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寶馬3系怎麼樣值得買嗎
雖然寶馬i3目前的短板還是續航里程,但你不得不承認寶馬確實是把增程式這項技術玩到了極致。另外,寶馬i3的存在也絕對是一股清流,光是它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就能吸引到不少人的目光,車內的乘坐空間以及儲物空間完全可以滿足2-4個人基本出行需求。總的來說,如果你對電動車的品牌和性能要求比較高的話,寶馬i3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B. F30終章,寶馬320i改裝心得分享,終極干貨和組圖!
買車這么久從來都沒發過一篇作業,f30再走過這些年頭里也終將退役,看了新款的三系,我只能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吧,各項數據不如f30,不談數據.性能的話,單從外觀來說我也是喜歡f30。可能想買寶馬的朋友看了新三的價格會考慮五系,畢竟價格差的不多。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閑在家沒事做,所以我約上小夥伴去拍點照片,准備發一篇帖子。這個地方應該有挺多人認識的,一直想找一個爛尾樓去拍一組照片,可惜找了很多地方沒有,說說兩台車吧,兩台都是b48 320,改裝件我倆也用的差不多。除了輪轂前唇不一樣,其他基本一樣。說說改件吧。 避震篇:我們都用的TEIN-saz,這款避震是入門級的,考慮這款避震一個是因為品牌,還有一個嘛就是價格,同價格有許多牌子,身邊幾個車友不是漏油就是異響,還有一個就是說太硬了,其實避震軟硬取決於彈簧k值,想靠阻尼來調軟硬那是不現實的問題。但是很多人會有這么一個誤區,這款避震我覺得最大的優點就是舒服,也沒有過分軟,姿態出來了,家用也很合適。價格也實惠,對於一個不下賽道的我來說足夠了。當然有錢的話肯定是v3啦。 輪轂篇:輪轂款式多樣,我選擇的是te37sl。我朋友選擇的是國鍛bbs,從重量上來說其實國段的和te37 相差無幾,甚至是te37來的重一丟丟,質量方面肯定te37好一點,但是國鍛的也不差,輪轂這東西可能一下子覺得很好看,但是時間一久就膩了,所以我選擇了37,比較耐看。現在的國鍛品牌很多,想買的千萬不能圖便宜,因為你光靠質感和油漆你分不出好壞,有的國鍛真的很便宜,真心不敢用。有的黑商會用質量差的賣高價,你也不要覺得貴的就是好的。還是選擇口碑好一點的改裝店吧。 排氣篇:UPSTEER這品牌應該很多人不知道,但是用了都說好,聲浪無敵.真的是低沉渾厚,比閥門排氣好多了。很低調的一款排氣,低扭也足。共振也沒有。很多上了閥門排氣的車主炸了幾天之後就一直關掉了,那你上閥門排氣幹嘛。雖然說改排氣都會掉低扭,但是這款排氣低扭我感覺沒怎麼掉,至少比閥門排氣好的太多太多。喜歡跑跑01的車友肯定知道,你閥門排氣關閉閥門是壓力打不上來的。關閉閥門測01比打開閥門都慢(雖然兩者都很慢)。我上這套排氣也是因為車友裝了很好,也就上了這個。而且全段的聲音都比中尾段閥門排氣輕的多,當初也了解過埃森曼(很多人喜歡叫艾斯曼)和ss排氣,聽了一下都差不多,ss排氣有車主反饋有點嗡嗡聲,但不是共振,總之UPSTEER是很低調的一款排氣,我也錄了一個視頻,但是視頻里聽要比現場效果差一點,可能是收音問題吧,視頻里聽排氣聲音比現場要大一點。 剎車篇:全進口AP9665.剎車的話其實當時選擇還是有點唐突了,ap85系列太大了,也有點重就沒考慮,看了9665很輕,造型一般般,顏色就不想說了,除非後期自己改色,買回來發現競技卡鉗是真的輕,在安裝排空氣的時候技師和我說你看這9665噴出來的剎車油的壓力比85系列噴出的油壓高的很多,所以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上前6腳感還不錯的原因吧(只是猜測,大神勿噴)。為什麼說唐突呢,就是除了顏色的原因以外就是需要保養,我這人懶,嫌麻煩。剎車的話有些車友為了追求好看喜歡上前6後4,勸你們還是算了吧,三系的油泵根本供不上這么多活塞,除非換大力鼓。現在很多人也喜歡用國產盤,反正我是不推薦用,因為激烈駕駛之後國產盤很容易變形,但是也不代表所有的國產剎車盤都是這樣。推薦一下英國ALCON,雖然沒用過,但是口碑上,造型上都相當不錯。 包圍:包圍上我是拒絕像m3靠攏的,320就是320,裝了m3包圍你又沒它那個寬體效果,裝上去之後會發現不倫不類,雖然現在有1比1的m3寬體套件,但是你的天窗咋整呢,上碳頂嗎?在我而言太奢侈了,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我也見過人家改了m3寬體包圍和碳頂的,再加上m3儀表和m3檔把,效果確實不錯的。現在有窄版的3d前杠,我覺得很好看,後期也想去試一試。 最後例一下改裝清單: 灰色:RAYS TE37SL 紅標、AP9665剎車、UPSTEER全段性能排氣、TEIN SAZ避震、TMC程序、原 廠MP尾燈、原廠MP內飾7件套、原廠MP手剎、MP亮黑前唇、MP碳纖維尾翼、MP亮黑雙線中網、牛 角6件套。 藍色:國鍛BBS輪轂、UPSTEER全段性能排氣、TEIN SAZ避震、TMC程序、MAD前唇、MP亮黑雙線 中網、碳纖維牛角 Ps:拍攝當天mp尾燈還沒到貨,後續補拍了兩張圖 接下來就是上無碼圖了-------
最喜歡這個角度 那多灰配黑色前唇感覺比碳纖維好看
拍照的時候mp尾燈沒到,後來從新補拍
有人喜歡玩gopro的嗎
讓人p的 沒有我要的那種感覺給我p成海報風格了
mad前唇 上個拉桿還要帥氣
合照來幾
C. 寶馬2系旅行車怎麼樣值得買嗎
這款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車我還算比較了解,好朋友有一台,我開過一段時間,大概五千公里吧。男生女生開都挺好看。尤其適合年輕時尚的人士,也是年輕人身份的象徵。開著它絕對拉風而吸引眼球。先來講講內飾方面,內飾我覺得最吸引人。內飾真是杠杠的。
值得推薦。還有輪胎是十九寸的輪胎。保險費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保養也沒必要去4s店。
D. 進口寶馬5系怎麼樣值得買嗎
寶馬5系還是很不錯的,值得購買。
BMW5系列的外部長寬高尺寸為5047*1860*1491(毫米),軸距為2888毫米。新5系比上一代車型加長66毫米。BMW5系列的動力系統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頂級版本545i配備了來自7系的V8發動機,最大功率245千瓦/333馬力(6100轉/分),最大扭矩達450牛頓米(3600轉/分),最高時速250公里,0-100公里加速僅需5.9秒。
其中ECO PRO駕駛模式選擇可以減緩閥門的響應度,讓換擋更靈敏,而車載的導航系統還可為駕駛者選擇最經濟的出行路線。預計ActiveHybrid 5系還會裝備寶馬的EfficientDynamics技術,該車的燃油經濟性將提升最多10個百分點左右。
E. 寶馬325i曜夜提車作業10000公里駕駛感受優缺點分析
寫在前面的話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註定是不平淡的一年。在此先祝願各位車友2020身體健康,出行順暢。提車已經100多天了,時間匆匆過,里程日日增,今天把提車作業准備完畢,希望和各位車友多多交流,也希望能給選車,訂車,提車的各位朋友提供一點意見,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歡迎討論,拒絕嘴炮,如若轉載請先站內私信聯系。關於選車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參考我訂車時發的帖子,因為提車開了也有10000多公里,中間又有一些車型上市和小改款,我就簡單說下新的理解。關於其他品牌新A4L,C:A4中期改款車型剛剛上市,外觀相比原來更加犀利,發動機和變速箱以及懸掛相對於老款都沒有發生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可能在駕駛感受層面上改款A4跟老款應該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樓主臆測),看目前奧迪家族的內飾變化A6及以上車型普及了3塊屏幕,A3及以下新改款車型也有了全新的內飾,唯獨A4L和Q5L及其他幾款內飾在初代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個人覺得A4這次是為了改款而改款,利用好產品線末期的最後紅利。取消MMI實體按鍵不說好壞,中控的那個窟窿確實感覺有失美感,好處是處在產品線末期的A4L品質相對穩定,價格上優惠幅度肯定也會慢慢加大,如果想提A4L的車友個人建議等有大幅優惠以後再入手或者等待大換代車型。C跟A4一樣,同是處於產品線末期的車型,好處是產品質量相對穩定,優惠幅度也很大,而且這代C的內飾雖然沒有進行過大改動,但這套設計在2020年依然很符合潮流。樓主並沒有試駕過換裝過1.5T發動機以後的C,所以對於駕駛感受層面並不能給意向車友們提供什麼意見。其實關於A4LC3的選擇,可能是車友們長談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樓主在提車前還去試駕了CT5,新S60,改款XEL,這幾款車型樓主反而覺得很有意思,每款車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和誠意。先說新CT5,外觀我特別喜歡,一改凱迪拉克以前老氣橫秋和尾部設計粗糙的感覺,年輕犀利,車燈及車身線條以及車頭車尾都搭配的非常協調。內飾也比較符合現在的主流審美,樓主去試駕的時候試駕的是CT5的頂配,印象特別深的就是那套電磁懸架,確實能明顯感受出車身的變化,但回來查了配置發現這套懸掛只有頂配車型才有。。。。所以喜歡CT5的車友我建議就上頂配吧,這套懸掛真的很有競爭力。低速的時候隔音不錯,但深踩油門的時候音響會模擬發動機聲音,這點我個人不喜歡,但模擬的聲音的確挺好聽,建議想買的車友一定要去試駕。再說新S60,也是大改款的車型,外觀內飾對比老款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就是縮小一號的S90。可能由於老款S60的內飾太古董了,所以樓主覺得新改款了以後才有點豪華品牌的感覺。。。。有個小細節就是S60的門內飾皮革是那種類似於荔枝紋的粗紋路皮革,喜歡與不喜歡各位可以去4S店自己看看。樓主去試駕的是T4的頂配車型,座椅支撐很好。動力參數跟325差不多,但開起來的感受還是有明顯區別,起步包括40KM/H以內,不知道是不是愛信8AT的問題,總感覺低扭不夠,起步不那麼順暢,能看見轉速的提升,但加速度感受有點脫節,60KM/H以後就好了。還有就是發動機聲音比較嘶啞,而且聲音比較明顯,隔音確實不是沃爾沃的長項。。。。拋開車本身的因素不說,樓主去了幾次寶馬4S店,都是人非常多。。。亂哄哄。。。去沃爾沃4S店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安靜,而且休息洽談區也很溫馨,銷售說話也挺舒服,雷克薩斯和沃爾沃都是除了車輛本身外,店內的設計,人員和服務都能給我這樣的感覺的品牌。可能這也是很多車友選擇沃爾沃和雷克薩斯的原因。最後說說XEL。因為樓主提車以後,樓主的一位朋友定了攬勝運動,所以跟他跑了幾次路虎的4S店,也試駕了改款的XEL,不得不說改款XEL的駕駛感受真的不錯,懸掛緊綳,轉向靈活,油門也比較跟腳。如果喜歡運動感的車友我強烈建議你去試駕XEL哈。還有就是XEL也改用了3塊屏幕,內飾很炫,用料也很足。唯一的缺點就是有的地方做工比較隨意,車友試駕的時候可以重點看方向盤/車窗升降按鈕/車內除中控其他有按鍵的地方~~看看是否能接受,還有就是個人感覺捷豹路虎的4S整體水平,不管是銷售還是售後,都是豪華品牌里排名比較靠後的,當然也可能是樓主本地4S店的原因。[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大兵][大兵][大兵][大兵]分割線來了~巴拉巴拉一大堆,竟然說的都是其他品牌。。。。。下面言歸正傳,提車作業開始車型:BMW2019款325i曜夜顏色:白外棕內選裝:冬季套裝(包含前排座椅加熱和遠程啟動)價格:2020年1月份提車,含選裝落地價33.99基本信息交代完畢。下面是優缺點分析及10000公里的駕駛感受。優點:一、隔音,對比F世代的3系還是有顯著提升,盡管還是防爆胎,但在A4C3的同級別中低速狀態(60公里/小時下)我覺得3是最安靜的。而且有個細節,因為樓主是貸款車,所以在安GPS的時候看了下安裝過程,安裝需要撬開方向盤下方的塑料板,這塊塑料板內部也有一層大概0.5cm厚的隔音泡沫,因為不知道老款有沒有,所以感覺G代號的3系在隔音上還是下了功夫的。二、內飾,不管是科技感還是豪華感,對比上一代有了明顯的提升,從開門扳手和車窗升降按鍵以及空調出風口鍍鉻看得出像賓士學習的影子。三、中控屏幕和車機系統,如果單論中控屏幕,3系的中控屏幕能顯示的信息相對於A4和C來說確實更少一點,畫面也不如他們炫酷,但是個人覺得比較良心的是3系全系都是液晶儀表,這點確實是比較厚道。還有就是車機系統對比其他倆家來說流暢度第一,操作多樣性(可旋鈕可觸屏)第一,原生無線carplay好評,中控屏幕即使是用觸控的方式操作也很流暢,不存在畫面卡頓和拖拽的情況。38號評論說車機系統邏輯復雜,確實是集成度比較高,很多選項都在二級菜單以下,但是音量/空調/都有實體按鍵,個人覺得只是系統需要有個熟悉的過程。四、加速平順性/變速箱升檔平順性,為什麼是加速平順性或變速箱升檔平順性呢,因為減速在缺點里哈哈。先說優點,就是在車輛加速的過程中,基本感覺不到變速箱升檔的頓挫,同時ZF升檔很積極,很多時候樓主的巡航轉速在1000-1200轉左右,加速的平順性也很好,感受不到渦輪遲滯,起步正常給油狀態下可以感覺到低扭比較充沛20-60速度區間感受很好。五、燈光,車內燈光以及車外燈光都是好評,遠光燈亮度好評。缺點:一、塑料內飾的異響,因為樓主地處北方地區,而且家裡的車位都放父母的車,所以我的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室外,冬季零下10-20度的時候沒什麼異響,反而是到了最近的天氣10度以上,車窗內塑料裝飾件,中控塑料裝飾件,換擋桿附近塑料件,後排不知道哪塊塑料件,大致是這些地方,也不是持續不斷的響。而是偶爾的發出咯吱,咔,嘎巴的響聲,確實比較鬧人。二、低速頓挫/變速箱降檔拖拽。這個是很多車友反映的問題,樓主的車同樣存在。中間還去4S店升級了一趟2020年的車機系統,然而情況並沒有完全消除。具體是在松油且不需要踩剎車的時候,變速箱是逐級降檔,不知道是不是處於能量回收的角度考慮,但是這樣的邏輯就導致在松油且不需要踩剎車的時候車輛的拖拽感明顯,而且能感覺到輕微的降檔動作。還有一種工況就是在踩剎車但未完全踩停,此時松開剎車踩油門正常前進,會出現一個明顯的頓挫,變速箱不知道應該掛幾檔的感覺。大致就是這兩種情況,當然現在的頓挫感比剛提車的時候有很大改善,有可能是因為駕駛時間長身體熟悉了這種感覺,還有可能是變速箱電腦慢慢學習我的行駛方式而有了變化,總之頓挫和拖拽都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不止存在於G底盤的3系F底盤的3系,5系都有這樣的問題。分割線又來啦[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大兵][大兵][大兵][大兵]下面說說不算缺點也不算優點的地方,每個車友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一、關於空間樓主長期一個人/兩個人用車,所以並沒有考慮長軸版,標軸版後排空間並不富裕,雖然賬面軸距不小,但是因為是後驅的結構,後排空間只能說是夠用而已,什麼是夠用呢,就是不擠得慌,哈哈哈哈。一會可以看樓主有張圖,駕駛座是樓主調好的位置,後排腿部空間一拳多一點。其實很多車友都在看腿部空間,相當於腿部空間,標軸3後排的問題在於腳部空間,腳部的空間很局促,實際也造成了看著寬敞,但坐著不舒服的感覺。二、關於動力184匹的動力,根據對比目標的不同,感受肯定也不一樣,樓主的建議就是325還是330一定要去試駕,而且在試駕的時候少踩幾腳地板油,別去感受什麼加速度。多模擬自己日常駕車時候的感受,模擬自己90%以上的用車工況,這樣你才能感覺出你到底是適合325還是適合330。少看點抖音車評,B48+ZF8的組合是廠家宣傳的噱頭,而不是你買車的理由,除了38號哪個車評人跟你們說低速頓挫的問題了?所以樓主在這里說點自己關於動力的感受,首先是對比上代1.8T+7速DSG的邁騰,0-20感受邁騰完勝,20-60感受3系稍好,60-120區別不大,120以後3系完勝。ZF8速不是神,起步階段動力傳遞效率不如雙離合是AT變速箱的硬傷,這是機械結構決定的,所以如果你開邁騰的時候覺得起步階段尤其是1-2擋動力比3系好,是完全正常的感受,而不是因為3系是豪華品牌,所以3系就一定要比邁騰處處都好哈。對比330/530,如果同樣正常起步就我個人感受來說在0-40沒有明顯的區別,40以後B48高功的發動機發力感覺更輕快些;如果是深油門起步,那確實330/530的加速感受是好過325的~怎樣形容呢,就是325在2000轉發揮的動力,可能330在1600轉就可以發揮,出力更從容,而不是更暴力。關於操控感手感好評,所謂指哪打哪的感覺,說實在的樓主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感受,更多的感受是轉向阻尼比較舒適,轉向回正力度比較自然,不是完全的清到一根手指就能打單圈,也不是重到需要兩只手用力去轉的沉重。防傾桿,可能是這代3系產品力確實夠強,所以競爭對手們找不到一個能狠噴的點,就把防傾桿拿出來大說特說。因為樓主確實也沒在激烈駕駛情況下對比過有防傾桿和沒防傾桿的區別,但是我看有些車評人通過加裝防傾桿以後,分析車輛轉彎錄像傾角的大小來判定防傾桿的存在價值。。。。樓主覺得還是寶馬廠家的測試環境更科學一點,總之個人覺得防傾桿是個玄學~~因為懸掛,彈簧,車輪都是變數,和何必要去糾結一根防傾桿的存在與否呢?關於簡配發動機蓋隔音棉,這個是全球3系統一標准~~發動機倉內蓋板:簡配實錘發動機:進口ro國產?從市場角度看,一輛30萬的車的利潤率確實支撐不了長期使用進口發動機的,這是一個明確無疑的事情。ea888是進口么?M246是進口?所以我覺得各位車友不要在這個問題上過分糾結,國產5系不是全系國產發動機么?進口325發動機跟330發動機是同款?通過刷寫程序就可以提升動力?至少到目前為止樓主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資料或者拆車視頻明確過這個事情,所以建議各位想刷程序的車友做好加固防護工作~四門兩蓋呂換鋼?論壇里有一個英國車友的對比帖子,大家可以搜索下,我如果能找到鏈接就放在1樓,各位準車友還是自己對比一下哈。寫在最後的話:從一個車系在一個品牌里的分量來看,3系無疑是寶馬更偏愛的一個系列,我想這就夠了。祝願各位車友早提愛車,身體健康,出行平安。上!圖!
獨角獸鎮樓
F. 開了一年的寶馬,保養時需要做什麼項目真實車主這樣說 |12月長測
購買車輛一年多了,漸漸的覺得寶馬是一個相當有責任、有擔當的品牌,一些車輛隱患問題可能目前暫未發生,但也要召回維修,確保用車安全,特別是車友群里前幾天有人發了張圖片,說的2009年至2011年生產的E8X、E9X的X1,3系有一些隱患需要召回維修。10年前生產的車輛,發現問題了一樣的召回維修。
寶馬客為我們X1車主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各位車友們趕緊進群,讓我們一起交流用車心得,分享用車體驗。真的很感謝寶馬客給了這次長測的機會,讓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用車體驗,可能在許多方面還有一些不足,懇請各位車友們多批評指正。最後祝寶馬客越辦越好,祝寶馬銷量越來越高!
2019年12月車輛信息
本月行駛里程(km):580
總里程(km):14170
本月平均油耗(L/100km):8.4
本月花費:油費500元
車輛原配輪胎:米其林Primacy3,前:225/50/R18,後:225/50/R18。
購車4S店:馬鞍山瑞寶寶馬4S店
編輯點評:
無論哪一台寶馬,都是流淌著寶馬的血液,或許TA們之間性格迥異,風格不同,但毫無疑問,每一台寶馬都能給到你純粹的樂趣,或是操控之樂,或是空間之樂,或是顏值之樂,你總能在藍天白雲下找到心之所向!
編輯總結:
編輯試車和車主用車還是有很大區別,編輯往往只有一兩天,甚至一下午的時間去感受一台車的最大亮點,而車主用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你可以無懼時間的限制,細致地去觀察,體驗,感受每一個細節,這也是我們建立車主長測欄目的目的,用最真實的聲音,給你想要的信息。在此感謝諸位車主們的精彩分享!
請留言?評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寶馬5系怎麼樣值得買嗎
作為寶馬迷,我想說的是,寶馬身上有幾件寶,真正的寶馬,是永遠不會放棄那幾件寶的。不然就不是寶馬了。
首先,離開了直列6缸的寶馬,是假寶馬。雖然掛著寶馬車標,但本質就是個「寶驢、寶騾子」啥的。不值錢!
其次,前置後驅的驅動方式也是寶馬的身份證之一。可4系居然推出四驅版本,這還是寶馬?我實在無法相信如今的寶馬會是如此墮落!
再者,自然吸氣方式的發動機也一直都是「寶馬味道」的原汁原味的忠實表達方式!動力的線性和毫無延遲的動力輸出,是渦輪增壓機器無法比的。——雖然寶馬搞了「雙渦管」技術,改善了渦輪的響應性,但依然無法和自然吸氣比。
還有,寶馬如此追求操控的品牌,到了中國之後,軸距硬生生給你拉長,作為中國版本銷售。一點寶馬味道都沒了。所以如今的寶馬,不看也罷!
H. 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車怎麼樣值得買嗎
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車性能非常好。寶馬的品質和氣質絕對是高大上的。這款新車內外設計都有了一定的升級和改良,讓科技含量更足了,讓消費者的選擇性更多。這款車緊抓年輕人這個消費群體,讓年輕、活力、運動、時尚這些流行元素充分體現在寶馬2系多功能旅行車上。另外這款車的大燈沿用了寶馬家族最新最酷的家族式造型,並且使用上了最新的led光源作為照明,讓道路更明亮,再不懼怕黑夜駕駛了。總之,它的外形比以前更好看,更寬大,看上去更加兇猛彪悍了,霸氣十足的感覺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