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轎車在行駛過程中遇到坑或坎時掛減擋過還是空擋過
1、小轎車在行駛過程中遇到坑或坎時,應該空擋駛過,
2、小轎車在行駛過程中遇到坑或坎時,應該盡量減速,並進行繞行,能繞過的盡量繞行,避開、坑和坎,然後再恢復正常行駛,
3、如果遇到繞行不過的情況,應該首先降檔,然後踩剎車,當車速減慢後,臨近坑、坎時,踩下離合,實現空檔過坑(坎),
4、空檔時,前後輪的同步器等全部處於分開狀態,可以把坑或坎對汽車的沖擊作用降到最低,當汽車順利通過坑或坎之後,再慢慢松離合,加油提速,恢復正常行駛。
㈡ 行車中怎麼過淺坑
用工具將淺坑擴大,減小淺坑的坡度,再找些碎石子鋪在淺坑四周,以增加車輪與坑面的摩擦力,然後掛低速檔將車緩緩駛出淺坑。(切勿掛高檔急速開車,那樣車輪容易將鋪好的碎石重開,摩擦力度不足,開不出淺坑,尤其是沙坑。)
㈢ 遇到坑坑窪窪的路面,怎麼樣行駛對車子比較好
2檔、控制油門、必要時點剎,關鍵是要慢,慢的程度以你相對舒服為准。 把速度放慢,半離合行駛就行了,要看好行駛的路線,別碰到底盤 找到適合的擋位和控制好速度,有的地方要用半聯動.要選擇好路線. 控制好速度就OK了 如果是單純的坑窪裡面,沒有積水泥濘的情況,首先要目測一下是否有托底的危險,如果目測可以通過,要以最低的車速勻速緩慢行駛,行駛速度越快,車輛上下起伏度就越大,對底盤和懸掛造成剮蹭傷害的幾率就越大。 坑窪路段,車輪要盡量選擇地勢高的地方通過。太低窪的地方,一般都是大車的車轍壓出來的。不要讓你的車輪走在他們壓過的坑窪。容易掛底盤。盡量有前瞻性開車,多看看遠處。找合適自己的路線,慢速通過。宗旨,遇到坑窪不平的路面要減速慢行,一般採用2檔速度不超過40公里。 ①選寬不選窄。在交通道路選擇上,盡量在較寬的道路上行駛,既可保留情況變化時的處理餘地,又可以降低駕車速度的影響,保持車速較小變化,提高處理情況的安全保證。 ②選平不選偏。汽車在偏坡路上行駛,會改變汽車的重心點,使離心力增加,穩定性變差,操作難度增大,極易造成車輛顛覆。當在雨天行駛時,偏坡路又極易造成車體側滑。因此汽車行駛在坡路上時要選平坡。如果條件不能滿足,則要盡量正向通過,變偏坡為正坡,努力保持車體的橫向水平位置。 ③選中不選側。行駛路線要居中,要保持在道路中央行駛。其好處是,當任何一側出現情況,都有躲避繞行處理的餘地。同時居中行駛保持了與道路邊線最近的位置,可最大限度地削減路邊障礙對行車的影響,便於集中精力駕駛。如汽車左右兩側都有情況出現時,在行車通道的斷面上保持居中通過,可以實現對兩側情況同等的安全間距,再配以速度操作,即可提高處理的安全系數。居中行駛是情況處理的一種基本手段。 ④選緩不選急。當汽車進入彎道行駛時,如果道路較寬,對面又無來車時,為保持行駛車速不受太大影響,可以通過路線選擇對行駛彎度進行改造。在進入拐彎前要提前做適當調整,擴大彎道的行駛距離,從彎道的內切點附近通過,使汽車以小於道路的彎度駛過,既保持了行駛平穩,又保持了行駛車速。應注意的一點是,在對面有來車或山體及建築物遮擋視線而進行該種方法操作時,必須在道路中心線右側行駛,不可使車輛越過中心線進入左側。 @2019
㈣ 開車遇到坑窪地怎麼走
駕車遇到坑窪不平的道路時,應仔細觀察路面的坑窪程度。若估計汽車離地間隙不能安全通過時,就應繞行,不可抱著僥幸心理駕車通過。若認為車輛能夠通過時,仍應謹慎慢行。1)通過時,應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上體緊貼靠背,兩手握牢方向盤,盡量不使上身擺動或跳動。若身體隨車身的跳動而失去穩定性,便會影響均勻加速而使車輛行駛得忽快忽慢,失去對行車的控制能力。2)通過較短而小的坑圭路時,可用空檔滑行通過。3)通過連續的路面像搓衣板的凹凸路,可保持適當的速度勻速行駛。4)在可能引起跳動的坑窪路上,應用低速檔均衡地迅速通過。在行車中,還要隨時注意各部件的聲響和裝載物資的情況。聽到部件的異響後,應立即停車,不可強行通過。5)遇到較大凸形障礙物時,先判斷車輛能否通過。若凸形障礙物超過本車的最大離地間隙
㈤ 如果前面有坑,汽車是該快速還是慢速行駛過去呢
我建議汽車停下來,如果必須等過去,那就應該是快速的過,如果慢速的話輪胎會卡在坑裡。
㈥ 車輛陷入泥坑如何駛出
在泥濘、翻漿路行駛,一旦車輪被陷入泥坑內,切不可用猛抬離合器同時猛加油門的硬進或硬退的方法,以免損壞傳動機件。應先採用挖、鏟、鋪墊的方法處理,如果還不能奏效時,則應採用自救或互救的方法解決。
(1)自救
①將木棍的一端插入鋼圈孔內,再用一塊墊木或石塊作支點,用人力將木棍的一端壓下,使車輪升起,或用千斤頂將車輪頂起,然後用木塊或石塊等填入輪下,將車駛出。
②在車前適當位置打木樁或用木杠插入輪下,用鋼絲繩或粗繩的一端系住木樁或木杠,另一端系於鋼圈孔內,然後用1擋慢慢起步前進,即可將車輛拖出陷坑。當左右車輪同時陷入時,則在另一輪上採取同樣的措施。
(2)互救
當自救條件不足或自救方法不奏效時,則應採用互救的方法來解決。互救就是請其他車輛幫助拖出。如果一輛車拖不出時,可用兩輛車串聯(成一直線)或並聯(並排)的方法將陷車拖出。
㈦ 路上有坑,運用准確判斷前輪位置實用技巧,放心過
我們在道路駕駛中,經常遇到地面有障礙物的情況,特別是城市道路中,地面上經常有這樣的井蓋,因為車道線是虛線,稍微向左打一下方向繞過也可以,直接壓過去也可以,
雖然有些井蓋與地面的銜接不是平的,比如說現在這個井蓋壓過去也無大礙。相鄰車道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可以稍微打一下方向繞過,相鄰車道有車輛,那就直接壓過去,只是輕微地顛簸一下。
前方即將到達路口,上方已經看到有電子眼,前面即將進入導向車道,
右側車道地標線顯示是直行加右轉車道,
我一路從右側車道開過來,路口信號燈和右前方人行道信號都是綠色狀態,無需變更車道,可以在本車道繼續直行。X車道內右側出現一個井蓋,雖然與地平面落差有點大,但是左側車道線是實線,右側就是路肩,不適合打方向避讓,適當減速後通過,感覺到略有顛簸。
前方不遠就要到達停止線了,注意右側下水道口缺少一個篦子,輪胎如果壓上去,就會掉下去,而且很可能卡在裡面,右側就是路肩,沒有向右打方向的空間,左側就是實線車道線,更重要的是這里正好處在電子眼的拍攝范圍內,如果向左打方向繞過那就會壓到實線車道線,像這種情況被拍處罰的話,要想申訴,難度也是很大。為了在這里不丟三分和罰款200元,我們判斷一下這個空間,在左不壓線、右不掉坑的情況能不能通過。
稍微往左打一點方向前行通過,通過後知道右側輪胎肯定沒有掉下去,那左側是否壓線了呢?我們回看一下後視鏡來進行驗證。
首先看一下左側後視鏡觀察到的左側車身和左側後輪的通過情況,車身在向左側車道線逐漸靠近,左側車身距離左側車道線大約10厘米的空間,順利開出了停止線;
再看一下右側後視鏡,從右側後視鏡中看到車輛先是向左微微擺斜,右側車身與下水道邊沿最近距離大約不足10厘米的位置開了過來。
下面我們再同時看一下兩側後視鏡以及車輛開過來的畫面,先是往左略微打方向,車輛剛好居中開了過來。
那在車輛快速行駛中在車內是如何准確判斷車輪所經過的位置的呢?下面我就教給大家這個簡單實用的練習方法。
在道路駕駛練習中,當你車輛在車道內居中行駛時,如果一開始在行駛中老跑偏,你也可以先把車輛停在車道居中位置練習。注意觀看左右後視鏡,在後視鏡中去看兩邊的車道線與車身的距離狀態,應該是兩邊都差不多的寬度,這個後視鏡中看到的左右間距可以用來驗證你在車道內行駛過程中偏左或者偏右。
當確認你的車輛在車道內居中時,要找到你的前輪位置在哪裡,根據你自己的車寬,你就可以找到距離左側車道線30到40厘米和右側車道線30到40厘米的位置,是你的輪胎位置。
我們還可以通過地面上輪胎壓過的比較亮的這一條直線找到自己輪胎的位置,車輛在居中行駛時,你的輪胎也剛好壓在了兩條比較亮的行駛規軌跡上。
以上講的練習方法是個車感的練習方法,無論是通過左右車道線30到40厘米來判斷車輪位置還是根據前車壓過的行駛軌跡來判斷車輪位置,首先是通過左右後視鏡看到的車身間距倒推,接下來是讓你的視線去感覺你通過前風擋玻璃下沿或者引擎蓋前邊沿的那個位置,正在對應到你車輪經過的位置,這就是車感。這個感覺練出來以後就是一個比較准確的判斷,你感覺到你的判斷在哪裡就向哪裡打方向,你的前輪就會在哪裡通過。
根據這個車感,接下來就可以判斷你的右側前輪位置來確定是否繞開了這個下水道口邊沿,
只要右側輪胎壓著邊沿過來了,左側不要考慮他了,因為左側沒有危險,最大的可能是壓實線,那在右側達到極限的情況下,左側無論壓不壓線都要接受這現實了。
在通過右側下水道口邊沿時,還要注意讓後輪完全通過以後再向右打方向,防止前輪過了,後輪卻掉進了坑裡。
㈧ 車子過積水坑時,應該快速還是慢些好
快速,不松油門,感覺水阻力更要踩住油門,排氣管氣足才不會倒灌。
我是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說要慢過水坑,排氣管在水下,壓力不夠就會抽水進發動機,汽車也就趴窩了。
我修車十年了,發動機抬了也有百台,發動機都是用密封膠和膠墊密封,各類管道口也會有皮管鐵夾封閉,一般涉水不會有任何問題。
進水都是因為排氣管倒灌,所以真正的越野吉普車的排氣管都高過駕駛室。
我還在網上見過有人說,發動機下面有換氣口,麻蛋,差點把我笑死,關鍵還他媽是科普網站的科普文。
發動機下面要是有換氣口,機油存哪?
真可笑。
車子走水路要慢行,因為怕輪胎打滑,但車子過水坑,必須油門踩到底快速通過,給排氣管足夠的排氣不讓水倒灌。
就這么簡單,讓你慢行的,都是坑人的。
㈨ 駕車行駛在復雜多坑路面時,該掌握哪些駕車技巧
復雜的地形是駕駛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操作不當會導致劇烈振動,不僅會損壞零件,而且劇烈振動還會導致手離開方向盤,從而使車輛失去控制。有風險。因此,為了應對各種復雜的地形,駕駛員必須靈活而勝任地掌握其駕駛技巧,以確保便利性和安全性。
當汽車上坡時,請始終注意水溫表的工作條件,以使發動機具有足夠的動力來防止車輛上坡,並且發動機溫度不會過高。禁止斜坡,制動輪轂和滑靴加熱並在空檔中行駛。在任何時候,您都需要注意檢查並選擇合適的停靠和休息場所。
在陡峭而長的斜坡上行駛時,由於頻繁使用制動器而使制動效率急劇下降,並且當制動器完全禁用時,車速增加並且無法控制,從而導致嚴重後果。此時,需要利用發動機的阻力來施加車輛的路面阻力,以消耗車輛的動能並強制停車。
4.在沙質道路上行駛
沙質道路平整,車輪阻力大,附著力小,容易入睡。嘗試在沙路前選擇合適的檔位,然後選擇直行部分。如果有兩個相鄰的齒輪可用,通常選擇較低的位置以確保有足夠的動力。停車後,由於沙路易於更換,因此更難以啟動。
㈩ 開車遇水坑怎麼通過
開車遇水坑怎麼通過
開車遇水坑怎麼通過,下雨天的時候是很容易造成被淹的,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涉水的情況並不少見,但並不是所有車主都知道如何保證涉水的汽車不會熄火。下面看看開車遇水坑怎麼通過。
車輛過水坑有兩個高度指標要牢記,分別是安全涉水高度和極限涉水高度。安全涉水高度是車輛排氣口高度,在這個高度內,水是不會倒灌進排氣管的,這個高度一般與輪胎半徑高度一致。一般情況下,水如果沒過輪胎的中線,那麼是可以安全過水的。如果過的積水高度高於輪胎半徑,建議過水坑後及時到4S店檢查車況,避免底盤內積水,造成設備短路。
車輛行駛過程中,若發動機不熄火,排氣系統會不斷向外排出廢氣,排氣會阻止積水進入排氣管。即使在這個過程中,人為不小心熄火,水流在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快速穿過排氣尾段、中段、消音包以及流入排氣管深處,所以在這一高度下過水坑,是安全的。
極限涉水高度是發動機進氣口的高度,當水位接近這個高度時,車輛行駛過程涌動的水流極易進入進氣口。如果水位到達這個高度,水流將直接經進氣口流入車內,流入的積水,在空氣濾清器中達到一定高度,就將進入發動機,造成發動機損壞。
如果發生熄火,切勿再次啟動,這樣做很容易對發動機造成二次傷害。進氣口的位置一般位於車輪附近或發動機艙前端,你可以順著粗壯的進氣管和空氣濾清器尋找。
具體水坑應該怎麼過呢?這里大家要注意,當你進入涉水的路段的時候,你可以找參照物,也就是邊上的車輛,觀察他們是否安全過去或者自己也可以利用樹枝,雨傘之類的探下深淺,或者你可以看到你前面已經有涉水熄火的車輛,所以當你經過涉水路段的時候,注意觀察周圍很重要。
過水坑的時候要抵擋駛入。對於堅硬路面,掛低擋緩慢駛入水中,行駛中應穩住方向盤,同時穩住油門,保持汽車有足夠而穩定的動力,一氣通過,盡量避免中途停車、換擋或急轉彎。若水中熄火,確認發動機已經進水,切勿啟動發動機。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加油猛沖。若發現車輪打滑或下陷,切記不要猛加油門沖車,應在發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在人力或其他車輛的協助下駛出水區,只要車輛不熄火,積水是不容易倒灌進去的。
汽車過水深的地方該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後,低速通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三十六條 道路或者交通設施養護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在急彎、陡坡、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按照國家標准設置警告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
第六十四條 機動車行經漫水路或者漫水橋時,應當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後,低速通過。
注意:
如果要跨過溪流、池塘或洪水區域,應該確信自己知道自己怎樣將車開入水中。假如不知道水有多深,就應該先徒步涉水。水流過急難以安全跋涉的溪流要駕車通過也是不可能的。湍急的水流可能會將沉重的車沖向下游的深水中,車會在水中熄火或傾覆。
要確信溪流的底部是足夠硬實可以承受車的重量,在要通過的水底沒有任何陡坎或大坑。搜尋水底以確保沒有會使車顛簸進水而熄火的大石頭。
水流較急的河床會比較堅硬,因為湍急的水流帶走了泥漿;流速較慢的溪流會讓粘軟的東西沉積在河床上,特別是當湍急而淺的溪流到了更寬、更深的河床時更是如此。如果你能從水流湍急的地方過河,溪流就會比較淺,河床也會更堅硬。
如果積水高度超過輪胎的一半,就不能強行涉水通過,因為汽車的排氣管就在這個高度,強行通過容易造成排氣管進水,從而使發動機受到嚴重受損。積水高度低於輪胎的一半時,駕駛員可先觀察其他涉水而過的'車輛是否通行順暢,以此來判斷地面是否有深坑或障礙物。注意事項如下:
1、勻速通過
如判斷能夠通過,則應掛低檔位、大油門,不要更換檔位,保持勻速通過。
2、忌中途收油
如果通過積水路段時遇到前方障礙,駕駛員可以通過掛空擋踩油門的方式,保持發動機轉速,盡可能不要收油,以防排氣管進水導致熄火。
3、不可再次啟動
如果途中熄火,絕不能嘗試啟動發動機或掛擋拖車,只能空擋拖回修理廠修理。
水泡車分為三種情況:
1、水深到車輪位置
一般來說,SUV的涉水深度是最高的,比如路虎攬勝(參數|圖片)是900mm,陸巡是750mm,奔GLS(參數|圖片)是700mm。這些全尺寸SUV的底盤密封性和排水性好,涉水深度大。
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SUV都可以倖免。比如奧迪Q7(參數|圖片),開啟空氣懸掛後最高涉水深度,也只有535mm。
至於轎車,就要特別小心了。一般來說,轎車的涉水深度在200mm至300mm之間。這個涉水深度是指車子在水中緩慢前行的狀況下可以安全通過的水位。
2、水沒過儀表台;
3、整車泡水。
這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最常見,也最容易處理,造成的影響有,但基本不影響日後的正常使用;二三種情況則不同,可以說是實打實的水泡車,即使修理完成之後,還是會存在問題,因為大量雨水被灌進發動機艙內,保險盒中的保險絲容易發生短路,一些感測器都被浸泡,容易失靈氧化,進而導致一系列故障。
汽車涉水熄火第一步:注意涉水深度,不要二次啟動發動機。如果你的車子在雨水中自己熄火了,千萬不要嘗試再點火。熄火意味著發動機已經憋死了,此時要是一頓操作,可能會導致車子直接「趴窩」。
第二步:走到車外,想辦法把涉水車輛推出來……尤其是大雨傾盆時,在車內停留更危險,有些低檔車或老舊車,密封性差,水容易進入到車里,如果積水超過地板,並長時間浸泡時,那你的車就變成了一台「水泡車」,所以要先把汽車推出來。
第三步:打電話救援。還是那句話,此時需要救援的車有很多,一定要先把車推出來。
雨中行車應該注意哪些點?
1、車輛功能檢查好
在暴雨的天氣行車,有清晰的視線最為重要。那麼,影響雨天行車視線的兩大問題就是玻璃不清晰以及霧氣。所以,暴雨天行車必須要檢查車輛的雨刮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雨刮器損壞或是不能正常工作,那麼盡量不要選擇駕車出行,因為在暴雨天氣,沒有雨刮器幾乎無法開車。
此外,還需檢查車輛的除霧功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其中,除霧功能最重要的是空調面板上的風擋玻璃除霧按鍵,如果正常吹風即可。其次,還可以在行駛中開啟後視鏡加熱功能,也會一定程度上解決後視鏡雨水影響視線的問題。
2、增加跟車距離,提前預判
雨天行車與晴天行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路面上的積水。積水不僅會減小輪胎的抓地力,還會直接讓剎車距離變長。因此,暴雨天行車要增加跟車距離,提前踩剎車,還要根據輪胎的排水性能情況而選擇合適的跟車距離。
除了剎車的距離控制外,在雨天行車還要避免急加速和快速入彎。因為雨天較差的輪胎抓地力會讓車輛的過彎極限以及加速性能大大縮減,因此,雨天行車時油門和轉向都盡量輕柔。
3、低檔位,慢過水
俗話說「快過沙,慢過水」,這是老司機們行車的經驗,也就是說,過水的時候要慢。在確認涉水深度不會對車輛造成熄火影響的情況下,要較慢且勻速涉水。這樣推起的水波紋不至於進入到進氣口內,造成熄火。而且,也有利於涉水時盡快調整方向和控制車速。
此外,過較深的水時,要盡量切換到手動模式或是涉水模式,將擋位盡量控制在二擋。這樣不僅可以有足夠的扭矩來涉水,而且2擋的速度也在涉水的速度范圍內。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涉水的流暢度。
有的車主在過一些窪地時,喜歡一鼓作氣沖過去,這恰恰是最錯誤的選擇。如果發動機進氣口被設計的比較高,且開口朝上那還好,但常規設計一般是朝向前方,並且跟車牌差不多處於同一位置,正好有利於往裡面灌水。
4、跟在大車後面,涉水更安全
因為較深的涉水可能導致發動機進氣系統進水,所以很多老司機想辦法讓進氣格柵盡量不碰到水。那麼,跟在公交車等大型車輛後面,則是很好的選擇。
公交車涉水後,會推開前面的水面,而車尾會形成一個推開水的較淺水面。如果小車跟在公交車後面進行涉水,會更大程度上減小進氣系統進水的可能性。
5、盡量避免緊靠路邊行車
暴雨天氣里,路邊的排水井可能存在井蓋缺失的情況。為了加速排水也好,或是井蓋損壞也罷。積水時路邊會有更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盡量在路中間和以往車道行車,減少在緊靠路邊的地方行車。
此外,除了安全因素以外。路邊一般是排水的地方,也會有較多的積水。如果車速較快,激起的水花很可能迸濺到行人,不僅行車不文明,還容易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害。
全國的一些城市遇到暴雨來襲,不僅讓公共交通更困難,而且也讓很多司機不敢開車了。再次提醒車主,雨天涉水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