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容縣的交通
容縣的交通事業發展較早。漢代馬援率軍西征時,就開辟從廣東經蒼梧、容縣、玉林、邕寧、龍州、憑祥到達越南北部的水陸通道。唐代在容縣地置容管,治地與所轄各州縣均有路相通,據史料載,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可乘「單車入蠻洞」。元時辟驛傳路,容縣有自良、綉江兩驛站,從藤縣經自良、容城至北流設水陸兩路驛道。清光緒《容縣志》載的橋梁遍布11里,鄉村道路在跨過綉江及支流楊梅河、泗羅河時均設置橫水渡。歷史上陸路交通均是步行肩挑,間有駝運。
民國1916年(1927年)容武公路築成,容縣始有汽車運輸。水路方面,綉江航道貫穿縣境中部,楊梅河、泗羅江兩大支流縱貫南北。解放前,綉江可通木帆船及機動小客輪上至北流,下達梧州,楊梅河支流下段可通帆船,上段可通竹筏。容縣的農副土特產品外運及日用工業品輸入,絕大部分通過綉江運輸。20世紀50年代以前,容縣的貨物進出口是以水路運輸為主,陸路運輸為輔。
1952年水運為14300噸,而陸上汽運僅為42.7噸。20世紀50年代後肆凳晌期,黎湛鐵路建成通車,容縣客貨運輸流向逐漸從梧州轉到玉林,水路運輸逐漸減少。1957年縣境內解放後第一條公路——松羅路築成通車,爾後不斷興築公路,發展公路汽車運輸事業,1989年共有各種公路96條,總長780公里。與四鄰縣相通的路線8條,縣內16個鄉鎮均有客車通達,94.9%的行政村可通汽車或拖拉機。
1989年,總貨運量77.09萬噸,貨運周轉量3481.76萬噸公里;客運19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2356萬人公里。容縣的水路運輸自60年代以後,綉江上游各支流水土流失嚴重,流量逐年減少,航道淤塞,下游修築壩抽水發電,20世紀80年代,船舶難於通行,交通運輸已基本由陸路代替。
容縣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的主要陸路通道之一。容縣至南寧240公里,至廣州366公里,分別約3小時、5小時車程。容縣等級公路里程達427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7.4公里,在建二級公路105公里,容縣至廣東信宜、容縣至平南縣二級公路建設基本完成,容縣至藤縣二級公路已開工建設;經過容縣的廣(州)南(寧)高速公路、洛湛鐵路正在興建。
2011年,根據《中共玉林市委員會、玉林市人民政府關於容縣黨政機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玉委會〔2001〕37號)和《中共容縣委員會辦公室、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容縣直屬機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容發〔2001〕39號),保留容縣交通局。容縣交通局是主管容縣交通工作的容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粗叢 綉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北流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境河段的別稱(北流市境內稱圭江)。發源於北流市平政鎮上梯村雲開大山雙子峰,幹流由南向北經北流市、容縣、藤縣,全長275公里。容縣境內於大坪坡流入縣境,經容西、容廂、容城、十里、浪水、自良六個鄉鎮,至石洞入藤縣境流入西江幹流潯江段。容縣境內流域面積3551平方公里, 干長74公里,河寬600米,最窄處60多米,比降在1/1500至1/2000之間,自然落差34米。
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始,由於水庫增多,加上森林植被逐年遭到破壞,河水流量顯著減少,每遇大雨,暴漲暴落現象日益嚴重。70年代以後,下游修築攔河壩,木船無法通行。1988年建成浪水電站,1990年於城東河段築壩建容城電站。容城至楊梅江口10多公里河段,成為平均2米多水深的人工湖。
綉江集發電、航運、灌溉、養殖、旅遊等資源於一體,極具綜合開發利用價值。尤其是全線渠化通航500噸級至1000噸級船舶後,從上游北流勾漏洞順流而下將容縣真武閣、藤縣石表山等景點連為一線,沿途風景迷人,將極大地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2012年,玉林市開始實施綉江復航工程規劃,綉江全段定級航道177公里,其中玉林市轄區92公里(北流15公里、容縣77公里)。目前綉江復航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其中,容縣港磨刀灣作業區進港大道已完成了施工圖設計並通過了投資評審。磨刀灣作業區,規劃港岸線長兩公里、縱深3.5公里、作業港區面積60公頃,設計1000噸級泊位28個,年吞吐量2000萬噸。 容縣汽車總站[城西路78號]
容縣城南客運站[城南大道265號]
容縣城北客運站[城北裂鋒路230號]
容縣三名客運站[城南大道265號]
容縣城區1——10路公車、電動小巴士、電動三輪車
容縣縣城交通:
玉容一級公路,貫穿城南工業區;容岑一級公路連接廣昆高速引路公路出口;容平二級公路連接城區與松山鎮的通道,容信二級路連接城區中心與石寨鎮往南區的通道,容藤二級路是城區通向東北鎮道路,容(縣)北(流)二級路是縣城與容西鎮聯通的道路。城區泗登高架,城東高架。G80廣昆高速、G324國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容縣火車站
郵政編碼:537500
歷史:洛湛鐵路2008年12月16日已鋪軌至容縣火車站,2009年7月1正式通車全線貫通。
位置:距縣城中環路約1公里。
歸屬:隸屬南寧鐵路局。
鐵路干線:洛湛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干線之一,洛湛鐵路南端在廣西岑溪分為兩個走向:向西到玉林後與黎湛鐵路相接;向南經信宜、高州、茂名,與三茂鐵路相連。其中玉林線已於2009年7月1日開通營運,茂名線則仍在施工中。 2010年8月17日11時45分,隨著鋪軌機把洛(洛陽)湛(湛江)鐵路廣西岑溪至廣東茂名段的最後一節排軌鋪在岑溪火車站的軌道上,洛湛鐵路終於全線鋪通。洛湛鐵路岑溪到茂名段全長152.3公里,總投資約31.5億元人民幣,按國家Ⅰ級單線鐵路標准建設,設計時速為140公里,預留電氣化條件時速為250公里。工程於2005年12月18日動工,2008年1月16日從茂名開始鋪軌,2010年6月19日進入岑溪市,2011年7月18日開通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