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汗血寶馬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一、汗血寶馬名字的由來
1、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馬。
2、另外在中國還有一種說法,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二、汗血寶馬簡介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拉丁學名:Akhal-teke horses),原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汗血寶馬其身體呈管狀,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趾骨區長而不顯,後區略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良好,肩內清潔;毛皮亮澤且皮薄。
汗血寶馬是土庫曼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⑵ 汗血寶馬的歷史起源
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古代中國消失的原因。費爾干納盆地並不在土庫曼,是天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的山間盆地,位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交界地區。
根據中國《史記》說法,大宛國是汗血馬原產地,所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更為接近。
(2)郭靖的汗血寶馬哪裡來的擴展閱讀:
張騫早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歸來,曾上稟漢武帝,大宛有一種好馬,出汗殷紅如血,能日行千里,據說是天馬的後代。
漢武帝崇尚武功,特別愛馬,因為寶馬良駒是威武強盛的象徵,是讓騎兵縱橫馳騁的基礎,一旦擁有這種寶馬,漢王朝騎兵與匈奴騎兵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大宛國和汗血寶馬的真實故事於是,漢武帝委派韓不害率使團出使大宛,希望以重金(包括一匹真馬大小的純金駿馬模型)換取大宛的天馬。
但是大宛國王毋寡貪圖漢使帶來的金銀珠寶,居然與大臣商議驅逐漢使,扣其財物,還天真地認為漢朝離大宛國萬里之遙,山水黃沙相隔,不宜用兵。
漢使韓不害聽聞後大怒,砸了金馬,帶著剩下的財物東歸長安,大宛王國也怒了,你既然斷我財路,我就要你的命。
消息一傳到長安,劉徹在廟堂上咆哮:此次不滅大宛,朕無以為君,無以為人!我堂堂大漢,匈奴也被打得趴下,居然被西域小國如此戲弄,這分明是無視大漢的存在。
劉徹毫不猶豫地選擇出兵,命國舅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冬天定議,第二年春就出兵了,後勤准備工作竟十分倉促,結果造成漢軍於行軍途中大量飢渴病死。
等到大宛國西部之屬邑郁成城(今烏孜別克斯坦國烏茲根城)時,數萬士卒竟只剩了數千人,還未開戰就死了十分之九。可以想見,沿途有多少漢家男兒棄屍荒野,慘不忍睹。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李廣利戰敗,只有幾百人逃回玉門關待命,可恨!可恨!漢武帝卻對李廣利這次出兵失利既往不咎。
想當年,飛將軍李廣就是因為迷路延誤戰機而自殺,皇親國戚就是好啊。第二波進攻的命令如期而至,李廣利率十萬大軍浩浩盪盪開入西域。
諸國震動,皆開城相迎,並遣使犒師、謝罪以示臣服,惟小國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玉古爾地)竟閉門不納,李廣利大怒,即率軍猛攻輪台,輪台軍民拚死抵抗,一時竟未能下。
數日後,輪台終被攻陷,李廣利下令屠城。男女老少,一個不留。輪台國從此種族滅絕,不復存在。之後,李廣利大軍兵臨大宛首都貴山城下,攻城四十餘日,又未能攻克。
李廣利焦急之下,便遣工兵部隊切斷了貴山城的水源。終於,大宛城彈盡糧絕,無奈,只得割了他們國王的頭,並獻上三千匹汗血寶馬,投降。
李廣利笑納之,並扶立親漢貴族昧蔡為大宛國王,罷兵東歸。經過這一戰,漢朝的威望獲得空前提高。西域諸國在後來的幾十年中都不敢妄動。
後來班超出使西域,僅帶幾個人、幾匹馬就能降伏一個國家,甚至漢朝的使節可以隨時廢立其國君,調發幾國軍隊攻打敵對國卻沒有一個國家敢不遵從,不能說和汗血寶馬之戰沒有關系。
⑶ 汗血寶馬的發源地在哪
對於武俠小說中汗血寶馬的傳說都不會陌生,在我國的歷史上,汗血寶馬的傳說最早始於漢武帝時期,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大宛國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
而射鵰英雄傳里郭靖所騎的小紅馬,也就是汗血寶馬。
⑷ 汗血寶馬有什麼特點汗血寶馬來自於哪裡
關於汗血寶馬的來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它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外形、速度和耐力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一.原產地在土庫曼,我國《史記》中記載在大宛國。據國外有關資料記載,汗血寶馬原產地位於中亞地區的土庫曼,又名阿哈爾捷金馬,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馴養歷史。與阿拉巴馬和英國馬並稱為,世界上最純的三種良馬。而據我國《史記》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境內,發現了汗血寶馬,並首次記錄了有關“汗血馬”的這個名稱,但在當時只是被稱為天馬。據說為了得到大宛國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曾兩次向其發動戰爭。
正是因為這些較為明顯的優勢,才讓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興盛了千年之久。直到進入冷兵器時代,因兵器和甲胄異常繁重,身材纖細的汗血寶馬,逐漸被強壯的蒙古馬匹代替。且汗血寶馬的繁殖方式和人類較為接近,即孕育生命通常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年也只能產仔一個。再加上我國本土馬和汗血寶馬的配種雜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純正度,因而其數量始終得不到大規模的提升。
⑸ 汗血寶馬在哪裡呀中國歷史上有嗎
汗血寶馬本名阿哈爾捷金馬。它外表英俊神武,體型優美、輕快靈活,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可以長距離的騎乘。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故被稱之為「汗血寶馬」,在中國歷史文獻中,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1]
汗血寶馬原產地在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保存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如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基因。由於汗血寶馬數量稀少,市場上的價格非常昂貴,身價最高可達上千萬美元。
⑹ 郭靖進入中原的時候,身家是一匹汗血寶馬黃金10兩,擱現在身價幾何呢
南宋時期的金錠
根據《宋史》記載,南宋末年米價曾一度上漲到3000文一石,也就是3貫。假設郭靖在張家口時,米價只有那時的一半,按照宋代每石摺合現在標准110斤米,每斤米4元人民幣來算,440元的購買力等於1.5貫,1貫錢的購買力是293元,摺合這個實際估算當然要更高。所以,那匹小紅馬,按照最為保守的估價,至少價值23萬。這還是金、銀均並沒有算入折色的情況下。所以,如果加上各種實際損耗因素,該匹大宛國的汗血寶馬,至少價值30萬人民幣以上——差不多跟一輛寶馬車相當。
⑺ 傳說中的「汗血寶馬」真的可以日行千里嗎
我覺得這是加上了一定的誇張的說法,雖然汗血寶馬確實比一般的馬匹出色,速度也很快,但是要達到日行千里的速度恐怕還是有點誇張了,在史書上有記載說一匹汗血寶馬每天能夠走四千多公里的路程,還會流出一種鮮紅色像血液一樣的汗,但是對於這個數據,很多人都保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
在現代社會中,汗血寶馬依然存在,但是全世界的汗血寶馬的數量都是很少的,據說只有2000匹左右,應該也算得上是珍稀動物了吧,有人也給汗血寶馬做了測試,發現汗血寶馬能夠在陸地上達到一分鍾跑完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日行千里這種說法,依然未被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