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汗血寶馬流出的汗真是血色的嗎
汗血寶馬流出的汗真是血色的。
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
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古代中國消失的原因。
(1)汗血寶馬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土庫曼馬業專家認為,汗血寶馬皮薄毛細,毛細血管發達,肌肉緊致,全身上下無多餘脂肪,奔跑時血脈噴張,膚色泛紅,在陽光下看上去好像在出血一樣,因而得名「汗血寶馬」。「汗血」本質上只是人類的視覺誤差而已。
汗血寶馬有頭細頸高、四肢修長、體態勻稱、步態輕盈、神態威嚴等特點,以形態優雅、通人性著稱。汗血寶馬爆發力、耐力也很強。據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完一公里僅需67秒。
1935年曾創造84天跑完阿什哈巴德至莫斯科4300公里行程的記錄,迄今未被打破。值得一提的是,在穿越卡拉庫姆沙漠的三天內,所有馬匹未做任何停歇,也未進水進食,但最後均平安抵達終點莫斯科,顯示了汗血寶馬作為真正的沙漠之馬,對炎熱乾旱環境具有極強適應能力。
㈡ 歷史中的汗血寶馬都有怎樣的特徵
汗血寶馬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在出汗後血管爆紅,流汗的地方像出血了一樣。所以稱其為“汗血馬”。這種馬的奔跑速度特別地快,速度保持在一分鍾千米的速度。現在國內的汗血寶馬已沒有多少,土庫曼大概有幾千隻,該國將汗血馬視為國寶。
對於漢朝統治者來說,有了汗血寶馬這樣的良駒,自然會特別珍視。但是畢竟良馬的數量有限,所以也不可能派這些馬去打仗,但是如果讓這種馬和其他馬雜交的話,必然會影響血統的純正,而這也為汗血馬的消失創造了可能。
㈢ 汗血寶馬和赤兔馬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汗血寶馬:是真實存在的寶馬,阿哈爾捷金馬的別稱。
2、赤兔馬:傳說故事中的馬駒,不一定存在,《三國志》中呂布坐騎。
二、特點不同
1、汗血寶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
2、赤兔馬:兔頭、半兔頭的馬,特徵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頭。從現代馬的體質看,兔頭的馬,多是重型馬,其特點是身體強壯,力量大,也是馬中最為高大的品種。從赤兔馬的顏色看,當是棗騮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色。這種顏色正是中亞一帶草原馬的典型毛色。
三、分布區域不同
1、汗血寶馬:分布於土庫曼。
2、赤兔馬:分布於西域、內蒙古。
㈣ 汗血寶馬有哪些特別之處,出汗真的會像流血嗎
與普通馬匹相比,汗血寶馬在耐力和速度上,都較明顯的優於它們。之所以汗血,和馬匹的皮膚特性有關,而不是真的會流血,具體分析如下:
一.因出汗像血液而得名,速度快,耐力驚人。有關汗血寶馬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來源於土庫曼,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世界上三大純馬中最純的馬種。其二是在我國《史記》中有所記載,出使西域的張騫發現,大宛國才是汗血寶馬的原產地。但無論原產地位於何處,汗血寶馬都擁有著較為統一和獨特的外形和其它生理特性。
另一方面,在古代戰場進入冷兵器時代後,因作戰時騎兵需要手握重器,身披重甲,身材較為纖細的汗血寶馬,恐怕不能長久負擔此種壓力。於是就逐漸退出戰場,人們更青睞當時看起來較為強壯的蒙古馬匹。
㈤ 汗血寶馬特點
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非常耐渴,速度快。關於汗血寶馬的「汗血」解釋:
汗血寶馬發源地的土庫曼的養馬專家稱,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㈥ 漢血馬的外形與特點
汗血寶馬,產自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據史料記載,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稱之為「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汗血寶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傳說中,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雖然經現代科學家考證,這種說法言過其辭,但傳說卻形象地把汗血寶馬速度快、耐力強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最讓人驚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許是因為其先祖為棲息於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的緣故,這種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其實,是因為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特徵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就是「阿哈爾捷金馬」,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等。這種寶馬有三大特徵:一,體形健美:二,速度極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與眾不同,才作為很多國家歷代宮廷的御用馬匹。比如,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都曾以這種「頂級坐騎」。 當然很健美,這種馬匹原產於土庫曼的阿哈爾綠洲,歷經三千多年培育而成: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風馳電掣的漂亮寶貝,誰不待見呢?難怪,劉邦和匈奴人「白登大戰」的時候,剽悍的匈奴騎兵,叫劉邦瞠目結舌。對方的精良裝備,不但有鋼口極好的長矛快刀,還有令人過目不忘的「汗血寶馬」。這種健美的馬匹,大大提升了匈奴騎兵的戰鬥力,對大漢軍隊造成了嚴重威脅。 跑得自然快。據說,汗血寶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顯然,這是文學化的描述。一般說老,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如果再提速一倍,恐怕就得活活累死。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看來,這種馬奔跑的速度,也是相對而言。快,而且耐力十足,奉為珍寶也很正常。習性與產地汗血寶馬,產自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據史料記載,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稱之為「汗血寶馬」。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一般3歲成熟,5歲生仔,懷胎11個月,一年產一仔。汗血寶馬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輕快靈活,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傳說中,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雖然經現代科學家考證,這種說法言過其辭,但傳說卻形象地把汗血寶馬速度快、耐力強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最讓人驚奇的是它的耐力,或許是因為其先祖為棲息於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的緣故,這種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據了解,當今世界上最純正的汗血寶馬絕大部分在土庫曼,僅2000匹左右,因此市場上的價格非常昂貴,身價最高達上千萬美元。
㈦ 汗血寶馬的特徵是什麼
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自漢代以來,西域汗血馬的神話流傳了一千多年。傳說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載汗血馬「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馬」、「天馬」,為了得到它,漢武帝兩次派兵遠征西部…
為爭奪汗血馬種,中國漢代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經過4000多公里陸地行軍,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從漢朝一直到解放前,甘肅山丹縣一直是大軍馬場,汗血馬、烏孫馬、大宛馬的引進繁殖都曾在這里進行。中國自古很講究馬的選種、雜交。汗血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曾有這樣的史話,漢軍與外軍作戰中,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嬌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到後來消失無蹤。引進的汗血馬有公馬也有母馬,進行繁殖是可行的,引入汗血馬的是漢武帝,而到唐代末年仍然存在,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中國消失的原因。同時,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
㈧ 汗血寶馬有什麼特點汗血寶馬來自於哪裡
關於汗血寶馬的來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它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外形、速度和耐力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一.原產地在土庫曼,我國《史記》中記載在大宛國。據國外有關資料記載,汗血寶馬原產地位於中亞地區的土庫曼,又名阿哈爾捷金馬,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馴養歷史。與阿拉巴馬和英國馬並稱為,世界上最純的三種良馬。而據我國《史記》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境內,發現了汗血寶馬,並首次記錄了有關“汗血馬”的這個名稱,但在當時只是被稱為天馬。據說為了得到大宛國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曾兩次向其發動戰爭。
正是因為這些較為明顯的優勢,才讓汗血寶馬在我國古代興盛了千年之久。直到進入冷兵器時代,因兵器和甲胄異常繁重,身材纖細的汗血寶馬,逐漸被強壯的蒙古馬匹代替。且汗血寶馬的繁殖方式和人類較為接近,即孕育生命通常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年也只能產仔一個。再加上我國本土馬和汗血寶馬的配種雜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純正度,因而其數量始終得不到大規模的提升。
㈨ 「汗血寶馬」為什麼珍貴
汗血寶馬的第一個特點是跑得快,每一分零七秒,它可以跑一千米。
在馬的賽跑當中,一千米相當於我們人的一百米,這就表明它的速度之快。一分零七秒跑一千米,基本上一分鍾跑一公里,真是日行千里啊。
第二個特點是耐力好。比如說,一九九八年的時候,有一場全程三千二百公里,歷時六十天的一個比賽,結果五十四匹汗血寶馬全部到達了終點,都非常的厲害。
外城的人首先頂不往了,都撤入中城,漢軍端了外城後就繼續向中城進攻。中城裡面的人心也動搖了。那些王族、將領們一看,啊,我們就要真的和貴山城共存亡了?這至於嗎?不就是為了一匹馬嗎?
有人出餿主意了,乾脆咱們把毋寡的人頭連通汗血寶馬送過去,不就完了嗎?
說殺就殺,毋寡還被蒙在鼓裡呢,人就死了,有人就把人頭送到漢軍這邊來了。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意見,然後李廣利派那兩個相馬師,挑出了幾十匹一等一上好的馬,又挑了三千多匹中等的馬,汗血寶馬都給弄回來了。
臨走時,漢軍還找了一個當過官的又跟漢朝友好的,名叫昧蔡的人,指定他當大宛國的國王。留話說以後每年給大漢送點東西,然後大部隊就撤回了。
後來,漢武帝在通往大宛國的沿途之上,設立了許多軍事據點。
一場名垂青史的漢宛之戰終於結束了,漢武帝不僅奪得了汗血寶馬,而且也開拓了疆域,建立了大一統的多民族大漢帝國。
㈩ 汗血寶馬指的是什麼馬
阿哈爾捷金馬。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英文名:Akhal-teke horses),原產於土庫曼。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汗血寶馬是土庫曼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制在國徽和貨幣上。
汗血寶馬形態特徵:
1、結構
汗血寶馬其身體呈管狀,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趾骨區長而不顯,後區略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良好,肩內清潔;毛皮亮澤且皮薄。
2、體形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汗血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