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紐北寶馬為啥沒有排名
寶馬沒有在紐北比賽過。
只有在紐北賽道跑過的才有排名。
寶馬(簡稱BMW)是德國汽車品牌,隸屬於BMW集團。它擁有i、X、Z、純數字4個車型,1、2、3等系列,以及在各系基礎上進行改進的M系列(寶馬官方的高性能改裝部門)。寶馬車標的B.M.W.是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意思,標志的色彩和組合來自寶馬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
Ⅱ 我開GTI,萊科寧只開一輛普通Polo,在紐北跑圈速,我能否輕易秒掉他
先說結論:正常情況下,毫無半點可能。什麼是正常情況,就是除掉我萊睡著了,或者車故障,沒油等沒意義的情況。
只說一點,你自己平心一想就能明白:普通人很難開到普通車車的極限,有心理方面原因,有生理方面原因。更別提持續讓車處於極限狀態了(姑且不去論車承受力,因為專業車手對車的適應和熟悉過程遠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而你所說的GTI,你就更難開到它的極限了,因為它的極限比普通車還要高。賽道不是拼轟油門的,要考驗車手對剎車點的判斷和走線,只這兩點,普通人沒開過賽道的話,經驗基本為0。更別說輪胎抓地力,油門分段,走位這些了。。。
不要拿自己「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
以目前 汽車 工藝的水平,車的差距遠不足以彌補駕駛者水平的鴻溝。
萊科寧開Polo,你開法拉利和f1都沒用,非職業車手只能開GTI只能開到極限的五六成,開超跑和賽車只能開到極限的一兩成。一名沒有賽車訓練的普通人,開gti和gtr區別不大,紐北都得跑12分鍾以上。紐北全場20.8km,如果12.5分鍾跑完的話均速要在100以上過172個彎,業余選手很難做到。 Polo再差,職業選手慢慢開均速120跑完易如反掌,也就10分鍾左右。
這個差距太大了,職業選手可以100%開到Polo的極限,甚至超極限駕駛。業余選手開啥車都遠遠不能達到這種效果。
你選什麼賽道不好非要選紐北,一圈下來二十多公里,有多少路給他追你,你換個短賽道,說不定憑借馬力優勢還能搞搞
怎麼會有人問這總問題?未免也太過自信了吧,你拿著八星八箭的限量球桿,就能打贏拿著球房公桿的丁俊暉么
作為一個有幸跑過紐北的人,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跑不過。
首先分析下紐北這條賽道,巨長無比,而長度的背後是高低落差,和非常恐怖的段頭彎,差距非常大,很多高速彎需要全油門過去,萊科寧可以全油門找到最佳路線,你不想死的話,就只能踩剎車……
我玩gt賽車99圈的紐北散棗升都跑過,對紐北爛熟於心, 游戲 上我可以10分鍾左右跑完全程,我當時改裝的2階寶馬1系,全賽車化改裝,結果實際啪啪打臉,我一圈跑了30分鍾……這還是在教練的指導下跑的……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更艷遇你說的:我開GTI,萊科寧只開一輛普通Polo,在紐北跑圈速,我能否輕易秒掉他?
我的個人見解是:你贏萊科岩態寧的幾率為0%,理由如下:
1、車技
畢竟萊科寧是職業車手,能夠在被譽為世界上最高賽事的F1賽車比賽中獲得冠軍,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能夠駕馭F1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只是普通 汽車 ,萊科寧的車技是你根本就無法企及的!
2、關於車
GTI和POLO,雖然性能上確實有差異,但是一旦到了賽道上,車輛性能上的差異是可以通過技術和經驗來縮小的,何況是紐北,對於萊科寧來說,紐北這樣的賽道,他肯定會非常熟悉,而對於你而言,就算讓你先開100次,你也無法像職業賽車手那樣精確的記住所有的彎道,更不要說是什麼彎道該換擋之類的, GTI在你手裡,就是QQ,POLO在萊科寧手裡,就是法拉利!
3、經驗
經驗這東西,你和萊科寧的差距就更大了! 你只是會開 汽車 ,而他是知道如何駕馭 汽車 ,你們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天與地的差距! 賽道上瞬息萬變,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還要有穩定的心態和老道的經驗,才能應付各種情況,而你無論哪一點都遠遠不如人家,你只知道過彎要減速,出彎踩油門,你覺得就這種理解能和職業賽車手比?
綜上所述,就算給你法拉利,你也沒有任何機會跑贏萊科寧!記住,不要拿你的愛好,挑戰別人的飯碗!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建議,望沖老採納!
又一個以興趣挑戰別人飯碗的案例。結論先放在這里,沒有任何機會。
對於題主這種心態,作家兼賽車手韓寒,其實已有非常精闢的總結,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下《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原文。韓寒的文章中, 詳細敘述了當年夥同一群優秀業余足球選手,被小學生吊打的故事 。
作為一名職業車手,韓寒也在文末善意的提醒民間車神,根本不可能與他這樣的職業車手過招,何況萊科寧這種世界頂級車手。不要有任何很懷疑,任何一位F1車手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車手,就算給他一輛卡車,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卡車選手。
現在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上。題主還是有些小心機的,自己駕駛的是招牌小鋼炮GTI,同時只給萊科寧配發一輛乞丐版POLO。 汽車 性能上,GTI肯定遠超後者,如果在直線競速上,我相信0-100加速方面,題主還真能贏萊科寧。
可是題主又莫名其妙選了一個紐北賽道。題主怕不是對紐博格林有什麼誤解?號稱綠色地獄的紐北賽道,可是公認的超高難度賽道,20.83公里的賽道Eifel 高原上蜿蜒前進,隨著山勢起伏,路面的垂直落差高達300米,多達177處的彎道。
這一圈下來,不說你能不能贏萊科寧,速度快點、油門大點,非洲兄弟可能就要奏著音樂、跳著舞步出場了。
只要你有五年以上駕齡,在紐北練習至少一個星期,記住線路跟大致的剎車點,能安全跑完全程,99%能贏萊科寧,紐北全長20多公里,170多個彎,高爾夫gti加速6.9秒,剎車37米,19款1.5Lpolo加速12秒以上,剎車41米以上,紐北落差達300米,就polo這動力,上坡能把萊科寧逼瘋,而且100個彎以後,polo的剎車熱衰減嚴重,估計都快廢了
我開GTI,萊科寧只開一輛普通Polo,在紐北跑圈速,我能否輕易秒掉他?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個「我」不是舒馬赫,不是阿隆索,也不是羅斯博格、巴里切羅,甚至不能是韓寒、馬青驊、程叢夫,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會開車,但也只是「會開」而已,沒有接受過任何賽車技術訓練,沒有任何賽道駕駛經驗。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開著高爾夫GTI,而知名的F1賽車手萊科寧只開一輛普通Polo,在紐北跑圈速,「我」能否輕易秒掉他?
呵呵,我只能說「呵呵」了!
這么說吧,不要僅限於高爾夫GTI,全世界所有的 汽車 ,你任意挑選,萊科寧只能開一輛普通Polo,在紐北賽道同時開始跑圈。在半圈之後,如果你能看見萊科寧的尾燈,就算我輸。
你肯定會不服,說我開的高爾夫GTI,在各方面性能都完爆POLO,怎麼會跑不過他呢?這只能說你比賽方式選錯了:如果是單純的比直線加速賽,他可能跑不過你;可惜你選擇了號稱「綠色地獄」的紐博格林北環賽道,在這里你不論開什麼車,都休想占萊科寧的便宜。
你可能不知道紐博格林北環賽道究竟是一條怎樣的賽道。這套賽道號稱「綠色地獄」,是公認的超高難度賽道。這條賽道建設在德國科隆市紐博格小鎮里,這里山勢高低起伏,道路蜿蜒曲折。紐北賽道就隱藏在其中,總長度大約是20.83公里,隨著山勢地形蜿蜒起伏,路面的垂直落差高達300米,有多達177處的彎道,並且很多是高難度的發卡彎。在這樣的賽道上開車,對駕駛員的技術要求非常高,稍有失誤,就會沖出賽道甚至翻車。此外,這里還是全球車廠測試高性能車型的最終測試賽道,極度考驗 汽車 的底盤、制動、轉向、車身剛性、引擎調校、輪胎抓地力等各方面性能。可以這么說,一個普通人在這條賽道上,不論以多麼低的車速駕駛,只要能完整的跑下來,沒有沖出賽道或者翻車,就已經非常牛了。
你可能會說,我的車動力性好,操控性好,我只要會踩油門、踩剎車、打方向就行了。在跑直線時,我地板油超過萊科寧,在過彎道時慢一點不就行了嘛!其實這只是你自己的想像。先不說紐北賽道直線賽道有多少,就是在直線賽道上,你就能確認超過萊科寧嗎?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是不敢把車開得很快的。你想想自己在高速公路上最快開過多快?一般人超過120公里的時速就感覺非常快了,超過160公里的時速就很難操控車輛了,再高的車速,出現任何情況你都操控不了,只能聽天由命了。而在彎道超車就更別想了,入彎的點位、速度、走線、剎車點位與力度等,對技術和經驗的要求非常高。有些彎道,你就是以十公里二十公里的速度,都不一定能開過去,甚至需要倒一下車才能過去。
所以,就是給你動力性、操控性最好的車,你也不可能把它的性能發揮出來。普通人就是開普通的家用車,都很難把車輛的極限性能發揮出來,更不要說性能車了。跑賽道不是轟轟油門就行的,而是技術、經驗的積累與應用。
再來看看萊科寧。雖然他只開普通的POLO,但是這樣的小車,在他的手裡,也可以發揮出最高性能。在直線上,他完全可以地板油把車速提高到極限;在彎道上,他對過彎的點位、路線、速度等參數掌握得爐火純青,甚至可以漂移過彎,最大限度的利用 汽車 性能。這就像一個武林高手,任何物件在他手中都可以是稱手的武器,摘花飛葉皆可傷人。所以,萊科寧即使開普通的POLO,也可以完整、快速的跑完賽道。事實上也真的有賽車手開普通車跑紐北,成績一般在十分鍾左右。而普通人開性能車跑紐北,能完賽的極少,成績一般也在二十分鍾開外。
所以,對這個問題的最終結論就是:一個普通人無論開什麼車,在賽道上都無法與職業賽車手相比。用自己的業余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結果會被秒得渣都不剩。你可能不知道,職業賽車手的駕照與我們的普通駕照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受到的訓練比我們要嚴格得多。不要以為擁有先進的設備就可以藐視一切,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 汽車 性能上的差距還不足以彌補駕駛者駕駛技術上的鴻溝!
我覺得沒戲。
韓寒曾寫過一篇《我也曾對那種力量一無所知》,建議看看,或許就明白我為什麼說沒戲了。
大概在06年前後,一家媒體舉辦駕駛訓練營,前來參加的,都是私家車車主,基本都有幾年的駕駛經歷,有的還更長一些。訓練內容之一,是在直道上做百公里加速,然後一腳急剎車。沒想到,如此簡單的動作,在場四五十位參與者,三分之二沒能完成。
那天在場的一位同事說,他在回家路上,忽然感到恐懼——生怕哪個不靠譜的駕駛者,一頭撞過來。
在 汽車 媒體里,多數人對馬力、操控等,極為注重。有一天,忘了是因為什麼,我與一位同事(編輯部主編)爭執起來,為了讓他明白,我發出挑戰——我開夏利或奧拓,你任選一輛車,咱倆圍二環路轉一圈,前提是不違反交通法,看誰贏。
還好,他有些自知之明,沒有接受挑戰。
Ⅲ 奧迪r8在紐北圈速為什麼比不過寶馬m5
1、因為奧迪R8是後中置V8/V10引擎,雙門跑車外觀是超跑范簡伏禪寶馬M5是前置V10引擎。
2、四門車性能寶馬M5絕對廳指不輸奧迪R8,M5外觀攔塵比比較低調,日常代步都可以開,R8外觀就比較拉風了,跑車日常代步就比較低。
Ⅳ 從寶馬X5 xDrive45e M運動套裝讀懂BMW,讓旅途更有樂趣
如果你在選購豪華旗艦車型或高端SUV,混動X545e在某種角度上稱得上全能王者、而且目前中國市面上沒有之一。筆者建議從以下角度來試駕比較:1、新一代混動,特別45e這套3t+四代的動力系統。一是動能回收這個未來的標配,也就是作為電氣時代將行程更高效更合理更輕松的手段,如果再加上輔助駕駛,相當於手動擋-自動擋的進化。直觀體驗會讓你習慣於這份輕松與安靜中,特別適合城市,不用頻繁的油門剎車間切換到腿疲倦,擁堵狀態下減少50%的點剎車的次數。(如果店裡沒有,可以試駕745e或其他型號混動作為參考)這點是趨勢,也是電車/混動比傳統油車imba之處。二是體驗功率與車速的線性輸出伏物,電機介入的情況下,和4.4t那台有相仿處。2、45e標配的空氣懸掛,整車中國版溢價不多,這套可設置軟硬兩種界限清晰模式分明,而且並非簡單阻尼變化,舒適模式絲毫沒有大眾系的拖泥帶水行程長反復多,而是有個逐漸變換的過程,所以不平整路面後排體驗舒適性很強,長途旅行給家人帶來質的變化。這一點也可做為試駕重點體驗考察對象。3、同樣模式分明的還有方向盤等設置,舒適模式下,掉頭轉向除了比很多suv要輕便靈活,甚至還比同品牌轎車要好。不像某些品牌完全使用電子轉向而失去路感。第三建議多體驗下轉向調教與整體的路感。個人感覺與上一代在寶馬大家族駕駛感所處位置差不多,即x5x6要強於6GT與上一代5GT,沒有各系L加長版的拖泥帶水。4、標配的安全輔助很多,如有條件可體驗下選配的,特別L2的acc與一些盲區突然來個自缺森液行車摩托等的檢測與處理。一是這代個性化程度很高,開啟場景,敏感程度,距離,和有沒有自春則動干預(如自動剎車、轉向避讓);二是會讓你疲憊就想用,而不是想開又想關,或被愚鈍的機器處理及突兀報警提示音等揪心起強迫症。車道保持方向平穩及不會頻繁煞停等。我體驗的角度有限,歡迎一起討論交流,祝大家信息了解全,車功能體驗比較好,最後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夥伴。
混動本身最大的價值在於動能回收,它使剎車不再只是熱量與粉塵、使發動機不再只是乾柴熱火和氣喘吁吁。寶馬因為前幾十年的優勢有餘力率先介入並到今天技術穩定與沉澱。這些,直接改變著駕駛習慣,讓駕駛更輕松,讓旅途更有樂趣,不用疲於做各種一頓猛如虎的駕駛動作,特別頻繁剎車油門間切換。一切帶來的安全安心,能讓人心靜下來去做與思考更有價值的。
Ⅳ 跑紐北賽道是什麼體驗
在去德國之前,gt4 5 6上,紐北跑了少說有10000km的路程,總感覺每一個彎道都瞭然於胸,但是,一上去,mlgb全他媽忘光光啊。首先,紐北的路肩很高很高,絕逼不能有吃路肩的想法,第二,緩沖帶很小很小,一個失誤就是拍牆……,第三,落差很大,耳內能明顯感覺到氣壓差,一點不誇張 就是坐高速電梯的感覺,第四……紐北的天氣,完全看上帝心情,半晴半雨很常見,和當地人聊天時了解到,這個賽道在一年7個月的開放時間內,有三分之一是雨霧天氣,而我,就趕上了小雨……還有霧……霧……霧……wtf,嚇尿了有木有!
很多感覺沒法詳細描述,我跑了6圈,一圈一身汗,真的是一身汗。途中因為慢慢跑的熟悉了,過於自信,對於濕滑路面放鬆了警惕,失控兩次,尿都快嚇出來了,因為如果有嚴重車損,最高賠付7500歐元肆豎……對團氏於屌絲的我來說,要老命了
關於租車,我租的是rsr的雷諾twingo rs,1.6升,133馬力,1000kg出頭的體重,配上p zero nero的輪胎,非常好開。在國內,我有場地賽車執照,平時座駕是一台福克斯st,在天馬上刷圈也有不少時間,有一定的賽車經驗,具備基本的失控救車能力,也正是這些經歷裂或大,幫我在紐北控住了失控的車子,避免了損失。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熱愛賽車,真的應該去一次紐北,感受一下那條與眾不同的賽道,更多的是感受一下那裡的汽車文化,真的很不一樣。當然去之前,要好好熟悉下賽道,gt賽車是很不錯的選擇,也可以使用其他軟體。最好再在國內的賽道去跑兩次,明白基本的賽車駕駛方式和失控時的救車方法,能救命的
最後放上我租的小車
Ⅵ 寶馬在賽車上的成就
07年F1廠商第三算是我知道比較好的成績了,之前和威廉姆斯有引擎供應關系,動力單元表現還算優異!庫比卡在當年加拿大得了冠軍。金融危機時期寶馬已經全面退出各種賽事,現在有考慮重新回來,但不是F1,可能從DTM下手。關於操控的問題,本人沒駕駛過比寶馬7系高檔的汽車了,確實操控性能非常優異。人性化智能化操控非常不錯。以我的觀點,我認為汽車製造廠商參加各種賽車賽事能從中獲得的操控性提高是最微弱的,主要能應用的都是性能方面的技術。所以我想,寶馬的操控之王美譽主要還是跟他們老牌廠商的累積,以及廣大的群眾基礎有更大關系。
Ⅶ 為什麼賽車比跑車慢
在賽道上,不是拿極速說事的。x0dx0a先來硬碰硬的數字示例:x0dx0a紐北圈速表上,目前量產車的極速記錄是Radical SR8LM的6.48,非道路車輛的圈速記錄是Pagani Zonda R的6.40。而比賽記錄則是Porsche 956的6.17。x0dx0a再看量產車極速記錄曾經的保有者Bugatti Veyron 16.4,圈速僅有7.40。x0dx0a賽道成績的決定因素是過彎能力!百公里加速和極速之類的數據只能說是紙上談兵。x0dx0a那麼再來看,F1。x0dx0aF1目前的賽道極速記錄是J.P.Montoya在04年的375,比你給賽車的極速還慢,但是誰都無法否認,F1可以將Veyron瞬間秒殺。x0dx0a前幾年寶馬曾經讓海費駕駛F1.06跑紐北,官方公布的數據是八分半,但是基本上主流媒體都認為這個成績是非常扯淡的。Autosport根據計時點的數據推測出圈速應該在5.15左右。這就意味著F1要比Veyron快上2分25秒。這是一個可怕的差距。 x0dx0a所以,這就意味著,如果是飆直線,而且賽道夠長的話,賽車,即便是F1這樣頂級的賽車,跑不過威龍(當然,F1跑不過並不意味著賽車界就乏善可陳了,有一類叫直線加速賽的賽車,北美很流行,某些比較彪悍的會在賽車上使用10000PS的渦輪引擎,極速可以達到600,小號的也都是用的是5000PS的氮化燃料引擎,極速接近500)。x0dx0a但是一旦上了賽道橋念,那就對不起了,當下任何的專業賽車燃消塌都可以騎在威龍頭上。x0dx0a賽車是不顧一切的追求競速效果的皮圓,賽車製造出來的唯一目的就是跑贏比賽,它的設計意圖和目的要比跑車專注得多,完全不考慮什麼亂七八糟的內飾、舒適度之類的東西,用這種目的、心態和技術手段造出來的車,跑不贏街道跑車那是沒天理的。
Ⅷ 寶馬汽車為什麼既沒有超跑也沒有硬派越野車
寶馬汽車是享譽全球的豪華車品牌,也是最豪華的摩托車品牌,甚至還是飛機引擎的製造商,可那麼一家世界五百強的汽車企業,卻既沒有超跑也沒有硬派越野車。
我們先看看寶馬做超跑的主要競爭對手,奧迪有R8,賓士有sls amg,捷豹有F-TYPE,連尼桑都有GT-R。
而寶馬旗下的跑車如:Z4、M系列轎跑、I8,這幾款車似乎也稱不上真正意義的超級跑車。
是什麼原因導致寶馬沒有超跑呢?是自身技術不夠,還是寶馬戰略的問題?
那麼你可能要問了,寶馬現在為什麼不做硬派越野車呢?
如今的硬派越野車已經經過多年的市場驗證,品牌效應凸顯,而越野和家用不同,經常處於極限環境中,產品的口碑極為重要,所以,寶馬才不會趟這趟渾水呢(主要是消費者不買賬啊)!
整天說運動性能的寶馬,為什麼沒有超跑?
說到豪華品牌的超跑,賓士有SLSAMG、AMGGT,奧迪也有R8,但是唯獨寶馬這個整天標榜運動性能的品牌,卻一直以來都沒有一款撐場面的超級跑車。
Ⅸ 為什麼寶馬紐北成績好
作為國外的中檔車寶馬造不出太強的車。尤其是M部門的技術不會落後於其他跑陵握車廠商。但寶馬的跑車一直強調平衡、動力得當不溢出、操控舒適、前後重量比為50:50這些都是寶馬造車的方向。在品牌定位上寶馬不會做太高端的產品買不起的人不會買買得起的土豪看不起寶馬選擇法拉利或蘭博基尼等傳統超跑尺皮慶品牌。寶馬曾經有過一次M1(不是100萬)的超跑當時超跑的性能暫停但是沒人在意。再看看寶馬的技術。寶馬m4這款轎跑車得分比997、f430、r8等都要握早高。在紐約北部。
Ⅹ 寶馬為什麼不造性能超級跑車
i8什麼鬼?也就造型拉風而已,三缸發動機也就呵呵了。
寶馬為什麼不造超跑?我也不知道啊,隨便猜的啊,沒必要,沒興趣咯。超跑畢竟是小眾市場,寶馬品牌在那,自然不好和法拉利、蘭博基尼這些競爭了。而且當年的M1和邁凱倫 F1已經證明了自己,後來玩F1沒玩好,可能是因為這個才沒興趣的。
像賓士,F1這幾年玩的6,又給帕加尼提供發動機,突然搞個SLS AMG玩玩,結果呢?三百萬的車,沒多久就送SLK,後期都是優惠百萬級才賣完。後面出的AMG GT直接拉到一百多萬和保時捷去競爭了,賓士不也玩不轉。
奧迪?用蘭博基尼發動機的R8?還有嗎?RS6/7?寶馬給M6配個四驅也可以進4秒啊。M4 GTS紐北排26名,後面的就是法拉利 458,在後面的還有奧迪 R8 GT,賓士 SLS AMG GT
所以呢,不要懷疑寶馬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