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好多人在倒稅票全開寶馬。賓士,誰知道為什麼這么掙錢嗎。
虛開/增值稅發票 抓到是要坐牢的。
一般稅票最少也要5個點
也就是說 你10萬的增值稅發票,他就可以收五千。而他的成本根本不需要這么多。頂多也就一千吧
你說能不賺錢嗎
2. 買二手車六千元發票開一萬為什麼
因新車市場增長放緩,近期二手車市場量價齊升,甚至出現部分緊俏車型二手車車價高於新車指導價的情況。所以,汽車經銷商在以1~2年前優惠幅度較大時的開票價回收車輛並進行整備後,再將車輛以略低於當前新車指導價的價格售出,仍能獲取一定利潤。
由此可見,所謂發票價回購車輛其實暗藏玄機,看似不承擔折損的原車主仍無法以相同的價格再次購買同款新車。所以,對於想要將車輛以發票價出售的車主,參與此類活動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回購細節和流程後再作決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 買車開了發票,再退發票重新開就是二手車嗎
那不是的,車沒開走不想買了那就做費發票,和車沒關系
4. 買二手車發票高開
受晶元短缺影響,今年的車市不太好過。零部件供應緊張、新車產能受限,傳導到終端市場即表現為車價優惠收窄、等車周期延長。
與新車市場的一車難求相比,二手車提車時間短、「所見即所得」、免交購置稅等優勢讓不少提車難的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了二手車市場。
商務部數據顯示,1~9月我國二手車交易量超1296萬輛,同比增長35.3%,遠超新車銷量漲幅。
為搶奪市場優質車源,近段時間不少車企提出了「開票價」回購二手車的方案,即只要滿足經銷商規定的車齡和行駛里程,就可以以車主購車時的發票價回購車輛。
表面看來,原車主似乎零成本使用了1年多甚至更久的車輛而不承擔任何折損,打破了多年來「新車落地打八折」的魔咒,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從各大品牌經銷商的回收政策細則來看,其基本對車輛款型作出了限制(一般僅限熱銷款),多數還要求車輛上牌時間在1年半以內,公里數在1.5萬~2萬公里以內,且不存在事故、涉水等結構性損傷。
如果車輛在車齡、行駛里程或漆面外觀等方面存在瑕疵,則要相應扣減回收價格。即便車輛滿足上述回購要求,所謂的發票價回收也還存在不少「貓膩」。一般而言,經銷商同意回購的車輛基本購買於2019年下半年或2020年,彼時國內豪華汽車市場優惠幅度普遍較大,特別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經銷商庫存增加,優惠幅度進一步提升,因此開票價往往比較低。
以某款豪華品牌40萬元級別的C級轎車為例,2020年上半年購買該車時,市場優惠幅度大約在指導價的15%~20%,開票價格在35萬元以下;目前因產能受限,新車的優惠幅度回調至5%甚至平價售賣,當前裸車價約4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即使車主以35萬元開票價置換同款新車,仍需要添置包括購置稅、保險等必要花費10萬元左右才能實現。
不僅如此,部分經銷商所提供的發票價回購必須在店內置換新車才能享受,這無疑將車主的購車范圍限制在了較小的品牌和車型範圍內。如果車主不打算在原經銷商處購置新車,則只能按二手車市場價對車輛進行評估,而評估價往往較發票價更低。更有甚者,部分經銷商還提出發票價回收與店內優惠無法同享,意味著車主若以發票價置換其他車輛,則只能按指導價購買新車,不再享受任何車價優惠。
那麼,經銷商以高價回收車輛後,收益又來自何處?
據了解,因新車市場增長放緩,近期二手車市場量價齊升,甚至出現部分緊俏車型二手車車價高於新車指導價的情況。所以,汽車經銷商在以1~2年前優惠幅度較大時的開票價回收車輛並進行整備後,再將車輛以略低於當前新車指導價的價格售出,仍能獲取一定利潤。
由此可見,所謂發票價回購車輛其實暗藏玄機,看似不承擔折損的原車主仍無法以相同的價格再次購買同款新車。所以,對於想要將車輛以發票價出售的車主,參與此類活動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回購細節和流程後再作決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 二手車銷售發票價格為什麼不實際交易價格高很多
二手車交易價格高,發票價格不實際,低於交易價格,原因是二手車銷售商將發票價格開低可以少交稅,這種做法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規必須杜絕,交易價格和發票,價格應該一致。
6. 賣車會看發票價格嗎
肯定要看發票價格!首先就是會影響後期二手賣掉汽車的價格。雖然說現在的二手車交易市場,最看重的是車況,但是也會有很多人會揪著發票上的價格不放,因此會導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