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車市回暖,但經銷商的高庫存該如何消化
說到今年汽車市場情況,"回暖"成為了每個月銷量公布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車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之中,掙扎、煎熬,成為了各車企、經銷商最真實的寫照。不過也正因為此,使得"回暖"對於當下的車市來說,格外珍貴,且來之不易。
數據顯示,7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59.7萬輛,同比去年7月增長7.7%,實現了自2018年5月以來的最強正增長。不過,在市場迎來銷量回暖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終端經銷商面臨的壓力和困難。
庫存壓力依然大
從目前以公布的六家經銷商財報數據中看出,也是下滑為主,廣匯汽車凈利潤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6.82%;潤東汽車收入下降同比已經超過70%;和諧汽車凈利潤同比減少15.7%;永達汽車凈利潤下降27.8%;正通汽車預虧不少於13.31億元。當然也有一個例外,美東汽車實現收益為人民幣84.48億元,同比增長23.5%;稅後溢利為3.07億元,同比增長28.5%。
此外,,面對整體"下行"的車市大環境,車企下調銷量目標的舉措在情理之中。但事實上回頭看看,下調指標的品牌寥寥無幾。
這也意味著,車企對於全年指標仍抱有"野心"。而此時,要想完成全年銷量,向終端市場壓庫,成為了多數車企不約而同的做法,這也使得經銷商疫情期間剛剛從車企那裡獲得的"溫柔相待",在銷量面前消失的無影無蹤。
壓庫容易,消化難。頻繁的壓庫,導致"銷售即虧損"的情況加劇,現款車型大幅降價促銷緩解庫存壓力,而新車由於價格性價比不高,加之消費者熱情未完全恢復,吸引力減弱,進而銷量下滑,而最壞的結果,則是造成經銷商的現金流告急。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沈進軍曾說:"高庫存是'萬惡之源'。"而一些高庫存重壓下"自救"失敗的經銷商只能無奈退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