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第一輛裝甲車產於何時
1855 年,英國 J ·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但這種裝甲車未能實際應用。 1899 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了裝甲和一挺機槍。 1900 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 - 布戰爭中。
20 世紀初,已於 19 世紀中葉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國等國家,先後利用本國鋼鐵製造業和汽車工業的優越實力,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裝甲車。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支援空軍在法國的作戰行動,英國組建了世界上的第一個裝甲車師。當時,各國利用普通卡車底盤改裝的裝甲車,主要用於執行偵察和襲擊作戰任務,而地面戰場上縱橫密布的戰壕卻成了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為克服這些障礙,英國首先將本國的裝甲車體安裝在美國生產的拖拉機底盤上,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從那時至今,這些利用履帶行駛的鋼鐵堡壘在地面戰場上攻城拔寨,克敵制勝,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始終占據著地面戰場的霸主地位。輪式裝甲車則更多地應用於維持社會治安和與騎兵協同行動。盡管它們在上世紀 20 年代得到了更快的發展,但由於對道路條件有很大的依賴性,畝世加之機動性得到改善的輕型坦克的出現,致使在二戰爆發前的 20 世紀 30 年代一度遭到冷遇,只有德國和法國沒有放棄進一步的發展。
這一時期,始終對稱霸歐洲虎視眈眈的德國加緊生產坦克和裝甲車,進行戰爭准備,頻頻研製出新車型。 1935 年,比森 -NAG 公司開始生產新型的 SdKfz 231(8 × 8) 重型偵察車,並於 1938 年二戰爆發前裝備了德國陸軍。該車具有可與當時的輕型坦克媲美的越野機動性能,其生產一直延續到 1945 年。二戰期間,該裝甲車在西歐、蘇聯和北非的坦克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該車的基礎上, 1940 年德國又研製出裝有 V-12 柴油機和 50 毫米速射炮的 SdKfz 234 裝甲車。直到二戰結束,它們始終是各國裝甲車中的佼佼者。
另一種值得納耐正一提的裝甲車,是德國於 1937 年開始研製的「戴姆勒」偵察車。該車是在奧地利施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研製的 ADGZ(8 × 8) 裝甲車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種輕型無炮塔 4 × 4 裝甲車。 1939 年底開始生產,二戰期間共生產了 6626 輛。 1939 年 4 月,德國又以該車為基型車研製出重 6.8 噸、裝有 40 毫米炮和 7.92 毫米並列機槍的「戴姆勒」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於 1941 年投放戰場,主要作為偵察車使用。由於具有較強的火力,德軍又把該車稱為「輪式輕型坦克」。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先進的戰爭理論指導下,裝備有大量坦克和裝甲車的德軍坦克師在很短時間內以閃電式快速機動作戰橫掃歐洲,令世界感到震驚,也再次喚醒了各國對輪式裝甲車的高度重視。 1940 年到 1942 年間,英軍在利比亞的作戰行動更加引發了各國研製輪式裝甲車的熱情。英國和美國率先開始竭力大批生產裝甲車,在地面戰爭中與德國展開決戰。到 1942 年 10 月打響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時,英國在中東地區的裝甲車數量已達到近 1500 輛。然而,從 1943 年英美聯軍將主戰場轉移到義大利、而後又移軍西北歐開始,裝甲車的使用數量銳減,致使戰後 20 年間美國一度放鬆了輪式裝甲車的進一步發展。
二戰結束後,在歐洲國家中,德國、英國和法國陸軍一直非常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為滿足戰後的使用需要,它們改變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卡車簡單改造裝甲車的做法,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製造出一系列全新的車型。這些車型塑定了洞悔現代裝甲車的基本構造樣式。
1947 年,德國在「戴姆勒」偵察車的基礎上製造出 FV701 「白鼬」 4 × 4 裝甲車。「白鼬」 2 型裝甲車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能,傳動系統採用了液力偶合器、行星式變速箱、單式中央差速器和並聯車軸,炮塔上安裝了 1 挺 12.7 毫米機槍,適合用於執行偵察和治安任務。截止 1964 年,德國共為歐洲國家軍隊生產了 1700 輛「白鼬」 2 裝甲車。 20 世紀 60 年代,德國又從「白鼬」 2 發展出裝有反坦克導彈的「白鼬」 4 和 5 型裝甲車。「戴姆勒」裝甲車於 1958 年開始被英國阿爾維斯公司生產的「薩拉丁」 (6 × 6) 裝甲車所取代。
1950 年前後,為滿足英國陸軍在馬來西亞反游擊戰的形勢需要,英國在「薩拉丁」裝甲車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撒拉遜」裝甲輸送車, 1952 年裝備英軍。該車發動機前置,後部載員艙可運載 12 名步兵,後來成為英軍裝甲旅和裝甲團的標准步兵輸送車型。「撒拉遜」裝甲車後來逐步被 FV432 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所取代。
在法國,輪式裝甲車的發展又與眾不同,主要為裝甲騎兵部隊的裝甲偵察車。其中最顯著的車型,是由 A.M.R. 公司設計的「索瑪」裝甲車。這種重 6.5 噸的 6 × 6 裝甲車的最突出特點是中間的兩個車輪可以提升離開地面,更有利於公路行駛。 1944 年法國解放後,法國開始著手研製「潘哈德」 EBR(8 × 8) 裝甲偵察車。該車於 1950 年至 1960 年間生產,曾在阿爾及爾廣泛使用。這種裝甲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前後雙駕駛艙配置,發動機置於車體中央甲板以下,通過兩個串聯的變速箱輸出動力至中央差速器,在狹窄路面上不用掉頭即可變向行駛。公路行駛時,中央兩對實心輪胎可以提升脫離路面,減輕行駛摩擦力。該車的搖擺式炮塔上最初安裝了 1 門 75 毫米火炮,後又全部改裝 90 毫米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空心裝葯破甲彈。
「潘哈德」 EBR 裝甲車的缺點是車輛過於笨重,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法國在 1956 年又研製出「潘哈德」 AML(4 × 4) 裝甲車, 1961 年裝備法國陸軍。該車在許多方面與「白鼬」裝甲車相仿,如發動機後置、 4 輪獨立懸掛。
二戰後,蘇聯先後研製了若干種輪式裝甲車。由於它們造價低,故裝備數量不斷增加。最初的兩種車型是利用卡車底盤製造的 BTR-40(4 × 4) 和 BTR-152(6 × 6) 裝甲車。這兩種車沒有炮塔,結構也比較簡單,可以描述為敞篷卡車式裝甲車。一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它們才安裝了頂甲板,部分 BTR-152 採用了中央輪胎壓力控制系統。 20 世紀 50 年代末, BTR-40 裝甲車開始被 BRDM 裝甲車所取代;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 BTR-152 逐漸被 BTR-60 裝甲輸送車所取代。
縱觀上個世紀前 50 年各國坦克和裝甲車的發展歷程,它們在一戰中初登戰爭舞台,讓戰爭首次披上鐵甲、踏上鐵輪馳騁於歐洲的廣袤土地,創造了人類戰爭新的史話。在上世紀初幾乎同時問世的坦克和裝甲車,二者分別負有界限分明的作戰使命,同時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戰爭需求的演變相互促進發展。早期的裝甲車構造較為簡單,車載武器和車種單一,越野機動性較差,一般只作為步兵輸送車和偵察車使用,支援坦克部隊作戰。坦克則始終是陸軍機械化作戰的主要裝備。
『貳』 2023上海車展:長安CD701原型車
【懂車之道 2023上海車展】4月18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順利拉開帷幕。作為今年的首個大型國際汽車博覽會,本屆上海車展以「擁抱汽車新時代」為主題,預示了汽車行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新趨勢。
作為備受關注的參展商之一,長安汽車不僅強勢集結全系新能源產品,悉數亮相創新前沿技術,還重磅發布了海外戰略「海納百川」計劃,推動品牌加速向世界邁進。
內飾方面,長安CD701概念車帶來了全新「五感」體驗的「移動家居」。車輛在顏色、材料和工藝上都與以往的汽車設計大不相同。極富魅力的淺色系應用,如高級沙發般的3D曲面白色座椅質感不錯,搭配橘色的縫線則增加了恰好的活力,天然木質地板搭配柔軟皮料,鍵陵喊類似橢圓形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大尺寸的懸浮式中控屏,整體看起來相當高級上檔次。
動力方面,此次,長安CD701的動力信息尚未公布,新車有望於2024年正式量產,感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在本屆車展上,長安汽車全方位展示了品牌的強大的技術儲備與產品能力,也彰顯了全速向世界級品牌邁進的強烈決心。(圖/文/攝:懂車之道 劉威 編輯)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懂車之道,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叄』 1956年裕隆開始什麼技術生產汽車和汽車發動機
1953年時台灣民眾的全年收入只有新台幣2000多元,汽車是普通老百姓眼中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再加上技術和市場的限制,要在台灣發展汽車工業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祖籍上海的嚴慶齡和吳舜文夫婦,為響應蔣介石「發動機」救台灣的號召,以200萬新台幣的資本額創辦了「裕隆機械製造公司」,公司主要經營機械的製造與銷售。
裕隆開啟了台灣製造汽車的先河,同時也帶動了台灣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從此嚴慶齡夫婦走上了汽車製造的道路,並定下了「技術生根」的理念。
1955年,在不懈的努力下,裕隆人終於生產出第一台屬於台灣人的自主發動機。這台發動機的參數是排量為2.2升,最大可輸出75馬力,這台發動機的性能在當時還是比較強悍的。
與威利斯合作,裕隆首輛汽車誕生
1956年,裕隆與美國威利斯進行了技術合作,製造出台灣第一輛吉普車LY-1,這款吉普車主要是為了滿足政府和軍隊的用車需求。 裕隆LY-1的原型車是朝鮮戰爭時期美軍的主力車型「威利斯 M-38」。裕隆LY-1裝配了裕隆自主生產的2.2升75馬力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96KM/H。後續還推出了裝備同樣發動機的旅行版LY-4,但最高時速下調到90KM/H。由於當時威利斯只提供技術,所以裕隆LY-1的研發過程非常辛苦。裕隆通過大批量采購來解決轉向和剎車的零部件需求。最難辦的車身是先用水泥鑄出大體的外觀,然後再由技師一點一點雕刻而成。
1957年時台灣民眾對裕隆LY-1充滿懷疑,嚴慶齡為了證明中國人也能造車,他特地為裕隆LY-1舉辦了一場台北到高雄的長途路試,來證明裕隆LY-1的性能。這次路試非常成功,完全消除了當初的疑慮。路試成功後,裕隆LY-1便在同年10月10日正式上市。直到1977年,還有經過多次改進的裕隆吉普車銷售。
● 以市場換技術,裕隆走上合資道路
◆1957-1960:裕隆汽車與日產汽車合資並產出青鳥701
1957年,還在蹣跚學步的裕隆和日產汽車簽訂了技術合作合約。這無疑是給裕隆汽車提供了學步車,能夠讓裕隆更快的自我行走。現在,裕隆汽車公司成為日產汽車在全球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
1960年,裕隆正式更名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同年,裕隆與日產的處女作裕隆青鳥YLN-701懸掛裕隆的標志問世。此後,裕隆生產的所有汽車(包括與日產合資生產的日產汽車)都懸掛著裕隆的商標在市場上銷售。
汽車之家
青鳥701的原型車為「Dtasun Bluebird 210」。當時日產在日本以外的市場都以Dtasun為商標,而Dtasun Bluebird 201則是以奧斯汀MINI為基礎研發出的小型車。
汽車之家
青鳥701採用了日產1.2升發動機,最大功率為60馬力,最高時速可達128km/h。當年嚴慶齡還特意為蔣介石打造了一款特別版車型。特別版的水箱隔柵和後尾燈經過全新設計,並且由工匠手工打制而成。
汽車之家
由於資源的匱乏,青鳥只能以CKD的方式在台灣組裝,所以售價與進口汽車基本相同。當時台灣民眾的收入極低,消費得起汽車的富翁們又不願支持國產汽車,再加上日本人喜歡留一手的性格使得青鳥 701的品質不是很好。所以青鳥轎車基本沒有銷路。直到出租公司的大批購買,才使得裕隆從困境中走出。
『肆』 銅陵701車輛廠現在怎麼樣了
正常營業。由銅陵701車輛廠發出的公告得知:銅陵701車輛廠成立於1970年,截止於2023年4月仍然在正常營業中。根據網路地圖顯示:橡答銅陵701車輛廠位於銅陵市獅子山區磯山街道,法定代表人為徐紹文,經營范圍包括鐵路貨車研發、製造毀罩及修理,城軌車輛修理,鐵梁余慧路配件製造等。
『伍』 你知道701廠的情況嗎
該廠是全軍裝備維修、生產類企業化工廠,中國500家最大電子設備製造企業之一。1997年,工廠提前1個月完成總參通信部考核任務,實現商品產值24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901萬元,盈利48萬元,實現扭虧為盈目標。年末所有者權益增長5.81%,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職工個人收入也隨著生產經營狀況的改善,得到了增加。工廠被總參通信部授予1997年度直屬企業先進單位稱號,刑明洲、王忠孝、向志明、劉海、任海軍等5人被授予部先進個人稱號。是年,著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指令性計劃優先的原則,千方百計完成生產經營計劃。年初,工廠將軍品計劃、生產、銷售職責合並於生產部,並調整出專門的軍品生產分廠,從體制上強化了軍品生產的組織協調。在生產組織上,全廠把軍品任務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計採取各種措施,保證軍品生產計劃的兌現。同時發揮工廠內部生產經營要素的組合潛力,開拓市場,擴大了民品生產規模。
二、轉機建制,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年內,工廠管理處室由15個減少到10個,提高了整體協調運作能力,強化了安全生產、質量控制、效益管理、生活服務、思想政治工作等五大生產經營保證體系。營銷體制在「軍民品分家」的營銷思路下,重新組建了模擬二級鏈檔法人的民品銷售公司,在廠內外招聘銷售員80餘名,在省內主要城市設立14個銷售點,使營銷體制進一步完善。在「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思路下,工廠通過內引外聯,引進開發新技術,成立科工貿公司、太陽能設備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後勤服務部門在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過渡、轉化中,取得初步進展。其中職工醫院對外醫診收入達8.8萬元。
三、加大產品開發力度,調整產品結構。保安系列產品、文房四寶、太陽能設備、民用微波、電話遙控器、電腦密碼鎖、農機系列等項目的研製,均取得可喜成績,部分項目批量進入市場。民品產值占總產值比重較上年增加18.7%,軍品產值占總產值比重較上年下降39.5%。TCK一385散射通信機、TGL-303微波接力機、電話遙控器、簡易單路一點多址通信機、防盜門系列產品、HD4L-100小型聯合收割機等,被列為「九五」期間主要製造產品。工廠在資金緊張的兄尺情況下,年內投入30萬元,進行技術更新改造。提高表面處理、鈑金等工藝裝備水平;CAD手段普及率由上年的60%提高到90%左右,CAD技術也得到了提高。
四、落實經濟承包責任制。工廠明確崗位工資和單位效益掛鉤,並嚴格考核兌現。學習借鑒「邯鋼」經驗,在「增效降耗」上做文章。全年,各項產品成本比上年下降7.2~34.5個百分點,各項費用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加強實施企業形象工程。年內,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全面鋪開,全廠職工的質量意識及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民品上門售後服務近110次,利用電話詢問出廠通信裝備質量情況400餘次,建立健全了質量跟蹤服務卡,5次派出維修服務分隊到部隊進行技術保障服務,6次派人押運兵器到部隊。工廠投入資金18.4萬元,進行現場管理整改,廠區文明衛生建設形成制度化,全棚塵亂廠綠化面積已達應綠化面積的80%。利用電視、報刊、年鑒、交通圖等宣傳媒體進行宣傳,擴大企業影響。
六、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廠先後召開了第五次黨員大會、五屆職工、六屆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女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會、紀委會和工會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組織在崗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省委宣傳部組織的中共十五大知識競賽,收卷率達97%;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參加紀檢監察知識考試,成績優良的佔94.8%;組織「計算機應用知識」講座等各類專業知識培訓325人次,引進招收大中專、技校畢業生34名。工會先後組織了14次勞動競賽,召開3次職代會,開展了近20次全廠性的文娛活動。工廠治安狀況明顯改善,發案率比上年下降62.4%。
黨委書記、廠長 刑明洲
副書記、副廠長、
紀 委 書 記 周建林
副 廠 長 王忠孝 向志明
工 會 主 席 唐福初
『陸』 大眾701L什麼車
701這是一汽大眾車的車架號前三位,L是中國一汽大眾只能確定是一汽大備頌臘眾櫻基生產的車,
希望可以采仿滑納,謝謝
『柒』 弋陽有701廠嗎
原弋陽701廠,即江西有色冶煉加工總廠,是國企,前些年已經倒閉了,現在是私人承包,還在生產。現在的罩握701廠屬於弋陽縣桃源區物冊慶。姿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