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有幾種寶馬,名稱各是什麼
1、追風
主人:秦始皇
就是說跑的快,都能趕上風的速度了。故,又名「追風赤驥」。據說是秦始皇向西域求的千里馬,當然這點有些不靠譜,畢竟漢武帝時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秦始皇時期或許和西方有聯系,但應該不會和波斯有直接聯系。
秦始皇手下有七大名馬,分曰:追風,白兔,躡景,追電,飛翩,銅爵,晨鳧,其中追風最酷最帥最能跑,乃秦皇最愛。
2、踢雲烏騅
主人:霸王項羽
踢雲的意思就是:它跑起來可以追趕雲朵,可見速度多麼的快,跳的何等之高。烏騅是指它的外表,通體烏黑發亮,猶如光滑綢緞。
5、絕影
主人:曹操
跑起來快得連影子也跟不上,絕影無影。絕影是一代梟雄曹操的坐騎。在《魏書》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
據說,絕影是大宛名馬。在曹操和張綉打架的時候,曹操中計不敵,最後絕影帶曹操而歸,絕影身中三箭竟然仍能極速賓士,熬得了痛,受的了曹操的重量,是名副其實的名馬。
B. 古時候最出名的寶馬有哪些分別是哪些英雄大官們的座駕
第一匹:絕影,相傳這匹馬的速度之快連影子都無法看到,這也是一代梟雄曹操所駕馭的馬匹,但是無奈世語曰: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在討伐張綉之戰中,曹操被騙中賈詡的計謀,倉皇逃走,絕影護送曹操逃走,因亂箭射殺而死。
第五匹:的盧馬,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C. 傳聞中汗血寶馬的汗是紅色的,這個傳聞是真的嗎
在古代,很多有名帝王和將領的坐騎都是汗血寶馬,而這些汗血寶馬傳聞汗如血色,之所以有如此傳聞,也是因為這種馬的皮膚層較薄,在奔跑的時候血液流動在血管中容易被看出,也就是所謂的“汗血”現象。
古人對於汗血寶馬的認識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加之這種“神奇”的馬匹是朝貢進中國的,一般的平民百姓可是很難接觸到的,能夠使其成為坐騎的大多是帝王本身或是由帝王賞賜給將領,所以對於汗血寶馬的猜測一直未曾斷過。
D. 中國的古代好馬有幾種現在還有這些馬嗎
在我國古代有八種最好的馬被列為『八駿』
八駿的名稱:
一個叫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
一個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
一個叫奔菁,夜行萬里;
一個叫超影,可以追著太陽飛奔;
一個叫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
一個叫超光,一個馬身十個影子;
一個叫騰霧,駕著雲霧而飛奔;
一個叫挾翼,身上長有翅膀,象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
有的古書把「八駿」想像為八種毛色各異,分別有很好聽的名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
赤兔馬:人稱「馬中赤兔」。不用我多介紹,絕大多數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它出自於《三國演義》,俗語說,「戰馬如同大將的雙足」,沒腿怎麼走路呢?一個做大將的沒有好馬,其火力就會減掉50%。赤兔馬曾經四易其主,分別是董卓、呂布、關羽和馬忠。赤兔馬速度奇快,摧城拔寨,無論是進攻還是轉移,使其他品種馬匹的主人常常著它的道,也就成就了三國中兩位名將呂布和關羽蓋世業績。呂布曾乘坐此馬酣斗群雄,人如猛虎,馬賽歡龍,人借馬力,馬借人威,珠聯壁合,取上將首級如囊中探物;也曾屢次在形勢不妙時,成功撤退。赤兔馬的第三任主人關羽更是成為寶馬的最大受益者,突襲斬顏良,追擊滅文丑等武功皆拜赤兔所賜。可惜後來關羽走麥城時,估計赤兔馬已經是年事已高,反應沒那麼快了,飛馳中被從雪地中驀然彈起的絆馬索絆倒,因此送掉了武聖爺的命,算是赤兔馬一生中的污點。所以第四任主人馬忠比較地倒霉,幾乎沒怎麼騎過,赤兔就絕食而亡了。赤兔馬寧死不屈的氣節,唉~~我們現在某些人還不如一匹馬啊!
火焰駒:火焰駒出自《殘唐五代史演義》,馬一出名,炒作得也蠻火的,再加上文人墨客大肆地一褒揚,火焰駒名頭也就更響了。書中它的學名叫 「五名駒」,另外一個名字叫「赤鬼紅鬃馬」,其實叫「赤炭火龍駒」更形象一些,像燒紅的炭火一樣的紅,不知道你觀察過燒紅的炭火有多紅沒有?這馬的第一任主人是黃巢。一首詩專門來歌頌這匹馬,「火中照見五名駒,恍若龍飛實罕希,四足襯銀蹅白雪,渾身噀血染紅脂。追風千里原無價,遇主殘唐信有時,天賜英雄非小可,掃除巢賊奠皇基。」這詩喻示著火焰駒換了主人,黃巢把馬賜給他弟弟黃珪。黃珪作為火焰駒的第二任主人實在是冤,屁股還沒坐熱就被人殺人奪馬了。兇手也就是晉王李克用養子第十三太保,官拜飛虎將軍、勇南公的李存孝。其實李存孝原來的馬「千里渾」也是一匹寶馬,但一見五名駒,李存孝就喜新厭舊了。取長安時從黃珪手裡奪取了此馬。有了這馬李存孝如虎添翼,在西祁州護駕連挑二十八將;壽章縣淤泥河打趴下鐵槍王彥章;留下了「曾似勇南兵十八,五侯破膽盡皆驚。」「力誅十五將」等等的神話。
黃膘馬:在五大神駒中有一匹黃馬,就是出自《說唐》中黃膘馬,這馬全名叫黃膘透骨龍。黃膘馬應該屬於中國名馬蒙古馬的系列。蒙古馬性情暴烈,但經過調訓後,在戰場上臨危不懼,是最理想的戰馬。黃膘馬的第一任主人是馬鳴關總兵秦彝,據說黃膘馬體形並非太高大,但四肢卻有力,骨骼結實,這些都符合蒙古馬的特徵。書中描述當黃膘瘦病時,透出骨頭,但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雙手用力壓這匹馬,但黃膘馬紋絲不動。第二任主人是大名鼎鼎的秦瓊秦叔寶,有了這匹馬,秦瓊染面鬧登州,大戰靠山王;反山東,九戰魏文通,走馬取金堤關。。。。。。只可惜在虎牢關大戰四寶將尚師徒,秦叔寶馬墜槍折,黃膘馬在馱著秦叔寶逃命時,跌落澗底,黃膘馬正好跌到一塊大石頭上,馬肚子被摔得開了膛。。。。。。雖然在《說唐》中刻畫了許多的寶馬良駒,有的馬能耐比秦叔寶的黃膘馬還要大,如呼雷豹、一字墨角賴麒麟、萬里煙雲獸等等,但是沒有一匹馬能比黃膘馬更有靈性和人情味。
烏騅馬:出自於《西漢演義》中霸王項羽的座駕。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筋腱發育壯實,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雲烏騅」。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有了這匹馬,項羽巨鹿之戰,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力戰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經百戰無有敗績。「數年以來,(烏騅)所向無敵,嘗一日行千里。」可嘆烏騅寶馬隨霸王死在垓下大戰中,當時「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請注意引文中的最後一句,本來馬跳到大江中不見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說「不知所往」,可見這匹馬的義氣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後來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慷慨項王施首後,負箭滿身猶急馳,不知遺革裹誰屍?」
賽風駒:有這么一句話,「想要俏,一身孝」我國古代的白馬將軍,一般都是比較年青英俊的。譬如常山趙子龍,白馬銀槍;羅成羅少保,白馬銀槍;高懷德高懷亮,白馬銀槍;飛將軍李廣,白馬銀槍等等。而「千里雪賽風駒」則是出自《薛禮東征》里白袍薛禮薛仁貴的騎乘,「能日行一萬,夜走五千,能夠在大海浪中的水面上奔走而不濕人衣服。」(那誇張成分可能就太大了點,不過反正指它是一匹好馬吧。)薛仁貴年青的時候,那也是帥得掉喳喳的主啊,那姑娘一見他就挪不動步了。其中賽風駒無疑給他添了不少的風采,要不怎麼叫「白馬王子」呢?又帥又有錢又有地位,誰不愛呢?賽風駒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伊犁馬系列。伊犁馬的特點是靈活敏捷,擅長跳躍,很顯然劉備的的盧,劉宗敏的白龍馬也都屬於這個系列。「賽風駒」的第一任主人是白玉關守將都羅彌,也叫懷壁有罪,自然作了薛仁貴白虎鞭之下的亡魂。有了這匹神駒,薛仁貴四五天就由遼東到了長安救駕,擒反賊張環;窮追蓋蘇文,賽風駒壓過了蓋蘇文的混海駒,也成就了薛仁貴東征的勝利,此馬應記首功。
E. 怎麼分辨汗血寶馬
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就是「阿哈爾捷金馬」,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等。這種寶馬有三大特徵:一,體形健美:二,速度極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與眾不同,才作為很多國家歷代宮廷的御用馬匹。比如,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都曾以這種「頂級坐騎」。 汗血寶馬,產自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據史料記載,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稱之為「汗血寶馬」。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汗血寶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傳說中,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雖然經現代科學家考證,這種說法言過其辭,但傳說卻形象地把汗血寶馬速度快、耐力強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最讓人驚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許是因為其先祖為棲息於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的緣故,這種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汗血寶馬最讓人好奇之處莫過於其奔跑時為何「流血」。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葡萄酒,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清朝人德效騫在《班固所修前漢書》一書中將「汗血」解釋為系「馬病所致」。他認為,有一種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於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鑽入馬皮內,因而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往外滲血的小包。德效騫的這種觀點得到部分外國專家的認同。但如果是寄生蟲作祟,應可以通過科學儀器觀察到,而目前對這種寄生蟲還一無所知。另外有學者認為,汗血寶馬在奔跑時體溫上升,使得少量紅色血漿從毛孔中滲出,出現「汗血」現象。反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果「汗血」真系血漿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豈不就要讓一匹寶馬血流盡而死?汗血寶馬發源地的土庫曼的養馬專家對「流血」的解釋頗令人信服。據稱,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F. 為什麼古人把西域寶馬叫「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馬。
如果對平行進口寶馬感興趣可關注http://www.okeycar.com/
G. 古代常說的汗血寶馬是什麼馬
「汗血寶馬」,本名阿哈爾捷金馬,此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據記載,汗血馬能夠日行4000公里。許多專家對此質疑。鄭也輝教授說,即使古代計程單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來也是不可能的。
劉少伯教授認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傳說。一般的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國古代利用快馬傳遞軍事信息的驛站,號稱「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長的驛站也沒有250公里。
現在公認,速度最快的馬是純血馬,1分鍾能跑1000米,但這樣的速度只能在訓練場或賽馬場堅持一兩分鍾,時間一長,馬就可能纍死。汗血馬奔跑速度較快,跑完1000米僅需1分零5秒,並且此馬體態十分優美,精神飽足。
H. 在古代日行千里的「寶馬」有嗎
長達幾千年的古代歷史中,馬一直在交通運輸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軍隊遠征作戰,需要成千上萬匹戰馬。商旅長途運輸,也需要馬作為拉車的動力。人們日常出行,也需要乘坐馬車或者騎馬。可以說,古代沒有了馬,就像現代沒有了火車汽車一樣,人們會寸步難行。那麼古代的馬,一口氣最多可以跑多少里?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顯示,根據馬的種類不同,這一數據也並不一致,一般而言,大致在100公里左右。
其他幾種馬也有類似數據,哈薩克馬也可以一口氣跑100公里,但因為其耐力較差,前50公里後,速度就開始明顯下降。蒙古馬和哈薩克馬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優良馬種,因此從它們的表現可以推測,馬一口氣能跑極限里程應當是10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里程,馬的體能儲備耗盡,速度就會很快降低,跑不動了。
I. 古代的汗血寶馬,相當於現代社會的什麼豪車
汗血寶馬在古代的價值應該是要比現在的法拉利、蘭博基尼等豪車的價值還要高。汗血寶馬源自漢代,當時張騫出使西域時發現了這一馬種,對於不產駿馬的漢朝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自此汗血寶馬開始在歷史上出現。
因此在我看來古代汗血寶馬的價格,應該遠超現代的一些豪車。
J. 古代的平民買一匹寶馬,跟現代人買一輛寶馬,哪個比較難
當沒有戰爭,國泰民安,經濟發達的時候,買馬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在城市當中,一般都會有馬市的存在,畢竟古代科技水平有限,大多方面仍然還是使用人力,馬作為趕遠路的必需品,因而馬匹出售較多。然而,千里馬並不長有,日行千里的寶馬更是稀缺,而且寶馬的價格比較貴,一般的平民是出不起這個價格的,也就是說,要比現代人買一輛寶馬車要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