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汗血寶馬」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1969年,甘肅武威出土了一隻威武的銅奔馬,此馬三足凌空,氣勢奪人,郭沫若將它定名為「馬踏飛燕」。據考證,「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極品青銅器物,距今約1800年。這批駿馬的原型,便是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寶馬。
我國古代,曾將汗血寶馬稱為天馬、大宛馬(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關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則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為兩馬取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汗血寶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在游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為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里,汗血寶馬代表著勇氣和力量,蘊涵著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為「龍之友」和「龍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按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
Ⅱ 汗血寶馬什麼時候絕跡的``
汗血寶馬原產於西域大宛,故又名大宛馬,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汗色血紅,因此是人人夢寐以求的神駒。據記載,此類馬高大無比,蹄如海碗,步幅也遠大於常馬(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有介紹)。漢末三國時期的赤兔寶馬就是這一馬種,它就是董卓從羌王那裡弄來的,後贈與呂布,又被曹操送給關羽,最後不食而亡。至此之後,歷史上就漸無記載,應是太過稀少而又與劣馬雜交而逐漸絕跡了。
因此,汗血寶馬應該是晉隋時期絕跡的。
Ⅲ 中國古代極為珍貴的汗血寶馬,真的是在漢末絕跡的嗎
根據現有的研究來看,沒有絕跡。只不過是在中國很少見了而已。
汗血寶馬繪畫
Ⅳ 歷史上著名的汗血寶馬是在漢代以後就絕跡了嗎
汗血寶馬又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土庫曼,也是土庫曼的兩大國寶之一(被印在土鈔票上)
從未絕跡過,只是中國很少見到,現在世界上現存3000餘匹。
價格非常昂貴,例:去年亮相蘇州的三匹,身價2000多萬。主要被土庫曼作為國寶贈送其他過節領導人 就像我國的大熊貓一樣
另外PS:汗血寶馬的能力特點是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 但它的負重能力一直不太好(畢竟體型太過高挑纖細) 隋唐時的演義小說不知樓主看過沒有,因為護甲的更新換代,那時將領的流行兵器逐漸的變成了重型兵器(如鐧,錘等), 這導致馬匹所需承載的分量大大增加。
所以汗血馬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被烏孫馬、伊犁馬所取代
Ⅳ 漢血寶馬中國從那個朝代有覡在國家有幾
汗血馬,又名汗血寶馬、大宛馬、天馬,是中國漢朝時,西域大宛出產的一種良駒,山地馬種、抗疲勞,蹄堅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唐太宗時,西域進貢千里馬,據說有「汗血寶馬」。唐太宗的「昭陵六駿」,其中「特勒驃」傳聞就是突厥贈送的「汗血寶馬」。
目前汗血寶馬在中國已經絕跡,馬史學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存於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目前在土庫曼境內也只有3000匹左右,屬於該國國寶,並被繪制在土庫曼國徽中央。
Ⅵ 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繁衍了上千年,為何如今卻絕跡了呢
汗血馬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絕跡,而不是現在絕跡,原因主要就是這種馬的數量太少了,也就是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而且需求也大,這就造成了這種馬的維持是很難繼續下去的,所以說根本原因就是這種馬的種群數量太少,很難維持下去,加上人們對於這種馬的喜愛,最後使這種馬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最終消失了,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件。
Ⅶ 汗血馬到底是什麼馬
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曾記載:(大宛國)盛產良馬,那裡的馬流汗如血。說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馬多半指的是大宛馬。但與此同時,古中國最早有關汗血馬的描述,卻並不是發生在大宛馬身上。
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有個名叫暴利長的囚犯,在敦煌屯田時將一匹當地的野馬獻給武帝。暴利長為了誇大馬匹的非凡之處,故意捏造說這匹馬是從水中躍出的。漢武帝本來就喜好良馬,聽了暴利長的話後認為馬匹是上天所賜,親作《太一之歌》(後世稱《天馬歌》)留念: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詩中的第二句沾赤汗兮沫流赭,就是形容這匹駿馬流著赤色的泡沫狀汗液。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從大宛得勝而歸,帶回大宛馬進獻武帝。漢武帝又做了一首《天馬歌》紀念:
太一況,天馬下,
沾赤汗,沫流赭,
志?m儻,精權奇,
?浮雲,??上馳,
驅容與,?萬里。
今安匹?龍為友。
詩中仍有沾赤汗,沫流赭的句子,說明大宛馬同樣會汗血。
到了東漢明帝時,漢明帝親自觀察大宛馬。他稱贊道:(我)曾經聽過漢武帝所做的《天馬歌》,歌中說天馬(即指大宛馬)流汗如血,親見後發現果然如此。
上述記載交相印證,說明汗血確有其事,絕非古人的誇張文法。
但怪異的是,古中國有關馬匹汗血現象的描述,幾乎只出現在漢代的典籍中。漢代以後,即使和大宛馬有關的記載偶有出現,也不會再提到汗血。彷彿汗血寶馬從漢代以後就已經絕種。
古大宛位於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盆地附近,因此大宛馬應當是一種中亞馬。可今天中亞地區的各種馬匹,都不存在汗血現象。再加上馬匹汗血的說法最早出現在敦煌野馬身上,這意味著,汗血跟馬匹的品種恐怕並無關聯。
金幣上的歐克拉提德一世及其大宛馬
直至近代,西方探險家開始在中亞新疆等地旅行考察,汗血的秘密才得到了相對科學的解釋。據法國人呂斯布爾努瓦所撰的《絲綢之路》稱,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許多旅行家在新疆等地目睹了一種古怪的現象。當地馬匹的臀部和背部散布著許多向外滲血的小泡。這種汗血病在新疆西部的馬匹身上廣泛流行,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品種。不像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更像是一種皮膚病。
呂斯布爾努瓦指出,這種病是一種寄生蟲病。該寄生蟲一般寄生於牲畜的皮下組織,尤其喜歡馬匹的背部和臀部。馬匹在染上寄生蟲後,兩小時內就會在患處冒出向外滲血的小水泡。
現代的醫學專家和歷史專家經綜合考證後也一致認為,汗血病是一種季節性寄生蟲病。該病廣泛分布於中亞、俄羅斯草原、印度、南非、東歐及我國新疆、雲南、青藏高原等地區。通常從四月份開始流行,至七八月份時達到高潮。
由此可見,漢代大宛馬獨特的汗血症狀,只不過是因為寄生蟲病剛好在產地大量流行。東漢之後的數百年間,之所以有關汗血馬汗血的記載寥寥無幾,並不是因為馬種本身已經絕跡,而是因為汗血病的疫情沒有再次泛濫罷了。
天津武清區高村鎮國家汗血寶馬中心飼養的汗血寶馬
Ⅷ 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繁衍了上年,為何如何卻絕跡了呢
當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中原後,同時汗血寶馬的名聲也被帶回了中原地區。自漢武帝得到汗血寶馬之後,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汗血寶馬都是中國上等馬的代名詞。可是,為何這樣來之不易的優良馬種,後來卻逐漸絕跡了呢?
Ⅸ 汗血寶馬到底是怎麼樣的馬,世界上還有這種品種嗎
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是一種古老的世界名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我國史書中如此稱之。
我國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在還奔跑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先祖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據了解,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阿哈爾捷金馬還是土庫曼的國寶,它的形象被繪制在國徽中央。
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
汗血馬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這種馬耐渴,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適於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更重要的是,汗血馬耐力極好。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我國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發現一種揮汗如血一般鮮紅的寶馬,這個消息傳回長安,立刻引起轟動。此後,漢武帝連征西域大宛,從大宛國(今中亞費爾干納一帶)得到了這種有汗血的寶馬,並作詩贊美它為「天馬」。汗血寶馬從此名揚中國。據說,它還是成吉思汗的坐騎。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目前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
汗血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特有的優雅步伐、輕細優美的體形,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這種馬完美的身形曲線。據專家們考證,出土於我國甘肅武威雷台的威武、慓悍的的銅奔馬,就是根據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汗血馬的形象創作的。這尊被郭沫若先生定名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達到了《齊名要術》中相馬的最高標准。一蹄著飛燕、三足凌空,氣勢奪人,輕盈翱翔,集美感、力量與速度於一身,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
中亞馬史專家證實,被中國稱為「汗血馬」的阿哈爾捷金馬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最美麗的動物,其畫像經常出現在中亞地區各類考古文物中,甚至在已發現的公元前的壁畫和器皿上也有阿哈爾捷金馬優美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