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開賓士為什麼仍被看不起大標賓士有什麼不同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跑嗎,況且現如今大街上的賓士還是挺多的,當然這里沒有說賓士不好的意思。所以在車來車往之中,大多數人都能認出賓士,不過看多了就會發現,有的賓士是立標,有的則是大標,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今天小編就請教了一位老司機來為各位解釋一下。
所以有些人買車的時候就很在意這個車標啊,執著想要立標卻又喜歡大標的車型,其實大可不必,某位小編說得好:“不管大標立標適合自己汽車的才是好標”,就像在大G上邊裝一個小小的立標,也確實太搞笑了吧。所以大家買車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商務用車比較多的話就買立標,如果自己在家用的話還是大標比較好,畢竟時尚又運動的豪車誰不愛呢?
B. 為什麼我那麼討厭賓士車的圖標
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德國汽車品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
梅賽德斯-賓士
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在國際上,該品牌通常被簡稱為梅賽德斯(Mercedes),而中國內地稱其為「賓士」,台灣譯為「賓士」,香港譯為「賓士」。
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汽車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戶獻上了世界上第一輛以梅賽德斯(Mercedes)為品牌的轎車開始,賓士汽車就成為汽車工業的楷模。其品牌標志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品牌標志之一,100多年來,賓士品牌一直是汽車技術創新的先驅者。
自從賓士製造了第一輛世界公認的汽車後,一百多年過去了,賓士汽車早已度過了他的百歲壽辰,而在這一百多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曾涌現出很多的汽車廠家,也有顯赫一時的,但最終不過是曇花一現。到如今,能夠經歷風風雨雨而最終保存下來的,不過三四家,而百年老店,僅有賓士一家。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於1909年為三叉星標志申請專利權,但賓士則屬於一個圓形徽章。戈特利步·戴姆勒的標志來源於戴姆勒給他妻子的信,他認為他畫在家裡房子上的這顆星會為他帶來好運,這顆三叉星還象徵著賓士汽車公司向海陸空三個方向發展。
梅賽德斯-賓士汽車標志的演變
1909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先生為了紀念他的VELO型車大批量生產,將三叉星內的齒輪圖案改為月桂枝,以示勝利,而標志內的「梅賽德斯」則取自其在奧地利的汽車經銷商埃米爾·耶利內克(Emil Jellinek)美麗女兒的名字。「梅賽德斯」在西班牙語中有幸運的含義,可惜這位美女於四十歲死於不幸的婚姻,而以她命名的做法卻不脛而走。
德國斯圖加特--夢想賓士
1909年6月,戴姆勒汽車公司申請登記了「三叉星」作為轎車的標志,象徵著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個圓圈,在圓的上方鑲嵌了4個小星,下面有Mercedes(梅賽德斯)字樣。「梅賽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為戴姆勒生產的汽車將為車主們帶來幸福。
賓士的標志最初是Benz外加麥穗環繞。1926年,戴姆勒與賓士合並,星形的標志與賓士的麥穗終於合二為一,下有Mercedes-Benz字樣,後將麥穗改成圓環,並去掉了Mercedes-Benz的字樣。而隨著這兩家歷史最悠久的汽車生產商的合並,廠方再次為商標申請專利權,而此圓環中的星形標志演變成今天的圖案,一直沿用至今,並成為世界十大著名的商標之一。
C. 為什麼北京賓士的車標被故意隱藏起來,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到,有些人還把車標摳掉呢,是什麼心態
選擇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地區建廠,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特斯拉一心想用盡最後一絲氣力來證明自己是一款豪華電動汽車,但是國內用戶可能並不會這么想。很多年來國產車、哪怕是在國內生產的車都要低國外品牌一截,這次特斯拉下線後可能會有中文字樣的「特斯拉」尾標,在這時一定會有一部分用戶將這一標志給弄掉、「變身」成為進口特斯拉汽車。
大家都知道摳汽車尾標其實是一項技術活,很多情況下都要用細線一點一點的揦,去掉尾標後還要一次又一次的用「化清」清理印記。正由於過程繁雜,許多的合資豪華品牌4S店甚至將去除中文尾標當成購車的一項附加服務:新車剛買的時候還是合資車,但是開出4S店大門竟然就變成「進口車」。雖然這種現象看起來有失大雅,但是現實中卻有許多這樣做的,對於這種現象合資品牌中的國內車企一方少不了非常失望,但是車主卻滿足了這一可笑的虛榮心。
就拿華晨寶馬來說。「華晨」字樣被人嫌棄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人習慣了「華晨金杯」這四個字。大家都知道金杯是什麼車?其實就是搬家送貨的小貨車、是麵包車,它如何跟自家寶馬相比較呢?但華晨寶馬「恨屋及烏」的背後,卻是在全球范圍內的31個寶馬的工廠中,華晨寶馬有著位居第二的質量,是僅次於寶馬德國柏林工廠的存在。所以華晨需要對自己有很強信心的,只是少數寶馬車主感到自卑。
有著同樣情況的還有北京賓士。北京自主品牌車型很多都是新能源家轎、中低端越野車等,北京賓士生產賓士A級、賓士C級、賓士E級、賓士GLA、賓士GLC、賓士EQC。遺憾的是北京賓士車主也並不了解自己的愛車,要知道北京賓士旗下車型都有很高的零整比,比如保有量較大的C級的零整比更是多年位列同級車排行榜首。換一種說法北京賓士一些車型後期會有很大的花銷在維修換件上面,「北京賓士」這四個字對於想證明自己的土豪身份是非常合適的。
再說到福建賓士車主摳標就表現的有點理得心安了。福建賓士MPV車型是多產的,一般情況下很少的車主會直接購買素車投入使用,大多數情況下會大幅改裝新車的內飾:上到星空頂、下到木地板、後面加音響、前面加隔斷等等,有些車型經銷商拿到手並且改裝後,原本幾十萬的售價直接變成超過百萬,在這時「福建賓士」四個字就顯得有些上不了檯面,這時候識趣的銷售顧問可能會直接詢問車主需不需要去掉尾標,而油頭滿面、大腹便便的車主也就坡下驢的應和道——這時候地球上就又「少」一輛福建賓士。為什麼新車落地就摳標?車主:不想被人看不起,更不想丟人!
以前奇瑞捷豹路虎攬勝極光有可能是幾輛汽車,但是在今天可能只是一輛車,這個尾標也多數為「奇瑞路虎」。對於路虎這一品牌現階段有些復雜,它旗下的進口車型有少數車型來自印度塔塔、多來自英國工廠、其餘的就是與奇瑞合資生產的國產路虎,去車標並不能代表「野雞變鳳凰」。除了以上幾種車型之外其旗下不同車型也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比如具有中國特色的神行這一款車,就算是摳掉它的尾標稍微有點汽車品牌常識的人也能夠一眼看穿。
實際上,華晨寶馬車主、北京賓士車主、奇瑞路虎車主等在許多人心目中已經稱得上成功人士了,摳標這一行為不僅暴露出自己對國產品牌的信心不足、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一款車型既然下線上市,那麼就有它存在的價值,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千萬不要在乎外人眼光、如果超出預算可以做其他選擇,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去摳標,你覺得呢?
D. 為什麼都覺得國產車標丑
國產車標與國外車標,哪個最難看?
說到車標的好看難看,其實更多的有先入為主的思維框架。賣的好的車,或者豪華品牌的車,你都會覺得好看,而賣的不好的車,你就會認為難看。
比如我就認為賓士的車標很難看,如果不是因為它是賓士,我實在不覺得它好看在哪裡,大眾車標也是如此,VW的排列像個牙沒長齊的怪物,哪兒好看了。下面我就列出幾個品牌的車標,大家看看到底誰更難看吧。
蘭博基尼:一頭牛你能好看到哪兒去,我們國產車也模仿過,直接被列為了LOW的行列,看來不是我們模仿的不好,而是起根兒這頭牛就非常難看。
布加迪:又是一台豁貴豁貴的超跑,車子雖然貴,但它的logo,實在不敢恭維,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把這個車標,掛在中國品牌上,你會怎麼想。
阿爾法羅密歐: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同意這款logo入選,但如果你看了它的山寨logo,立刻就會有同感,那就是吉利英倫。雖然這個logo已經被棄用了,但當時可是重金設計出來的。
國產車標最丑的幾個品牌,主要是跟年代感有關,在當時的年代,寓意也與現在不接軌,感覺很土,但實際上還有很多 汽車 品牌如果離開國產車身,還是可以接受的。
海馬 汽車 :這種沒有經過獨立設計,僅僅是修改了一下馬自達元素的車標,肯定是好看不了。我不明白海馬為啥還不懂得藏拙,非要把這個破車標做得大大的。
金杯 汽車 :它的車標太具有年代感了,那個年代擁有一個金杯就相當於得到了冠軍,如此直給的車標,跟現在的什麼是多麽的格格不入。
吉利 汽車 :雖然吉利 汽車 經過了N多次的修改稿子,最終留下來的居然是六塊腹肌,我無法理解這六塊彩色方塊代表什麼寓意。這個粗壯的大金邊邊,如果能細一些,可能觀感就沒那麼突兀了。
紅旗車標:雖然夠老,但寓意很清晰,設計很恰當,哪怕是一個60多歲的老車標,放在今天,依舊是一個值當收藏的藝術品。
蔚來 汽車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 汽車 品牌之一,在logo設計上確實選擇了國際套路,每一個筆畫都與幾何圖形完美結合,蔚來 汽車 的車標沒有模仿任何品牌,但卻走進了國際化。
樂視 汽車 :先不管樂視的FF 汽車 到底能不能成功上岸,但FF的車標確實是目前最好的國產車標,兩個F,躺在一起,實際上是躺在規范的幾何圖形中,並且與車身非常完美的融合,也非常國際化。
車標在國際上的設計基本上以寓意為主,要麼是一個區域的市徽,要麼是個貴族的家族徽章,要麼是幾個品牌的聯合。而中國是以視覺效果為主,所以大多看著都很山寨,不如國外有三菱,中國就要弄個五菱。國外的丑,屬於為了寓意而放棄沒敢,中國的丑,為了模仿而放棄寓意。
大家好,我是風子,我是一名 汽車 修理工。在我的修車職業生涯中,有修過國產車,也有修過合資車,也修過進口車。作為一個有著10多年的 汽車 修理工,各式各樣的車標都見過。茶餘飯後之餘的會和同事八卦一下某某品牌某某車標之類的。
國產車標很醜嗎?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我們國家的 汽車 工業起步並不算太晚,但是我們國家的 汽車 工業發展卻比較慢。早些年國民生活水平不高,能買車的都是政府機關等,導致 汽車 消費市場不大。能造車的也就那麼幾家廠商。就那麼幾家廠商造的車也不咋樣,都是摸著石頭在過河。在當時飯都吃不飽的時候,誰還關心你車標的美與丑。
隨著國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車 逐步走進千家萬戶。消費市場大了,誰都想進來分一杯羹。這個時候不管是騾子是馬,總得把車造出來佔領市場在說。所以各大廠商在給 汽車 取名字和選車標這塊就變得五花八門。反正就那麼個意思,好看不好看都不要緊的,賺錢才是王道。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 汽車 剛走進大眾家庭,大家對車有種熱烈的期盼,是車就好,只要是自己的,還在乎車標的美和丑。
隨著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選擇大了,需求小了。大家在買車時不在是以往的那種期盼的眼神,講究精挑細選,貨比三家,想要買到自己心儀的車。這個時候美與丑就顯現出來了。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國產車標很醜,那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每一個行業的發展必然會有那麼一段野蠻時期。我們國家的 汽車 工業水平發展也是近20多年,且是較為迅猛。有很多是新興起來的品牌。他們沒有國外那些老牌 汽車 企業那麼深厚的文化沉澱。一個車標它不緊緊是車標,更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內涵的展示。
國產車標真的很醜嗎,不能一概而論。就當下而言,還是有一些車標在設計上還是很多企業文化內涵的賦予。相信隨著國產車的不斷發展,車標也會越來越有內涵。我是風子,我是一名 汽車 修理工。用通俗易懂的詞彙解說問題,用客觀端正的態度評論問題。
提到某些國產 汽車 的車標,就好比是遙控器不小心按到了某個地方電視台的抗日神劇,真的能把你雷的外焦里嫩。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丑的國產車標歸屬,而在壹車熱評的眼裡,最丑的車標非北汽莫屬。
這不現在過年了,很多農村都在開始忙著殺豬了。
至於為什麼某些國產車標的設計咋就這么丑?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題主,有段時間也讓壹車熱評比較糾結。咱們都能抄出「保時捷泰」這種車型了,為啥寶駿的新車標卻改的像個扳手?這難道是在暗喻你的車將會無止境的修下去嗎?(這點純屬壹車熱評個人解讀)
一款車標的設計和 汽車 的外形一樣,也是需要工藝、技術與理念支持的,它代表了這個企業的 汽車 文化或者發展 歷史 。例如寶馬的前身是一個以生產飛機引擎為主的企業,所以在它的車標圖案中就可以看出當初飛機螺旋槳的影子。
其實壹車熱評一直覺得在我們的國產車企里,絕對擁有很多頂尖的設計和美工大師,在他們手稿里肯定都藏著一些沒有被某些領導們賞識的作品。
這個問題也在某種側面上也反映我們很多企業在做大做強之後,容易出現一些管理上的共性,譬如管理方式的閉塞,不容易接受外界的批評和好的建議,真正的決策者很難聽到最底下市場所反映的某些呼聲,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就非比亞迪莫屬了。
當年這個靠著低價位+高配置闖入市場的國產品牌,在牢牢占據市場一角之後,多年來似乎完全聽不到對消費者對於它車標和車型設計的不滿。這也導致比亞迪從當年紅極一時的後起之秀,落到如今徘徊在2-3線品牌的地位。
不過好在比亞迪如今轉變了思路,請來了奧迪的設計師艾格,同時也將自己的車標進行了全面革新,這也讓比亞迪目前重新煥發了青春,銷量也開始穩步回升。
說了這么多,其實大家也不用過於在意我們國產車標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畢竟小小的車標它也是需要 歷史 發展傳承的,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一些傳統文化延續的問題。
特別是某些國產車標由於誕生的比較早,在企業理念的潛移默化之下,後期的設計師們對車標的設計理念如果沒有革命性轉變的話,想要有多大改動那也是比較難的。
當然我們國產車的車標也不都是那麼不堪入目,也有值得炫耀的,例如:紅旗、觀致、傳祺、魏派等等,而且國外 汽車 也有一些我們覺得很難看的車標,例如:雪佛蘭、謳歌、大宇、利斯特等等。
最後壹車熱評想說不論現在的國產車標表現如何,首先將我們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做大做強才是最關鍵的一步,畢竟跟那些擁有厚重 歷史 感的老牌合資車企比起來,我們還顯得過於稚嫩了點。
這就好比只要地主家裡不缺錢,再丑的閨女都不愁嫁是一個道理,日久生情嘛!
車標好看與否,主要是 汽車 質量的反映。
先不說認為國外的車標好看,但是國產車標有幾個還真挺丑的,比如寶駿,眾泰。
我不是黑他們,而且感覺真的挺丑,一個馬頭,一個字母Z。打眼一看就感覺這兩車標毫無設計感。
有網友把寶駿510的車標改成法拉利車標,或者改成保時捷車標,整車立馬就上升了一個檔次。當然,除了這兩個外國標確實比較好看之外,還有人們對這種高端品牌的認可。
另外,不是所有的人都感覺國產車標難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外國車標好看。蘭博基尼的車標不是也沒有設計感嗎,它就是一頭牛,而且這頭牛在以前還是拉拖拉機的。瑪莎拉蒂的三叉戟,網友們也是親切的叫它糞叉子。所以,車標這東西,就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國產標有的像吉利,奇瑞,領克,wey,這些車標都是很耐看的。
之所以人們感覺車標難看,從根本上還是對產品質量的不放心。國產車在前幾年確實質量不盡如人意,這樣就算再好看的標人們也不買賬。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是國產的月亮離我們近啊。
相信不久的將來,國產車標也會樹立美學新高度!
我個人覺得吧,大家外國車標漂亮的主要原因是外國車壕啊…然後大家自然對價值高的東西賦予更多的好感,比如如下這位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類似這種簡約的車標還有很多
要真的單純從圖標設計上來說,我倒覺得海馬也沒有比賓士的丑啊。
更何況合資或外資車子也有車標比較丑的,比如大眾的,(純個人意見哈)
國產類似這種樸素(土)的也有,例如匯眾
還有和上一位傻傻分不清楚的上汽大通
不過,包子有餡兒不在褶上,一輛車的價值也不是在車標設計上嘛,大眾的車子還是不錯的,大通也新出了一款私人訂制的7座SUV,還在ANCAP上獲得了五星碰撞的好成績,也是為國產 汽車 鼓足了士氣。
現在國產車都在崛起,寶駿,吉利,廣汽等車企的銷量成績真是引人矚目,我覺得還是該給國產車足夠的鼓勵吧,不用糾結車標的。要不車廠都要學奇瑞了,車標都敢抄。。。。
其實也不存在國產車標一定比外國車標丑這個概念,各花入各眼,插座君就曾經總結出不少最美國產車標,確實在設計上別出心裁。
人們對車輛是國產還是合資有先入為主的概念,看到某台車的那一刻你知道這是一款國產車,那麼即使它的logo再好看可能都讓人有些欣賞不動。拋開對蘭博基尼和布加迪等品牌的固有印象,但看車標,只能說嗯…五顏六色,設計復雜,但遠遠沒有簡潔大氣的銀色車標讓人看著舒服,可是它售價擺在那裡不是嗎?再說定位稍低點,但仍然被國人認為是比較高級的大眾,「VW」兩個字母上下疊在一起,實在很難過度解讀…
有一部分車企某種程度上也被車標耽誤了,比如雪佛蘭帶有某種意味的十字架,比亞迪早年的「BYD」字樣,寶駿的「驢頭」等備受吐槽的設計,不管是國產車還是合資車,可能都面臨過類似的困擾。當然還有比「丑」更隱晦一點的,比如海馬這種僅僅把馬自達logo稍加改造就貼上去的,北汽這種車身設計再好看都能被一個車標「毀天滅地」的「豬鼻子」,還有力帆那個名為船帆實為鐮刀的迷之生物…
因此人們對於美醜的判斷可能也包含了很多的價值因素,當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不認識的車標,發自內心地贊賞/嫌棄的時候,再去確認一下它本身的價值,或許看法就變了呢?
1.國內設計起步晚,不被重視(尤其視覺表現)
2.國外設計師或設計機構具備一定獨立性,且被客戶尊重,而國內客戶是天,說什麼都是對的且不尊重設計本事,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3.創始人(客戶 ,業主)能量很大,自己畫的,然後找個設計師歸置一下OK,」我事業這么成功,畫個標致還不是跟玩似的」
4.設計是一門科學,在國內遇到博大精深,傳承千年的文化體系,沒兩下子你徹底蒙圈。舉例說明:「客戶對車標設計的要去是:高端大氣有檔次, 時尚 年輕有活力」看到這個設計要求無語吧。
其實有很多國產車的車標也不醜啊!就像現在奔騰t77新換的紅旗車的車標,我覺得很好看啊!
鄙視那些噴車標的!別克三個用過的套套,賓士丁字褲,奧迪4個套套,BMW爸媽亡,賓利頂著個大B,巴
博斯爸爸死,沒見你們噴!一群崇洋媚外的傻逼。BYD,斃外敵,博藝德,念一念,讀一讀是不是這樣。
早期的車企大老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他們,車標設計都是按照他們的意思定奪的,設計師沒辦法。那時候的老闆審美標准一般,加上想傍一下出名國際車企的標志,導致抄襲嚴重,四不像。只考慮意義上符合,形象上的VI應用估計都沒考慮過。直到最近開始國際化,設計審美上來了,才慢慢做出一些新的改變。比如比亞迪新車標就很有現代設計感。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見,其實各大車企車標都有其產生的背景,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只要他們還存在…越往高端發展,就會變化的得越好看。
E. 為什麼他說把賓士賣掉換成寶馬呢說賓士車標難看,把北京賓士摳掉了換寶馬。
我們知道,這幾年很多豪華品牌都開始國產,而對於這些豪華品牌來說最令人不舒服的時候就是國產車在後面需要標上本土車企的名字,比如奇瑞捷豹路虎和華晨寶馬,北京賓士。對於這種掉身價的標志,很多車主的做法乾脆直接摳掉本土車企的名字,只留豪華品牌的名字。
這位極光車主幹脆一步到位,直接把奇瑞路虎四個字全都摳掉,換上原裝的LOGO,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進口極光呢,逼格太高。另外,淘寶買一個路虎的LOGO也就十幾塊錢哦。
這位寶馬3系車主也直接把華晨寶馬給摳掉了,看來大家對華晨非常不待見,也許是虛榮心在作怪吧。
為了應對這種情形,看看北京賓士是怎麼做的。
仔細看圖,北京賓士這四個字都通過筆畫連接在一起,要摳只能全部摳掉,想單獨留下北京兩個字是不可能的,這也是說明北汽很有心機啊。當然,這樣一比,奧迪就是贏家了,因為幾乎沒人去摳掉一汽奧迪這幾個字。這也許與奧迪的品牌沒賓士寶馬高有關系。
F. 賓士有大標和立標,哪種車標更有檔次
賓士的大標和立標哪個顯得更有檔次?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賓士車不論大標還是立標,都挺有檔次的,只是車型定位不同,所以車標做的略有差別。有一句話可以說高度概括了賓士車標的定位,這句話就是「大標撩妹,立標聊商」。
大標的賓士,一般都是賓士系列較低端的車型,比如賓士A級、C級等,或者是SUV、越野車等運動感較強的車型,比如賓士大G、GLA、B、C、E等。這些車型的定位就是年輕、運動,購買的主要人群也是以年輕人為主。年輕就要張狂嘛,買了賓士車,自然就希望別人遠遠的就能看得到,所以就安裝了一個極為誇張的車標,使該車型的辨識度極高。很多小妹妹別的車可能不認識,但是賓士車幾乎沒有不認識的,並且也都知道開賓士車的一般都有錢,自然也趨之若鶩。所以說,賓士的大標,對小妹妹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
而立標的賓士,一般都是賓士系列較高端的車型,比如賓士E級、S級等。這些車型端莊穩重,豪華大氣,是頂級的商務用車,所以也是很多大老闆和權貴的最愛。在高端的商務圈中,沒有一輛頂級的賓士S級轎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擁有這樣車型的人,其實已經不需要用 汽車 來給自己撐場面了,只要這款車安全、舒適、並能彰顯自己的尊貴身份,還可以安全可靠的把自己帶到目的地,就已經足夠了。並且這樣的車型很少有老闆親自駕駛的,一般都有專用的司機。所以這樣的車型並不需要特別高的辨識度,一個小小的立標,就已經彰顯出這款車的尊貴大氣了。相反,如果使用一個超大的、誇張的大標,反而顯得特別的low,就像某些人穿衣服還要把商標露在外面一樣。所以,這種立標的賓士更多的用來商務接待、商務談判等場合使用,尊貴而不張揚,豪華而不外露,正符合一些大老闆低調內斂的風格。
總體說來,賓士的大標和立標相比,還是立標顯得更有檔次一些。不過已經開賓士了,對這一點應該也不會太在乎了吧,難道開賓士連這點自信都沒有?現實中的年輕人更喜歡大標的賓士,而上了年紀的成功人士更喜歡立標的賓士。
年輕買大標,年長買立標!至於檔次,我覺得差不多,E級分大標和立標,價格也就差幾千塊,你覺得貴了幾千塊就有面子有檔次了嗎?不存在,人們認為立標有檔次是因為S級,E級開出去就已經很有檔次了,立不立標的區別不大,在別人眼中,都是E。就像你問我,電動車是帶蓬的有面子還是不帶蓬的有面子,我肯定會聲嘶力竭的回答到,帶蓬的冬天有面子,不帶蓬的夏天有面子。主要是冷與熱、臉疼不疼的問題!但是你問我這兩玩意哪個有檔次,那TM就一個電動車,帶不帶蓬有個雞毛檔次啊!反過來講,都賓士E級了,開出去都有檔次,立不立標沒啥差別的!
賓士立標的肯定更顯檔次,只是立標車在碰撞行人後會對行人造成很致命的威脅,所以出於對行人的保護,很多原先立標的車型,都改用隱藏式的。不要只為了面子對他人造成人身威脅。很多人在購買一些豪華品牌車型後會加裝立標,也建議大家不要這樣做。
賓士作為一個高端 汽車 品牌,在標志的設計上就非常獨特,凸顯尊貴的氣質,「三叉星」的形狀具有更好的寓意,三個菱形針代表陸地、星辰和大海,寓意著霸佔陸地的同時也要征服星辰和大海。關於賓士大標和立標,那個種車標更顯檔次?有一個說話叫做「大標撩妹,立標談商」,立標強調尊貴和豪華,而大標則體現運動和 時尚 。
賓士大標和立標,其實在很早之前賓士的所有車型都運用的立標,後來時代變遷愈發年輕,才慢慢的出現大標。比如賓士C級、E級還有G級就以大標為主,而我們見到的S級就為立標,顯得尊貴無比。而且現在與的車型設計也有很大關系,例如駕駛一輛SUV然後掛個立標,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影響整體美觀。在當代人眼中簡約,扁平的車標比起360度環繞式的立體車標更有吸引力。
立標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非常尊貴的,因此在很多人心中對於賓士立標都有那股敬仰之情,開這種車的一般都是成功人士或者有商務需求的人,有一種代表權貴的感覺,如果選擇購買立標車型自己開,可能別人會覺得你是個給別人開車的,有句話叫做「坐賓士,開寶馬」一般來說立標是坐的而不適合駕駛的。
總結:無論是立標還是大標,它們都是為了契合當代車型的本身氣質,立標偏向商務大氣更加穩重,代表身份象徵,而大標則代表年輕 時尚 ,造型上回凸顯運動感,論檔次肯定是立標,但關鍵還是要看個人購車出於怎麼的需求而選擇。
賓士「立標」級別更高
賓士 汽車 的車標分為「立標&大標」兩種,哪種車標的級別更高一直爭論不休。其實這個問題有標准答案,但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這個品牌叫做 戴姆勒·賓士·梅賽德斯 ,否則永遠也搞不清楚哪種車標的等級最高,下面來簡單了解一下賓士的見識。
1:發明內燃機的「卡爾·本茨」創了【benz】 汽車 品牌,釋義為正是今天廣泛稱呼的賓士。該品牌初期的經營是舉步維艱的,因為在這一階段還是電驅技術主導市場,參考愛迪生和亨利福特合作打造的電動 汽車 。而噪音只是比外燃機 汽車 小一些的內燃機車,其用戶體驗仍然是相當一般的,只有戰爭才給了燃油車機遇,但賓士 汽車 稍微早了一些。
2:由於經營不善所以賓士沒有獨立經營很長時間,在上世紀初期就與「戴姆勒·梅賽德斯」合資。理論上母公司是戴姆勒,梅賽德斯和賓士以及後期的商用車可理解為獨立品牌,或者合並成的「梅奔」。至此賓士 汽車 在一步步的走向了 汽車 行業的第一陣營,但是這與立標與大標的分級有什麼關系呢?
很多人認為「梅賽德斯」有是一個有美好寓意或者其他什麼含義的拉丁文單詞,然而這真的是想得太多了。梅賽德斯是奧匈帝國領事 埃米爾·耶利內克 的小女兒的名字,以人名命名的 汽車 品牌並不少,但是這個小姑娘似乎既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也沒有什麼流傳於後世的文學、藝術或者音樂作品,這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但是她爹不普通。
由於戴姆勒梅奔初期的經營也很夠嗆,但是內燃機必然會有一段 歷史 ;耶利內克預測到了內燃機車的未來,所以一次性就訂購了30台戴姆勒 汽車 ,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大的訂單了。而且耶利內克同時獲得了奧匈、法國與美國的戴姆勒代理許可權,但條件就得用他女兒的名字命名,所以賓士是賓士、梅賽德斯是梅賽德斯,真實對賓士品牌有情節的消費者會選擇立標車。
一般理解為使用立標的「E/S」級賓士(benz·賓治)為正統賓士 汽車 ,三叉星車標代表的是海陸空的全面機械化,體現的是一種大氣和格局。所以只有立起來的三叉星才能體現這種寓意和氣質,於是商務人士往往會選擇E級或S級。
大標賓士沒有什麼寓意,其實只是因為車輛尺寸等級不夠氣場撐起這枚車標;同時處於碰撞安全的考量,綜合特殊設定立標的偏高的製造成本,於是這些級別較低的選項普遍採用大標。不過那些賓士的超跑車不用立標倒是個例外,因為這些車要嚴格計算空氣動力學,任何會增加風阻系數的設計都是不被允許的哦。
關於賓士的車標就聊這么多,選擇賓士最終還是會用到立標車,大標車屬於年輕人。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開賓士,登喜路!無論是立標還是大標,獨立應用就顯得單調,形單影只,枯調乏味。如果匹配登喜路商標,就顯得尊貴榮耀、高貴大氣、脫俗不凡、生機勃勃
當然是立標經典, 當年的虎頭奔霸氣側漏,立標猶如點睛之筆
這個就是屬於品牌印象范疇的概念了。
一般情況下,多數人會認為立標賓士更加尊貴。因為豪車比如勞斯萊斯、瑪莎拉蒂等也是立標的。
真實情況是,立標和大標其實差別不大,相反,立標更容易損壞。
賓士還是選立標有品位,大標看起來不夠行政端莊,但是大標看起來很張揚,記住真正的有品位的人喜歡低調奢華。所以立標還是很有逼格的。
立標有檔次,看S級就知道了,這是它家旗艦。主要看什麼年齡開,大標適合年輕人,立標適合年齡偏大一些的。
G. 為什麼說賓士的車標和外觀毀了邁巴赫
將邁巴赫的車標改為賓士的車標導致車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下降。
除此以外,邁巴赫是一個長期經營已久的品牌,將邁巴赫的車標改為賓士的車標,等於變相的放棄了邁巴赫這個品牌,那麼以往年度對於邁巴赫品牌塑造上的花費就等於是在做無用功,好不容易塑造起來的高大上的形象全部推倒重來,這肯定是一種失敗。
以往沒有將邁巴赫的車標使用賓士的車標時,一輛邁巴赫的價格可能能夠賣到上千萬,但是由於將其改成了賓士的標志,這輛車的價格可能就只能賣到上百萬的價格,這就是品牌效應的力量。
對於需求邁巴赫的顧客來說,他們追求的就是獨一無二型,邁巴赫的車標時刻在彰顯著這一點,但是換成賓士車標以後,這一個改動讓對邁巴赫這一獨一無二標志需求的顧客得到滿足,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這樣的換標無疑是失敗的。
綜上所述,邁巴赫的改車標的行為是一個失敗的嘗試。
H. 賓士的為何有「大標」和「立標」大標賓士真的「低人一等」嗎
在德國車中,除了奧迪,寶馬以外,賓士的新車也非常有辨識度,車標形非常大,很容易識別。但是不少人發現賓士除了大標以外,在其他車型上還看見過立標,這在奧迪,寶馬的車型上都沒有,那麼賓士的大標和立標到底有何不同呢?
而在國內的汽車市場,大標賓士非常的常見,因為我們不管靈魂和血統,只要是賓士車標就可以了,而且在很多車主眼裡,大標的賓士更加張揚高調,因此在國內大標賓士特別的受青睞,而立標賓士太過於成熟低調,並不適合我們。那至於想要買賓士的朋友,其實不用糾結大標和立標,他們的質量都差不多,關鍵還是要根據你用車的需求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