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國燃油車禁售時間陸續公布,全球電動化腳步越來越快
汽車的誕生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多,近年來全球大氣污染也日漸嚴重,環保問題成了當下全球都亟待解決的一項重大問題。
國家政策如此,為應對變化,全球各主流車企也紛紛投身到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中,先後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目標。去年3月,大眾、寶馬和戴姆勒三大德國車企達成一致意見,明確未來汽車動力系統要全面電動化,堅定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2019年11月,豐田和比亞迪合資成立電動車研發公司。日產計劃在2025年後停售旗下燃油車型,並將研發與銷售方向轉向純電動與混合動力車型。沃爾沃宣布將在2025年停售燃油車型,之後出售的車型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各佔一半。
以變治變,各車企的規劃和布局均是隨大勢而行,在發展中找對方向,或者提前站好隊,對自身都是有利的,誰能先行一步,就能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當前各國「禁燃」時間表已經很明確,且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和實施中,國內相關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出台似乎更緊迫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寶馬、豐田、大眾等傳統車企拒簽停售燃油車承諾
院士
車企氣候行動力不一
在「禁燃」承諾中,車企同意到2035年或更早在「領先市場」僅銷售零排放的新車和貨車,到2040年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所有新車和貨車零排放。據了解,該承諾由包括政府、 汽車 製造商、車隊運營商及 汽車 製造商在內的團體簽署。
業內人士認為,車企對氣候承諾的態度出現明顯分歧,在過渡到零排放的道路上面臨較大挑戰。據了解,該承諾並不具備法律效力,未簽署承諾的國家、車企主要出於對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考慮。
大眾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認為,車企轉型需考慮原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就歐洲的基礎設施而言,可再生能源電網等配套設施還沒有建好。近日,大眾遭德國綠色和平組織起訴,稱大眾沒有為應對氣候變化盡到責任。同時,該組織希望大眾在2030年停止生產內燃機 汽車 ,並將碳排放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65%,但大眾拒絕了這些要求。
對於未簽署該承諾的原因,豐田日前解釋稱,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沒有為零排放 汽車 做好准備。豐田發言人表示:「亞洲、非洲、中東等地沒有建立適合全面零排放運輸的環境,取得進展需更多時間……因此,我們現階段很難對此作出承諾。」寶馬方面也表示:「支持完全轉向零排放 汽車 的全球基礎設施發展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相關數據顯示,零排放車型佔全球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4%增長至2040年的70%。中國、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零排放車型佔比將遠超平均值,但在新興經濟體的市場滲透率相對有限。就消費格局而言,全球各地電動化發展不平衡。資料顯示,雖然電動 汽車 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發展較好,但截至2020年,擁有4.2億人口的南美洲的電動 汽車 保有量低於1.8萬輛;非洲擁有12億人口,電動 汽車 主要集中在南非,截至2020年底,保有量僅為1509輛。
此外,德國的主流觀點還認為,承諾沒有對包括合成燃料在內的多種碳中和技術路徑進行考慮和討論。
大多主流車企「禁燃」時間表各異
業內人士認為,該承諾略顯激進,其中禁燃時間點與多數車企規劃有出入。雖然大眾等車企未簽署該承諾,但並不意味著對電動化轉型持消極態度。事實上,各主流車企早已明確禁燃、電動化轉型時間,並在加速推進中。
如去年11月,日產宣布,計劃到2025年後停燃油車,將把研發與銷售方向轉向純電動與混合動力車型;今年4月,本田宣布,到2030年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型將占 汽車 總銷量的40%,2035年達80%,2040年增至100%,並停產燃油車;大眾方面表示,將在2033-2035年退出歐洲內燃機市場,計劃最晚2050年實現全部新生產車輛碳中和,在中國市場最遲於2030年停止出售燃油車。
此外,寶馬計劃到2023年為全球市場提供25款電動車型,到2030年單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至少降低1/3;豐田也在今年10月宣布,將在2025年前停止生產傳統純燃油 汽車 ,轉而研發生產純電動 汽車 、混合動力 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 汽車 和燃料電池 汽車 ……
唯一中企比亞迪借機拓展全球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是簽署方中唯一一家中國車企。據了解,比亞迪此次共簽署3份協議,以加快推進全球電動化進程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除前述承諾外,比亞迪還簽署了《零排放中、重型車輛全球諒解備忘錄》,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零排放中、重型卡車銷售佔比達30%,2040年前實現零排放中、重型卡車銷售佔比達100%,以實現2050年零碳排放。比亞迪簽署的另外一項協議是,加快建設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網路,包括鼓勵私人投資、向 社會 開放共享充電網路等。
比亞迪方面表示,截至2021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實現碳減排809萬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比亞迪乘用車全系銷售88898輛,同比增長90.9%,環比增長12.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0003輛,同比增長262.9%,佔比亞迪 汽車 總銷量的九成。其中,比亞迪秦PLUS DM-i、漢EV、宋DM等銷量均有不錯的表現,10月EV車型銷售41232輛,DM車型銷售38771輛。在商用車領域,比亞迪累計向全球市場交付超過5萬輛純電動大巴。
業內人士認為,3份協議將幫助比亞迪進一步拓展歐洲乃至全球市場。
❸ 禁售燃油車時間
2035年,歐洲時間6月8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此前由歐盟委員會起草的立法提案,決定自2035年起在全歐盟范圍內禁止銷售注冊燃油車,包括插電混動、合成燃料在內的過渡性方案也均被否定。
這也標志著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持續百餘年之久的燃油車時代將在歐洲大陸於13年之後正式走向終點。法案中的燃油車包括所有乘用車以及3.5噸以下的輕型商用車,而消費者屆時已保有的燃油車則不受影響。
各大汽車廠商停產傳統燃油車計劃:
寶馬旗下的Mini品牌和勞斯萊斯則比德國本部更加激進,兩家英國品牌均宣布將於2030年起不再銷售任何內燃機車型。意法合營的全球第四大車企Stellantis顯然也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准備。此前Stellantis已經宣布將自2030年起在歐洲市場僅銷售電動車型。
已經納入吉利旗下的瑞典沃爾沃更是早在2019年便宣布不再生產純內燃機車型,混動車型已經成為所有沃爾沃車型如今的標配,沃爾沃同時計劃在2030年退出內燃機車型生產和銷售。
福特自3月2日宣布分拆為Ford Blue、Ford Pro以及Ford Model e之後已經明確將在2030年之後將電動車型銷量提升至總銷量一半以上,並在歐洲市場退出燃油車生產;豐田集團則計劃在2030年之前推出30款純電動豐田和雷克薩斯車型;現代集團則計劃在2030年之前推出17款純電動車型,三家車企並未明確的燃油車退出時間表。
❹ 燃油車停產時間表
停售燃油車的時間大概在2035年。
已經有10家車企明確公布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除了主流的大眾、豐田、福特、沃爾沃等車企外,自主品牌包括長安、北汽和海馬汽車也明確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
而其它車企雖然沒有表示停售燃油車的時間,但也已經有所行動,比如奧迪計劃在2025年時能達成電能車款累計銷售80萬輛的目標;寶馬在2025年前推出25款電動化車型,其中包括12款純電動車。
❺ 德國環保組織起訴寶馬和賓士 要求2030年禁售燃油車
易車訊 近日,德國環保組織DUH起訴了寶馬和賓士,稱兩家企業違反了環保相關法律,並指控兩車企對環保減排不作為,要求法院判決兩車企在2030年停止生產燃油車。
9月20日,DUH組織負責人Jürgen Resch表示,DUH分別在慕尼黑地方法院和斯特圖加特地方法院提交了對寶馬和賓士的起訴書。寶馬和賓士持續生產污染環境的汽車,特別是SUV,這違反了德國環境保護基本法。我們要求兩家車企在2030年終止生產柴油和汽油車。
DUH表示,該組織早就多次向寶馬和賓士請願,要求他們定下終止生產燃油車的期限,要求在9月20日前公布他們終止燃油車的時間表。但是兩集團拒絕了環保組織的要求。
賓士表示將採取司法手段為公司辯護。他們此前宣布將在2039年停止生產燃油車。寶馬則表示,二氧化碳減排不僅僅是停止燃油車生產,更涉及到降低原材料、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寶馬計劃到2030年降低40%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寶馬表示集團具體的減排計劃將由民互的方式決定。
另一個環保組織Greenpeace要求大眾汽車公開類似的集團環保計劃。Greenpeace表示,大眾汽車需在10月底之前公開其的環保計劃,如果大眾拒絕,該組織考慮起訴大眾。
❻ 寶馬齊普策:公司已為2030年起禁售燃油車做好准備
與其它品牌已公布燃油車禁售時間不同,寶馬集團目前未公布停止生產銷售燃油車的具體時間。齊普策表示:「寶馬集團已為2030年開始的燃油車禁售令做好准備。如果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有了禁售燃油車的政策,我們將提供相對應電動車產品。」
在此之前,寶馬集團曾表示計劃到2030年,全球生產的車輛有一半將是純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的單車碳排放減少40%、車輛使用階段的碳排放減少至2019年的一半。
❼ 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中國
燃油車停售時間表:
2022年3月比亞迪宣布停產燃油車。
2025年北京汽車、長安汽車停售燃油車。
2030年豐田、賓士停售燃油車,寶馬歐盟停售。
2035年大眾汽車,起亞汽車歐洲停售燃油車。
2040年本田停售燃油車。
多國相繼公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事實上,燃油車退出市場在世界多國已有計劃。
2016年4月和5月,荷蘭、挪威兩國相繼宣布將在2025全面禁止傳統燃油車的銷售。
2016年10月,德國通過2030年停售燃油車的提案。
2017年7月,英國和法國也宣布將於2040年全面停售燃油車。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放大招了!首個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