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著名的汗血寶馬是在漢代以後就絕跡了嗎
汗血寶馬又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土庫曼,也是土庫曼的兩大國寶之一(被印在土鈔票上)
從未絕跡過,只是中國很少見到,現在世界上現存3000餘匹。
價格非常昂貴,例:去年亮相蘇州的三匹,身價2000多萬。主要被土庫曼作為國寶贈送其他過節領導人 就像我國的大熊貓一樣
另外PS:汗血寶馬的能力特點是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 但它的負重能力一直不太好(畢竟體型太過高挑纖細) 隋唐時的演義小說不知樓主看過沒有,因為護甲的更新換代,那時將領的流行兵器逐漸的變成了重型兵器(如鐧,錘等), 這導致馬匹所需承載的分量大大增加。
所以汗血馬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被烏孫馬、伊犁馬所取代
2. 汗血寶馬什麼時候絕跡的``
汗血寶馬原產於西域大宛,故又名大宛馬,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汗色血紅,因此是人人夢寐以求的神駒。據記載,此類馬高大無比,蹄如海碗,步幅也遠大於常馬(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有介紹)。漢末三國時期的赤兔寶馬就是這一馬種,它就是董卓從羌王那裡弄來的,後贈與呂布,又被曹操送給關羽,最後不食而亡。至此之後,歷史上就漸無記載,應是太過稀少而又與劣馬雜交而逐漸絕跡了。
因此,汗血寶馬應該是晉隋時期絕跡的。
3. 汗血寶馬為何消失匿跡
中國歷史上,曾經流傳著汗血寶馬的種種傳說,汗血寶馬也被視為古戰場上的「神兵利器」,時常在文人筆下熠熠生輝。汗血寶馬一度影響了中國歷史,被視為「國寶」,但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漢攻大宛之戰後,汗血馬開始大量進入中原。另外,漢武帝為了徹底改良中原馬,還從西域大量引進其他各類良馬的「種馬」,培育出了一個新的戰馬品種――「山丹馬」。當時,汗血馬引進的數量十分龐大,到漢元帝時,連布衣出身的陳湯也能騎汗血寶馬。戰馬品質的改善,使漢朝騎兵的戰鬥力也獲得大幅提升,在對外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據傳,漢軍騎汗血馬上陣,敵軍一見,往往不戰自退。
汗血寶馬作為優秀的戰馬,曾在中原興盛一時,可是漢代以後逐漸蹤影難覓。至近代,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汗血寶馬一般應用於輕騎兵,但後來戰馬載重量逐漸增加,而汗血馬的負重能力很差。魏晉以降,中原長期混戰,而馬鐙的發明極大激發了騎兵的作戰潛力。重裝騎兵開始流行――那些為馬身披上馬鎧、手持重武器、身披重甲的騎兵,在近戰格鬥中時常發揮出震撼的威力。南北朝時期,重騎兵已成為戰場主力,而汗血馬則漸漸失去了用武之地。隋及唐前期,輕騎兵一度受過青睞,但軍隊依然流行重武器,而此時的汗血馬在內地早已是珍稀馬種了。宋元以後,汗血馬始終與軍事舞台的主角無緣。無論是喜歡使用重騎兵的金國,還是長途跋涉、在寒冷氣候下遠征的蒙古軍,河曲馬、伊犁馬或蒙古馬都比汗血馬更為適合;至於宋朝,連戰馬都很匱乏,北宋的軍隊以步兵為主,南宋則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只能使用小型馬。明代火器盛行,馬匹的載重與駕馭馬具的能力更顯重要了。
漢朝結束後,歷代在汗血馬與內地馬雜交過程中,寶馬的「血統純凈度」維持情況不佳。一方面,魏晉以後引進汗血馬的數量銳減,來源不穩定,即便引進一定數量,由於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因此雜交的質量很低,往往數代後便急劇退化,另一方面,從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軍隊流行閹割戰馬,汗血馬徹底失去了繁殖能力,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4. 汗血寶馬真的絕跡了嗎
沒有,但是數量是相當少,前段時間蘇州還來3匹呢
5. 汗血寶馬是哪個國家的國寶
被譽為「土庫曼國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當今世界上有三種純種馬:汗血寶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寶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寶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寶馬,產自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據史料記載,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稱之為「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汗血寶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傳說中,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雖然經現代科學家考證,這種說法言過其辭,但傳說卻形象地把汗血寶馬速度快、耐力強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最讓人驚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許是因為其先祖為棲息於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的緣故,這種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最純正的汗血寶馬絕大部分在土庫曼,僅2000匹左右,因此市場上的價格非常昂貴,身價最高達上千萬美元。
汗血寶馬「流血」的秘密
汗血寶馬最讓人好奇之處莫過於其奔跑時為何「流血」。
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葡萄酒,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清朝人德效騫在《班固所修前漢書》一書中將「汗血」解釋為系「馬病所致」。他認為,有一種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於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鑽入馬皮內,因而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往外滲血的小包。德效騫的這種觀點得到部分外國專家的認同。但如果是寄生蟲作祟,應可以通過科學儀器觀察到,而目前對這種寄生蟲還一無所知。
另外有學者認為,汗血寶馬在奔跑時體溫上升,使得少量紅色血漿從毛孔中滲出,出現「汗血」現象。反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果「汗血」真系血漿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豈不就要讓一匹寶馬血流盡而死?
汗血寶馬發源地的土庫曼的養馬專家對「流血」的解釋頗令人信服。據稱,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中國歷史中的汗血寶馬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里,汗血寶馬代表著勇氣和力量,蘊涵著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為「龍之友」和「龍之媒」。
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雲,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中國對汗血寶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000年前的西漢。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大宴群臣,作詩贊美,稱它為「天馬」。曾作《太一之歌》:「太一貢兮天馬下,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唐朝時,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大喜之下,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為兩馬取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
因汗血寶馬適合長途行軍,所以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為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已近絕跡。
6. 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繁衍了上年,為何如何卻絕跡了呢
當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中原後,同時汗血寶馬的名聲也被帶回了中原地區。自漢武帝得到汗血寶馬之後,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汗血寶馬都是中國上等馬的代名詞。可是,為何這樣來之不易的優良馬種,後來卻逐漸絕跡了呢?
7. 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繁衍了上千年,為何如今卻絕跡了呢
汗血馬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絕跡,而不是現在絕跡,原因主要就是這種馬的數量太少了,也就是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而且需求也大,這就造成了這種馬的維持是很難繼續下去的,所以說根本原因就是這種馬的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加上人們對於這種馬的喜愛,最後使這種馬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最終消失了,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件。
8. 「汗血寶馬」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1969年,甘肅武威出土了一隻威武的銅奔馬,此馬三足凌空,氣勢奪人,郭沫若將它定名為「馬踏飛燕」。據考證,「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極品青銅器物,距今約1800年。這批駿馬的原型,便是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寶馬。
我國古代,曾將汗血寶馬稱為天馬、大宛馬(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關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則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為兩馬取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汗血寶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在游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為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里,汗血寶馬代表著勇氣和力量,蘊涵著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為「龍之友」和「龍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按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
9. 我國繁衍上千年的汗血寶馬,為什麼會絕跡
1,重文輕武
在古代大家對於馬匹的要求多數是在戰場之上,普通人家對馬的要求根本不高,所以說某一個朝代馬匹的質量能夠代表著那個朝代對於戰爭上戰馬的使用的重視程度。
簡單來說就是只有在重視戰爭、重武的朝代他們的馬匹質量才會好。這個成本無疑是高額的,所以有許多的朝代在這種特殊時期的時候只能作出選擇,是將更多的國庫裡面的錢投放於培養寶馬上還是用作他用。隨著帝王的選擇,也就決定了汗血寶馬到底能否流傳下來。
10. 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真的可以日行千里嗎
我覺得這是加上了一定的誇張的說法,雖然汗血寶馬確實比一般的馬匹出色,速度也很快,但是要達到日行千里的速度恐怕還是有點誇張了,在史書上有記載說一匹汗血寶馬每天能夠走四千多公里的路程,還會流出一種鮮紅色像血液一樣的汗,但是對於這個數據,很多人都保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
在現代社會中,汗血寶馬依然存在,但是全世界的汗血寶馬的數量都是很少的,據說只有2000匹左右,應該也算得上是珍稀動物了吧,有人也給汗血寶馬做了測試,發現汗血寶馬能夠在陸地上達到一分鍾跑完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日行千里這種說法,依然未被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