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後橋齒輪選用材料
汽車後橋齒輪軸的材料如下:1、後橋只一個總成,有多個零件組成,有鑄件,有鍛件,都是金屬與材料,還有密封件,有的是金屬材料有的是是非金屬才料;2、汽車後橋就是指汽車後面那根橋。如果是前橋驅動的車輛,那麼後橋就僅僅是隨動橋而已,只起到承載的作用;3、如果前橋不是驅動橋,那麼後橋就是驅動橋,這時候除了承載作用外還起到驅動和減速還有差速的作用,如果是四輪驅動的,一般在後橋前面還配有一個分動器。
2. 齒輪一般用什麼材料
開式齒輪要硬度高,敏感性差的,要耐磨,起碼表面硬度要高,一般是鑄鐵。
製造齒輪常用的材料有鍛鋼和鑄鋼,其次是鑄鐵,在特殊情況下也可採用有色金屬和非金屬材料。
1、鋼:含碳量為0.1%~0.6%的鋼常用,因其性能最好(可通過熱處理提高機械性能)。
(1)鍛鋼:鋼材經鍛造, 性能提高,最常用的是45鋼。
軟齒面齒輪(HB≤350):坯料→熱(正、調)→切齒(一般8級、精切7級)。
硬齒面齒輪(HB≥350):坯料→熱(正)→切齒→表面硬化處理(淬火、氰化、 氮化)→精加工(磨齒,一般6級,精磨5級)。
鍛鋼的強度比直接採用軋制鋼材好,重要齒輪都採用鍛鋼。從齒面硬度和製造工藝來分,可把鋼制齒輪分為軟齒面和硬齒面齒輪。軟齒面齒輪是調質或正火後進行精加工,齒面硬度較小,承載能力不高,但其製造工藝較簡單,適用於一般機械傳動。硬齒面齒輪在精加工後進行熱處理,硬度較高,承載能力也較軟齒面齒輪大,但製造工藝復雜,一般用於高速重載及結構要求緊湊的機械中。
(2)鑄鋼:當齒輪的直徑大於500mm,輪坯不宜於鍛造,可採用鑄鋼,但其精加工前要進行正火處理,以消除鑄件的殘余應力和使硬度均勻化,利於切削。
2、鑄鐵:鑄鐵的鑄造性能好,但抗彎強度和耐沖擊性較差,自身所含石墨能起一定潤滑作用。故開式齒輪傳動中常採用鑄鐵齒輪。
3、非金屬材料:常用的有夾木膠布、工程塑料等。非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小,齒輪易變形,可減輕動載荷和雜訊,一般適用於高速輕載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齒輪傳動。
3. 齒輪一般用什麼材料
齒輪常用材料為 鍛鋼、鑄鋼、鑄鐵 。
從齒輪的失效形式可以看出,在設計齒輪傳動時,齒面應具有較高的耐磨性、抗點蝕性、抗膠合性和抗塑性變形性,而齒根應具有較高的抗斷裂性。因此,對齒輪材料的基本要求是:齒面要硬,齒芯要韌。
常用的齒輪材料
為了降低噪音,非金屬材料(如膠木、尼龍等。)經常被用作小齒輪,而大齒輪仍然是由鋼或鑄鐵製成的。為了使齒輪具有足夠的耐磨性和抗點蝕性,齒面的硬度應為250 ~ 350 HBS。
齒輪用一般材料:
齒輪材料的選擇原則
齒輪材料種類繁多,選擇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齒輪材料必須滿足工作條件的要求
比如飛機上使用的齒輪必須滿足重量小、傳動功率大、可靠性高的要求,所以必須選用機械性能高的合金鋼;
礦山機械中的齒輪傳動一般功率大,工作速度低,周圍環境粉塵含量高,所以常選用鑄鋼或鑄鐵;
家用和辦公機械的功率很小,但要求傳動平穩,低噪音或無噪音,在較少潤滑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因此經常使用工程塑料作為齒輪材料。
總之,工況要求是選擇齒輪材料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2應考慮齒輪尺寸的大小、毛坯成型方法及熱處理和製造工藝
鑄坯一般用於大型齒輪,齒輪材料可選用鑄鋼或鑄鐵。
中等及以下尺寸要求高的齒輪,常採用鍛坯,可選用鍛鋼。
當尺寸較小,要求不高時,可以用圓鋼作為毛坯。
齒輪表面淬火的方法有滲碳、滲氮和表面淬火。當採用滲碳工藝時,低碳
3正火碳鋼,無論毛坯是如何製作的,都只能用於使齒輪在穩定載荷和輕微沖擊下工作,不能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淬火和回火碳鋼可用於製造在中等沖擊載荷下工作的齒輪。
4合金鋼常被用來製造高速、重載和在沖擊載荷下工作的齒輪。
5飛機的齒輪傳動要求齒輪尺寸盡可能小,應採用表面硬化處理的高強度合金鋼。
對於由6金屬製成的軟齒面齒輪,成對齒面之間的硬度差應保持在30 ~ 50 HBS或以上。當小齒輪和大齒輪的齒面硬度差異較大(如小齒輪齒面經過淬硬磨削,大齒輪齒面經過正火或調質處理)且轉速較高時,硬小齒輪齒面會對軟大齒輪齒面產生明顯的冷加工硬化作用,從而增加大齒輪齒面的疲勞極限。因此,當兩個齒輪的成對齒面硬度相差較大時,大齒輪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可提高20%左右,但應注意高硬度齒面,粗糙度值應相應降低。
4. 汽車變速器齒輪的材料應選用()
應選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