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寶一歲了還沒有長牙是怎麼回事
人一生有兩副牙齒,即乳牙(共20個)和恆牙(共32個)。小兒出生時頜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牙胚,正常情況下,寶寶6~7個月時萌出第一顆乳牙。由於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寶寶乳牙的萌出有早有遲,個體差異性較大。因此,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四個月就開始出牙了,有的則延遲至10~12月,這都屬於正常生理范疇。 當寶寶超過一歲仍未出牙,則可視為異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與寶寶自身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有關。如嬰兒患營養不良、佝僂病、呆小病等全身性疾病時,會使乳牙萌出延遲。其次,與母親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營養狀況有關。我們知道,乳牙在胚胎期就開始生長發育了,這期間如果孕母營養不良,勢必影響乳牙的生長發育;而哺乳期時母親營養低下,也將影響寶寶的鈣和磷的吸收,從而導致寶寶出牙延遲。再次,還要注意一種罕見的疾病——先天性無牙畸形。這種患兒不僅表現為缺牙或無牙,而且伴有其他器官的發育異常,如毛發稀疏、皮膚乾燥、無汗腺等。此外,某些口腔腫瘤也可能對出牙不利。 綜上所述,小兒十個月後仍未萌出乳牙,家長也不必過分緊張,只要孩子身體情況好,沒有其他毛病,遲至一周歲時出第一顆乳牙也是沒有關系的。注意喂養,合理而及時地添加輔食,多曬太陽,寶寶的牙齒自然會長出來的。 當寶寶出牙較晚時,許多家長可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寶寶會不會是缺鈣呢?我們知道,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因此,嬰兒如果缺鈣,牙齒生長發育會出現延遲,有的小兒甚至一歲多了還不長牙齒,而他們的骨骼也會慢慢變軟。實際上,我們說,僅僅根據小兒出牙時間的早晚,並不能真正斷定他是否缺鈣。但如果孩子在不出牙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異常,如肋骨外翻、方顱、睡眠不安、夜間啼哭、易激惹及多汗等情況,那就要當心了,這表明你的寶寶已有早期佝僂病的症狀,同時,他體內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亦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缺乏。此時,你就應該及時帶寶寶到專業醫生那裡做個詳細的檢查,以便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切忌擅自給孩子服用大量魚肝油、補鈣劑和維生素D等,否則很容易引起維生素D過量甚至中毒。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出牙延遲是不是就意味著他的骨骼發育較差,並且可能影響今後的生長發育?我們說,孩子出牙的早晚確實與骨骼的生長快慢有關,但這只是一種骨骼早期生長上的差別,是遺傳差異在嬰幼兒身上的體現。孩子長高主要靠的是長骨(四肢骨)的生長,合理營養、充足睡眠、適宜運動,加上遺傳的影響才是長高的關鍵,而孩子出牙的早晚與其將來的身高並無直接關系。
2. 我家寶寶一歲了怎麼還沒有長牙齒
一是先天性的遺傳 包括一些家庭的病史,種族,或是在懷孕期間孕媽媽對蛋白質,維生素A,D,C和鈣,鐵等元素的攝入不足,孕媽媽在懷孕期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都是會造成寶寶長牙慢的。 二是寶寶個體的差異 女寶寶出牙的時間就會比男寶寶早一些。又或者是因為,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是不同的,所以長牙的快慢也會有所不同,這個是正常的。 三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 1,比正常情況下早出生的寶寶來說,就要在標準的出牙的時間上增加上寶寶早出生的天數,就是寶寶出牙的時間了。 2,寶寶生下來體重偏輕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寶寶出牙的速度變慢,只有等到寶寶慢慢的長大之後,牙齒才會開始長出來。 3,給寶寶服用的有些葯物也是會致使得寶寶的牙齦變厚,導致寶寶出牙慢。 四是受到疾病的影響 垂體激素不足,小兒唐氏綜合症,甲減,佝僂病,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等都是會造成寶寶長牙的速度上和其他健康寶寶有所差異的。 五是寶寶牙齒受到傷害 嬰兒期的寶寶的身體都是比較的柔軟和脆弱的,一旦是發生的外力的撞擊到寶寶的乳牙的話,那麼不僅會導致寶寶出牙的速度變慢,也會導致寶寶長出來的牙齒變的高低不齊,出現牙齒的韌帶的損傷。
3. 寶寶一歲多了還沒有長牙齒是什麼原因
嬰兒牙齒從無到有,出牙時間的早晚及出牙的順序,都是做父母非常關心的事,因為這是評價小兒生長發育狀況的一個指標。 健康的嬰兒,一般在出生後六、七個月就開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較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能算異常,有的小兒1歲左右才出第一顆牙,仍可以認為屬於生理范圍。 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個月還沒出牙,心裡非常著急,認為孩子可能缺鈣,牙長不出來。於是,有些家長就給孩子服魚肝油和鈣粉,並且加量地服用。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損孩子的健康。僅僅根據小兒出牙時間的早晚,並不能斷定是否缺鈣。即使是缺鈣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家長擅自給嬰兒大量服用魚肝油、維生素D、注射鈣劑,很容易引起中毒,給孩子帶來痛苦。 小兒出牙多數情況是自然萌出,沒有什麼感覺,也有部分小兒伴有局部發紅、發癢、流口水、咬硬東西或手指,哺乳時咬奶頭等現象,這些大都在出牙後自然消失。 這位年青的媽媽(爸爸),請不要太過於擔心,再過上一段時間觀察,您就會發現寶寶已經長出第一顆,第二顆....... 另外補充給這位年青的媽媽(爸爸): 正常的寶寶平均六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一歲大(十二個月)有六顆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會都長全。但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時間是不是都是那麼一致,時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寶寶不一定。時常有母親會問:我的寶寶怎麼到九個月大還不長牙?我的寶寶長牙的次序怎麼與別人不一樣?我的寶寶怎麼長了兩顆牙就不長了?但是反觀就們所接觸、所認識的所有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除了非常少數所謂"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所以: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這種病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發、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通用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以後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後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 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凶,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後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圍之內,所以父母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您的小孩在14個月或超過14個月以後還沒長牙,應到醫院做一下測試,但是也不用那麼太擔心寶寶不會長牙了(牙是一定會長的,只是早晚問題),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然後對寶寶會適當的調整。 好網駐站專家郭志平教授糾正說,出牙早晚其實和缺鈣沒有必然的聯系,不要由此給孩子亂補鈣。 孩子長牙的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牙齒萌出。 牙齒生理性萌出有一定的時間,也有一定的順序,即左右成對萌出。乳牙的萌出大都按如下順序,即下頜兩顆門牙、上頜兩顆門牙,隨後依次是側切牙(門牙兩側的切牙)、乳磨牙(槽牙)、乳尖牙(犬齒)、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小臼齒),所有牙齒基本都能在孩子兩歲半之前出齊。但牙齒的萌出與發育的遲早有關,發育早的孩子長牙也早,發育晚的長牙就遲。 正常嬰兒,一般在出生後6個月左右時開始長出第一個乳牙,有的可早到4個月,也有的嬰兒要遲到10個月時才長,某些1歲左右才出第一個乳牙的也算正常,因為這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造成的。 1歲時才出第一顆牙的孩子只要沒有其他毛病,注意合理、及時地添加泥糊狀食品,多曬太陽,就能保證今後牙齒依次長出來。但如果孩子1歲半才出牙,就要注意查找原因了,如是否為佝僂病,是否伴有其他異常情況,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切不可濫用魚肝油、鈣劑等葯物盲目補鈣 嬰兒何時出牙屬於正常 人一生中共有兩套牙齒,即乳牙和恆牙,一般情況下,嬰兒6-8個月開始萌出乳牙,11個月小兒應出5-7顆牙齒,1歲時長8-10個牙,2歲左右出齊,共20枚。乳牙首先萌出的是下頜兩顆門牙,叫乳中切牙,以後長出的足上頜兩顆門牙,依次長出側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一般牙齒是成對萌出,並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6-8歲時乳牙逐個脫落,換生恆牙。 小兒的出牙順序 小兒正常出牙順序是這樣的,先出下面的二對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後是上面的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而後是下面的側切牙。小兒到1歲時一般能出這八顆乳牙。1歲之後,再出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緊接著是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而後出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後是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如果小兒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可能會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嚴重感染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會出牙遲緩。 結束語:乳牙的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較脆,容易發生齲齒。所以要保持堅固的乳牙,必須供給小兒適當的營養。從嬰兒時期應注意及早防治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供給各種必須的營養,尤其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的供給,甚為重要。 應注意兒童的口腔衛生,培養小兒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習慣,並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曾在報紙上看過報道,出牙與人的壽命有關,越晚越好。不要著急,你可以問問大夫。
4. 寶寶一歲了,為什麼還不長牙齒啊
;;;;;;你好,寶寶一歲了,還沒有出牙這種情況多是缺鈣,建議你給寶寶查一下微量元素,如果寶寶缺鈣要及時補充,最好是選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刺激小,吸收好,是一致推薦的鈣源。並且大品牌更安全。給寶寶補鈣的同時要加服魚肝油促進鈣吸收。 ;;;;;;此外,寶寶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內分泌障礙、缺乏生長激素也會...使乳牙萌出受到影響。你還應當注意寶寶乳牙萌出過晚是不是先天缺牙,可帶寶寶到醫院拍X射線片。如果是乳牙肥厚引起,可手術切開牙齦,幫助乳牙萌出。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乳牙萌出過晚,應該在醫生的幫助下,盡早查明病因,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促進乳牙的萌出。
5. 寶寶一歲了還沒有長牙齒是為什麼
您好!寶寶長牙晚和慢有以下幾點原因: 1.先天遺傳:幼兒長牙較慢的主要原因來自遺傳,包括家庭病史、種族等,甚至連性別也會有所差異。根據多數研究報告來看,女孩的長牙時間會比男孩早一些。 2.後天環境: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環境也可能間接造成長牙緩慢。就拿早產兒來說,他的長牙時間就必須先扣除早產時間,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比較准確。如果是胎齡30周就出生的早產兒,那麼長出第一顆牙的時間就必須延後10周(通常是出生後6~8個月時)。另外,凡是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也很可能出現長牙較慢的問題。 3.系統性疾病:唐氏症、腦下垂體分泌異常、外胚層發育不全癥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兒長牙的速度有所差異,必須通過抽血檢查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4.外傷與感染: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現高低不一的情況,則很有可能是牙齒受到過外力撞擊,導致與牙齒相連的韌帶壞死,而以新生骨頭取代(骨粘連),從外觀看來只是某顆牙齒生長較慢,實際上卻會影響到恆牙的萌發。如果幼兒乳牙提早喪失,牙齦表面便會生成結締組織,一旦恆牙此時還未充分成長,就會受到壓迫而導致恆牙出牙較慢。另外,有時幼兒所服用的葯物會讓牙齦增厚,牙齒不易冒出,也會讓父母產生長牙較慢的誤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幼兒的長牙周期都不盡相同,雖說應在約6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齒,不過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時間差距在半年之內都算正常,而恆牙萌出時間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長至1年。所以,一般無需過度擔心,通常只是長牙時間的快慢不同,並不會影響到牙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