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賓士A200L運動時尚,山脈灰,畢竟車如老婆,車無完車!
家用第二輛車,賓士A級不錯的選擇。
7月頭提車:武漢常青路4S提的車,優惠4W,裸車22.38W。如今用車整整一個月,說一下用車感受:1:外觀和內飾:A級三廂車外觀設計感不錯!雖然車身不大,但個人感覺整體感還是比較符合賓士的品味。而且內飾A級的賣點和亮點,所以大連屏和車內用料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並且這輛車內飾是拼色的,個人還是比較驚喜的!(拼色不喜勿噴)2:動力感受:市區跑絕對足夠,常規舒適模式下,起步有點偏肉,有點沒勁的感覺,一檔升二檔反應快,有稍許頓挫感,二檔升三檔有點反應慢,剛開始開還以為動力響應慢,後來才發現只是抵擋有點肉,上了四檔動力輸出就出來了。在堵車跟車上,稍微顯得有點遲緩。但抵擋超車也沒太大阻力,只是油門要踩深一點。但後來切換運動模式才發現,A級1.3T的動力的發揮才體現出來,個人覺得有點猛。動力輸出不亞於2.0T的車。油門輕輕踩,有推背的感覺,轉速也一直保持3000轉左右,還有一點點小聲浪。運動模式確實也算得上驚喜!其它模式很少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區跑動力上肯定可以的。哪怕追求一點點速度激情都夠了。不誇張!3:操控和功能感受:方向盤指向性不錯,比較厚重。但40碼過彎車身感覺有點側傾,懸架比較適中,過坑和減速帶都比較舒適。個人感覺被動保護功能有點雞肋,總是遇到一些不平的路面,或者會車駐車有障礙物,警報就會叫,讓人有點慌的感覺!Hold功能很實用,感應雨量雨刷功能有點不實用,還是要手動調節。個人覺得Carplay不太實用,介面很不方便。並且多了Carplay功能,就減配了儀表盤地圖放大功能,還是要在中控屏上看地圖。有點不方便,感覺有點遺憾。4:內部空間感受:我常年開SUV,個人覺得A級內部空間跟中型SUV差不多。後排坐三個人也可以,前排也比較寬松。空間感覺還不錯!至少比預期的感覺大一點。後備箱容量也比較大。個人對空間的需求也是很高的!基本上能滿足日常一家人的條件。不足之處:這一個月還沒發現網傳的一些毛病。總結:畢竟是一台入門級車,個人覺得各方面還是很不錯的!點贊!個人感覺少了一些豪華感,多了一份科技時尚感!本人四十不到,家用第二輛車,想買一個低調一點的代步車。在買A級之前,網站上看了很多車,也考慮過Q3,TT,但去了4S店看了奧迪和賓士,還是選擇了賓士,真心看了實車喜歡,顏色也比較低調。別的都不想考慮了。雖然之前還想等等新款CLA,入門超跑小鋼炮,無邊框車門,但覺得超出了預算(堅決30以內),加上之前6月底還不知道啥時候上市,就放棄了。現在雖然7月底8月新款出來了,但真不後悔買小A。畢竟車如老婆,車無完車!男人不分年齡身份,都有兩大愛好。。。但首先祝大家都能買到自己喜歡的車![偷笑]
B. 二手賓士A級怎麼選最不保值的賓士車,二手性價比極高!
選擇二手車,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好的車,我也相信大多數童鞋都和我一樣有個豪車夢。對於很多購車預算15萬左右的童鞋來說,買新車基本就告別豪華車了,但如果考慮二手車的話,選擇面就非常廣了,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二手賓士A級該怎麼選!
賓士A級的歷史在賓士各款車型中算是比較年輕的,第一代底盤代號為W168的的A級在1997年才正式量產。2004年第二代賓士A級誕生,這代A級在2008年初迎來中期改款,但直到2010年年底,第二代賓士A級才正式進入國內市場。
緊接著在2012年賓士A級再次換代,這次發布的第三代是最成功的一代,也是國內消費者最熟悉的賓士A級。這一代底盤代號為W176的賓士A級基於全新的MFA平台研發,外觀、尺寸、動力和配置上都有明顯的變化。
目前最新在售的賓士A級為2018年發布的第四代A級,這代A級回歸了賓士車的豪華屬性,雖然是一款入門級緊湊型車,內飾卻和家族大哥大賓士S級看齊,當然價格相對也是非常的昂貴。第四代A級多了三廂版車型,主要為了迎合國內市場,三廂版賓士A級已經國產化。兩廂版的第四代賓士A級則繼續採用進口的方式在國內銷售,且售價遠高於國產三廂版的A級。
購買二手車時,車型換代與否對價格影響也非常大。目前二手車市場上流通的賓士A級以三代和四代為主,其中包含了少量進口的第二代2011款賓士A級。第三代賓士A級主要包含了2013款到2018款,第四代則只有2019款和2020款,兩廂版和三廂版內飾區別不大,區別主要在外觀上。
第三代賓士A級的車源目前是最多的,各個年份的都有,因為新款的發布,第三代的保值率差了許多,它的性價比是最高的,也是我最推薦購買的,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相應年限的就可以。
第四代賓士A級因為有了國產化的三廂版本,進口的兩廂版A級購買的人就少了很多,相對二手車車源也少了很多。三廂版的第四代A級車源比進口兩廂版多,但因為年份較短,二手車價格都不低,性價比不高,適合想買賓士又不想年限太久的童鞋。
購買二手賓士A級的時候,盡量選擇高配或者頂配的車型。買新車的時候,低配和高配可能差好多萬,但是買二手車的時候,低配和高配可能就差幾千塊錢,低配和高配在內飾上的檔次感和動力系統上差異是非常大的。
最後強調一點,二手車是「一車一況一價」,同一款車型,不同的上牌時間、配置、顏色、公里數和車況,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同時,不同地區同一輛車的價格也是有差異的,購買二手車之前最好對當地的二手車行情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再下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紅黑主義,2020款賓士A級 A200L運動提車滿月記
因為之前留學時老款的328i、335icoupe、回國後X1和X3開的很多,想來全都是全都是寶馬系列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打算添輛賓士試試味兒。當時去店裡的時候A系其實不在考慮范圍,就是擔心空間太小,所以是抱著買C260的目標去的。去了之後發現A系後排空間完全不比老C系標軸差,再加上無敵內飾的誘惑(老C系和新A比真的沒法比在這點)這個時候就開始搖擺了。再加上四兒子店裡給的老車置換條件還不錯,到時還可以置換新C系,所以第二家4s店也懶得看了(南寧本來優惠就不多,祖國偏遠邊疆地區的痛)直接當場交定金。很可惜性子太急,小柏林+獨立懸掛+18寸AMG輪子的加裝需要等4個月以上,等不起就算了。現在想來真的很劃算,強烈建議未來車友能等就一定加,因為你單獨裝的話最起碼得貴2個或以上,而且還不一定有。年前1月19號訂的車,剛好有一輛紅色現車,是我期望的顏色。原本估摸著年後2月4、5號左右提車,然後你懂的,拖到了26號提車。
D. 提車熔岩紅賓士A級200L運動版,實實在在的細節,品質上乘
提了一台大紅色的200L運動,兄弟開玩笑說,如果後面貼一張「新手上路」,肯定很多老司機都會自動保持距離,因為大多數老司機都和我一樣,覺得開大紅色的轎車十有八九都是女司機。又有兄弟問我:「是皓沙銀不夠帥氣邁?賓士我很少看到開大紅色的……」我也難得解釋,那就上個圖看看效果吧!
我看論壇裡面也有很多問車主這車能不能提的朋友,我也不純誇它,反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看得起建議上200的,年底了都在沖量,也有現車,現在提車還是劃算。反正對於我而言,這車動力和配置沒啥不滿意的。看不上就趕快決定買其他,總之早買早享受。
E. 賓士A級有哪些車身顏色選擇
木星紅,卷雲白,夜晚黑,南海藍色,碧璽綠色,宇宙黑色,北極銀色,山灰色,水硅釩鈣石藍色,寶石棕色,前三個是非金屬漆,後面是金屬漆,圖片拍出來有點色差,具體還要到實體店看看現車。
純手打,請採納。
F. 紅黑主義,2020款賓士A級 A200L運動提車滿月記
因為之前留學時老款的328i、335icoupe、回國後X1和X3開的很多,想來全都是全都是寶馬系列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打算添輛賓士試試味兒。當時去店裡的時候A系其實不在考慮范圍,就是擔心空間太小,所以是抱著買C260的目標去的。去了之後發現A系後排空間完全不比老C系標軸差,再加上無敵內飾的誘惑(老C系和新A比真的沒法比在這點)這個時候就開始搖擺了。再加上四兒子店裡給的老車置換條件還不錯,到時還可以置換新C系,所以第二家4s店也懶得看了(南寧本來優惠就不多,祖國偏遠邊疆地區的痛)直接當場交定金。很可惜性子太急,小柏林+獨立懸掛+18寸AMG輪子的加裝需要等4個月以上,等不起就算了。現在想來真的很劃算,強烈建議未來車友能等就一定加,因為你單獨裝的話最起碼得貴2個或以上,而且還不一定有。年前1月19號訂的車,剛好有一輛紅色現車,是我期望的顏色。原本估摸著年後2月4、5號左右提車,然後你懂的,拖到了26號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