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款賓士C260L運動版簡易提車和改裝作業分享
原來的奧迪A4L開了8年了,到了退休的年齡,正巧賓士優惠力度不錯,沒怎麼多挑就買了……賓士的外觀和內飾的確有毒……真愛啊[偷笑][偷笑] 原來開的是12款的A4L運動版,2.0T高功率211匹的,原來以為這小弱雞1.5T會很差,實際開下來還行,起步是肉了點,但城市代步足矣........不過油耗貌似有點高,不知道磨合期過後會不會下來些!!
月光石灰,太好看了!
帥氣的正臉
超美的45°角
性感的PP
520提的車,4s送了一大捧玫瑰花,不錯!
AMG鑰匙&兄弟送的驢牌鑰匙扣,好搭配
自己替換迎賓燈
效果杠杠的
拆拆拆……心疼
替換最高規格的副廠旋轉高音
做工的確不錯
柏林8寸低音和原廠6寸低音做比較
主駕駛下的空殼低音……果斷替換!
發動機艙還是挺飽滿的
替換64色渦輪出風口
繼續拆拆拆……
換下來的那些原廠件……
效果怎麼樣?太美了[色][色]
4s送的全包圍腳墊果斷扔掉,3W的腳墊太完美了!!!
邁巴赫頭枕,真的好舒服
太美啦!!
好看好看[鼓掌][鼓掌]
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
2. 賓士C系轎車腳墊如何選擇那種材質的好
按材質分類:1.化纖腳墊2.亞麻腳墊3.pvc腳墊4.橡膠腳墊5.呢絨腳墊6.皮革腳墊7.vsq腳墊
8.高溫熱隔防阻棉各種材質的優缺點:化纖腳墊:優點:汽車廠唯一選用原裝配套材質腳墊,有良好的耐蛀、耐腐蝕性能,是環保產品,選料講究,美觀高檔。能將吸水、吸塵、去污、隔音、保護主機毯等功能發揮至極點。缺點:
價格高。亞麻腳墊:優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摸上去比較軟,清洗後容易起毛,而且清洗幾次之後會變形,導致腳踩上去腳墊表面深陷下去,影響舒適性,為避免滑動建議經常更換。pvc腳墊(或稱塑料腳墊):優點:是容易清洗。缺點:冬天容易變硬,會滑動,部分產品原材料質量不可控,味道重有種噴絲腳墊(絲圈腳墊)也是pvc材質,雜物、灰塵進入非常不容易清理,並且價格高。橡膠腳墊:橡膠腳墊跟塑料腳墊一樣,清洗都很方便。橡膠質地腳墊在溫度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不那麼容易變形,冬夏使用都適宜。缺點是味道較重.彈性體tpe汽車腳墊:tpe汽車腳墊綜合了pvc腳墊和橡膠腳墊的優點,無毒無味,彈性防滑,防靜電,不受溫度影響,容易清洗,有較好的觸感,使用壽命長。呢絨腳墊:有絨質和純羊毛兩種。手工產品,價格一般較高,不容易打理。皮革腳墊:例如立體腳墊,清洗方便,缺點是不吸水、吸塵,隔音不好。vsq腳墊:自主研發新型環保材質:高分子有機物質,綠色環保安全無公害、無異味;可進行生物降解,廢棄或燃燒時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且可回收再次利用。vsq具有優良的絕熱、絕緣、耐化學腐蝕等特點。加加工製品性能均勻,尺寸易准確控制;吸收率極低,防水防潮防滲透性能極佳;即使長時間水泡仍維持不變;超強耐磨;抗沖擊性能良好,由於發泡結構緊密相連且壁間無縫隙,所以其抗壓強度極高,優異耐候性,對臭氧、紫外線、電弧有著良好的耐受性,耐高低溫性好。高溫熱隔防阻棉:這是業界最新的底殼材料,耐高溫,耐腐蝕,化學和物理特性都很穩定,無異味、一旦成型保持時間長久,所以寶馬和賓士這些高級的轎車原車內飾材料多用此。還不普及價格較高,主要在高端4s店供應,可以說是明日之星。至於選擇哪一種腳墊,還要看你自己的喜歡,最好是到實體店面去看,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
3. 賓士C260星耀臻藏版改裝作業 外觀內飾升級顏值更高
「身為一個汽車銷售和汽車愛好者,在2020年8月底那期搖號中號後就一直在糾結買什麼車,預算30萬的前提下,第一時間看了寶馬3系,奈何看中的2.0T8AT325i耀夜落地要35萬左右了,所以經過對比還是選擇了賓士C級,因為快換代的原因,外加同級別動力操控質量可以說是同級別最差的原因,產品沒有太多的競爭力,現在購買的價格和配置都非常美麗,最終還是被這個性價比和考慮到品牌和保值率所以最後還是給C仔折服了。」
「主駕駛標配的迎賓門欄和加裝的主駕駛AMG蘋果樹迎賓燈,近2年款的車友買前排兩個迎賓燈就好了,後面兩個門的燈源被減配了。」
「這篇帖子也就寫到這里了,還算用心,畢竟這才是意義上屬於自己人生第一台車,自己賺的錢買的,,改裝范圍大概就是外觀和內飾,動力和避震剎車那些對於這台1.5T的車子實在沒必要,C級還是適合外觀黨哈哈。改裝自己喜歡就好,根據自己的預算自由選擇,不喜勿噴,祝各位看到帖子的網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滾滾,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賓士發動機在3年10萬公里內出現故障應該怎麼處理
10萬公里內易壞、通病清單
(為方便車友記憶,按出現概率的高低排序)
1. 發動機及變速箱機腳墊
【普遍出現時間】四五年、七八萬公里,其中變速箱位置的機腳墊最容易老化(總共3個)
【症狀】熱車狀態下車內發動機噪音大、有規律震動明顯。如果覺得沒有能力判斷,到5年8萬公里就直接換掉好了(不用吊發動機,直接從車底換)。
【後果】主要影響行駛體驗(換過的車主普遍評價「脫胎換骨」),長期不換可能影響助力轉向。我的車助力轉向時重時輕,一年沒找到原因,差點要換助力泵時,一換機腳墊助力馬上恢復正常。
【維修成本】外面1500~2000,4S基本乘二
2. 發動機凸輪軸問題
【普遍出現時間】7、8萬公里時
【症狀】初期冷車啟動異響、後面發動機會故障燈亮,可電腦讀出錯誤碼為「P001685凸輪軸位置與曲軸位置比不可信」
【後果】一遇到馬上修,不管的話把鏈條拉長修起來就麻煩了。
【維修成本】4S三萬多,外面一個6000多一對1萬內。據說新的凸輪軸材料強度已加強,換過後就不會再出現,所以明顯是發動機設計缺陷,以前4S店不認,今年只要一直在4S保養,基本都可以善意索賠成功。
3. V型皮帶及漲緊器、惰輪等
【普遍出現時間】V型皮帶不算通病,賓士星徽保養菜單里也本來就有提示「V型皮帶約10萬公里或6年更換一次」(https://www.mercedes-benz.com.cn/customer-services/maintenance-menu.html)不過同時附屬的漲緊器、惰輪等也會一起壞,比日系車耐用性差遠了。
【症狀】忽略症狀,有個五六年就換掉,同時漲緊器、惰輪等基本也都需要換掉。
【後果】發動機前部像切割機一樣尖叫
【維修成本】外面一兩千,4S基本乘二
4. 輪速感測器
【普遍出現時間】三五年、看運氣。有個杭州2012年車主幾年前剛換過,最近又出現了。
【症狀】主屏幕輪流報錯:胎壓異常 / ESP和ABS功能失效,
然後剎車HOLD功能也沒了。其中胎壓檢測,國外的賓士C都是靠氣壓,國內的賓士很坑爹把此功能閹割掉了,直接用4個輪輪速來猜有沒有漏氣,如果4個胎都缺氣,是不會提示的。
【後果】各種依賴感測器的功能失效。(短途開開不影響,不用叫拖車直接開到修理點。把車比喻成空調,可以理解成溫度計壞了所以設定溫度之類的功能當然也不能用了,但開空調還是工作的)
【維修成本】4S 1600換一個。一般建議左右一對都換了,一個壞了另一邊輪上的壽命也差不多了,一起換可以省點工時費。
5. 減震襯套
【普遍出現時間】四五年、七八萬公里(可參考最近很火「此地無垠」老師的賓士E及寶馬5新車10萬公里測試視頻,賓士10萬公里換了多次減震)
【症狀】車過減速帶,有硬噴硬的感覺,基本就是減震襯套老化了。長期不修輪胎托臂會破裂,破裂那個輪胎,停車轉向時會有上發條一樣的咯咯聲。
【後果】自己想想支撐輪胎那麼粗的托臂破裂,可不可怕
【維修成本】襯套一兩千,托臂兩三千
6. 節溫器
【普遍出現時間】一個百人的賓士車友群,每年冬天總會有不少人遇到,普遍也是四五年、七八萬公里,尤其是漏過防凍液、車溫高過的車基本節溫器會一起掛掉。
【症狀】冬天發現發動機溫度上升困難,好不容易到90度,一開暖風、除霧、空調,立即掉到60度。
【後果】1.冬天冷。2.長期不修發動機總在低溫環境工作影響壽命。
【維修成本】外面千元以內,4S不詳(因為他們連哪裡壞了都不知道,後面會提到)
7.其他偶發情況
①賓士電瓶和其他電瓶有點不一樣,會帶一根排廢氣的管子,每次換電瓶時一定檢查管子是否脫落,否則有毒廢氣隨空調排進駕駛室,對人體傷害大。如果每次急加速、高速時車內有異味關注此點,曾有車友4S店開出來新車管子就沒插牢。
②每次換火花塞時,關注一下火花塞有沒有被泡在機油里。
③W205車型三大件比W204可靠,但中控異響概率高於W204,中控異響有嚴重的車友是中控焊點不牢,直接把方向盤等前部全部拆掉維修。
5. 今天,我的2020款賓士GLC 300 L 4MATIC 動感型轉正了
我的愛車自1月21日提車至今己2個月有餘了(當天發了帖),由於發生新冠疫情無法上牌,一直使用臨牌,沒有正式身份。隨著疫情好轉,車管業務逐步有限度放開,2月底辦理了新車牌照指標,3月中旬到車管所驗車,今天終於收到郵政快遞寄來的嶄新車牌。
在擁堵的市區行駛,這油耗家常便飯
以上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