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賓士的重卡德國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在哪裡
進口賓士重卡研發和生產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奧地利也有條生產線,只生產消防車
⑵ 北方賓士與北奔重卡有什麼區別或者說它們就是同一個廠家求高人解答
北奔重卡就是北方賓士 包頭北方賓士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重慶鐵馬集團公司、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產有限公司、山東小峰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股份制汽車企業,是 80 年代後期,國家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打造國內重車品牌,實施「高起點、高標准、高品質」戰略決策,全套引進德國賓士許可證重車生產技術建設的重點項目。
⑶ 戴姆勒將與福田在華生產梅賽德斯-賓士卡車
買車網Buycar從官方獲悉,戴姆勒卡車股份公司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針對中國高端卡車細分市場,在華生產和分銷梅賽德斯-賓士牽引車;福田戴姆勒將投入逾38億人民幣(超過4.85億歐元)進行新工廠收購以及全新設施和產線的建設。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Troska)表示:「我們希望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乘用車業務如此,商用車業務同樣如此。中國卡車市場正經歷轉型階段,特別是長途運輸領域,電子商務和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可觀的市場機遇。我們相信中國卡車市場擁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並將堅定不移地為其長期發展貢獻力量。今天不僅是戴姆勒本土化進程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中德合作典範的又一例證。」
福田汽車集團總經理鞏月瓊表示:「2012年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志北汽福田與戴姆勒的合作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目前梅賽德斯-賓士重型卡車的國產化項目是雙方合作的進化與升華,也是雙方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的正確戰略選擇。國產化產品源於梅賽德斯-賓士全球重卡平台且專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打造,集合了戴姆勒卡車的領先新技術。該項目將使福田戴姆勒形成豐富的產品組合,能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多樣化的車輛選擇途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梅賽德斯賓士卡車的品牌介紹
賓士屬於德國品牌,成立於1926年,總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市。職員19.7萬人,1993年完成銷售額591.02億元,年生產汽車約100萬輛,在國內有14家直屬廠,主要的子公司35個,銷售服務站100多個,在國外它擁有50多個生產裝配廠及6300多個代理機構和維修中心,產品行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賓士汽車,一個幾乎全世界無人不知的汽車品牌。從汽車誕生直到今天,賓士汽車的發展史不僅僅是一個傳奇,更是代表了人類汽車工業的發展史。賓士汽車已過百歲壽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號一樣,依然叫的響亮。賓士除以高質量、高性能豪華汽車聞名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車和重型載重汽車的生產廠家。賓士經營風格始終如一,從1926年至今,從不追求汽車產量的擴大,只追求高質量、高性能。
⑸ 重慶鐵馬 曾經重慶256廠的賓士NG732026A
鐵馬2026A越野 汽車
上世紀80年代,賓士的NG系列卡車可以說是歐洲諸多重卡廠商里的標桿之作。之後國內引進了該車型,並且將國產任務下派給了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廠。引進初期時,賓士卡車公司要求合作之前大量采購賓士的車輛。鑒於當時中國的經濟與局勢,要實現這個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重慶256廠使出了中國 汽車 發展的老路子——反向測繪,成功製造出了「國產」的賓士NG732026A,這就是後來的重慶鐵馬。
鐵馬生產的產品受到軍方高度認可,在軍用領域和油田作業領域大放光彩,如今已經更迭出多種產品。早前在民用工程車市場,鐵馬還有一定的立足空間,但後來受到大型車企的擠壓,鐵馬車越來越少,現在基本沒有鐵馬在民用領域使用。
後期的鐵馬車型不再使用賓士NG系列重卡方形格柵的前臉,而是融入的下一代車型賓士SK的設計元素,將「臉盆」狀的賓士前格柵搬上了NG系列平台。該車的鐵馬標被更換成了賓士標,其實最早北奔原廠車也有這么搞過,看上去與賓士的SK系列車型極為相似。後來的鐵馬保留了「臉盆」格柵設計,加裝到了紅岩新大康的同款隨州駕駛室上,非常的難看。
下面的保險杠造型堪稱硬核,橫平豎直的線條,加上近乎直角的過渡,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結實。但結實中又流露出一絲的廉價氣息,幾塊鋼材焊接一下就可以了,不過軍車要的就是這種耐用。
從側面就能夠看出來是NG80的駕駛室,卧鋪車窗尺寸基本和車門車窗尺寸相同,該車的卧鋪在當時還算得上是比較寬敞的。
車頂上安裝了額外的獨立空調
右側後視鏡為外擺鏡臂,一共安裝了三個鏡子。其中包含了一個弧面主鏡,一個前照地鏡和側面照地鏡,副駕駛車門上面沒有安裝門鏡。
一級踏板直接焊在二級踏板下面,踏板採用了全鋼制沖壓孔防滑設計。
相當標致的分段式車窗設計,車門上面還寫著4×4的驅動形式。
打開車門可以發現該車車漆原來是紅色的,車門內板做工比較精緻。車窗升降把手旋轉區域設計成了一塊凹陷區域,非常的人性化。除此之外,其餘零部件的布置也非常的用心。
座椅採用了可調節的機械減震
駕駛室內部一共設置了三張座椅, 中間的折疊座椅設置在發動機鼓包上面。後方卧鋪實際上採用的是雙層設計,二層卧鋪為旋轉形式,不使用的時候立置在駕駛室尾部,使用的時候橫放在座椅靠墊的水平位置。而駕駛室後部車窗採用雙窗設計,和MAN F90系列車型上的後窗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方向盤採用的是賓士造型的四副式方向盤,中間的LOGO是鐵馬的標志。鐵馬的標志特別有意思,直接借鑒了賓士的三叉標的設計,將下面兩個腳設計成上揚的造型。
後面的儀表特別精緻,左中右三個表觀察的都非常直觀。最左側的是車速表,中間的是轉速表,最右邊的則是綜合儀表,最上面一排是車輛指示燈。該車帶有軸間差速器和輪間差速器,這樣一來就使得整車的越野能力大有提高。
左側的撥桿,主要控制前雨刷器。
由於大多數功能按鈕集成在左右兩邊,使得中控台上特別平整隻有空調出風口。頂部邊緣突出的設計,也大大方便在平台上面放置物品。
工作台下面的啟動液加註器
變速箱擋桿,一共有1個倒擋、1個爬坡擋和8個前進擋。
車頂上的獨立空調
渦輪增壓系統安裝在發動機的末端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引進了采埃孚的機械變速箱和KHD413系列風冷發動機,早期安裝華柴道依茨的車型實在是讓人血脈噴張。但後來斯太爾WD615水冷增壓發動機發展壯大,大量的重型卡車紛紛實裝,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華柴的道依茨風冷發動機漸漸退出了車用舞台。該車搭載的是杭發的WD615發動機,令人感覺有些失望,而後來濰柴的發動機也納入了可選配置。
雖然說KHD風冷柴油機沒有實裝,但是當年引進的采埃孚ZF5S-111GP變速箱被保留下來,由重慶當地的綦江齒輪廠生產。變速箱採用雙H操作形式,帶有鎖環式慣性同步器。
已經模糊不清的采埃孚銘牌
車身中部的分動箱,夾在了油箱和排氣管的中間,所以比較難發現。
車輛的驅動形式為4×4,前後橋均採用了賓士技術的輪邊減速橋。車橋來自重慶大江,該公司和鐵馬一樣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該車發動機的生產商之一是河北華北柴油機有限公司,隸屬於內蒙一機,也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公司。說來說去鐵馬才是真正的「軍工品質」,在很多設計方面非常的簡單硬核。
該車採用20寸的無孔輪輞,為提高車輛的通過能力,匹配的是16.00R20的米其林輪胎。大尺寸輪胎使得後橋只能安裝一個輪胎,但是車輛通過性有非常大的提升。從保養的情況和配置基本可以判斷該車應該不是主力作業車,很有可能是一輛後勤保障車。
駕駛室後面安裝了一組站立平台,應該是隨同上裝安裝,上裝拆卸平台卻保留了下來。右側車架是油箱,左側是電瓶和儲氣瓶,油箱和儲氣瓶採用全鋼制結構。
為提高後橋的通過性,剎車分泵全部安裝在車橋的頂上。
雙層沖壓大梁
該車全部採用多片簧懸掛,保證承載能力。
重慶鐵馬曾經一度在國內各大特種領域受到青睞,整車除了發動機以外,幾乎與德國的賓士NG系列重卡相同。但後來鐵馬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消失在市場上,不過重慶鐵馬還是給國產卡車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