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服務 > 如何用各種種子做汽車畫

如何用各種種子做汽車畫

發布時間:2025-04-09 16:44:06

① 兒童學畫畫有什麼好處

培養想像力,畫完後如果得到誇獎真的會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很有樂趣,又可以培養空間思維能力,還可以時精神世界很充實,

②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並跟讀《小小的希望》,初步理解《小小的希望》是對鳥類生存環境的關注。

2、感受作品對小鳥的關愛之情,表達愛護鳥類,保護鳥類的良好願望。

3、認讀字詞:「希望」、「這」、「那」、「往」、「張」等。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故事的大概情節。

活動准備:

大範例、字卡、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

你們聽說過希望這個詞嗎?(出示字卡「希望」並解釋希望的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在這幅圖中也有字精靈豎豎的希望,你們能發現豎豎的希望是什麼嗎?

二、出示大範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這是什麼地方?有誰?豎豎在對著誰說話?

2、你覺得他們會說些什麼?

3、後來,豎豎帶著小鳥來到什麼地方?他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4、兩幅圖有什麼區別?

三、欣賞課文,理解散文內容。

1、放錄音,幼兒完整欣賞作品。

2、提問:誰知道小小的希望是什麼?

3、豎豎希望告訴小鳥什麼(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示字卡「這」、那、往、張)

4、豎豎希望和小鳥飛到什麼地方去,去做什麼?

四、帶領幼兒朗讀散文。

五、游戲:叫醒字寶寶。

六、復習兒歌《,讀書 。。》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知道多種植物種子的特點。

2.在觀看視頻、配對游戲中自主了解種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產生繼續探究其它種子旅行方式的慾望。

活動准備:

1.根據圖畫書內容製作的動畫課件。

2.圖畫書《一粒種子的旅行》、種子實物若干、放大鏡24個。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旅行,導入活動。

教師:孩子們,你們外出旅行過嗎?是怎麼去的?

師:你們有的乘坐汽車、有的乘坐火車、還有的乘坐飛機去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地方的風景。有一群植物的種子也想去遠處旅行,它們是誰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交流,知道植物種子的特點。

1.分組觀察。

教師:請你們到後面的桌子上仔細認一認,有哪些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交流觀察。

教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種子,它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

三、觀看視頻,自主了解種子的旅行方式。

1.觀看視頻,自主學習。

2.幼兒交流,播放視頻。

師: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是怎麼旅行的?

3.教師:

在植物世界中,種子們各有他們特殊的本領。有的藉助風力旅行,有的藉助彈力旅行,有的藉助動物計程車去旅行。

四、配對游戲,根據種子的特點選擇旅行方式。

1.介紹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1.觀看水力旅行的視頻。

教師:其實自然界的植物除了運用風力旅行、彈力旅行、藉助動物旅行,還有些植物會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活動:

教師:鴨腱藤是怎麼旅行的?這些種子真聰明,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還有其它很多種子,它們又是怎麼旅行的呢,這個秘密就藏在這本圖畫書里。圖畫書的名稱是《一粒種子的旅行》。活動結束後,我們可以再讀一讀這本圖畫書,了解更多關於種子旅行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一粒種子的旅行》等關於種子旅行的圖畫書,幼兒繼續閱讀了解植物種子的秘密。

2.生活活動:在散步等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了解植物種子的特點及旅行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他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感到非常新奇,總想一探究竟。為了讓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真正地成為孩子發展的動力,我就嘗試著在我們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中來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下面我就主題活動「鳥」來介紹一下。

一、主題來源

陽春三月,春意濃濃,世界萬物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慢慢蘇醒過來。飯後,我帶著孩子們來到後操場的草坪上找春天,當孩子們歡呼雀躍地討論著自己的發現時,徐季超小朋友拿著一片小小的羽毛來到我身邊,用他稚嫩的聲音問道:「趙老師,這是什麼鳥身上的羽毛呀?」旁邊圍觀的孩子都搶著說:「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對,是麻雀身上的」……這時候,徐季超又抬起頭來問:「趙老師。是不是有人用槍打了小鳥後,小鳥的羽毛才會掉下來的?」看到孩子們這么關注這片輕輕的羽毛,而且還想到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構想,就是讓孩子們去了解鳥、發現鳥的秘密,從而去關注鳥、愛護鳥。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鳥」的主題活動。

(分析: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特別關注,從而會產生豐富的聯想,提出質疑。那麼碰到這種問題時,成人應給予相應的關注,讓孩子的聯想得以實踐,讓孩子的疑惑得以解決,這樣孩子的這種瞬間產生的好奇心的火花才不會熄滅,並且會生生不熄地燃燒下去。)

二、調查已有經驗

為了了解孩子對鳥的已有認識,我們首先進行了一個調查活動,讓孩子們說說「我知道的鳥的名稱」,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鳥的名字,當蘇開明小朋友說到「雕」時,胡陳超馬上說出他自己的意見:「我知道,雕就是老鷹。」這個觀點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爭論,有的說:「雕和老鷹的名字不一樣,所以雕不是老鷹。」有的說:「雕和老鷹長得一樣,所以雕就是老鷹」……爭論不休中,有的孩子為了證實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就走上來問我:「趙老師,雕到底是不是老鷹?」我故意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問了這個問題非常好,回家以後你們就去找這方面的資料,看看到底誰說得對。」於是,我們首先就展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終於獲得了答案,原來雕不是老鷹,但是它們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類。

(分析:由於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豐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對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爭論。但是我覺得這些爭論正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導火索,有了爭論就有質疑,有了質疑就會產生問題,重要的是老師如何點撥這根導火索,如何讓孩子的爭論變成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三、收集資料、交流介紹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收集了很多鳥的資料,有圖書、圖片、識字卡、鳥的羽毛以及實物鳥等等。

一天,張心儀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蝴蝶圖片,她向大家介紹說:「我帶的鳥的名字叫蝴蝶。」這時,翁少航聽到了馬上站起來說:「不對不對,蝴蝶不是鳥。」其他孩子也爭論起來,我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蝴蝶是鳥,一派認為蝴蝶不是鳥。我們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聰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舉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鳥』的問題。」經過我的提點後,孩子們的問題產生了,而且學會了概括和提煉。以後,他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帶來了他觀察後的發現:「我發現蝴蝶有觸角,小鳥沒有的。」趙君磊帶來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書介紹說:「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小鳥是從鳥媽媽生的蛋里出來的。」由此,我們得出了結論:蝴蝶不是鳥。

又一天早晨,貢弈楨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圖書,他向大家介紹說:「有的鳥是不會飛的,企鵝就不會飛。」汪凱迪覺得很奇怪,馬上問:「為什麼企鵝不會飛呀?」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後來,貢弈楨把他帶來的圖書和同伴一起分享後才發現,原來企鵝的翅膀已經退化了,所以不會飛了。發現了鳥的這個秘密後,季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老師,我看到動物園里的孔雀也不會飛,是不是有很多鳥不會飛呀?」根據這些問題,孩子們樂次不疲地去尋找著、探究著。

(分析:孩子們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時自己也在反饋、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碰撞。在這種碰撞中就會產生疑惑、發現問題,只要成人稍加點撥,

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提出問題。另外,孩子在提出問題後一定要去關注它、想辦法解決它,那麼,孩子才會保持長久的提問習慣,也會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四、參觀、采訪

孩子對一些圖片資料上的鳥是不滿足的。因此,我們就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我們鎮上唯一的一個鳥店。一來到鳥店,我們就被淹沒在一片嘰嘰喳喳、百鳥爭鳴的鳥的海洋里。孩子們滿懷興奮,但更多的是一種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們拉著鳥店裡的老爺爺,爭相提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王若愚:老爺爺,那隻綠色羽毛的鳥是鸚鵡嗎?它會說什麼話呀?

胥冰清:老爺爺,這只長長尾巴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翁少航:老爺爺,那種紅色羽毛、一點點大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徐嘉浩:老爺爺,這些鳥喜不喜歡吃飯?

趙君磊:老爺爺,這些小鳥關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凱迪:這些小鳥的嘴巴很尖,會不會咬我們的手指呀?

季雨:這些小鳥要不要經常洗澡的?

徐燕:老爺爺,這些鳥食都是些什麼東西呀?

……

一次次的提問,在老爺爺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獲得滿足。於是,孩子們知道了很多鳥的名字:嬌鳳、鸚鵡、八哥、芙蓉;他們也知道了要經常清洗鳥籠,經常給小鳥清理羽毛;他們還知道了那些小鳥喜歡熱鬧,喜歡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環境是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的源泉。孩子們在環境中感受、體驗、發現和思考。因此,我們應多帶孩子進行實地觀察和采訪,在自己的發現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目標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二、准備

月餅,各種水果。

三、過程

1、環境創設。和學生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嘗。

4、請學生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學生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像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學生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學生當觀眾。互相輪換。

四、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後安排觀察月亮、繪制「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學生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嘗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衣袋是人們衣服上用來裝東西的用具,它既實用又莢觀,平時經常看到小朋友繞有興趣地談論自己的衣袋。為此設計本主題,旨在為幼兒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充分交往,了解各種各樣的衣袋,通過動手合作裝飾衣袋,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和動手創造能力。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暢想,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一:奇妙的衣袋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衣袋的奇妙,既實用又美觀。

2、通過談話,鼓勵幼兒主動、大膽地與別人交往。

二、活動准備:

1、布置「奇妙的衣袋」展覽會(現代的衣服);

2、「衣袋的演變」錄像;

3、幼兒穿自己最喜歡的衣服(衣服上有口袋);

三、活動過程:

(一)參觀衣袋展覽,引導幼兒了解衣袋與我們的關系。

1、參觀「奇妙的衣袋」展覽會,與同伴交流討論。

2、你看到的衣袋是怎樣的?你最喜歡哪種衣袋,為什麼?(引導幼兒從美觀、實用的角度進行講述)

(二)觀看錄像,幫助幼兒了解衣袋的演變歷程。

1、觀看「衣袋的演變」錄像。錄像衣袋的演變:

①很久以前,人們在腰間掛一口袋來放置東西;

②古時,人們將物品藏於肥大的袖口中;

③後來,人們在斜襟衣服上也裝了一個口袋;

④近代,出現了中山裝和西裝,上面有口袋;

⑤現代,特別是童裝,出現了形狀、顏色、花紋和不同款式的口袋。

2、討論:你們知道過去的衣袋是怎樣的?有什麼用?現在的衣袋與過去比,有什麼變化?

3、小結:過去人們的衣袋主要是用來裝東西,漸漸地,衣袋的裝飾作用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三)自由結伴交流幼兒身上的衣袋。

1、任意結伴,相互說說幼兒身上的衣袋是怎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色彩、安置的位置等方面講講)

2、請幼兒把自己衣服上的口袋介紹給大家,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四)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這些奇妙的衣袋是誰設計的?

小朋友會不會設計漂亮的口袋呢?我們下節課也來設計。

活動二:小小設計師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奇妙的衣袋,引導幼兒運用繪畫、裝飾、剪、粘貼等各種技能,設計出不同款式的衣袋。

2、鼓勵幼兒創造美、表現美,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各種無口袋的衣服(用鉛畫紙剪出)若干;

2、裝飾的衣袋樣品幾件;

3、剪刀、漿糊、毛巾、蠟筆、小彩筆、鉛畫紙。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我們已經欣賞了各種款式的衣袋,你們覺得它漂亮在什麼地方?

2、教師總結:因為衣袋上有許多美麗的花紋、花邊、各種漂亮的圖案等等。

3、這些漂亮的衣袋是誰設計出來的呢?今天我們也來學做小小設計師,為衣服設計各種衣袋。

(二)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技能設計出不同款式的衣袋。

1、出示幾種樣品讓幼兒欣賞,並尋找有裝飾的衣袋。

2、幼兒自由欣賞,探索設計的過程與方法。(為幼兒使用裝飾衣袋打基礎)

3、幼兒表達,教師歸納整理衣袋裝飾的步驟。

(1)先想好准備設計衣袋的款式。

(2)動手畫、剪自己喜歡的圖案。

(3)把圖案擺在適當位置,粘貼在小組服裝上。

4、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裝飾衣袋,提醒幼兒注意衛生和安全。

(三)評選小小設計師。

1、小組代表介紹設計的衣袋:名稱及製作特色。

2、師幼一起評價,看誰裝飾的衣袋最有新意,評出班內的小小設計師。

四、延伸活動:

幼兒穿上自己設計的有口袋的服飾進行時裝表演,從不同角度展示設計的衣袋。

活動三:動物「衣袋」的暢想

一、活動目標:

1、在對不同款式衣袋欣賞與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大膽表達對動物「衣袋」的暢想。

2、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幫助幼兒體驗競賽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動物卡片若干(不同種類)。

2、小旗一面,吹塑紙剪成的磚若干,供「造樓房」使用。

3、將幼兒分為5組,標上號碼,造房子處也標上1―5號碼。

三、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激發幼兒暢想的興趣。

師:今天,小動物們也被邀請來參觀小朋友的衣袋展覽會,看完展覽後,小動物們可羨慕了:為什麼人類的衣服上有這么漂亮的衣袋,而他們卻沒有呢?小動物們都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有個與眾不同的衣袋。小朋友,你們願意幫他們設計衣袋嗎?

(二)以游戲「造高樓」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動物「衣袋」的'暢想。

1、介紹游戲規則:

(1)將幼兒分成5組,每一組幼兒拿不同的動物卡片。

(2)師:我們現在來玩個「造高樓」的游戲,每一組幼兒合作,給一隻小動物設計一個衣袋,如果小動物對你們設計的衣袋很滿意,我們就給這一組幼兒蓋一層樓房以作獎勵。我們來比一比,誰設計的衣袋最奇特,哪組小朋友蓋的樓房就最高。

2、示範游戲:

師出示馬的卡片:幼師想給馬設計一個衣袋,放在馬脖子的下面,衣袋裡可以儲藏嫩草,這樣馬兒走到沒有草的地方也不愁挨餓了。你們認為老師給馬設計的這種衣袋好嗎?

3、幼兒進行游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為了完成骨幹教師研修班送教到園的任務,筆者設計了本節開放性的語言活動——《小猴計程車》。其中經歷了三次試教。三易課案的過程,讓我飽嘗了磨礪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第一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著計程車遇到了大象。為了讓大象能坐上去,小猴的計程車可以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異口同聲):把計程車變大!

教師:你們說得對!小猴的計程車可是輛神奇的計程車呢:他一摁按鈕,計程車就自動「砰——」地一聲變得又高又寬。大象坐上去,覺得一點兒也不擠。看來,小猴的計程車真是太神奇啦!

教師:送完大象,小猴又出發了。這一路上小猴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點擊課件,出示小魚、長頸鹿、蝸牛和刺蝟。)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和你們組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

(教師要求幼兒分組看圖討論,以四個人為一組。組長拿著一張圖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有極少數孩子參與討論。預想中應該很熱鬧的分組討論活動顯得異常冷清。)

案例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開放式的導入一一讓幼兒自由創編,自主建構。在活動中,我試圖通過反復暗示計程車的「神奇」來打開幼兒的思路,鼓勵幼兒自由想像,並通過「大象」這一具有鮮明形體特徵的動物來吸引幼兒對於改造計程車的大膽想像和闡述。然而,我示範講述了大象是如何坐上計程車的情節後,幼兒創編中模仿的痕跡過重。教師的「示範」實際上局限和阻礙了幼兒的自主想像和自主語言建構。幼兒在活動中沒有能夠大膽地想像與創編,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討論中幼兒也顯得膽怯,沒有設想中的激情。試教結束後,我在同伴(研修班學員)的幫助下對活動進行了調整:教師不再示範講述小猴如何改造計程車,鼓勵幼兒自己創編情節;以「神奇」為線導入活動,打開幼兒的思路;在分組活動時,讓幼兒每組相對靠攏,注意幼兒能力強弱的搭配,方便幼兒討論。

第二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你們見過什麼神奇的東西嗎?

幼兒1:我有一個溜溜球,每次一轉就會發出紅色的光。

幼兒2:我看過魔術師的表演,會從帽子里變出小鳥呢。

教師:哦,會變化的東西都很神奇。小猴的計程車就很神奇。一天,小猴開著計程車遇到了大象。你們猜猜大象會不會坐小猴的車子呢?

幼兒(齊):不會!

教師:為什麼他不願意坐呢?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神秘地):別忘了,這可是一輛神奇的計程車啊。

幼兒1 (興奮地):會變大!會變大!

(老師沒有回應.接著說下去。)

教師:其實,這一路上小猴除了遇到大象,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出示小魚、蝸牛和刺蝟。)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和你身邊的朋友討論一下。一路上,小猴遇到了誰?小動物會不會上他的車?小猴的車是怎麼變化的?

四個幼兒為一組,圍在桌子旁,針對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

教師:討論好了嗎?哪一組的組長先來發言?

(幼兒沉默了。)

案例分析

改進後的活動延續了第一次活動中對「神奇」的描述,並將之擴展。這部分的改進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分組討論時讓幼兒隨意地圍著圖片交流,也使課堂氣氛顯得輕鬆起來。然而,活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1.由於過於強調不示範講述,活動顯得流於形式:在幼兒激動地大喊「會變大!」時教師甚至故意忽略幼兒的表達慾望。 2.在分組表述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任務量過大:「遇到誰?會不會上車?車會怎麼變化?」實際上,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幼兒尚不能完整講述前因後果。我們意識到,讓幼兒自主建構需要基礎,需要教師恰當的提問並對問題進行剖析。我再次將活動課案進行了調整: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討論小猴遇到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動物體態特徵,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將提問分解為三個層次,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前因後果。

第三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著計程車,一路上遇到了大象、長頸鹿、小刺蝟還有小魚。他們會不會坐小猴的計程車呢?為什麼?

幼兒紛紛搖頭:不願意。

教師:大象為什麼不願意上車?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大象坐不下,所以不願意。那小刺蝟呢? (依次解決三個動物的問題,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看來小動物們需要的是一輛神奇的計程車呀!

1.教師:小猴要怎麼改造他的計程車才能讓小動物滿意?我們幫他想一想吧。 (分組討論。幼兒隨意地圍坐在小動物圖片周圍。)

2.幼兒代表發表意見。(依次表述幫小猴想什麼方法以適應小動物。)

3.經過你們的改造,計程車變成了一輛神奇的計程車。我們一起來邀請小動物們上車吧。(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4.送完了第一批客人,小猴開著神奇的計程車又出發了。一路上又遇到了許多動物(選一張動物圖片)。想一想小猴會用他的神奇計程車怎麼幫助他們?這次要講清楚小猴遇到了誰?說了什麼話?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怎麼解決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講一講,也可以講給老師聽。(幼兒個別講述,教師指導。)

案例分析

第三次試教活動延續了第二次的活動構想。但在環節中更凸顯了細節的處理。比如在創編之前,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又比如講述過程由簡到難,由分散到集中。改進後的講述活動分為了三個層次:由理清動物與計程車之間的問題,到想辦法改進計程車,激發幼兒想說的慾望,再到教師與幼兒集體講述,幫助幼兒習得創編故事的技巧,最後自由創編講述,實現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目標。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互動,並願意大膽地表述。相較於第一、第二次的試教,第三次在不斷改進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案例反思

語言活動離不開幼兒的講述。幼兒「想不想說、會不會說、說得好不好」是衡量一節語言活動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將幼兒帶人情境,「引導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在活動課案連續三次的打磨與改進中,我領悟到,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僅要滿足於「教」的需要,更要滿足「學」的需要。幼兒的學習狀態是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依據。

首先,在以幼兒講述為基礎的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提煉幼兒的語言要點,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精煉幼兒的語言,讓幼兒掌握表述的方法。教師在與幼兒的問答和回應中要靈活機智,適當總結,有效整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幼兒的成就感,鼓勵幼兒表述,激發他們講述或創編的激情。只有教師以「學」導「教」,巧妙地構思,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能力合理地安排環節,積極地與幼兒語言互動,才能激發語言教學活動中思維的火花,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地「有話可說」。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各種種子做汽車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08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11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49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57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44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3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69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26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84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59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67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4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13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11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66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59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08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46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3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