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銷售賣車的手段花樣百出,你都見過哪些套路
很多朋友買車的時候都會選擇在4S店,一個是4S店作為汽車廠商和消費者溝通互通的重要窗口,所銷售的商品基本上都有質量保證,產品種類齊全,現車也很多。第二個是現在很多地方的二級經銷商魚龍混雜,特別是對於第一次購車的小白,很難分清楚哪家店好,所以索性選擇4S店。但是,其實就算是4S店的銷售,也是會講套路的~
很多車,我們看到的入門價格都不貴,但其實4S店基本不會有銷售,廠商生產的量也很少。因為這只有拉低售價的一個存在。但是,既然能夠給乞丐版車型申報成功,說明廠家還是能夠做出來實車,也做了相應的檢測。只是本來廠家就不打算走量,就乾脆只是作為噱塵衫頭了。所以買車的朋友,就要多長一個心眼了。
2. 汽車銷售的套路有哪些
俗話說得好,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這句話放在當下的汽車行業也非常合適,我們作為買車的消費者肯定沒有賣車的的銷售人員精明,但是這些套路已經被整個汽車銷售行業每天都應用於「實戰」了,如果你還不知道那你買車一定是虧的。
圖片
一、這個車現在是最低價
圖片
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現在最低價,沒有再低的價格了;但這句話其實是最基礎的套路,從消費者進門開始,這句話就算是問候語了,不存在最低,只有更低,當銷售員說這句話的時候,可以在潛意識里轉化為:這個車現在是最低價了,但是你要現在買的話,那還能再談談。
二、這個車店裡就則橡剩這最後一輛
圖片
這段表達通常出現於客戶猶豫不決,有心入手但鉛盯羨有一定心理障礙的時候,這段話就很有緊迫感,通常還會加一句還有另外一個客戶在看車,再不下定決心這個車就被別人拿走了。
圖片
看起來像是為客戶著想的一句話,實際上就是想快速簽單,如果店裡真的只剩那麼一輛的話,肯定不會跟你說,而是直接了當地說明需要加價提車,漢蘭達,冠道等車就是這樣的例子,所以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消費者就當聽成是:快點買快點買,就可以了,然後回復一句:沒事,先給他吧,我不急。
三、您這個價格需要找領導申請
圖片
這樣的回復一般都是到了確定好車型後的談價階段了,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就能確定客戶是要買車的了,只不過是價格上面離雙方的心理價位都有出入,所以銷售員先發制人的一個小技巧,直接表示自己沒有權力了,需要找領導談,這種情況下預算充足的消費者可能就直接給錢提車了。
圖片
但是也有的願意等銷售員去找領導,但是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去找領導的可能性,先不說領導能不能給到這個價格,就論為什麼領導要把自己的許可權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客戶,想想都不可能,通常銷售員就是去員工休息室坐一下就出來跟客戶說跟領導談過了。那面對這種敘述,作為消費者就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心理價格,無論銷售員說領導同不同意,都可以堅持自己的心理價位,因為「找領導」的潛台詞其實是「還能談」。
四、今天店裡搞優惠,明天就沒有了
圖片
還是價格上的套路,也是引誘簽單的慣用招數,其實就是簡單引用了店裡的一些基本活動來吸引客戶,4S店的活動就跟地里的韭菜一樣,一茬沒了一茬又長出來,今天是這種優惠,明天還有另外一種優惠,聽聽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想當天提車的話,那就等到下午五點左右,這種情況下已經在店裡面坐了差不多半天了,表示出想買車的誠意,銷售員一般都是有業績任務的,很清楚的明白,如果今天放顧客回去想一下,不確定因素太多,說不好就去其他店提車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會給出最低價,盡快讓客戶簽單。
五、金九銀十
圖片
這個詞是產生於汽車銷售行業的一個對行業盈利的概括性名詞,指的就是九月份十月份是汽車銷量一年中最好的兩個月份,很多銷售員會跟顧客說這款車現在賣得好,銷量高,利潤就低點賣給您了,這就是在混淆概念,賣得好的話那就沒必要降價去賣了,沒漲價賣算不錯了,其實就是在誘導客戶去簽單。
一個車的售價最低的原因僅有兩個,一個是國家排放政策即將出新,還有就是車型即將換代,其他的基本都是噱頭,所以如果用最低價買車就只能等這兩個時間點,其他時候最低價其實槐拍往往就是消費者的心理價位。
3. 汽車銷售種種騙局
汽車銷售種種騙局
買車維修陷阱多
據中消協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汽車投訴依然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投訴量比上年上升了31.6%,位居商品類投訴增幅的第二位。那麼,汽車行業在銷售、維修、美容等方面,商家有哪些騙人的伎倆呢?
汽車銷售黑幕
合同上大做手腳
車市上有一個行規,經銷商往往通過辦理購車附帶費用(尤其是保險費)中獲取大量返點利潤。保險返點一般高達整個保額的20%至50%,最高者甚至到了70%,而一輛新車的保費一般超過車款的10%
由於購車合同上往往只開列保險項目,不列出實際的保險金額,也不註明是否收取代理費,這就為後期經銷商擅自增加保額或者多收款留下了餘地
另外,經銷商從發出訂單到最終從廠家拿到貨,會有一到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段期限內,車輛的價格會發生浮動。如果價格下跌,經銷商往往態畝按照合同約定交車;但如果價格上揚,經銷商往往推遲交車,將已經到手的車轉賣給其他人,或者找理由毀約
為了給後期推遲交貨留下空間,合同中一般不會把交貨期限定死,也不會約定違約責任。而消費者在維權時,也很難進行“舉證”
說明書如同霧里看花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汽車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涉及的專業知識越來越多,消費者普遍反映汽車說明書看不“明白”,尤其是進口汽車說明書,因寫得太專業,像一篇機械專業論文,很難讀懂;有的翻譯水平低得連語法都不通
而通過非正常渠道買的汽車要麼沒有中文使用說明書,要麼就是代理商自己翻譯的,從而使消費者無法全面清楚地了解汽車的性能、售後服務等情況,給日後消費爭議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進口汽車維權難
不少消費者反映,進口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經銷商總是以中國路況不好、油的品質差、消費者操作不當等借口為自己開脫,在宣稱全球客戶一視同仁的同時,又強調以中國國情為主,讓中國消費者彷徨在希望與失望之間
雖然法律上規定消費者有要求選擇經銷商或廠家賠償的權利,但由於直接找國外生產廠家訴訟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大,消費者往往選擇向經銷商提出賠償要求,然而進口車的流通環節又太多、太雜,絕大多數國內經銷商不願承擔退車、換車的責任
汽車維修黑幕
配件收費混亂
汽修廠老闆有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利用汽車零配件規格、品種、生產廠家較多、價格懸殊巨大這一特點,從中亂收費。每款汽車一般都有好幾種零配件,包括裝車件、正廠件、廠家指定配套件、市場配套件和非配套件
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配件組成,汽車廠家不可能每樣都生產。因此,會有大量的配套廠家為其生產,零配件生產廠家不同,質量也就不同,價格往往相差數倍,而汽修廠為了多賺錢,將零配件以次充好,亂收費也就不奇怪了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汽車維修店普遍沒有標明各類配件價格、工本費用等收費標准,大部分都是老闆自升腔己定價,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而那些沒有執業資格、打著修車旗號無證經營的路邊小店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路邊店技術低劣、配件供應渠道混亂,維修中使用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弄虛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的經營行為時有發生,這是造成行業內惡性競爭、秩序混亂的重要隱患
只換零件不維修
據成都紗帽街一家維修商的`技工介紹,一般汽車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型的不能修復以外(如汽車上的三濾),其它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使用的。但汽修工絲毫不加考慮就拆除這個零部件然後對車主說,這個零件不能用了,必須更換,因此車主往往要花幾倍的冤枉錢。比如,長安車上的傳動軸發出異響,更換需要花100多元,而實際上,購買一個萬向節,只要20元錢就可以修好
車上更換下來的零部件,汽修廠老闆往往當著車主的面扔在廢材料堆,而等車主一走,馬上撿回來,修復、噴漆之後又可以賣給別的客戶。此外,電瓶、輪胎等部件現在還可以翻新,成為維修廠的又一個財源
誇大故障多收費
據很多“有車一族”的消費者反映,明明是小毛病的,一些汽修廠故意誇大故障,在經過一翻診斷後首先會告訴車主需要更換總成或者汽車大修;有的還說,不換就影響安全,看你是願意花錢,還是願意冒險
另外就是加大材料用量,比如清理發動機,本來只需要一瓶清潔劑就完全夠用了,老闆張口就要兩瓶;膠墊、螺絲等小零件,動輒就要求多買幾倍,用不完的吵閉衫,就順理成章地進了老闆的腰包。汽修技工更是千方百計地多磨工時,以此讓車主多付工時費
質量報實習記者牟乃紅記者張弛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記者調查二
二手車交易騙局
騙術一:爛車扮靚賣高價
記者在成都市內幾大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內看到,這些地方的每輛舊車都打扮得很整潔。但陪同記者前往暗訪的一位汽車銷售界的朋友卻一一道出了其中的貓膩
在成都市紅牌樓一處二手車交易市場內,一個商家指著一輛白色的長安車告訴記者說這輛車只跑了2萬多公里
但隨行的朋友卻稱:“挑二手車千萬別看里程,看了也沒用,主要看車況就行。”他介紹說:“車到這些二手車商手裡的時候,其實他們也不敢保證這車的里程是真是假。因為要在里程錶上做手腳太容易了,一個螺絲就能搞掂,而且沒人能看得出來。”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有不少二手車都經過翻新。據朋友介紹,未改頭換面前,這些舊車外貌慘不忍睹:外表漆面脫落,劃痕累累,內部污垢堆積嚴重
而個別二手車商對這些外觀不雅的二手車進行翻新後,其售價有了大幅度上升,利潤十分豐厚。比如一輛進價20萬元的進口二手車,花數千元進行翻新處理後,轉手價格可高達30萬元
騙術二:舊車評估隨便說
在采訪中,成都市民孫先生向記者訴苦:他有一輛2004年產的富康車,跑了5萬公里,車況良好。平時他開車很小心,連小小的剮蹭都沒有。現在他想換輛更好點的車,於是就打算賣掉這輛富康,那些車商估的價實在是太低了,讓人接受不了
他認為,如果能夠有一個專業的二手車評估機構來給二手車估價就再好不過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有這種要求的消費者還真不少,他們都認為,現在這些商家在收購舊車時,亂說車況如何如何差,到了賣車的時候,卻大肆說這車質量如何如何好。好壞都是這些二手車商說了算
騙術三:故意隱瞞售後服務
成都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紅牌樓附近的一個二手車商手裡買了一輛桑塔納舊車,開了一段後發現底盤漏油,變速箱壞了。找到商家,對方根本不管。最後劉先生只好花了近1萬元的費用進行維修
按交易流程,買車者要與二手車中介簽訂《舊機動車委託(購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對於售後服務,卻沒有合同規定
質量報記者張弛實習記者牟乃紅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業內人士
特約維修站竟用“三無”配件
津渝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陳經理:
一個商家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須要和廠家聯合,如果在售後服務中使用一些劣質配件,就違背了廠家的承諾,違背了商家的信譽。一般來講,一個4S店,廠家對其都有嚴格的規范,維修店很難有其他小動作
但使用一些劣質配件的情況確實在一些特約維修店還是有發生。據我了解,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個別進口汽車特約維修企業。在國內組裝的汽車,其特約維修站也有個別使用“三無”劣質配件。另外,如果一些急需配件的汽車,剛好遇到沒有這類配件,就有可能使用一些非原廠的配件
以前的汽車能夠開到2年不大修就很不錯了,現在一些雜牌汽車,甚至是拼裝車拿出來混水摸魚,以低價位沖擊市場,坑害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一定要認真選擇汽車品牌,和有一定知名度的銷售商,全面了解汽車各項功能,綜合評定後在購買
質量報記者張弛實習記者牟乃紅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車市觀察
買斷銷售考驗車商
曾經,一度冷淡的成都車市讓眾多汽車銷售商家傷透了腦筋,如何盡快地把現有的新車銷售出去,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不過,盡管許多汽車品牌代理商成為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犧牲者,但一種新興的銷售方式———買斷銷售卻讓一部分敢於冒險的廠家嘗到了甜頭
買斷銷售之風漸行車市
所謂的買斷銷售,就是擁有對商品銷售的獨立經營策劃權,規模買斷眾多品牌商品,伺機打價格戰
目前,車型變化越來越快、單一品牌經營風險已經逐漸承受起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於是,一少部分汽車經銷商就開始嘗試買斷之路。2004年爆發的激烈價格戰,卻使得在曖昧多時的汽車買斷銷售的前景豁然明朗起來
自去年2月份成都置信精典汽貿首次買斷上海大眾兩門高爾以來,成都車市首次出現買斷經銷這一經營業態
成都置信經典汽貿“首吃螃蟹”,自去年開業以來就頗受業界關注。此後,一些大膽的經銷商也逐步對這種新興的銷售方式進行了嘗試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品牌買斷有比單一品牌代理更大的風險,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在品牌經營的森嚴壁壘下,汽車經銷商敢於嘗試,也算是對傳統中國汽車行業銷售模式的一大挑戰
廠家清庫商家獲利
如果說一、兩家經銷商買斷某品牌的汽車產品,還屬正常銷售模式,但隨後一大批汽車經銷商的買斷銷售,卻不得不讓人深思:到底買斷銷售讓誰成了“漁翁”?
據了解,這些買斷某品牌銷售的商家,都是屬於實力雄厚的企業。他們嘗試用巨資買斷的品牌,也都是具有穩定市場份額的車型
買斷銷售車輛的利潤空間對於不同廠商來說相差甚遠,但由於許多車型價格一次性買斷可以有20%-30%的優惠幅度,對於廠商來說相比其以緩慢的高價銷售方式獲取利潤要劃算得多。因此,這種方式既讓汽車廠家消除了庫存車的煩惱,經銷商在重新包裝並銷售後也可獲得更高的利潤,這對廠商雙方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合作方式
在成都市西部汽車城,一位不願透露的4S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經銷商來說,買斷銷售需要大量的現金投入,承擔非常大的風險,首要問題就是銷售渠道的暢通和資金的快速迴流,而只有那些具有經濟實力和銷售能力比較強的經銷商才具有承擔這種風險的能力。所以,汽車廠家一般都只會選擇那些具有雄厚實力的經銷商來進行合作
中小商家日子難過
由於買斷的汽車成本比其它汽車相對較低,這些買斷產品的商家便利用這些低價汽車大打促銷牌,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據有關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成都市內經銷商買斷銷售的汽車品牌,其銷量遠遠超過了沒有買斷銷售的汽車
在位於紅牌樓的一家4S店的工作人員表示,進行買斷銷售的經銷商因進貨成本低,降價的空間比較大,再加上他們所購進的車輛在生產日期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所有的消費者都湧向了這些銷售店,使得他們的銷售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不少的中小汽車經銷商都表示,對於那些有實力進行買斷式銷售的經銷商,由於受到廠家的“偏愛”,享受著中小型經銷商無法享受到的獨特待遇,使得許多非買斷品牌商家很難有力量與其抗衡
成都市汽車工程學會的一位專家表示,這種買斷式銷售的營銷方式,將造成經銷商之間的不公平競爭,沒有買斷實力的商家將被迫退出市場。他分析認為,隨著少部分有實力商家買斷式銷售的成功,許多廠家為了消化以前積累的巨大庫存,為了加快新車上市步伐,便會紛紛這一營銷模式。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將迫使廠家和實力強的商家合作,一批小經銷商將被迫退出市場,最終形成行業洗牌
質量報記者李斌黃琴報道
汽車懲劣·律師說法
嚴懲消費欺詐規范汽車檢測
經銷商加價銷售汽車的問題其實應屬於違法行為。從表面上看,加價行為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沒有違反相關的《價格法》等,這樣做本身是在影響企業本身的形象。但從法律上來說,商家的這種擅自加價的行為屬於不誠信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銷售商利用市場在短時間內出現的緊俏情況,擅自加價,賺取利益,蒙騙消費者,這就構成了欺詐行為。這種加價行為在廠家這方是禁止的,但這也是銷售商在銷售過程中的方式
我們國家目前沒有強制性的法規予以制止,希望即將出台的“汽車三包”能對這個問題有解決的方法
消費者提出汽車質量問題,經銷商讓消費者舉證,這是極度不合理的
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很多人對汽車的工藝、結構、性能等都不了解,因而讓消費者舉證是不合理的。在舉證過程中,對於汽車的檢測,需要有相關的檢測機構,而對於檢測機構的資格鑒定本來就是一個問題。國家應制定相關法規進行規范。)
;4. 達州一女子購車遇假銷售人員,被騙數萬元,她到底是如何被騙的
在現在詐騙手段可以說層出不窮,達州女子購車遇到假銷售人員被騙數萬元,這位女子買車交了錢卻被汽車銷售員拉黑,在經過4s店核實之後發現根本沒有這個銷售員,並且目前這位銷售人員在微信上已經將這位女子拉黑,這位女子說銷售人員收取自己4萬元定金,在自己要求看車的時候,對方就將自己拉黑,自己為這件事情感到非常苦惱,他也不知道在微信上還能這樣騙人。
三、我們怎樣才能防止被騙
我們買車的時候一定要去正規4s店進行咨詢,千萬不要相信朋友可以拿到員工內部價,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汽車銷售價都是有全國執行標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打破這樣的標准,如果說朋友可以拿到內部員工價,這樣的說法一定是騙人的,我們只有不輕信他人的話才能避免自己被騙。
5. 在去4S店准備購車的時候,要小心銷售人員的哪些套路
有句話叫世界上最長的路是商人的套路。當然也適用於汽車銷售。而且一輛車往往有幾十萬,幾十萬,花樣和利潤率可想而知。各種套路和忽悠讓人看車,選車的時候也不做防範。沒關系。小編總結一下汽車4S店業務員最常見的八大忽悠套路,仔細看完我保證你絕對不會中毒。
好的,這八點對你有幫助嗎?它能讓你再次去4S商店嗎?如果你遇到了其他套路,請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