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寶馬汽車 > 汗血寶馬如何駕馭

汗血寶馬如何駕馭

發布時間:2022-04-29 03:30:04

⑴ 重慶一男子在公路上騎汗血寶馬,馬匹能否在公路上跑

馬匹是不能在公路上跑的。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駕馭畜力車,應當使用馴服的牲畜;駕馭畜力車橫過道路時,駕馭人應當下車牽引牲畜;駕馭人離開車輛時,應當拴系牲畜。 所以從嚴格意義來說,重慶男子在公路上騎汗血寶馬,這個是違法的。

出行安全不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社會事情,事關人人生命安全。若是人們總是因自己的一己私利或者某個願望的實現,而不將他人安全考慮入內,這是非常自私的一種行為,人們應該規避且嚴於律己。在帶任何牲畜上路時,應該謹慎牽引,而不是坐騎!這需要人人有共識且極力去遵守。

⑵ 漢武帝不惜血本弄來的3千匹汗血馬,為何沒有創造過一次像樣的戰績

汗血寶馬不是本地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導致作戰的時候發揮不出實力。

大漢王朝在劉邦的建立之下,國家綜合實力是往上面走的,但是漢朝的內部斗爭是非常嚴重的,呂後專政就是其中之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於是一個叫做劉徹的男人,登上歷史舞台,繼承大統,大漢王朝到了他的手裡,走向全新的巔峰,後來的文人騷客常常寫點東西來歌頌他。

漢武帝一聽急眼了,犯我大漢雖遠必誅,滅了他,當然馬也是成功給弄回來了,但是這個馬不適應咱大漢的地兒,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才能成為真正的戰馬。

⑶ 怎麼分辨馬跑的快慢 如何分辨 如何選擇 如何駕馭

馬注意事項及安全問題
一、騎馬注意事項 如果您是第一次騎馬建議你找馬官牽馬,馬官可以保護你的安全。 接近馬時不要做劇烈的動作,劇烈的動作會使馬受驚。 上馬前一定要檢查肚帶是否已經勒緊,檢查韁繩、肚帶、腳蹬的牢靠程度,調整好腳蹬的長度。 上馬時要從馬的左前方上馬,不要從馬的後方接近馬,也不要站在馬的後面,防止被馬踢傷,無論有無人牽馬,自己一定要抓緊韁繩,才能及時控制住馬。 撫摸馬時,如見馬耳朵向後背貼著頸部,表示馬可能有攻擊動作,這時要及時與馬保持距離,另外,不要隨便給馬餵食,防止馬咬傷人。 二、騎馬的安全問題 在馬上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樣做會使馬受驚。 騎馬時不要放鬆馬的韁繩,韁繩好比是汽車的方向盤可以控制馬的一切活動。 騎馬下山時不要奔跑,容易馬失前蹄,馬失前蹄時,應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 騎馬經過一段時間後,肚帶會松,需要重新檢查。 騎馬時如遇到溝、樹、鐵絲網及不明物品時,馬可能受驚,這時要提前做好准備,減慢速度,改變方向。
[編輯本段]馬的進化
原蹄獸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頭骨小,牙齒構造簡單,齒冠低。前足4趾著地,後足3趾著地。背部彎曲,脊柱活動靈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大約過了1000多萬年,到漸新世時才出現了漸新馬(中馬)(Mesohippus Marsh)。體大如羊。前後足均有3趾,中趾明顯增大。頰齒仍低冠,臼齒齒尖已連成脊狀。仍生活在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又過了1000多萬年到中新世時出現了草原古馬(Merychippus Leidy)。前後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著地行走,側趾退化。身體已有現代的小始祖馬馬那樣大。四肢更長,齒冠更高。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由善於跳躍變為善於奔跑。臼齒有復雜的連脊和白堊質填充,表明食料已從嫩葉轉為乾草。草原古馬已從林中生活轉為草原生活,高齒冠臼齒適於碾磨乾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獸襲擊。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現了上新馬(Pliohippus),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現了真馬(Equus Linnaeus),身體達到現代馬的大小,中趾充分發達,趾端成為硬蹄,牙齒除齒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皺更為復雜,反映出對賓士於草原和嚼食乾草的高度適應。在中新世以前,馬類動物主要分布於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時才遷移到歐亞大陸。上新世和更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還擴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種類不久即歸於絕滅。到全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也趨於絕滅。只有歐亞大陸的後裔得到繁榮和發展。我國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門馬(Equus samenensis)以及現在還殘存在甘肅、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馬類動物的代表。現代馬則是由野馬經人工馴化培育出來的。馬類在中、上新世時曾分別出現過幾個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安琪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三趾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馬(Hippidium)等,表明馬的進化不是直線發展的。馬歷史上有些古生物學家根據馬的進化趨勢(身體體積由小到大、趾數由多到少、齒冠由矮到高)就認為,生物總是沿著既定的方向進化的。 種群現狀 大宛馬 大宛馬 da yuan ma 源自大宛國 (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 按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42厘米,體重267.7~372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楊洪武核雕《馬》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也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山丹馬 以馱載為主的兼用型馬品種。產於中國甘肅山丹馬場,以當地馬與頓河馬雜交育成,只含1/4的頓河馬血液。1984年經鑒定命名。體質結實,富悍威,對高寒山地適應性強。頭中等大,頸稍斜。甲較長,胸寬深,背腰平直,腰較短,尻較寬而稍斜。四肢堅固,關節強大,肌腱明顯,後肢稍外向,蹄質堅實。毛色以騮為主,黑色次之。母馬平均體尺(厘米):體高138.5,體長142.3,胸圍169.3,管圍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連山區,平均馱重100千克時行程200公里,歷時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騎乘測驗記錄1600米為2分11秒,5000米為8分13秒。對側步1000米為2分11秒最大挽力達455千克,相當於體重的91%。單馬駕兩輪膠車載重500千克,時速15公里。遺傳性穩定。 荷蘭溫血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說有哪一個品種的馬,像明星一樣快速竄紅,那就是荷蘭溫血馬。這是個新的品種,荷蘭在1958年才開始有血統登記簿,然而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荷蘭溫血馬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新產品,有別於二十世紀以前就有的溫血馬,它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所創造的品種,但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之外,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血統。 荷蘭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Gelderlander)與格羅寧根馬(Groningen) ,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為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Neapolitan)、諾曼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Anglo-Norman)、哈克尼馬(Hackney)與純血馬(Thoroughbred)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Friesian)與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工業革命之後的機械化,使得馬的用途轉為休閑騎乘與運動,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採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有時會發生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Selle Francias)、德國的漢諾威馬(Hanoverian)與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柏布馬 Barb or Berber 柏布馬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吉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吉利亞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當地邊遠山區與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應該還有飼養許多柏布馬類型的馬。 柏布馬是另一種古老的東方馬品種,幾世紀以來對各種馬的品種產生巨大的影響,幫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許多成功品種。和阿拉伯馬(Arab)一樣,它在馬的品種培育上佔有不容否認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卻較不為人知,不像阿拉伯馬那麼出名。柏布馬最初被帶到歐洲時,常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馬,因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說阿拉伯語。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實它是一匹柏布馬。它是摩洛哥蘇丹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但是法國人並沒有發現它的價值。當有名的育種專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發現它、將他帶到英國之前,它在巴黎被當做拉車的馬。在比較新的文獻中,已將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這個故事已被瑪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寫成小說「風之王」,並榮獲194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金牌獎,好萊塢也拍成同名電影。 特質 柏布馬以強壯、耐力超強、速度快、反應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來培育與改善其它品種時,這些特質更顯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活潑、漂亮,動作也不夠輕快、流暢。有些動物學家認為柏布馬起源於史前的歐洲血統,而不是亞洲血統,大家還在辯論它算不算東方馬類別。人們總是拿它和阿拉伯馬比較,認為他不像阿拉伯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馬那麼溫柔親切。一樣的是強壯,能吃苦耐勞,使得照顧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徵 柏布馬的外型算是輕型的沙漠馬。頸部長度中等,弓彎、強壯。腿精緻但強壯且長。跟所有的沙漠馬一樣,蹄子非常硬。鬃毛與尾毛比阿拉伯馬濃密。 頭 頭長而狹窄,耳朵長度中等,鼻樑有點凸起,眼睛看起來很英勇的樣子,鼻孔的位置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馬為灰色、黑色、栗色、騮色、與深騮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馬血統的才有其它顏色。 身高 從148公分到160公分。 現狀 在以前柏布馬被認為是上等的戰馬,現在則是很好的騎乘用馬,有時也用於賽馬。可惜的是,它在家鄉以外的地區,沒有得到它應該有的名聲。 由於柏布馬原產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好,純種柏布馬的數量越來越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7年在阿爾及利亞成立世界柏布馬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Cheval Barbe, OMCB)。成員為幾個柏布馬的原產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一些歐洲的育種協會。但不幸由於阿爾及利亞復雜的政治情勢,該組織自九十年代起就幾乎停止運作了。 汗血馬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0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宣稱"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 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國百姓視野中消失了千年的夢幻之馬「汗血寶馬」--阿赫達什(寶石之意),從它的故鄉中亞土庫曼,由空中穿越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這匹馬是土庫曼總統作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徵贈送給我國領導人的。 說起「阿赫達什」的血統,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蘇軍著名元帥朱可夫的坐騎。朱可夫騎著它在烏克蘭打敗德軍名帥曼施坦因,騎著它參加過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寶石"的系譜表明,它的先輩都曾被收錄在名馬檔案,"寶石"爺爺的爺爺曾獲得20世紀60年代奧運會馬術比賽盛裝舞步的冠軍。顯赫的出身註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寶石"剛兩歲時,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紀錄就達到了1分12秒4。正是極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寶馬成為世界級名馬,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純血馬體內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國際市場上,汗血寶馬的售價十分昂貴,通常每匹幾十萬美元,有的身價甚至高達1千萬美元。 土庫曼駐華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土庫曼人將馬視作親人對待,並只送給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給中國的這匹馬將成為「土中兩國和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漢書》記載,大宛國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交配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馬」這種活在史書上的傳奇之馬,在消失了2000年後,"奇跡"般地出現在中國公眾面前。

⑷ 汗血寶馬為何消失匿跡

中國歷史上,曾經流傳著汗血寶馬的種種傳說,汗血寶馬也被視為古戰場上的「神兵利器」,時常在文人筆下熠熠生輝。汗血寶馬一度影響了中國歷史,被視為「國寶」,但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漢攻大宛之戰後,汗血馬開始大量進入中原。另外,漢武帝為了徹底改良中原馬,還從西域大量引進其他各類良馬的「種馬」,培育出了一個新的戰馬品種――「山丹馬」。當時,汗血馬引進的數量十分龐大,到漢元帝時,連布衣出身的陳湯也能騎汗血寶馬。戰馬品質的改善,使漢朝騎兵的戰鬥力也獲得大幅提升,在對外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據傳,漢軍騎汗血馬上陣,敵軍一見,往往不戰自退。

汗血寶馬作為優秀的戰馬,曾在中原興盛一時,可是漢代以後逐漸蹤影難覓。至近代,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汗血寶馬一般應用於輕騎兵,但後來戰馬載重量逐漸增加,而汗血馬的負重能力很差。魏晉以降,中原長期混戰,而馬鐙的發明極大激發了騎兵的作戰潛力。重裝騎兵開始流行――那些為馬身披上馬鎧、手持重武器、身披重甲的騎兵,在近戰格鬥中時常發揮出震撼的威力。南北朝時期,重騎兵已成為戰場主力,而汗血馬則漸漸失去了用武之地。隋及唐前期,輕騎兵一度受過青睞,但軍隊依然流行重武器,而此時的汗血馬在內地早已是珍稀馬種了。宋元以後,汗血馬始終與軍事舞台的主角無緣。無論是喜歡使用重騎兵的金國,還是長途跋涉、在寒冷氣候下遠征的蒙古軍,河曲馬、伊犁馬或蒙古馬都比汗血馬更為適合;至於宋朝,連戰馬都很匱乏,北宋的軍隊以步兵為主,南宋則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只能使用小型馬。明代火器盛行,馬匹的載重與駕馭馬具的能力更顯重要了。

漢朝結束後,歷代在汗血馬與內地馬雜交過程中,寶馬的「血統純凈度」維持情況不佳。一方面,魏晉以後引進汗血馬的數量銳減,來源不穩定,即便引進一定數量,由於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因此雜交的質量很低,往往數代後便急劇退化,另一方面,從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軍隊流行閹割戰馬,汗血馬徹底失去了繁殖能力,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⑸ 中國軍隊是怎麼使用汗血寶馬的

汗血寶馬一般應用於輕騎兵,但後來戰馬載重量逐漸增加,而汗血馬的負重能力很差。魏晉以降,中原長期混戰,而馬鐙的發明極大激發了騎兵的作戰潛力。重裝騎兵開始流行――那些為馬身披上馬鎧、手持重武器、身披重甲的騎兵,在近戰格鬥中時常發揮出震撼的威力。南北朝時期,重騎兵已成為戰場主力,而汗血馬則漸漸失去了用武之地。隋及唐前期,輕騎兵一度受過青睞,但軍隊依然流行重武器,而此時的汗血馬在內地早已是珍稀馬種了。宋元以後,汗血馬始終與軍事舞台的主角無緣。無論是喜歡使用重騎兵的金國,還是長途跋涉、在寒冷氣候下遠征的蒙古軍,河曲馬、伊犁馬或蒙古馬都比汗血馬更為適合;至於宋朝,連戰馬都很匱乏,北宋的軍隊以步兵為主,南宋則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只能使用小型馬。明代火器盛行,馬匹的載重與駕馭馬具的能力更顯重要了。

⑹ 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繁衍了上千年,為何如今卻絕跡了呢

汗血馬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絕跡,而不是現在絕跡,原因主要就是這種馬的數量太少了,也就是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而且需求也大,這就造成了這種馬的維持是很難繼續下去的,所以說根本原因就是這種馬的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加上人們對於這種馬的喜愛,最後使這種馬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最終消失了,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件。

⑺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嗎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嗎?事實出乎意料!

無論是看古代的書籍還是影視劇,我們總是會看到或聽到「千里馬」這樣的字眼,甚至還有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古代真的有千里馬嗎?中國古代的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實現的?




縱然擁有千里馬的天賦,重要的是飼馬者的重要的訓練,還有一定是要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加以訓練,當然了飼養馬匹的草料必定也是十分鮮美的草料,會比平時一般品種的好很多,也會吃掉很多,若是因為沒有力氣,千里馬沒有發揮好本有的才能,這真是要打臉了呀!就連我們人類,很多的夢想、追求,要求前提是在滿足自己溫飽的同時,不可能說我連自己的下一頓都還沒有解決,你要求我要必須學習什麼琴棋書畫,這不現實。

另外補充一點,古代的用於送書信的馬,軍馬都是經過長期訓練,優勝劣淘下來的。

⑻ 夢幻西遊的坐騎汗血寶馬。一個DT駕馭。該如何加點

看你人的加點,你想追求屍體DT,就人和坐騎都加全力。不想就加4點力,1點體。坐騎的敏捷對人速度的影響要除以一個很大的數,所以想要速度,還是人+敏把。坐騎加點影響人物屬性的屬性點換算,在網上有,自己看把。如果是比武,最好有2隻滿級的坐騎,謝謝。。

⑼ 關羽的汗血寶馬到底是有多麼珍貴呢

要回答關羽的汗血寶馬到底有多麼珍貴?首先我們看看關羽的馬是不是汗血寶馬。

●可以確定關羽的“赤兔馬”就是“汗血寶馬”。現在一匹價值千萬美金,目前中國只有11匹。三國時期漢武帝肯為它發動戰爭,呂布肯為它屈尊人子。這在歷史中的三國時期真是一馬難求的,無價之寶馬良駒。

《三國演義》二十五回曾描寫赤兔外表“那馬身如火炭,狀甚雄偉。”

第三回中的形容更加誇張“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

⑽ 古人是怎麼馴馬的

古人訓馬通常就是用馬鞭,讓馬鞭使馬乖乖的聽訓於自己,再桀驁不馴的烈馬也是這樣。

與汗血寶馬如何駕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空調濾芯用什麼螺絲 瀏覽:484
微型電動小汽車什麼牌子好 瀏覽:507
如何清潔汽車lta感測器 瀏覽:926
寶馬3系運動版多少錢 瀏覽:959
工業地產購買後有什麼費用 瀏覽:227
汽車饋電了怎麼辦 瀏覽:608
汽車音響怎麼調圖 瀏覽:504
工業ct和無損檢測有什麼區別 瀏覽:634
工業用氯化銨對選礦起什麼做用 瀏覽:830
奧迪a5敞篷綠色叫什麼綠 瀏覽:439
從開封回杞縣去哪個汽車站買票 瀏覽:279
賓士有哪些車原配固鉑輪胎 瀏覽:664
貴州深加工工業有哪些 瀏覽:282
如皋搬經鎮上有哪個工業園 瀏覽:53
東莞汽車市場有哪些 瀏覽:427
昆明華途威汽車維修公司怎麼樣 瀏覽:896
新款賓士c級哪個好 瀏覽:165
汽車空氣空調濾芯多久換 瀏覽:337
奧迪水箱表面多久清洗一次 瀏覽:199
大眾cc和寶馬一系哪個好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