6、安徽星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7、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安徽省寧國中鼎股份有限公司 9、安徽全柴集團有限公司 10、安徽安慶環新集團有限公司11、安徽華菱電纜有限公司12、安徽應流集團 13、安徽開樂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4、安徽長江農業機械有限責任公司15、安徽綠寶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16、安徽華星電纜集團有限公司17、蚌埠濾清器有限責任公司18、安徽省寧國市耐磨材料總廠19、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20、安徽五州特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21、六安江淮電機有限公司22、蕪湖博耐爾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 23、安徽康達制動器有限公司 24、亞新科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 25、安徽皖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26、安慶安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27、淮南舜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28、黃山金馬股份有限公司 29、蕪湖鑫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30、蕪湖恆升重型機床有限責任公司31、安徽金光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2、廬江縣同大江淮車身附件有限公司 33、合肥長源液壓件有限責任公司34、合肥鍛壓機床有限公司 35、阜陽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36、蚌埠振沖安利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37、安徽金鼎鍋爐股份有限公司 38、天長缸蓋有限公司 橋有限公司 41、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42、蚌埠江淮車輪有限公司43、安徽銅都閥門有限公司 44、新鴻發交通工業(安徽)有限公司45、淮北中芬礦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46、淮南錢潮軸承有限公司 47、合肥金工軸承有限公司 48、蕪湖盛力制動有限責任公司49、滁州華威科技有限公司
50、安徽省東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㈩ 江淮、奇瑞紛紛混改,安徽汽車工業的一盤大棋,背後有高人操盤
導讀: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入股江汽控股,開啟了國有車企集團首次引入外資參與混改的先河,與此同時,奇瑞汽車、華菱星馬也相繼進入混改模式,安徽汽車工業三強同時開啟混改模式,背後或許是安徽省正在醞釀一盤深遠的大棋?
5月29日,大眾入股江淮的傳聞終於變成了事實。
毫無疑問,這將開創外資車企參與國有車企混改的先河,也標志著安徽國資為安徽汽車工業的改革再次按下了加速鍵,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
自2019年以來,安徽省內5家規模以上整車企業,已有4家進行了改革(奇瑞、安凱、華菱星馬、江淮),並成功引入蔚來汽車將總部落戶合肥、大眾入股江淮,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不到1年時間,安徽汽車工業發生巨變,這難免不讓很多人心中充滿疑惑:安徽汽車工業將走向何方?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安徽汽車工業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自主品牌優勢,成為安徽重要的支柱產業。因此,做大做強汽車工業,帶動安徽工業整體發展,進而推動安徽經濟產生質的飛躍,一直是安徽國資改革的重要目標。
但在實際發展中,安徽汽車工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尤其是近年來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盡管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但安徽汽車產銷規模依然偏小。
2019年,盡管安徽全年生產汽車92.1萬輛(包含長安合肥工廠),同比增長8.7%,但規模偏小,僅佔全國的3.6%,落後於上海、浙江、湖北的270萬輛、100萬輛、220萬輛,而且以江淮、奇瑞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優勢不足,盈利水平普遍不高。
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以及地表最大規模的製造業,對於寄望於發力製造業的安徽省來說,壯大工業脊樑的意義十分重大,但對汽車工業來說,沒有規模就不成體系,沒有聚集效應就沒有競爭力,所以安徽省汽車工業以改革求發展的意願十分迫切。
其次,安徽擁有江淮、奇瑞、安凱等眾多自主品牌,曾在中國車市普及過程中創造出令業界矚目的「江汽現象」「奇瑞現象」,但規模與實力仍然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在消費升級、行業下行的新形勢下,弊端日益凸顯,發展乏力。
安徽國資對汽車工業的改革一直在持續推進,但多年來受制於各方因素,改革未能一帆風順。如2009年前後,「奇瑞教父」詹夏來在出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之後,曾力推江淮與奇瑞「合並」,共同組建「安汽集團」,但被「江淮教父」左延安以「大家都是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如同八路軍和新四軍」婉拒。從企業文化層面來看,江淮與奇瑞南轅北轍,現實操作中的確存在諸多困難,簡單的物理合並並不能產生化學效應。
目前,疫情對汽車產業確實帶來較大的沖擊,但終將過去。從長遠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已經走過了快速發展的普及階段,「躺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進入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時期,特別是充滿未知的汽車「新四化」,對安徽汽車工業而言既是難得的超車機遇又是挑戰。
對安徽汽車工業來說,以現有實力,短時間內把傳統燃油車的產銷規模做上去並不現實,只能先「活下去」,再談規模,因此兼並、重組、混改等資本運作再正常不過。
但歸根結底,中國汽車工業已經高度市場化,競爭烈度持續增大,任何汽車品牌的產銷規模、品牌發展基本上由市場競爭決定,贏得市場和客戶才能創造奇跡。
面對如此形勢,安徽汽車工業的深度改革勢在必然。而當改革步入深水區,能不能結合安徽汽車工業的實際,突破體制機制的藩籬,逐步形成合理的發展格局和企業治理結構,是安徽汽車工業改革面臨的主要挑戰。
對於國有車企混改,主要是通過引入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外資等各類資本,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釋放活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最終目標是國有車企的不斷壯大,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江淮汽車一度扮演了汽車行業和安徽國有車企混改「急先鋒」的角色。
2013年底,江淮汽車通過吸收兼並的方式整體上市,並引入央企建投投資作為戰略投資人入股,實現了上市公司股權多元化和管理層持股,完成第一次「混改」。
但如今來看,引入的戰略投資人——建投投資,屬於央企背景,不能起到很好的監管國有資本的作用,以及管理層持股比例整體過小,激勵作用不明顯,沒有起到以股權連接外部資源的作用,所以混改算不上成功。
原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曾說,企業到最後比拼的都是資源的配置效率,資源的配置效率,取決於一個企業的決策效率和執行效率。而企業的決策效率和執行效率,又取決於它的機制和治理結構。像汽車這樣的競爭性行業混合所有制要深混,不能簡單地淺混。
從江淮引入大眾汽車參與混改來看,第二次混改的確有左延安的相當思想得到了運用。
因此,作為安徽另一家國有龍頭車企,奇瑞的混改顯然有意避免重蹈江淮汽車第一次「混改」的覆轍。從2018年9月開始,先後經歷了4次流拍,奇瑞的混改最終落下帷幕,被擁有國資背景的青島五道口基金接盤。
奇瑞混改落地後,安凱汽車和華菱星馬也分別變更了實際控股人和引進新的戰略投資方。其中,安凱汽車的實際控股人由安徽省國資委變為國務院國資委,華菱星馬則引入吉利商用車作為新的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國資」背景的安徽戰略投資者向蔚來投資70億元,讓蔚來成為一家擁有地方國資背景的企業,也使得蔚來總部落戶合肥,將進一步提升蔚來的整車研發、供應鏈、銷售與服務等,讓安徽成為「中國電動汽車中心」更進了一步。
再加上此次大眾入股江淮和國軒高科,安徽國資對規模以上的重點整車企業基本完成了改革。
這一系列國有車企的改革在中國汽車產業體制改革中十分罕見,安徽省國資委從頂層設計上率先進行了破解,從「管經營」調整為「管資產」,使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適應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讓安徽的汽車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企業的市場化更加突出,具備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底氣,因此被業界統稱為「安徽模式」。
當前,汽車合資股比已經放開,新四化的發展日新月異,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安徽汽車工業的改革依然在路上,並不能一勞永逸。幸運的是,安徽人歷來具有「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善於創造的「安徽經驗」,才讓「老謀深算」的大眾、「創新求變」的蔚來選擇紮根安徽。
34年前,安徽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偉大變革,被載入史冊。今天,安徽正從傳統農業大省轉變為新興工業大省,一手抓傳統產業的脫胎換骨,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異軍突起,著力推進製造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孕育出大家電、中國屏、中國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
隨著汽車工業從傳統產業到新能源的轉型,新能源汽車成為安徽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自2009 年,合肥進入國家「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後,就正式開啟了安徽大規模市場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時代。
2019年,安徽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銷達12萬輛,佔全國比重為10%,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較為完善。
未來,在科大訊飛、京東方以及大眾、江淮、奇瑞、蔚來、長安、華菱、國軒高科等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將推動安徽向新能源汽車工業重鎮邁進,同時擁抱5G時代,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自動駕駛,搶占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寫在最後:
雖然安徽汽車工業的改革之路「一波三折」,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希望安徽汽車工業能在改革中迎來新一輪春天,能走得更好,走到更遠,讓中國汽車工業自主之花盡情綻放,不斷做大做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