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車身結構主要有哪些
1、車身:是駕乘人員工作或乘坐的場所,同時也是用來裝載貨物的部件。車身根據汽車有無車架而分為承載式車身〔無車架〕和非承載式車身〔有車架〕兩種。車身主要由副車架、車身殼體、車身蒙板等組成。
2、底盤:是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運動並按照駕駛員的操縱正常行駛的部件。它是汽車的基體,發動機、車身、電器設備都直接或間接地安裝在底盤上。底盤主要由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四部分組成。
3、發動機:就像是人類的「心臟」,是供汽車產生動力的裝置,沒有發動機汽車根本就不會跑!目前按照發動機的燃料不同,可以將發動機分為柴油發動機和汽油發動機。
4、電氣設備:主要由電源系統、用電設備和配電裝置組成。可以看到,其實電氣設備是鑲嵌在其它三個部分之中的,但它像一個密密麻麻的網一樣,將汽車的各個機構連接在一起,同時又像指揮官一樣,協調著各部分的工作。因此,將這一部分單獨列出來,對於車輛的整體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承載式:
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車身和底架共同組成了車身本體的剛性空間結構。這種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
這種形式的車身具有較大的抗彎曲和抗扭轉的剛度,質量小,高度低,汽車質心低,裝配簡單,高速行駛穩定性較好。但由於道路負載會通過懸架裝置直接傳給車身本體,因此噪音和振動較大。
半承載式:
還有一種介於非承載式車身和承載式車身之間的車身結構,被稱為半承載式車身。它的車身本體與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剛性連接,加強了部分車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車架的作用,例如發動機和懸架都安裝在加固的車身底架上,車身與底架成為一體共同承受載荷。這種形式實質上是一種無車架的承載式車身結構。因此,通常人們只將汽車車身結構劃分為非承載式車身和承載式車身。
Ⅱ 汽車的基本結構包括那些部分
你好,汽車的基本結構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汽車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
2、汽車的底盤: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並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
3、汽車車身:車身安裝在底盤的車架上,用以駕駛員、旅客乘坐或裝載貨物。轎車、客車的車身一般是整體結構,貨車車身一般是由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組成。
4、電氣設備:電氣設備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電機;用電設備包括發動機的起動系、汽油機的點火系和其它用電裝置。
Ⅲ 車身結構可分為幾大類。
汽車車身結構可分為三大類:
1、非承載式車身,又稱底盤大梁架。
車架與車身的連連通過彈簧或橡膠墊作柔性連接。發動機、傳動系的一部分,車身等總成部件用懸架裝置固定在車架上,車架通過前後懸架裝置與車輪聯接。這種非承載式車身比較笨重,質量大,高度高,一般用在貨車、客車和越野吉普車上,也有少部分的高級轎車使用,因為它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2、承載式車身
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發動機、前後懸架、傳動系的一部分等總成部件裝配在車身上設計要求的位置,車身負載通過懸架裝置傳給車輪。這種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承載式車身不論在安全性還是在穩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具有質量小,高度低,沒有懸置裝置,裝配容易等優點,因此大部分的轎車採用了這種車身結構。
3、半承載式車身
車身與車架用螺釘連接、鉚接或焊接等方法剛性連接。在此種情況下,汽車車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項載荷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加固車架,分擔車架的部分載荷。
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
1、優點是具有較高的抗彎曲和抗扭轉的剛度,自身質量輕,能更有效地利用客廂內空間。
2、缺點是由於傳動系和懸架直接裝在車身本體上,道路載荷及振動直接傳到車身,故必須採取有效的隔聲、防振措施,車身損壞時修復較困難,對車身本體防腐蝕性要求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車身結構
Ⅳ 車身殼體結構有哪些分類
汽車車身殼體按受力形式又可分為承載式、半承載式和非承載式三種。
承載式車身特點是車身就作為發動機和底盤各總成的安裝基礎,各種載荷全部由車身承受,並取消車架。
半承載式車身其特點是保留車架,車身與車架剛性連接為一體,車身殼體承受部分載荷。
非承載式車身的特點是保留車架,車身與車架柔性連接,全部載荷由車架承受,而車身不承受載荷。
汽車車身外殼絕大部分是金屬材料,鋼板、碳纖維、鋁、強化塑料等,不同用途的汽車外殼、不同部位的材料不同。一般是鋼板,奧迪高檔車是鋁,賽車是碳纖維,悍馬H2的引擎蓋是強化塑料的。早期的轎車車身沿用了馬車車身結構,整個車身以木材料為主。1912年由愛德華·巴特首次製成了全金屬的車身,1925年文森卓·蘭西亞發明了承載式車身,車身由鋼板沖壓成型的金屬結構件和大型覆蓋件組成,這種金屬結構的車身一直沿用至今,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