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缸內直噴有何優勢,為何越來越的多的發動機用這個技術
電噴發動機、直噴發動機的差異很大,也可以說兩者各有千秋,不過缸內直噴發動機的優勢更多、潛力更大,所以現如今內燃機已經被直噴技術所佔據!現如今的汽車市場,依然配備電噴發動機的車型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所以缸內直噴更是代表了未來的趨勢,因為它在燃油經濟性方面的潛力更大!雙噴射發動機
上述就是直噴、電噴發動機的差異,實際上現如今電噴機已經很少見了,雖然說電噴、直噴都存在一些劣勢,而從綜合素質上看、還是直噴發動機優勢更大、潛力更足;當然歧管噴射方式也並未完全淘汰,比如說現在的那類雙噴射發動機,就是同時具備一套高壓噴嘴(直噴部分)、一套低壓噴嘴(歧管噴射),當發動機低溫、低負荷運轉時,由歧管負責燃油的噴射,而當機器全負荷運轉時、則是切換成缸內直噴,從而實現直噴、電噴的互補,不過這樣的機器理念雖好、但成本造價偏高,終究難以成為主流!
『貳』 什麼是缸內直噴
1、汽車缸內直噴,是指發動機噴油嘴上噴出的燃油直接進入氣缸內部,
2、缸內直噴的發動機其燃油壓力比一般的不是缸內直噴發動機的燃油壓力要高很多,
3、以前常見的缸內直噴都是柴油發動機,而現在很多汽油發動機都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好處是噴油量計算更精確、霧化更好、燃燒更完全。
『叄』 什麼是缸內直噴技術,哪些車的發動機是缸內直噴發動機
缸內直噴的廣泛運用 在近來各廠採用的發動機科技中,最炙手可熱的技術非缸內直噴莫屬。這套由柴油發動機衍生而來的科技目前已經大量使用在包含VAG、BMW、Mercedes-Benz、GM以及Toyota(Lexus)車繫上。 缸內直噴技術在VAG集團中被廣泛運用,由Audi RS4和R8共享的4.2升FSI發動機即是其中性能強悍的代表作。 其中VAG集團可以算是導入缸內直噴科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目前包含Audi和VW都已將名為FSI的缸內直噴發動機列為旗下車款的高階動力來源,而且在Audi和VW車系的頂級車上,甚至更以FSI結合上渦輪增壓以增大動力。 供油系統採用缸內直噴設計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燃油是以極高壓力直接注入於燃燒室中,因此除了噴油嘴的構造和位置都異於傳統供油系統,在油氣的霧化和混合效率上也更為優異。加上近來車上各項電子系統的控制技術大幅進步,計算機對於進氣量與噴油時機的判讀與控制也愈加精準,因此在搭配上缸內直噴技術以使得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大幅提升下,除了發動機得以產生更大動力,對於環保和節能也都有正面的幫助。『採用缸內直噴的發動機除了材質上的講究,就連活塞、燃燒室也都經過特別設計』 但是缸內直噴科技也並非無敵,因為從經濟層面來看,採用缸內直噴的供油系統除了在研發過程必須花費更大成本,在部品構成復雜且精密的情況下,零組件的價格也比起傳統供油系統來得昂貴,因此這些也都是未來缸內直噴發動機尚待克服的要素。
缸內直噴又稱FSI(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即燃料分層噴射技術,將燃油由噴嘴直接噴入缸內。該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汽油機熱效率與降低汽油機排放。這套由柴油發動機衍生而來的科技目前已經大量使用.
『肆』 目前國產汽車對缸內直噴技術的應用是一個什麼狀況,目前都有哪些車國產車使用
缸內直噴技術在完全自主品牌的國產車上海不現實。缸內直噴就是直接將燃油噴入氣缸內與進氣混合的技術。優點是油耗量低,升功率大,壓縮比高達12,與同排量的一般發動機相比功率與扭矩都提高了10%。目前的劣勢是零組件復雜,而且價格通常要貴。現在沒有一款完全自主品牌的國產車在使用嚴格意義上的缸內直噴技術!有些所謂的直噴宣傳也是玩的模糊概念!請採納我的答案!謝謝!
『伍』 什麼是汽車缸內直噴技術
汽車缸內直噴技術是近年來研究和開發的發動機新技術,它是將噴油器安裝在氣缸蓋上,把燃油直接噴射入氣缸內,配合氣缸內組織的氣體流動形成可燃混合氣,實現分層燃燒和吸燃混合氣,可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的經濟性和動力性。
『陸』 廣汽傳祺影豹這款汽車最大的亮點是什麼呢
廣汽傳祺影豹這款車,最大的亮點就是外觀非常炫酷,這款車的外觀就像一輛轎跑的形狀,而且這款車的前臉特別的犀利,最重要的是這款車的排氣為4個出氣筒,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款車馬力非常強大,實際上馬力也只有129匹,而且因為經過廠家升級的聲浪系統,導致這款車的聲浪非常好聽,這樣博得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熱烈追捧。而這款車搭載了的是7檔雙離合乾式變速箱,這個變速箱在幾個名流變速箱當中也算是好的一種變速箱,這種變速箱最大的特點就是加速的時候能得到迅速的反應,不過變速箱內部結構復雜,所以在切換檔位的時候有一種頓挫感,不過這種頓挫感並不是很強烈,但是沒有保養好變速箱的話,就會導致頓挫感越來越大,從而影響駕乘感受。
『柒』 什麼叫缸內直噴技術是不是只有德國大眾有啊是不是油嘴在火花塞裡面啊
也就是所謂的TSI
大眾的黃金組合TSI+DSG即渦輪增壓缸內直噴
加上手自一體的雙離合變速器
本人甚喜歡
FSI是大眾/奧迪的汽油缸內直噴技術,FSI可將燃油直接噴入燃燒室,降低了發動機的熱損失,從而增大了輸出功率並降低了燃油消耗,對於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都有幫助。
TSI就是帶渦輪增壓(T)的FSI發動機,簡稱TSI,一般國產的大眾系列車型會這么稱呼。國外版本的TSI也有雙增壓發動機的解釋,在這里T就代表Twin的意思,就是雙增壓的意思。
每個汽車生產廠商對汽車的同一技術有時候的命名不同,可能是因為工藝不同,效果有差別。比如可調氣門正時技術,本田叫VTEC,豐田叫VVT。缸內直噴技術在VAG集團中被廣泛運用,由Audi
RS4和R8共享的4.2升FSI發動機即是其中性能強悍的代表作。
其中大眾集團可以算是導入缸內直噴科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目前包含Audi和VW都已將名為FSI(奧迪品牌)或TSI(大眾、斯柯達品牌)的缸內直噴發動機列為旗下車款的高階動力來源,而且在Audi和VW車系的頂級車上,甚至更以FSI結合上渦輪增壓以增大動力。
供油系統採用缸內直噴設計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燃油是以極高壓力直接注入於燃燒室中,因此除了噴油嘴的構造和位置都異於傳統供油系統,在油氣的霧化和混合效率上也更為優異。加上近來車上各項電子系統的控制技術大幅進步,計算機對於進氣量與噴油時機的判讀與控制也愈加精準,因此在搭配上缸內直噴技術以使得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大幅提升下,除了發動機得以產生更大動力,對於環保和節能也都有正面的幫助。
『採用缸內直噴的發動機除了材質上的講究,就連活塞、燃燒室也都經過特別設計』
但是缸內直噴科技也並非無敵,因為從經濟層面來看,採用缸內直噴的供油系統除了在研發過程必須花費更大成本,在部品構成復雜且精密的情況下,零組件的價格也比起傳統供油系統來得昂貴,因此這些也都是未來缸內直噴發動機尚待克服的要素謝謝誒
望採納
『捌』 故障率非常高的EA211發動機,都用在了哪些車上
EA211發動機被廣泛運用在大眾旗下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包括SUV、MPV和轎車;而除了大眾汽車品牌,大眾集團旗下其它汽車品牌,比如,斯柯達、奧迪、西雅特的部分車型也都搭載了EA211系列發動機。
搭載EA211發動機的大眾品牌車型有:朗逸、朗逸兩廂版、凌渡、帕薩特、Polo、邁騰、速騰、高爾夫嘉旅、大眾CC、寶來、探歌T-roc、途觀L、途昂、途岳、探岳。
2017年以後經過升級換代的EA211系列發動機,依然被大眾旗下眾多的車型採用,整體來看並沒有很高的故障率。不過,就大眾整體的銷量來說,車輛銷量的龐大數量,導致了一些小故障出現在很多車輛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玖』 賓士公司的缸內直噴技術
缸內直噴
在眾多劃時代意義的發動機技術中,汽油缸內直噴(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簡稱GDI)是一項值得濃墨重彩的創新技術,主流車企也在越來越多地將汽油缸內直噴技術運用到自己的全新產品上。那麼這項技術究竟源於何時?它又具有哪些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優勢?今天我們就來進行汽油機缸內直噴技術的歷史回顧與解析。
缸內直噴技術的發展歷史
1955年,世界首款搭載具有缸內直噴技術四沖程汽油機的量產車型——賓士300SL誕生,這部代號為M198的3.0L直列六缸發動機首次運用了博世提供的機械式汽油缸內直噴系統,約160kw的最大輸出功率與當時普遍採用化油器的同排量汽油機相比,這樣的動力水平幾乎整整高出一倍!並且油耗也降低了約10%。
由於燃油加壓系統和噴油器並未相互獨立(當時電控技術尚不發達,無法實現類似今天這種高壓油泵將汽油加壓後送入共軌,再由電磁閥或壓電式噴油器獨立控制噴油時刻和噴油量的方式),通過曲軸驅動的高壓油泵一旦給燃油加壓就必須隨即噴入汽缸,而這種特性帶來的直接弊端就是從發動機熄火到完全停止轉動的這段時間內,注入汽缸的汽油並不能被燃燒掉,而是順著缸壁流入油底殼將機油稀釋,所以一些300SL每行駛約1000英里(約合1610公里)就需更換機油。
50-70年代,缸內直噴技術基本沒有明顯進步
可惜在之後的幾十年內,車用汽油直噴技術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推廣,但其間依然有一些廠商曾致力於過此項技術的研究,其中包括AMC(American MotorsCorporation美國汽車公司)和福特。
福特在1958年就提出「PROCO」(Programmed Combustion,直譯為編程燃燒)計劃,特別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福特又進一步加快該計劃的研究。當時採用的方案是將濃混合氣和稀混合氣分別噴入汽缸實現順序燃燒。根據採用此技術的Crown Victoria驗證,「PROCO」發動機大約可以實現20%的節油效果,只是這項技術最終由於電控技術尚不成熟、成本過高、氮氧化物排放不達標等一些原因而被擱置下來。
『拾』 寶沃汽車於哪一年使用缸內直噴技術
1950年,寶沃旗下的Goliath GP700,首度應用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技術,經歷了無與倫比的成功之旅,成就了寶沃世界能效技術奠基者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