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剎車失靈 現代起亞召回5萬輛新能源汽車
[汽車之家?行業]?據央視新聞消息,韓國國土交通部近日宣布召回現代、起亞等汽車廠商在韓國銷售的47款共8萬余輛問題汽車,其中約六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車,這引發了禪明韓國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質疑。
『起亞Soul電動汽車』
就在上月初,韓國一輛現代KONA電動汽車在下坡路上突然出現剎車失靈,汽車失控後撞上路肩牆,造成駕駛員嚴重受傷。目前,現代方面暫未透露海外銷售的相關車型是否在召回范圍內。
這次現代和起亞在韓被召回的新能源汽車均使用了現代旗下生產企業的制動系統,現代方面表示,正在對相關系統出現缺陷的原因進行分析。韓國汽車安全研究院數據分析顯示,截衫拆至上月中旬,2020年累計接到關於電動汽車剎車系統缺陷的舉報已經比去年全年增加了2.8倍。
今年1-9月,韓國現代和起亞在全球市場共計銷售約13萬輛電動汽車,位居全球第四,同比增長約4成。然而這兩個月來,韓國接連因電池和剎車系統等核心部件的缺陷大規模召回新能源汽車,尤其現代KONA是繼電池問題之後第二次被召回,再次引發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擔憂。
另有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韓國累計召回汽車數量共計204萬余輛,其中現代汽車佔比近一半,召回規模也同比增加了三倍。專家認為,召回數量的增加一方面是因為車企過度依賴個別零部件廠商,或多款車型使用同款零部件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汽車內通過軟體控制的零部件數量在增加。
編輯點評:
2021年,現代和起亞的多款新車即將上市,如何盡快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或襲棗消費者的信任度,這不僅是韓國車企亟待解決的課題,更是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共同關注的重點。(消息來源:央視財經;編譯/汽車之家?翁萌)
『貳』 現代起亞再生事端,因剎車失靈召回5萬余輛新能源汽車
央視新聞昨日報道稱,韓國國土交通部日前宣布,現代起亞將召回在韓國銷售的47款共8萬余輛汽車,其中六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車。此舉再度引發韓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質疑。
對於接二連三的質量問題,現代起亞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韓國時報指出,現代汽車10月份那次波及全球的KonaEV召回事件成本將高達6000億韓元(約合5.27億美元,35.21億人民幣)。
現代第三季度凈虧損為3360億韓元(摺合19.91億人民幣),而此前對該公司的業績平均預測為盈利1.2萬億韓元,凈利潤虧損為3140億韓元。若除去相關質量問題的支出,該公司應能實現1.8億韓元的營業帶正利潤,營收同比上漲2.3%,至27.6萬億韓元。
此外,這個月初,現代和起亞還因未及時召回美國市場上160萬輛有發動機問題的汽車而被NHTSA處於創紀錄的2.1億美元民事蠢腔悔罰款。其中,現代汽車罰款1.4億美元,起亞汽車罰款7000萬美元。
損害品牌形象還造成經濟損失,現代起亞亟待解決質量安全問題,重拾消費者信任,為2021的新車上市打好輿論基礎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315前扎堆召回因安全隱患,寶馬召回9萬余台電動車
文|凌清 圖|車宇世界、網路
溫馨提示:車宇世界,只做最真實的車評。 本文為【車宇世界第7283期之寶馬汽車召回9萬余台電動車】文章,為車宇世界原創,轉載請註明,侵權必究。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信息顯示,因為旗下部分車型存在質量問題,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華晨寶馬、寶馬中國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召回旗下部分電動汽車。
寶馬7系
事實上,進入2023年2月份之後,寶馬並不是第一家進行召回的車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顯示,福特中國、賓士汽車、沃爾沃汽車、豐田汽車、極星汽車、進口奧迪等均在國內車市進行了召回。
這是否意味著野燃,車企面對旗下車型存在的質量問題,在315之前進行了扎堆召回呢?我認為,315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可以預料,在315來臨之際,將會有更多的汽車品牌召回旗下車型。
本文聲明:
1、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凌清審閱,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愛車,就來車宇世界,您的專屬選擇。
2、 本文信息來源均在文中註明,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准。我們之所以引用,一則作為傳達信息之用;二則希望車企能夠坦然面對問題,切實解決問題,從而在國內車市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宇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肆』 北汽新能源電動車最大規模召回的原因,知識介紹
北汽新能源電動車召回規模最大,這是什麼原因?12月3日,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BAIC新能源召回近7萬輛兩車,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量最大的一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網上查閱資料後得知,某汽車消費者投訴平台上關於BAIC新能源旗下車型的投訴有117起,可能是因為其剎車泵空存在一些缺陷,但其剎車、車身賣迅附件、電器、轉向系統等也是投訴的一部分。這次新能源汽車召回是不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業內人士早已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新能源汽車的普遍現象,而是更大的原因是企業自身的質量問題。據了解,此次召回是由於新能源汽車制動系統真空泵的問題。這次新能源汽車召回是不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業內人士早已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新能源汽車的普遍現象,而是更大的原因是企業自身的質量問題。據了解,此次召罩祥回是由於新能源汽車制動系統真空泵的問題。今天的介紹到此結束。聽完介紹,你知道北汽新能中悶此源電動車召回規模最大的原因嗎?
『伍』 特斯拉召回部分國產Model 3和Model Y電動汽車
據市場監管總局,特斯拉自即日起,召回2020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Model 3(12003輛)和Model Y(14044輛)電動汽車,共計26047輛。
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的熱泵電子膨脹閥定位時會有微小移動,因軟體(2021.44至2021.44.30.6版本)沒有糾正功能,長期可能造成閥門部分開啟,熱泵壓縮機停止工作,車內制熱功能失效。在上述狀態下,尤其是車外氣溫低於零下10度時,擋風玻璃除霜系統運行達不到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除霜效果,除霜功能下降對駕駛員視野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增加車輛在寒冷天氣行駛時發生碰撞風險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同時,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也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2022年8月15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8年11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期間的部分EQC電動汽車,共計10104輛。
由於電動驅動模塊製造偏差,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電動驅動模塊內的冷卻系統可能存在密封不足,導致冷卻液滲漏。如果冷卻液微滲到電機內,長期使用後可能降低高壓系統的絕緣電阻值,極端情況下車輛可能無法啟動。冷卻液滲漏不滿足國家相關強制性標准中關於冷卻系統密封的要求,極端條件下,車輛的電動驅動模塊輸出功率會降低,存在安全隱患。
『陸』 1.6萬輛新能源車召回,萬億「電池茅」被錯殺涉事各方緊急回應來了
繼逾3萬輛北汽新能源 汽車 召回事件後,孚能 科技 再次身陷長城 汽車 1.6萬輛歐拉IQ 汽車 召回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歐拉官網2019年一篇報道中提到,「在安全層面,歐拉品牌動力電池擁有多重斷電保護裝置,結合自研的先進BMS電池管理系統,能夠有效對電池狀態實時監控,並且有效調節。」
僅提供召回車輛模組
7月18日晚,孚能 科技 發布公告回應稱,公司僅供應召回車輛所搭載的模組,BMS非本公司產品及供應。
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對此召回事件高度重視,本著與客戶長期友好合作的原則,將積極配合協助客戶相關召回工作,維護廣大車主的權益。
據投資者透露,7月18日晚間,孚能 科技 就客戶召回 汽車 事項組織了電話交流會。被問及召回車輛電池更換模組是否由孚能 科技 免費提供時,孚能 科技 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城把電池包召回來,裡面有需要換的東西。我們只要把備件模組換過去,沒什麼費用。」
對於本次事件的影響,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召回,預計不會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影響。公司目前與該客戶各項目均合作順利,該事項亦未對公司與其他客戶的合作產生影響。
BMS供應商下落成謎
市場監管總局信息顯示,歐拉IQ 汽車 召回原因主要是車輛搭載的BMS軟體控制策略與動力電池存在匹配差異。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後導致電池性能下降,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對於本次召回事件中歐拉IQ 汽車 BMS軟體控制策略提供商,孚能 科技 相關負責人在電話會上向投資者表示,既不是孚能 科技 ,也不是長城 汽車 的BMS。
歐拉官網2019年一則《見證長城歐拉電池技術「黑 科技 」,百家媒體探訪蜂巢能源技術中心》的報道中提到「在安全層面,歐拉品牌動力電池擁有多重斷電保護裝置,結合自研的先進BMS電池管理系統,能夠有效對電池狀態實時監控,並且有效調節。」
蜂巢能源官網信息顯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長城動力電池塌御事業部,2018年2月獨立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曾承擔高額召回費用
孚能 科技 並非第一次捲入 汽車 召回事件,並曾為此付出過高額召回費用。
3月23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北汽新能源 汽車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廣州) 汽車 有限公司決定自2021年3月24日起,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產的EX360和EU400純電動 汽車 ,共計31963輛。
召回公告顯示,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由於部分車輛動力電池系統的一致性差異,在高溫環境下長期連續頻繁快充,可能導致個別單體電池電芯性能劣化,極端情況下引發偶發失效,引起動力電池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3月31日,孚能 科技 在《關於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客戶召回 汽車 等事項的問詢函的公告歲衫雹》中表示,北汽新能源 汽車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及北汽(廣州) 汽車 有限公司主動召回 EX360、乎帆EU400 兩款純電動車輛所裝載的電池系統(產品)為公司負責組裝集成的電池系統,上述兩款電池系統僅供於北汽使用,且該電池系統所涉及的車型均已在召回范圍內。
3月23日,孚能 科技 在《關於客戶召回 汽車 事項的風險提示公告》中表示,根據公司與北汽集團此前約定,孚能 科技 將承擔本次召回所涉及的費用,預計為3000萬至5000萬元之間,該費用由公司前期計提的質保金承擔。
『柒』 特斯拉召回近50萬輛的電動汽車,召回的原因是什麼
特斯拉之所以會召回這些電動汽車,主要是因為這一批汽車出現了問題,主要是汽車的後視鏡以及後備箱出現了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那麼會增加車輛的撞車風險。據悉,此次特斯拉主要召回的其實是Model 3和Model S電動汽車,召回的總數量大概是47.5萬輛,而這些車輛的車型年限是在2014年到2021年之間。
實際上特斯拉召回車輛也不是第1次了,在之前特斯拉就已經有了好幾次類似的事情發生,歸根結底還是車輛的質量沒有辦法保證。如者灶果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希望特斯拉能夠好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在確保產品質量之後,在上市對外出售,這其實也是對自己顧客的一種負責,還是希望他們不要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捌』 奇瑞將召回4896輛新能源eQ車型汽車是怎麼回事
據質檢總局網站消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決定自2017年4月15日起,召回部分奇瑞新能源eQ車型汽車,共計4896輛。召回范圍內車輛所使用譽渣此的塑料真空儲氣罐慶迅,可能出現破裂或者被吸癟,存在安全隱患。
『玖』 缺陷召回創新高!新能源汽車「激流猛進」的背後,卻暗藏風險
#汽車315#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新能源汽車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激流猛進」最恰當不過。尤其是2022年表現最為突出,公安部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年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終端銷量523.3萬輛,同比增長79.8%。
此外,相關部門應該肅清整個新能源造車行業的大環境,提高造車門檻,並抵制所謂的「口號造車」,讓新能源汽車行業能有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在「外敷內服」下持之以恆,可以預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依舊樂觀。反之,整個新能源市場就會出現「動盪」,無論是對我們消費者,還是投資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出行局,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拾』 10月召回14.5萬輛 | 純電動車型扎堆,燃油泵或再致大規模召回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激增,因車輛安全隱患所造成的召回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蓋世汽車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2020年10月,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24批次召回通告,涉及23個品牌共計14.46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同比下降87.89%,環比9月下滑21.55%。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
關於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業界不斷展開反思,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成為焦點,由此,近期811三元鋰電池成為了眾矢之的。專業人士指出,理論上電池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成反比,企業追求高能量密度,安全問題隨之暴露,雖然未能明確已發生的起火事件與追求能量密度存在多大相關性,但隨著高鎳三元電池進入市場,新能源汽車面臨更高的安全技術要求。如何在高能量密度和提高安全性間取得平衡,成為當前業內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各個企業也正試圖在各個結構設計中尋求提高整體安全性的可行性。
基於市場的需求和《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對於電池系統熱失控後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的強制標准,各大電池企業紛紛發布相關技術,有可實現高續航的磷酸鐵鋰電池,也有保證「用不起火」的811技術等等層出不窮。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動力電池供應商,有關於新能源車的召回事件,都是其各自成長過程中的陣痛,未來或將持續爆發。新能源市場仍在高速發展,未來道路漫長,企業與相關供應商都仍將不斷慎視自我,從而改進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雲認為,事故深度調查是開端,終點才是召回。因此他呼籲,新能源汽車企業不要躲避火災、躲避召回,應直面火災,以更好地改進技術,這才是真正的正向思維。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亦表示,要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產品安全問題研究,提升產業發展保障能力,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堅決維護質量安全。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朝著更好、更快且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據市場監督總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有多項相關安全技術標准正在推進當中,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新能源相關法規或進一步完善,從而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