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馬M3、M4該用什麼傳動軸車賣便宜點不更香么
自從寶馬最小M-Power車型M2(F22)上市之後,M系列高性能版本車型進一步豐富,得到M-Power的代價也進一步減少。不過盡管M2進一步將M-Power系列的售價拉低到60多萬,但筆者見得最多的M-Power車型卻依舊是M3(F80)和M4(F82、F83)。確實,用句國內媒體常用的話說,M4的名氣、M3的實用性都比M2的好,開著也大氣。但,又有多少人會注意到一些細節呢?例如M3、M4的機械部分!
其實用什麼材質的傳動軸對普通版的M3和M4的影響真的不會很多,國外的不說,國內入手這兩款車的人一般都不會做出動不動猛踩油門等等傷車的行為,碳纖維材質和鋼材質之間的重量差也不是日常駕駛能感覺到的。而更高性能的版本,相信寶馬也自然會選擇強度更高的材質。因此對於新款寶馬M3、M4使用什麼材質傳動軸這件事根本不需要太過於在意。只是寶馬一開始用料「太狠」,現在用回原本適合的材質卻被誤會了。需要留意的是假若如果寶馬在材料上節省了成本,能不能直接反應在車價上,畢竟現在各大汽車廠商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如果用料和價格都沒有優勢,那麼消費者自然懂得怎麼選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我的寶馬想升級,碳纖維補品該怎麼選
大家好,我是Jason,我們又見面了!繼上一集《我的3系想升級,這些11種套件我該怎麼選?》後,反響不錯,衷心感謝廣大寶馬車主的支持與厚愛,謝謝!
時隔兩個多月,《扭頭就走》系列第二番正式與大家見面啦!
將繼續沿用「高於XXX這個價格扭頭就走」這一光榮傳統,再奸再勵!
閑扯到此為止,現在進入主題!
熱衷改車的Bimmers,如果車上沒有幾塊碳纖維,出門都不好意思迅絕和人打招呼。那麼,車上的碳纖補品,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呢,我們先把車用碳纖維產品分成兩大類:
裝飾性碳纖維產品:碳纖維的表面問路一直是廣大男性車主的「chun葯」,這種密集的,立體的紋路一直是「運動」、「科技」,「帥」的代名詞,甭管它是真碳假碳,干碳濕碳,只要看到是碳纖維的東西,你們都拒絕不鳥不是嗎?
功能性碳纖維產品:「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這是大家對碳纖維的既定印象,所以誕生出:「咱們試試把金屬做的零部件改為碳纖維來做」的想法,從而大幅度減輕整車重量,提升性能啊、操控啊、省油啊、為環保事業做貢獻啊。。。等等。雖然原則上,我們可以用碳纖來製造整台車的任何一個部件,但是礙於碳纖本身的提取和加工成本過於昂貴,一直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碳纖維的性能件大多出現在超跑領域,或者某些品牌某些車型的溢價背書(我沒有說新7系,真的沒有,別打人)。
內飾的碳纖維裝飾,又分為干碳和濕碳:
所謂濕碳,就是像M4的儀表面板,表面經過處理,觸感光滑溫潤:
所謂干碳,就像M2,直接把碳纖的肌理織紋裸露,觸感豐滿直接。
需要特別註明(省的被罵):
以下內容僅在濕碳纖范疇、以寶馬3系為參照物,干碳纖不在討論范圍內
如需了解同樣部位的干碳產品或進口品牌價格,請自行將下文提及的參考價X2~3倍,
3系以上車型相同部位濕碳纖也可參考下文報價,價格相近或高出10%仍在可被接受范圍內。
再次重申,幾乎所有車用零件均可以碳纖為生產原料,但是考慮到實用性、價格、耐用度等一系列客觀因素,下文只選取市場接受度高,價格接地氣的產品展開討論。如需更深入了解的看管,請在最下方留言,我們會回復的。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在寶馬的改裝領域,一般在車上用到碳纖的是哪些方面。
機蓋
在常見的車用碳纖維部件中,存在感第一,一大塊碳纖維的機蓋能極好地吸引路人和交警叔叔的目光,帶給車主無與倫比的滿(ZHUANG)足(BI)感,而且相比其他碳纖維外觀件,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出碳纖維「輕量化」的特性,畢竟一個原車的機蓋到底有多沉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怎麼?不沉?那是因為寶馬的工程師一直堅持上撐桿好不?
挑選及安裝碳纖維機蓋要注意的地方:
一定要驗貨,質量不佳的碳纖維產品很可能出現局部紋理排列不直,卡紋,歪紋的狀況,重點檢查四周邊角出,那是製作過程中「收尾」的部分。
一定要驗貨,請仔細觀察碳纖紋理是否足夠立體,紋理間是否清晰,不然很可能您買到的只是一塊表面貼了碳纖維紋路貼膜的塑料。。。。。
還是一定要驗貨!安裝完畢後關上機蓋,檢查四周與前杠,左右翼子板的縫隙是否均勻余昌並,撐桿,鎖頭的安裝預留孔之後正確。
千萬別購買價格太便宜的碳纖產品,因為大部分的碳纖機蓋都是濕碳纖為主,製作濕碳纖的粘合劑如果不是環氧樹枝的話,很可能出現長期緩慢變形的狀況,時間可能持續半年之久,此過程行內稱為「熟化」,更嚴重的可能出現發黃,開裂的情況,然而尷尬的是,無論是質量好的碳纖或質量稍差的,作為消費者在剛購買的時候其實很難判斷出來,必須長期使用後才會體現質量的區別,所以價格就是大概率性的判斷依據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
市面上的碳纖機蓋主流為上層碳纖下層玻璃鋼的結構,並非全碳,這是為迎合市場需求、降低生產車成本讓價格更親民的做法,並非純粹的偷工減料,畢竟全碳碳纖的價格是可以貴到超乎想像的。
價格:8000,超過這個價格請禮貌地轉身走人。
碳纖維前鏟、後唇、側裙
如果不考慮價格,理論上全車包圍都可以使用碳纖維,不過個人認為,碳纖裝飾件更多是作為點綴的作用,與原車豎跡包圍顏色的搭配能增加層次感,如果整車包圍都使用碳纖反而覺得怪怪的,當然,也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還影響了我的審美觀。
選擇碳纖空力套件(俗稱:小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前文說到濕碳纖會出現長期「熟化」(變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確保安裝位點不因變形而不準確,這類情況大多出現在後唇上,尤其要注意。
購買前請弄清楚該碳纖小包套件是基於哪一套包圍開發的,以3系為例,大多數此類碳纖產品是基於M3或MT的包圍來開發的模具,別等貨到了,滿心歡喜把車開到改裝店才發現不匹配裝不了,空歡喜一場就很尷尬了。
安裝過程需要粘貼或者使用自攻螺絲直接安裝在原車包圍上,破洞是必須的,請做好心理准備,別一邊看著師傅扭螺絲一邊嗷嗷叫哦,師傅會很困擾的。。哈哈
個人覺得,特別是前鏟,屬於消耗品,因為前鏟是最容易被磕碰的地方,所以日常開車過減速帶、停車場上下坡,看到路上有碎石的時候,請提醒自己,車子是裝了前鏟的哦。
參考價格:前鏟、後唇,每樣超過2500,可以扭頭就走了,側裙超過1800一對,也可以瀟灑地離開了。
尾翼
除碳纖機蓋之外另一樣存在感極強的碳纖改裝件,不加個尾翼,好意思說自己車改過么?(哈哈,開玩笑的)。碳纖的尾翼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鴨翼,一種是帶斜角架的GT款尾翼(註:行內一般稱帶斜角架的尾翼為GT尾翼)。至於尾翼的作用,增加下壓力穩定車身之類的話就不多說了,如果要深入較真,個人覺得一個好的尾唇(氣流擴散器)的作用遠比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尾翼來的更大些,所以呢,還是美觀第一,作用第二吧~
首先區分一下兩種碳纖尾翼:
鴨翼
安裝簡單,與原車尾箱門外形匹配,清潔後用3M雙面角粘合固定,完全可以自行安裝,入門級別尾翼。
GT款尾翼
安裝較為復雜,需要在後尾箱鑽洞安裝斜角架,即使是交給師傅安裝也要耗費相當長時間來量准位置,畢竟鑽頭一下去就是不歸路了啊,哈哈。
購買注意事項:
除了上文提及需要注意的點外,購買前需詢問清楚所挑選的尾翼是否匹配自己的車型,在改裝領域,只看車架號(主駕駛位左下方的擋風玻璃處一串的字母+數字),絕大部分尾翼專車專用,挑好了喜歡的造型結果買回來裝不上就不好玩了哦。
價格:碳纖鴨翼市場價在400左右,GT款尾翼連安裝工時費價格不高於2500,看個人追求了,還是那句話,高於這個價格,呵呵,各位知道我要說啥的呢。。
碳纖維風刀、碳纖維後視鏡殼(牛角)、碳纖中網
碳纖維風刀
碳纖維風刀一般作為碳纖前鏟的配套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風刀對流經車身兩側的氣流起到一定的導流作用,當然,這個實際效果嘛就呵呵了,主要還是起到點綴的作用。
畫龍點睛的即視感有沒有?
碳纖維後視鏡蓋(替換式)
碳纖愛好者的必選題,因為後視鏡蓋上有一根長長的突起(嘻嘻),所以俗稱牛角。
碳纖維中網
繼「黑馬鼻」的升級版,帥,要帥在細節上!
注意事項:
三者均某寶有售,價格透明,模具已相當成熟,匹配度大可放心,不過售前一定要跟賣房確認車型哦。
風刀大多為3M雙面膠固定,貼前請事先做好清潔,不然粘不緊被吹跑了就很尷尬了,個人更傾向於打膠。
中網和牛角都是替換式,要先把原車的拆下來,拆卸方法是用膠撬棒撬出,這部分最好交給師傅代勞,因為師傅有經驗知道卡口的位置,否則自己撬的話一時措手不及撬爛原車或刮花包圍車漆就不好玩了哦。
參考價格:風刀350一套(4件),中網500一對,後視鏡蓋430一對,超出以上價格,請扭頭就走~
碳纖維內飾板
碳纖入門級改裝項目,營造戰斗氣氛一大殺器。如果說上述外觀件是給路人看,那碳纖的內飾件就是取悅自己的了
碳纖維內飾板分貼片式和更換式兩種,前者使用3M雙面膠粘貼在原車飾板上,可自行安裝,後者需先拆卸原車的飾板再更換,建議由師傅安裝。
以寶馬3系為例,貼片式碳纖維內飾板分7件套(4門把手+左右空調出風口飾板,中控台飾板),高配為9件套,在7件套基礎上追加空調控制面板框和排擋桿飾板。由於國內廠商的模具開發已十分成熟,完全能做到跟原車飾板匹配嚴絲合縫不留破綻,值得推薦。
注意事項:
購買前請仔細詢問並確認所購買的內飾套件是否與自己的車型相匹配,請提前准備車架號照片,方便賣家查詢。
貼片式碳纖維飾板,雖然安裝簡單,但安裝前請務必做好清潔工作。
請選擇已貼好雙面膠的碳纖產品,並檢查雙面膠是否有重疊的位置,如果有,請事先割掉,以免貼上後有外凸的狀況。
請對准位置再粘貼,一旦貼歪了,要掰下來很可能會掰斷,如果對自己動手能力沒信心,請細心的女士們幫忙是個不錯的選擇。「單身狗繞道」
參考價格以寶馬3系為例:貼片式7件套2400,貼片式9件套2800,MP干碳纖+翻毛皮7100,以上價格包含安裝工時費,超過這個價格可自行離場了。
❸ 分享我的愛車寶馬M4在疫情期間做的小改總結!
作為一位熱愛駕駛的Bimmer,我在2019年11月經朋友引薦,擁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Mpower,那便是備受矚目的寶馬M4。盡管當時的價位遠高於現在,但這絲毫沒有減少我對它的鍾愛。它的駕駛體驗,硬朗、顛簸、吵鬧卻又無比爽快,無法用言語完全描述。
購車之後,我為M4增添了一些個性化的元素。我花費了595美元購買了BM3的一階程序,它解鎖了閥門自動關閉,啟動時的咆哮聲和回火調節也變得可獨立操作。這款程序的另一大亮點在於贈送的gts變速箱程序,讓日常駕駛更加流暢。我通過官網購買並自行安裝,整個過程大約只需15分鍾,頗感便捷。
為了提升外觀的視覺沖擊力,我安裝了MP包角前唇、MP側裙以及小包圍,這些看似微小的改動卻帶來了顯著的車身線條變化,使得車輛顯得更加飽滿有力。
在滿足視覺效果的同時,我對聲音的追求也不曾鬆懈。我為愛車增添了夢寐以求的碳纖維頂蓋和MP中尾,讓每一次引擎轟鳴都更加飽滿激昂。此外,我還選擇了正品MP尾嘴,彷彿每一滴油門踏下,都充滿了人民幣的獨特韻味。
這只是我對寶馬M4改裝旅程的一個小小篇章。未來,我還有更多的改裝計劃在心中醞釀,期待下一次與大家分享我的愛車新風貌。
❹ 科技與「狠活」的代名詞,新款寶馬M4最快3.5s破百
要說科技與「狠活」的代名詞,大家會想到什麼,是高性能純電轎車特斯拉Model S,還是傳統豪華性能車奧迪RS7呢?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新款寶馬M4,同樣也是一款科技與「狠活」的代名詞,89.39-101.39萬元的售價區間相較於老款車型的指導價並沒有任何差異,不過相較於老款車型而言,新款寶馬M4主要針對座艙進行升級,換裝寶馬家族全新的雙聯屏內飾布局。
因此單從外觀來看,基本是看不出22款和23款有什麼區別,依舊是新一代寶馬M4的外觀設計,前臉採用寶馬家族標志性的「巨腎」式中網和雙C型日間行車燈,加上寶馬M競速套件的加入,都讓整車顯得極具視覺沖擊力,攻擊性也是很強的。而這一套前臉其實也是比較受爭議的,特別是在新一代M4剛推出的時候,不過到了今天,喜歡它的人很喜歡,但不喜歡它的人怎麼看也還是不喜歡。
來到車身側面,就會很直觀發現新款寶馬M4是一台兩門車,同時還分為硬頂跑車和軟頂敞篷車兩種,不管是喜歡硬頂還是敞篷,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不過悄悄的告訴大清喊家,軟頂敞篷車是要比硬頂跑車貴的。比起前臉來說,新款寶馬M4的車尾設計相對比較常規,但立體感很足的尾燈組以及雙邊共四齣排氣都很有特徵。
新款寶馬M4此次改款的重點還是內飾,不僅換裝家族最新的一體式雙聯屏,其中包括12.3英寸數字儀表盤和14.9英寸的中控屏,內置iDrive 8車機系統,支持QQ音樂、喜馬拉雅、車載導航以及CarPlay、CarLife等功能,就實用性而言確實是比之前強不少,同時營造出羨戚的科技感也確實不錯,畢竟從骨子裡來講,新款寶馬M4還是一台高性能跑車。
此次新款寶馬M4針對動力並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配上了3.0T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8檔手自一體變速箱,可別小瞧新款寶馬M4配的也是3.0T發動機,但這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高達375千瓦,換算成最大馬力超過了500匹,可以讓這款車實現3.5秒-3.9秒的百公里加速,這樣的表現確實很出色,哪怕是比起當下的很多純電車型也更勝一籌。另一方面,新款寶馬M4的雙門轎跑車雷霆版採用前置後驅的布局,盡管新款寶馬M4剛上市我們還沒有開過,但是新老款車型的動力並沒有什麼變化,根據老款寶馬M4的體驗來答派野看,預計新款寶馬M4依舊具備極強的操控性能,同時加上出色的加速表現,依舊是一款駕駛者之車,對於這樣一款車來說,底盤偏硬不太舒服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盡管說新一代寶馬M4的前臉有一定爭議,但也不可否認,這款車的顏值、細節以及動力都有高性能跑車的水平,同時還標配運動型座椅、哈曼卡頓音響、自動泊車入位、循跡倒車等功能,支持專屬定製,包括M精英駕駛模式、M碳陶瓷高性能卡鉗、M碳纖維外觀組件、前排M碳纖維桶形座椅等。不管是從表面,還是從內心,新款寶馬M4確實夠狠,不過這款車還是偏小眾一些,喜歡它的人可能很多,但選擇的人並不是很多。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湛藍公路Auto,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❺ 「干貨」滿滿 解析全新寶馬M3/M4
G80/G82這代全新寶馬M3/M4,已經在北京車展亮相。作為Bimmer心目中最經典的M-Power家族車型,全新M3/M4可謂萬眾矚目。當然,除了那張極具攻擊性的前臉之外,全新M3/M4身上其實還有很多進化之處,因此,這篇文章絕對是滿滿的「干貨」。
鵬友說:
即便相比F80/F82這代M3/M4,全新一代車型的外形已經足夠激進並且相信有了更大口徑的排氣管,全新M3/M4未來將擁有更高的回頭率。但是,M部門似乎並不滿足於此。據了解,在明年3月全新M3/M4正式上市之時,寶馬還將同步推出針對這兩款車型的M-Performane高性能選裝套件。提供更加鋒利的碳纖維外觀套件,並且排氣管會變成更誇張的中置四齣形式。輪圈樣式也會增加,還有更強的碳陶瓷剎車系統以及可調軟硬高度的避震系統等等。作為一名辛苦「爬格子」的小編,已經迫不及待想試一試全新的M3/M4了。期待明年M-Power的試駕活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