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建高端品牌的5個原則及3個要點
對於企業來說,只有明確用戶購買高端品牌的驅動力後,才能從根源出發去探尋如何創建高端品牌以及對應的原則、要點。
2019年1月8日,良品鋪子創始人兼董事長楊紅春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良品鋪子的『高端零食』戰略指向的並非高價格,而是高價值的理念」。同年12月,寶沃汽車推出全新廣告,幽默的文案加上激昂的表達風格,讓這則「好·貴」魔性廣告迅速爆紅。廣告詞大概的意思是:好產品就該貴。
誰的觀點正確?
那就要看消費者如何決策了——消費者的答案是:「我們需要高品質的產品,最好價格不高」。
當企業告訴消費者,我的產品更好,價格更低時,消費者通常不屑一顧。在消費者那裡,高品質產品售價很低是不符合邏輯的。他們會想,企業不是公益機構,價格低肯定沒有使用上等的材料或先進的技術。
「消費升級」引導中國企業集體陷入「滿足客戶需求」的營銷陷阱。消費升級不是今天才有的話題,在此之前就在談論消費升級,未來也不會停止關於消費升級的話題。
家居建材企業應該沒有商量過。但,他們在2015年至2018年間集體陷入「消費升級」的陷阱,一擁而上,創建「高端」定位。
美爾凱特: 高端廚衛吊頂
安吉爾: 高端凈飲水專家
Massage: 高端按摩椅墊
涼霸: 高端智能晾衣架
德諾特: 高端安全門
東鵬: 高端瓷磚
奧普: 高端浴霸
夢天: 高端木門
護童: 高端學習桌椅
柏廚: 高端櫥櫃
歐派: 高端全屋定製
歐神諾: 高端瓷磚
金牛管: 高端水管
方太: 高端熱水器
大王椰: 高端環保板材
九牧: 高端衛浴
皇派: 高端隔音門窗
點石家裝: 高端裝修
為什麼企業熱衷於創建「高端」品牌?為什麼消費者對高端品牌興致盎然?無論消費者是否消費的起,他們都對高端品牌保持強大的慾望。
消費者有把價格等同於質量的傾向,認為高價應該「物有所值」。聰明的企業家深諳其道,他們藉助顧客心智中的既有的觀念來創建高端品牌,輕松獲取利潤。
認知驅動的另一個因素是區隔,「高端」品牌在很多品類中可以協助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區隔,提升心智地位,從而創造優質客戶。
社交需求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安全」是心智追求的第一大利益,也是人類最基層的需求。「地位」是心智追求的第二大利益,也是在社會關系中更受重視,掌握更大控制權。因此,高端品牌的彰顯價值,很大程度就是在滿足顧客追求地位的心理需求。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商品時本應該考慮商品的品質和服務,而追求高端品牌不僅要考慮品質和服務,還應追求精神收益,就是讓其他人看到你在使用這個品牌,建立社交價值。因此,高端品牌必須考慮認知驅動和社交驅動兩個方面,二者無法獨立拆開。
小米創始人雷軍先生是個明白人,他很清楚品牌自帶「社交貨幣」的屬性,「年輕人第一台電視」和「年輕人第一台手機」等營銷概念,是他創造出來幫助購買者抵擋社交歧視,提升社交地位。
中國企業家普遍存在一種情懷:創建高端品牌。在中國,製造低端產品似乎難以啟齒。他們認為,高端品牌才算品牌,才具有品牌價值,否者就會被認為是生產低廉產品,不受尊重。從這一點也側面驗證了高端品牌具有社交價值。
真的如此嗎?
其實,很多高端品牌的價值、影響力及前景遠不如大眾品牌。
拿汽車來講,英國勞斯萊斯汽車以豪華享譽全球,但其在汽車市場上鮮有作為,最後低價出售。瑪莎拉蒂是一家義大利豪華汽車製造商,1993年出售給菲亞特。
服裝行業也是如此。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品牌幾乎都是大眾品牌。日本首富在經營平民都穿得起的服裝。德國首富是低價超市阿爾迪的老闆。低價服裝品牌:ZARA成就歐洲首富,也是曾經的全球首富奧特加先生。
別誤會我的意思,高端品牌並非沒有競爭力,而是要合理地來看待高端品牌。
如果企業走高端市場,則可以創造並維持健康的利潤和市場。更高的利潤使企業可以在營銷上花費更多,從而可以創造更多聲望。
相反,試圖成為最便宜的是一場比賽。有人總是可以製造它或以更便宜的價格出售它。迫使企業降低成本或質量。但是,建立「高端」品牌可以為企業的產品帶來持久的需求甚至慾望。
高端定位是有效的 側翼機會 ,定位之父艾·里斯在《商戰》一書中作了簡要的闡述。定位之父認為,「以高價發動側翼戰的機會很多,幾乎任何一種商品或服務項目,都有絕佳的機會在高端發動進攻」。
書中案例有哈根達斯、賓士、棒·約翰等。哈根達斯是一種高價的冰激凌品牌,今天它的銷售量比其他所有高價冰激凌加起來還要大。賓士在美國市場通過高端側翼進攻通用汽車,成為美國高端汽車第一品牌。棒·約翰藉助新鮮原料建立起高端披薩的認知,利潤遠勝領導品牌必勝客。
創造高端品牌需要技巧,需要培養高端市場的影響者,尋求認可並迎合媒體。當然,企業產品必須達到或超過高級購買者的期望。這一切都需要大量金錢和精力。另外,企業在創建高端品牌時,還應遵循以下5個原則。
這個「雷區」在實踐中屢次被踩。
高端品牌的需求非常獨特,對比其他需求類型就能略知端倪。
消費者購買王老吉,是因為王老吉提供解決「預防上火」的需求。消費者購買老闆油煙機,是因為老闆油煙機提供解決「大吸力」的需求。
對於高端品牌而言,單純的講品質或功能,價值至少折扣一半,高端品牌必須考慮其附加價值:社交屬性。簡而言之,高端品牌的價值由社交需求和品質需求組成。因此,實用型產品或不具備社交屬性的產品創建高端定位不是最優解。
老闆和方太在油煙機品類的競爭很好的解釋了這一原則。
方太和老闆是國內油煙機行業領先的兩個品牌,兩者在銷售額和銷售量上都相互膠著。2011年,方太率先建立「高端」定位,老闆電器在2012年建立「大吸力」定位。
在油煙機品類中,「高端」和「大吸力」哪個符合需求,符合認知?
老闆油煙機實踐「大吸力」定位僅2年就成為全球第一的油煙機品牌。「大吸力」贏了「高端」。
對於實用性品類而言,消費者更關注其實用性價值,而非社交價值。
億科集團是酒店用品和辦公室用品的提供商,旗下EKO品牌專業生產垃圾桶。2017年至2019年期間,EKO在高鐵雜志和高鐵電視向消費者訴求「高端垃圾桶」,試圖建立「高端垃圾桶」。
西王是國內領先的玉米油品牌。2016年,西王啟動定位項目,品牌重新定位「高端玉米油」。品牌啟用著名影星趙薇代言,廣告及終端物料配合高端定位落地。
「高端玉米油」定位項目執行了2年,後續就不見關於「高端玉米油」方面的運營配稱了。
高端垃圾桶?高端玉米油?垃圾桶和玉米油結合品類來評估「高端」需求就會發現並不適用。
結合品類來看,消費者對垃圾桶、玉米油、駕校、婚戀、理財、電動篷車本身就不存在社交需求,因此,「高端」定位在其中扮演的力量極度微弱。
什麼樣的產品具有社交屬性?
「行走的產品」具有社交屬性,「行走的產品」增加品牌的曝光,提升購買者的社交價值。
油煙機是固定不動的產品,垃圾桶和玉米油是廚房產品,不能走動,不能攜帶。香煙、白酒、汽車、包、手錶稱之為「行走的產品」。
因此,品牌建立「高端」定位要結合品類來思考,在手錶、汽車、服裝等品類中,高端需求切實存在,建立「高端」品牌屬於合情合理,在一些實用性品類中,建立單一功能定位遠比建立高端定位有價值。
建立定位要從心智出發,還要審視競爭關系,確認潛在顧客心智中存在高端空白。
忽視競爭肯定會吃苦頭的,這在營銷中屢被驗證。如果競爭對手已經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高端定位,企業應該另闢蹊徑,尋找其它空位,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中國白酒市場的領導品牌屬於茅台,茅台的市值及營收都是全球第一。茅台在中國消費者心智中已經占據了「高端白酒」,地位極為穩固。
其他白酒品牌應該想想其他的辦法,不要企圖從消費者心智中把茅台趕走,茅台是塊硬骨頭,無論花費多少代價都無法移走。
因為高端定位在白酒品類中太有價值,白酒行業不止一家試圖建立高端定位,捨得、清樣、國緣、青花郎一致向高端方向努力。
2017年~2019年期間,四川捨得、湖北清樣、江蘇國緣走了危險的一步,他們花費巨資創建「高端白酒」定位,三個品牌同時出擊,最終都無功而返。
率先意識到問題的是捨得,在經歷連續3年訴求高端白酒之後,捨得從2019下半年開始轉而訴求「全是老酒」概念。不用看數據就知道高端定位肯定沒有成效,如果有效就不會終止這一營銷計劃了。讓之前的投入付之東流吧,企業應該學會及時止損。
隨後,我們看到湖北清樣也放棄了建立高端白酒的定位,江蘇國緣消耗再多的資源也不可能建立高端白酒的定位。
青花郎的「高端醬香」定位也行不通,它屬於茅台。2017年,青花郎重新定位成「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這屬於不錯的定位,問題在於價格過於接近茅台。
四川捨得、湖北清樣、江蘇國緣和青花郎都吃盡了苦頭。他們忽視了心智,在白酒行業,「高端」定位不是空白,這個位置屬於茅台,除非他們有辦法把茅台從「高端白酒」位置上移走,否則,他們的戰略都是徒勞。
不要重演白酒市場的教訓,企業在發力「高端」之前,應先掃描心智,確認高端位置處於空白,否則,再多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藉助已有的認知基礎是建立定位的捷徑,與認知相悖是行不通的。
2016年,志高空調高層楊相穩公開發布《志高空調品牌白皮書》,楊相穩坦言:「志高高端空調是用戶體驗後的極致感受,是消費者對品牌的高度認同」。
楊相穩忽略了顧客的認知,這很危險。楊相穩先生應該先了解消費者對志高品牌的看法,已有的認知能否支持志高品牌創建高端定位。
消費者如何看待志高空調呢?
「不怎麼知名,二流的品牌吧」消費者的回答會讓志高管理者感到失望。
這樣的反饋對於志高建立高端品牌不太有利。
據此推論,志高建立高端品牌的基礎不存在,消費者不會相信志高能製造出比格力、美的更優質的空調。可是,企業深信不疑,他們很了解自己的產品。
志高「高端空調」戰略推行不到3年就出現了問題。2015年,志高銷量還是空調市場的第五名,到2019年,志高空調線下銷量排名第八,線上銷量第九。更為糟糕的是來自工信部和中國企業品牌研究中心的調研數據,志高空調品牌力指數為第15名,行業倒數第二。認知先於銷量,這預示著志高空調明年的市場表現會更加糟糕。志高的「品質革命」沒能實現。
2019年冬季,中國休閑服飾領導品牌:森馬推出高端戶外羽絨品牌「白宇絨記」,在此之前,森馬的市場表現極為出色。2018年,森馬服飾實現營業總收入157.19億元,同比增長30.71%。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19億元,同比增長48.57%。
森馬公司對高端戶外羽絨服寄予厚望,其盡可能地把「白宇絨記」打造成高端戶外羽絨服品牌。我們預測,森馬的算盤可能會落空,因為,森馬現有的認知阻礙了高端定位的建立。
森馬在認知中代表什麼?目前來看,森馬是高中生的首選,不屬於高級購買者,沒有高端的認知基礎。它的認知僅限於此,森馬的高端羽絨服終究會無功而返。
為什麼志高和森馬的高端產品都以失敗而告終。
原因在於刻板效應。刻板印象其實就是歸類,簡化信息。這是一種簡單的認識,雖然有利於對某事物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偏差。
刻板印象所根據的卻並非認識對象的事實,有時刻板印象還是由於偏見的合理化而來,是導致失真的一個「誤區」。正是因為刻板印象的存在,所以,志高和森馬的新產品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影響,在認知中,二流企業很難生產高端的產品,從而阻礙品牌建立高端定位。
文章開頭,良品鋪子創始人的那段話:高端品牌不等於高價格而是高品質。消費者聽了這句話一定很暖心,然而,對於良品鋪子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高端品牌毫無幫助。
在零食品類中,良品鋪子比三隻松鼠好在哪?
高端品質無法驗證。
消費者能辨別出200元白酒比100元白酒好在哪裡嗎?勞力士好在哪裡嗎?賓士好在哪裡嗎?
消費者不是專家,無法驗證。
高價是消費者驗證高端品牌的最佳方式。對於許多商品而言,高價就是顧客利益,高價在認知中會增加商品的品質和信譽。
消費者如何驗證哪個品牌的瓶裝水更好?消費者不會拿到專業部門檢測,也不會詳細地查詢成分表。消費者驗證的方式有且只有價格。消費者認為,2元瓶裝水的品質好於1元瓶裝水,4元水好於2元水。如此簡單。
良品鋪子「高端零食」並不是好主意,關鍵在於:消費者無法通過價格來驗證它的高端定位。慶幸的是,良品鋪子獲得資本的青睞,走些彎路,消耗些資源並不會傷筋動骨。
2015下半年,雅迪電動車的「高端」定位橫空出世,「更高端的電動車」連續3年響徹大街小巷。
「高端電動車」的戰略定位實施效果如何?
雅迪2017年年報顯示:電動踏板車的平均售價由2016年的1766元人民幣下降至2017年的1675元人民幣,而電動自行車的平均售價則由2016年的1181元人民幣下降至2017年的1135元人民幣。因此,本集團的整體毛利率由2016年約20.3%下降約5.9%至2017年的約14.9%。
雅迪「高端電動車」的平均售價和毛利率雙雙下降。
在電動車品類中建立「高端」品牌本身就存在需求問題。再則就是價格,雅迪的售價與競爭對手的售價並沒有太大差距,消費者無法通過價格來驗證雅迪的「高端」。因此「高端」品牌就不具備可信度。
強調一個「舉高打低」概念,可以把它理解成:品牌傳播高端,通過平價售出產品。這種方法行不通。原因在於,高端和平價不能長時間並存。兩者相互破壞。
高端品牌還必須遵循「稀缺性」原則。高端品牌屬於高級購買者,只有高級購買者才會更加關注社交價值,一旦品牌進入主流市場,社交價值就會被稀釋,高級購買者就會放棄購買。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高端品牌總是有「限量款」產品。品牌擁有者通過有限的產品來控制稀缺性,可以保持較高的價格和需求。
如果大多數人都背著LV 包,LV與高端定位必然漸行漸遠。
提升價格可以抑制需求,從而製造稀缺性。
雅迪降低價格提升銷量的做法對「高端」定位並不友好。產品降價,產品銷量增加,品牌隨處可見,農村老大爺、城市快遞員、外賣員都在使用「高端」電動車。
沒有高級購買者,沒有稀缺性,高端品牌不可能建立。
茅台酒為什麼總是買不到?
全球會員制連鎖超市costco憑會員卡方可購買一瓶。很多遊客到仁懷市茅台鎮茅台大酒店買茅台酒,每人憑借身份證限兩瓶茅台。經銷商那裡買不到茅台酒司空見慣。
製造產品的稀缺性可以提升使用者的社交價值,這對於高端品牌非常重要。相反,如果一個高端品牌在市場上的能見度過高,高端屬性必然存在挑戰。
高端側翼是商業競爭中最經典的戰略法則。一旦品牌建立「高端」定位,可謂是受益頗豐。會主動獲得顧客的青睞,獲得同行的尊敬,還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和持續的競爭力。
創建高端品牌遵循以上的5個原則之外,還須注意以下3個要點,分別是:足夠長的時間、清晰的品類以及警惕市場空位陷阱。
時間可以見證品質,時間可以贏得信任。
那些高級購買者對品質的要求絕非一般,他們花費了更多的錢,對此,他們要求更高的品質。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在時間面前,一切終究會原形畢現。假如一個品牌擁有足夠長的歷史,那麼,這個品牌的產品一定非常可靠,否則它怎麼能活這么久。
世界上的高端品牌通常都具有悠久的歷史。賓士誕生於1886年;寶馬誕生於1916年;LV誕生於1854年;勞力士誕生於1908年;愛馬仕誕生於1837年。這些高端品牌都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
很多品牌在誕生之初就創建高端品牌,如果企業沒有革命性的技術或創新是不合適的。
昆侖山是加多寶集團於2009年推出的瓶裝水品牌,品牌誕生之初就定位高端瓶裝水,定價6元/瓶,是當時領導品牌農夫山泉的3倍。
結果怎麼樣呢?
不盡人意。面對一個全新的品牌,消費者會存疑其品質和信譽,消費者會想,一個全新的品牌怎麼會把產品做得比農夫山泉還好,更何況售價是農夫山泉的3倍。
歷經5年的實踐,到2014年,昆侖山改變了戰略定位,從「高端礦泉水」調整為「雪山礦泉水」。昆侖山需要用時間來贏得信任。
企業家通常會拿特斯拉來舉反例。他們會說,你看特斯拉為什麼會成功,特斯拉創立於2003年,創立之初就從高端市場切入,到目前為止,特斯拉成為高端電動汽車的代表品牌。
特斯拉無疑是成功的。然而,你的企業可以像特斯拉一樣嗎?特斯拉在連續虧損15年的情況下還能獲得大量資金的注入,你的企業能做到嗎?你的企業有特斯拉的技術嗎?你企業的CEO有馬斯克的影響力嗎?
中國純電動汽車哪個品牌發展的比較好?那就是低價進入市場的品牌,而非高端品牌。
小米今天的成功是通過切入低價智能手機而取得的。
豐田和本田進入美國市場同樣靠低價取得成功。
研究歷史會發現,很多品牌在起步階段的戰略都是低價,而非高端。
再次重申,建立高端品牌需要時間,那些高級購買者的要求很苛刻,企業必須通過時間讓消費者見證產品的品質及信譽。
品類清晰,定位有力。
品類定義不清晰是品牌建立定位常見的實踐誤區,創建「高端」品牌也是如此。我們在實踐中遇到過太多的企業因為品類不清晰而錯失定位的機會。
消費者的決策思路是「以品類思考,以品牌表達」,即先考慮購買哪一類產品,然後再選擇這個品類的代表品牌。如果品類模糊不清,定位的威力就微乎其微。
歐琳以水槽起家,之後延伸至廚房電器。2019年,品牌重新定位為:高端廚房。廚房是個極為寬泛的品類。有消費者會思考購買一個廚房嗎?顯然不會。
把「高端」定位建立在「廚房」品類上,力量就無法顯現。「高端廚房」很難進入心智,從而無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比佛利是美的集團於2018年推出的全新品牌。比佛利推出的目的是為了應對海爾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的競爭。卡薩帝起初的定位是高端冰箱,然後延伸至高端家電。比佛利最糟糕的就是關於品類的定義,「成套高端水家電」是什麼?
有清晰的品類,才有犀利的定位。企業在建立高端定位時,首先需要思考品類定義的問題,從而來規劃品牌定位。
我們觀察到:很多品牌陷入「市場中有空位,心智中無空位」的實踐誤區。市場空位和心智空位不是一個概念。 企業應該關注心智,而非市場。
從市場出發不會制定出有效的戰略。市場戰略看似發現了新機會,看似很鼓舞人心,其實不然,市場戰略可能正在令企業邁向深淵。
兩個企業的故事。
在市場上,沒有品牌占據「高端電動車」,企業孤注一擲,把全部資源押寶到高端電動車。
市場上沒有品牌占據「高端玉米油」,西王感到幸運,抓住戰略窗口,建立「高端玉米油」。
還有高端理財、高端英語培訓、高端紙巾、高端食品容器等等。從市場來看,企業把市場劃為高端市場、中端市場和低端市場,進而,企業看到了「高端」機會的存在。如果從心智出發,企業就看不到這樣的機會。
在玉米油、電動車和英語培訓品類中,消費者心智根本不存在高端空位,這才是真相。
對於企業來講,創建高端品牌非常有誘惑力。它有利於企業市場地位的提升,能獲得更多忠實的消費者,能獲得更好的利潤,能獲得媒體的關注。然而,創建高端品牌並非易事,創造高端品牌的過程很艱難,它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金錢與時間,不僅如此,還要有上乘的品質及卓越的形象。
除此之外,創建高端品牌還受到品牌出生的影響,我們稱之為心智資源。義大利的服裝在認知中就很高端,法國葡萄酒、瑞士手錶、法國化妝品、德國汽車等等,創建品牌藉助這些心智資源可以縮短創建高端品牌的周期。
潑盆冷水。在市場中,很多品類本身就不具備創建高端品牌的基因。因此,無論企業耗費多少精力都無補於事。
B. 華為、寧德時代入局,長安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頂配」出圈
全球汽車行業正面臨巨大創新機遇,隨著特斯拉、谷歌、Uber等科技公司率先進入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未來對於傳統汽車廠商而言,是一場艱難的戰役,任何一家汽車廠商都很難單槍匹馬應對這些外來的「入侵者」。尋找合作夥伴,互為借力顯得尤為重要。長安汽車牽手寧德時代、華為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正是這一趨勢之下的產物。
高端純電汽車市場激戰正酣,繼東風嵐圖、上汽L項目後,又一國有車企長安汽車宣布將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且首款量產車型即將投入生產。」 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長安品牌日活動現場表示。
長安汽車的高端智能汽車之路來得有點突然,扔給市場的第一彈就是量產車即將生產,由於此前長安汽車並未發布該高端項目的任何信息,外界對於此款量產車依然知之甚少。
此外,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加入,讓長安的高端造車之路更具話題性,二者分別作為國內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企業,無疑給長安汽車吃下一顆定心丸。尤其是二者作為多家車企的供應商,此次則共同出現在台前聯合造車,這動作背後含意深遠。圖片來源於寧德時代官方
11月16日,長安汽車方面告訴時代財經,此次三方聯合創建的全新汽車品牌,定位為智能汽車高端品牌,其中包括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等。
事實上,長安汽車的中高端之路並不順暢,在吉利發布領克、長安發布WEY之後,作為自主銷量前三的長安卻在中高端品牌上動作遲緩,此後,隨著長安蔚來的成立,外界一度認為這將是長安的高端品牌承接者,然而,長安蔚來在今年6月卻被曝出蔚來已稀釋股份不足5%,此次長安卷土重來,又有多少勝算?
華為、寧德時代入局
今年以來,高端純電智能汽車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先是今年7月,東風嵐圖率先曝光,隨後10月上汽L項目披露,各自定位有所區別,不過終歸都是將目標鎖定在高端純電領域。
根據官方披露和媒體爆料來看,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華為和寧德時代幾乎都出現在嵐圖和上汽等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中,包括今年7月,嵐圖舉辦新聞發布會,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親自出席了活動。圖片來源於車企官方
然而在本次的長安汽車的造車局中,三者卻是高調宣布將強強聯合一起創建全新汽車品牌,這和此前宣稱不造車的華為以及僅僅作為電池供應商的寧德時代相比,此番動作皆有些不同尋常。
11月16日,寧德時代方面告訴時代財經,公司將和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及智慧能源生態領域深度合作,一起加快推動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產業發展;華為方面則表示,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上,大家有著共同的願景和目標。圖片來源於車企官方
「寧德時代近來投入了上百億,對動力電池產業鏈投資入股以及加深與各大車企的合作等,在和LG化學等競爭中,寧德時代也在加快自身對電池甚至是車企的全產業鏈布局。」11月16日,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
此外,對於長安汽車自身來說,中高端品牌打造似乎更青睞於多方合作。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此前在采訪時就表示,長安汽車做中高端品牌,一定是通過與合作夥伴一起來打造。
2018年10月,被認為是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項目的長安蔚來正式成立。據悉,該公司董事長由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擔任,副董事長由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擔任,雙方分別持股45%,然而長安蔚來並未掀起太多水花,直到今年6月,蔚來被曝已稀釋股份不足5%。
饒有趣味的是,在蔚來股份稀釋之際,華為就被傳出有意入股長安蔚來,由於華為此前一直宣稱不造車,只專注於為車企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合作模式,因此該消息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如今已明確成為長安的合作夥伴,華為是否會像此前傳聞一樣入股長安蔚來?同時,寧德時代的加入,三者合作又將以怎樣的形式展開合作也值得關注,對於上述疑問,時代財經致三方相關負責人,其中,寧德時代和長安方面回應稱,可以期待,現在還不能透露。
長安高端化之路如何破局?
作為國內自主銷量前三強,長安汽車在中高端品牌的探索上較為滯後。
2016年,吉利和長城汽車先後發布了旗下的中高端品牌領克和WEY,經過四年發展,雖然領克和WEY也有價格逐漸下探的趨勢,但總體而言,二者都收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反觀長安汽車,一直到2018年,才正式向外公布將要打造高端品牌。
2018年10月,長安蔚來成立,此前曾負責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前期籌備工作的長安新能源總經理楊大勇透露:「長安中高端品牌由長安蔚來團隊負責。」
到了2019年,長安汽車又被媒體爆料稱,公司內部正在推進一個代號為「AB」的高端項目,兩年時間過去,無論是長安蔚來還是「AB」項目,目前來看,二者都未有實質進展。
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長安蔚來,不僅李斌卸任了長安蔚來董事長一職,蔚來汽車也僅剩下4.62%股份,這意味著二者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的希望可能已經落空。
此番長安汽車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卷土重來,似乎更多了幾分底氣。一個覆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一個專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再加上長安汽車自身的造車底蘊,三者的聯合自然被外界所看重。圖片來源於車企官網
不過,要想實現在高端智能汽車領域彎道超車,長安汽車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在以自動駕駛、萬物互聯等為特徵的高端智能汽車後面,是超算平台、AI、高精地圖、OTA、現代感測、自動控制、大數據、5G、等全方位的新興研發領域的巨大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攻關。
以嵐圖和上汽L為例,東風汽車回A募集210億元資金,嵐圖項目就占據70億資金份額,同時,招股書還顯示,將對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項目投資127億,其中包括新能源平台架構、電子架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氫燃料電池等項目,這部分利用募集資金77億元,而上述項目皆覆蓋智能純電汽車范疇,合計將使用募集資金147億元。
上汽作為國內最大的車企,面對高端品牌打造,同樣倍感資金壓力,據知情人士透露,L項目將成立獨立公司,並採用輕資產重研發、市場化資本運作模式,並將吸引更多國內、國際資本加入。
隨著高端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能否突圍又是另一大考驗。當下的市場格局,仍然是特斯拉一枝獨秀,有著先發優勢的蔚來、理想等新勢力暫時站住了腳跟,而東風、上汽和長安等與之相比,進展稍顯遲緩。
此外,在新四化趨勢和政策等多方助力下,國內新能源和中高端純電市場份額正逐漸擴大,長安、東風、上汽等後發車企更應思考如何收割正在增長的市場空間。
「目前中高端新能源的競爭中,除了特斯拉,包括蔚來、上汽等車企都有著自己的組合優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相應市場。」 如何實現「超車」,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曾向時代財經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