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車發展史的汽車全球化
各強勢汽車工業集團以其技術和資本優勢,在產品、生產成本、信息技術、電子商務、銷售及各類售後服務和資本運作等領域展開了全方位激烈競爭。一方面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剩餘資本、技術;另一方而相互兼並、重組、吸納全球資源,擴大全球市場份額,謀求利益最大化,進一步推進了汽車全球化。1998年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和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組成立戴-克集團;199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收購瑞典沃爾沃公司轎車事業部;法國雷諾集團向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出資36.8%,向日產柴油機工業公司出資22.5%。至此,全球形成6+3汽車集團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克、豐田、大眾和雷諾6個集團化程度高的大集團,及本田、寶馬和標致-雪鐵龍3個集團化程度小的公司。但金融危機加速了全球汽車版圖調整的速度,最主要體現在北美三巨頭的變化上:其中,克萊斯勒分立兩年後無法獨立生存重新被菲亞特整合;而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不斷分拆出售自己的下屬子品牌或資產以自保。一系列變化導致全球汽車產業出現新的「6+3」+X的格局。新的6大集團包括日本豐田集團、德國大眾集團、新通用和福特,日歐聯合車企雷諾-日產聯盟,及新的菲亞特-克萊斯勒聯盟。新的3小集團包括現代-起亞、本田和標志-雪鐵龍。另外,戴姆勒、寶馬和包括鈴木在內的多家日本車企業、不斷成長的中國和印度新興市場的汽車公司也是全球汽車版圖中的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