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寶馬為什麼沒有超跑
製造超級跑車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對於寶馬品牌來說,得不償失。真正賺錢的是銷量高的普通車。寶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工廠,並有足夠的裝配線來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車的生產成本。所以生產普通車是最理性的。因為跑車的價格普遍偏高,很多人誤以為跑車代表了最高的技術,但實際上跑車並沒有配備太多的汽車技術,更注重的是訓練、風阻和發動機。這是另一個領域的研究。寶馬不推跑車,也是市場決定的。不是寶馬沒有實力製造。
Ⅱ 為什麼寶馬賓士不生產跑車
由於缺乏生產GT的經驗,當年BMW在Z8和8繫上吃足了虧,BMW對超級跑車的研發就變得相當謹慎。850Ci僅僅生產了幾千輛就匆匆停產了,後來誕生了6系,Z8的失敗催生了小跑Z3和後來的Z4,BMW決定先從小跑車和轎跑做起一步一步積累GT製造經驗,市場也證明了BMW的決定是對的-Z4和6系的銷量確實不錯,寶馬在跑車市場也慢慢建立了口碑。
據說BMW又重啟了GT跑車M1的計劃,估計是看到了R8的成功,自己也想嘗嘗甜頭。
估計M1和F430等入門級GT實力相當,談不上一輛驚世駭俗的超級跑車。
如果M1取得成功共的話,BMW很有可能進一步生產更強大的跑車。
另外M3、M5、M6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跑車,只能算作高性能轎車和轎跑。
Ⅲ 寶馬和奧迪為什麼不生產MPV車型
寶馬和奧迪並不是不生產MPV車型,寶馬2系旅行車就是MPV車型,奧迪是大眾一個子品牌,大眾有很多MPV車型,奧迪就沒有推出MPV的必要。
Ⅳ 為什麼寶馬不生產10萬左右的車
不是不生產,而是做不到。
為了達到寶馬品牌應有的品質,很多地方你無法節約成本。
包括動力,懸架,內飾,配置等。
你不可能期待一輛寶馬,還是手搖車窗吧。
或者前後麥弗遜懸架?或者是0.8的動力?
呵呵,另外變速箱,車身設計,鈑金,噴漆,以及很多零配件的加工精密度。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成本。
當你以目前中國的市場來說,要做一台10萬左右的寶馬,那麼就不是寶馬了。可能是寶駿、寶來什麼的。
還有一點,其實寶馬的美國零售價,低配確實是2萬美金多點,摺合人民幣15萬左右。
但美國的這種低配和中國的低配是不一樣的,他可能連CD,空調都沒有。
中國人是接受不了這樣的車的,更別說這樣的寶馬了。
中國的低配基本上可以說是廠家把常用設備都已經給你加裝完備了。
Ⅳ 為什麼寶馬Z8豪華跑車停產了
Z8停產主要是因為Z8不是BMW的主要利潤來源,並且Z8使用的是上代M5的發動機.而M5已經換代,單獨為Z8一款車生產發動機有點得不償失,所以BMW暫停了Z8的生產...
Ⅵ 有寶馬大巴嗎
本身以BMW為產品商標的大巴沒有 但在寶馬公司收購的其他品牌中有生產大巴的 中國大陸地區很少能見到
Ⅶ 為什麼寶馬、奧迪不造商務車呢
為何只有賓士做MPV,而寶馬和奧迪不做MPV呢?我覺得,賓士MPV是失敗的,也正是因為賓士MPV的失敗,才延緩了寶馬和奧迪做MPV的信心。
德系車沒有MPV的優勢
相對於美系和日系車,德系車更看中操控,技術是賓士這樣的舒適性德國品牌,其操控性也不容忽視,而在舒適性方面,賓士更習慣用豪華配置去彌補舒適,而不是從基因里讓其變得舒適,因此跟美系和日系MPV相比,賓士MPV並沒有任何優勢,在MPV市場中,賓士這么大的品牌也被放在了二線市場。
寶馬的定位與MPV背離
寶馬是什麼,那是操控之王的品牌,任何操控都是與舒適和空間相背離的。了解操控的人都知道,寶馬的加長厚度3系沒有標准尺寸的3系操控靈活,因為軸距越長,操控越拖沓。而一台MPV不僅僅需要大軸距保證腿部空間,還要有2米左右的高度保證頭部空間,寶馬這么看重操控定位的品牌怎麼可能輕易涉足MPV呢。當然去年寶馬2系也終於有了一台7座車,這款車看重的是家庭用戶,而不是商務用戶,為的是家庭臨時需求而做,並不影響整車的造型依舊是一款緊湊型車。
奧迪無暇顧及MPV領域
奧迪為何不做MPV,它又不是操控定位。奧迪不是不做,而是沒有經歷去做,因為奧迪要鞏固的是自己的豪車地位。跟賓士、寶馬不一樣,奧迪下面有個大眾品牌幫她做多元化車型,大眾的T5和夏朗完全夠在MPV市場一決高下,而奧迪不敢輕易涉足這一領域,賓士MPV其實就是它的前車之鑒。不過有消息透露,奧迪跟寶馬一樣,用A3緊湊型平台上開發了一款小型MPV,針對的也是二孩家庭。
誰說寶馬沒有MPV?早在2015年就在國內上市的寶馬2系MPV不就是嗎?
為什麼寶馬直到2015才推出首款MPV?
為什麼奧迪至今也沒有推出過MVP?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先來看一個數據表格。
這是2017年3月份國內MPV銷量排行榜。看出什麼來沒有?銷量走高的全是通用五菱、長安等普通品牌,而豪華品牌銷量慘淡,福建賓士的V級車以873輛的月銷量排在豪華MPV第一名,以及總排行榜的第28名。
873輛是什麼概念?「神車」五菱宏光月銷52509,賓士V級僅僅只有它的1.7%!
由此可見,豪華品牌不熱衷於生產MPV確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需求低。國內消費者選擇大型車時,首選的更多都是SUV車型,相比之下選擇MPV的很少。而真需要用到豪華MPV的,通常都是商務接待,而商務接待的需求量怎麼能跟家庭用車相比呢?
其次是市場接近飽和。家庭需要購買MPV時,預算低的會選五菱宏光、寶駿730,預算高的選別克GL8、本田奧德賽,土豪一點的選豐田塞納、阿爾法,可以說高中低檔都已被這幾款車型攻佔。尤其在豪華市場,本身需求量就不大,再加上早已飽和,這個時候寶馬和奧迪再插足進來,勝算不大。
最後,銷量低則利潤低,賺到不到的事,誰願意做呢?
MPV的技術和市場已經是非常成熟了,寶馬和奧迪一時插手不下。
俗話說的好,貪多嚼不爛,現在寶馬和奧迪的轎車和SUV都賣的非常好,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搞這一個MPV;再一個就是MPV市場現在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市場趨於飽和了:
你看低端的你可以選擇寶駿和五菱宏光,好點的可以看看傳祺和比亞迪;中端的話看看大眾的邁特威和途安,和別克的GL6和GL8,本田的奧德賽其實也不錯,賓士的威霆可以看一下;高端一些可以看看豐田的威爾法和埃爾法。
這些車型的名氣也已經打出來了,車型和技術也比較成熟;你奧迪還可以套牌一下大眾的同款車型,但是寶馬呢?如果寶馬搞商務一下子弄不好就容易砸自己的品牌,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沒人願意去做;我現在轎車和SUV賣的非常好,我應該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拉開和競爭車型的距離,讓我的車賣得更好,揚長避短你知道嘛?
五菱宏光就是很明白這一點,我就是個賣低端車型的,我也不去搞什麼豪華車,我也不去造什麼跑車之類的東西;我的微面賣的好,我的小卡銷量不錯,我的那個MPV也可以,我有錢的話肯定就是讓這些賣的更好,而不是把錢投進一個未知的領域。
這就是原因:我有我的長處,我也有我的短處,現在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我想在這個市場生存下去,就必須打造我的熱門車型;消費者選擇到我這個品牌,不是因為我什麼車都造,而是因為我某款車的質量或是其他的什麼因素比別的車型強,我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讓我這個優點更加突出。
1.寶馬
對於寶馬這個品牌來說,追求的是駕駛樂趣以及性能上的體驗。不論是性能轎跑的標桿型的寶馬M3還是主打豪華的7系,都比別的品牌競爭車型多了運動的基因加持。
而正是這種品牌理念以及明顯的運動基因,寶馬並不適合生產主打舒適性以及實用性的MPV車型,因為MPV車型沒有誰會追求性能和操控。在宣傳中寶馬也很難正經地介紹自己主打的MPV車型,宣傳時候說這是最有駕駛樂趣的麵包車?還是可以下賽道的MPV?不管怎麼樣都是不倫不類。
寶馬MPV假想圖:
不管怎樣,寶馬在沒涉及過豪華MPV領域的前提下,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去生產一款與自己品牌理念格格不入的車型,並且可以想像其銷量註定不會多好。與其說與多年佔領豪華MPV市場的賓士搶一點點銷量,不如在其他車型上搬回來。
2.奧迪
對於奧迪這個品牌來說,盡管也有和寶馬M系列一樣的R系列和RS系列作為其主打運動的產品。但這並不是奧迪的主攻方向, 科技 感以及漂亮的燈才是奧迪自以為豪的地方。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定位,也是奧迪生存的法則,從奧迪A4L到A8L,都十分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而奧迪這個品牌就是德國大眾集團旗下的一個品牌,1966年奧迪被大眾集團收購全部股份以後,就已經和大眾品牌不分你我了。而大眾在1950年就推出了大眾T1車型,大眾T系列MPV在六十年代可以用風生水起來形容,這款車在巴西一直賣到2012年才宣布停產,足足火了半個世紀。
由此可見,對從來沒有過MPV車型生產經驗的奧迪品牌來說,大費精力去生產一款MPV來和自家T系列以及賓士MPV競爭並沒有太多必要,而如今大眾T系列早已不如從前,尤其是在中國 汽車 市場,並沒有多少人認。
每個品牌推出什麼樣的車型是其品牌定位以及市場需求決定的,並不是為了有競爭而存在的。目前MPV市場有阿爾法這個重磅炸彈,其他競爭對手可以說沒辦法打開豪華MPV的市場,對於賓士推出的R級來說,銷量也是不盡人意的,曾經開過R400跑了兩千多公里長途,感覺舒適性和內飾都比阿爾法差了不止一個級別。對於車廠來說只能說各司其職,做好自己擅長的車款,才是比較明智的。
這兩個品牌都愛搞新車型,交叉車型,比如寶馬X4和X6,再比如奧迪新Q7,傳統的MPV也沒什麼創新,所以他們對生產銷售這個車型沒什麼動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讓你滿意!
這個問題可以拆解為三個問題:
1,寶馬有實力做MPV,為什麼不做?
2,大眾有凱路威,為什麼奧迪不套殼做高端MPV?
3,賓士為什麼市面上所有車型他都有?
解答這三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他們大本營--歐洲的MPV生存環境。
Mpv車型本質上是從旅行車演變來的,從本質上不同於van(輕型貨車),致力於大空間和舒適性,其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性價比和舒適性」。
歐洲是三個品牌的主戰場,也是賴以生存的根基所在,就算是全球化車型(寶馬3、奧迪A6\賓士S)也是以歐洲市場為主導的,那麼我們勢必要分析一下歐洲的MPV的市場環境。
近年來,在歐洲關於「SUV取代MPV的話題一直很熱」。兩個表象,一方面很多主機廠在推出新車的時候,都會有一個SUV取代方案,比如標致5008,在此之前5008是個標准尺寸MPV,如今5008已經是一台徹頭徹尾的SUV了。另一方面,我們看一下銷售數據:1-6月份MPV銷量下滑26%。福特C-MAX的上半年銷量下滑37%。我們在看銷售數據的背後,會發現一些問題,歐洲的用戶開始青睞SUV車型多於MPV車型,即SUV的潛在用戶吞並了1/4的MPV潛在用戶。歐洲出生率持續走低也使得家庭、企業、租車等用車場景慢慢的對MPV車型失去了興趣。
得出普適性結論:與其研發新品賣不出去,還不如維護好現有產品序列。
下面我們來說第一個問題:
1,寶馬明明有實力做MPV,為什麼不做。
其實寶馬有MPV車型,2系。但是我傾向於把它叫做多功能車,因它大多指向家庭需求,商務性質很弱,也可以把他看作1系的變種,不能算做真正的MPV車型。寶馬天生運動趨向,這跟企業的背景是分不開的。寶馬的前身是做飛機的,叫BFW,1917年重組更名為BMW,也就是巴依爾發動機製造廠。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廠子主要研究動力。後來在23年又做摩托車,別小看這個摩托車,它奠定了寶馬的百年發展方向。1929年才正式進軍 汽車 行業。所以寶馬的基因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形成了:發動機--有動力,摩托車--便利性和操控性,兩方面促使了寶馬的 汽車 基因即:動力和操控,這也是為什麼寶馬的 汽車 擁有很強的運動型之原因。講究運動性的寶馬,對MPV這種毫無操控可言的車,從 汽車 本質上說,是沒有什麼興趣的。
相比於以上的原因,賺不到錢才是根本。中國這種大消費市場,MPV才剛剛興起,暫且不表。歐洲的緊湊級MPV車型銷量排行榜常年被雷諾風景和大眾途安占據,中性MPV是西亞特和福特的地盤,至於高端MPV如賓士V級,那在歐洲是VAN即輕型貨車。埃爾法?R320?......
只能說,2系是寶馬對於MPV市場的一次嘗試。寶馬在自己的領域玩的好好的,真的。
2,奧迪為什麼不套殼做高端MPV?
奧迪和大眾在 汽車 的底盤結構上又本質不同的,拿帕薩特和A4來說,大眾是橫置發動機,A4是縱置。我說這話的意思是,奧迪不可能什麼都拿來套殼。
另外,他們歐洲的消費者還算比較理性的,品牌的溢價比較小,品牌之間的區別是拿來做消費者認同感的。奧迪一直致力於高檔行政轎車,我拿A6出來,既有大空間也有舒適性,幹嘛還要去研發MPV車型,一沒銷量二沒前景。
再說了,「突破 科技 ,啟迪未來」這句話在MPV上好像不太好實現。臟活累活交給大眾吧還是。
3,為什麼賓士什麼都做?
一句話,賓士是整個 汽車 行業的絕對領軍人物,他有絕對的實力和義務,去研究任何形態的車型。本來賓士就是靠發明起家的,除了豪華之外,我認為賓士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有創新二字。不賺錢也要嘗試,況且有足夠的財力去賠錢,萬一賺錢了呢?
再一方面,賓士的思維是滿足顧客需求以使顧客滿意,這種戰略導向,使得賓士的思維:無論消費者有什麼需求,我賓士乃至於戴姆勒集團,都有相關對應產品去滿足你,大而全。從A級到S級,從GLA級到G級,從A45到G63,從SLK到SLR,從actros到zetros,從U300到U5000,從Vito到馬可波羅。全領域覆蓋,這沒說的,這是領導者該有的姿態。說到這,讓我想起了從木工起家做到全領域的雅馬哈,這是題外話了。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也是因為各品牌的不同發展理念和思維方式,使得現在的 汽車 市場奼紫嫣紅,這是對立而統一的。在這向所有致力於 汽車 工業數百年的大佬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賓士寶馬奧迪定位豪華車,本身有非常商務的轎車,和大型豪華suv。mpv在國外都是定位比較低的工具車,就跟我們國家的五菱宏光定位差不多,只是在國內有些車型炒作的概念比較高!
其實寶馬出了MPV,那就是華晨出的華頌。寶馬當年收購Mini是為了豐富自己產品線,後來收購路虎是為利用攬勝的技術生產自己X5,如今入手華頌,雖然銷量慘淡,但是可以看做是寶馬的試水之作!
利潤低,需求少,市場已經飽和。賓士B,豐田阿爾法等已經很成熟了
奧迪和寶馬主要是運動品牌
Ⅷ 為什麼寶馬奧迪不生產MPV高端商務車
因為他倆的品牌定義在於運動、 科技 、性能的硬派 汽車 ,本質不是為舒適而生,而不像豐田大多以舒適耐用為主,所以產品不同,寶馬有M 奧迪有RS,豐田有什麼,有的是更居家的產品,MPV日本系的做的更好,銷量也高。
以後寶馬奧迪可能也會有,但是產品力也不如日系或者美系沙發,因為MPV主營舒適家用,這是日本車和美國所擅長的。
為什麼寶馬奧迪不生產MPV高端商務車
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理由特別的牽強,並沒有說到點子上,跟品牌定位真沒多大的關系,什麼寶馬定位運動,奧迪定位高端豪華等等,都是屁話,大眾照樣不也在生產香腸嘛,人家都跨界了好不啦;
不生產MPV說白了就是賠錢玩意誰干?
為什麼不生產MPV寶馬和奧迪不是沒技術生產MPV車型,是完全搞得出來的,只不過搞出來了也是賠錢貨,可不就不願意做了;
有人會說憑借寶馬和奧迪的品牌力,買的人應該會很多,那麼你還就真錯了,賓士的品牌力不強嗎?結果呢?啪啪打臉。
保時捷和法拉利生產跑車大家比較認可,買的多;但賓士、雷克薩斯等等品牌的跑車,你看看市場,有人買嗎?難道它們沒實力生產嗎?雷克薩斯的LFA讓豐田吐掉了多少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查查,了解一下;寶馬為什麼同樣不造超跑,也是這個原因,實力有,一開始契機沒抓到;
再回到MPV的話題上,中端領域的MPV基本上是GL8的天下了,它都不敢造高端MPV,原因是他不想嗎?是不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更考慮駕駛者的感受
因為他倆的品牌定義在於運動、 科技 、性能的硬派 汽車 ,本質不是為舒適而生,而不像豐田大多以舒適耐用為主,所以產品不同,寶馬有M 奧迪有RS,豐田有什麼,有的是更居家的產品,MPV日本系的做的更好,銷量也高。
以後寶馬奧迪可能也會有,但是產品力也不如日系或者美系沙發,因為MPV主營舒適家用,這是日本車和美國所擅長的。
為什麼寶馬跟奧迪不生產MPV的車型,這個主要還是需要根據各自公司的產品定位來,1、寶馬 汽車 品牌的定位是運動、 科技 、豪華,雖然MPV市場也挺大的,但是你能想像出來運動型的MPV嗎?所以MPV的產品屬性是跟寶馬的品牌定位是沖突的,就好比如果推出MPV車型,就會導致寶馬品牌的定位混淆不清晰,會導致寶馬丟失SUV、轎車的潛在用戶,這是一個丟了西瓜撿芝麻的事情,所以寶馬品牌不會推出MPV車型;
2、奧迪 汽車 品牌的定位 科技 、商務、豪華,所以奧迪跟MPV主打的商務的定位有重合的部分,那麼根據品牌定位,正常奧迪應該是會推出的MPV商務車,那麼事實是怎麼樣呢,截至目前,奧迪還沒有推出,雖然市場有多種傳言奧迪在開發MPV車型,
但是,由於奧迪隸屬大眾集團,大眾集團有眾多的 汽車 品牌,涵蓋了SUV、轎車、商用車、工程車,從低檔到豪華的各業務模塊。
低檔:斯柯達、西雅特
中檔:大眾
高檔:奧迪
豪華:賓利、保時捷
跑車:布加迪、蘭博基尼、杜卡迪
商用車:MAN、斯堪尼亞
所以,為了平衡集團內部業務,目前大眾體系內MPV的品牌有:大眾、斯柯達,很大幾率奧迪不會推出MPV業務。
所以,綜上一個企業是否會推出某個車型,主要還是根據市場需求及自己公司的市場定位來決定,也可能後續如果大家對MPV的認識發生了改變,有可能也會重新推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一,追求。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寶馬追求的駕駛,奧迪追求的是從內到外的高級,這兩樣都與商務車都沒有關系。
二,傳統。兩家都沒有生產高端商務車的傳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位德系大佬賓士,賓士的產品線非常齊全,從小型乘用車,到大小型客車,到大小貨車,生產高端商務車信手拈來,技術條件齊全,成本最低。
三,市場。整個mpv的市場在萎縮,高端的商務車車市場也不能例外,從五菱宏光到別克GL8,莫不如此,福建賓士早已苦不堪言。
四,未來。未來奧迪不可能生產高端mpv,因為同一集團的大眾已經有了邁特威和威然,寶馬倒是有可能把曾經的科幻復產,但也僅僅是可能。
寶馬奧迪現在的轎車和SUV都忙不過來,賺的錢多的是,他們的生產線每天24小時不停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他們的領導層不願意把賺到的錢去開發一個銷量不高的新品種,搞不好還得賠錢的買賣
性能車的定位!
這個問題你得問問寶馬,奧迪!
銷量不咋底。
Ⅸ 賓士/沃爾沃/雷諾生產卡車!為什麼寶馬/奧迪沒有生產卡車
因為寶馬奧迪沒有把卡車市場作為自己的企業市場戰略目標。
Ⅹ 寶馬x3為什麼取消豪華套裝
因為銷售量問題
2022款的寶馬X3以後因為進行的中期改款,並且取消了28 I的中功率車型還取消了豪華套裝車型,所以以後不會有豪華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