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踏飛燕」出自何處有何寓意
出自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踏飛燕。東漢銅奔馬體現了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現,反映了漢王朝的強大與富底。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銅奔馬微微地偏向一側的頭高昂著,前面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致向後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
(1)賓士飛燕代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馬踏飛燕出土環境
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雷台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雷台為前涼(301年~375年)國王張茂所築靈鈞台。現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座,其建築雄偉、規模宏大。
1969年在雷台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186年~219年)的大型磚石墓葬,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鑄造精緻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其中就有這個銅奔馬。
② 《馬踏飛燕》的象徵意義
馬踏飛燕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遊圖形標志,既體現了中國旅遊文化的深厚低蘊,而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騰飛!
意思是: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飛燕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
馬是古代陸地上速度的象徵,而燕子是天空中速度的象徵。馬踏在飛燕身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無所羈縛」的感覺,充滿體現了自由與開放!馬踏飛燕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銅奔馬微微地偏向一側的頭高昂著,前面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致向後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
東漢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漢朝政府給馬立「口籍」,武帝作《天馬歌》,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奉頌。
漢代社會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漢代的「車馬出行儀仗隊」和「出行圖」在墓葬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上是常見題材。銅奔馬別具一格,與其他車馬相互襯托,體現了墓葬隨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漢代開拓疆域,通西域,設河西四郡,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根據河西漢簡的記載:馬被廣泛地用於交通驛站、長城防禦、軍事行動、民族和親等方面。史料記載,漢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烏孫馬,馬在漢代可謂戰功赫赫,功績卓著。
③ 馬踏飛燕比喻什麼意思
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飛燕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馬踏飛燕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遊圖形標志,既體現了中國旅遊文化的深厚低蘊,而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騰飛。
馬是古代陸地上速度的象徵,而燕子是天空中速度的象徵,馬踏在飛燕身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無所羈縛的感覺,充分體現了自由與開放。
馬踏飛燕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一座東漢靈帝時期的張姓將軍墓,馬作疾速賓士狀,其右後蹄附一飛鳥,既表現其高度的浪漫主義意境,又穩定了銅馬俑本身的重心。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④ 馬踏飛燕是什麼寓意,馬踏飛燕象徵著什麼
1.馬踏飛燕,又名「銅奔馬」、「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2. 馬踏飛燕通高3 5厘米,長45厘米,寬 1厘米,重 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⑤ 馬踏飛燕是啥意思
馬踏飛燕
有人將其稱為「馬踏飛燕」,以表明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郭沫若也將之命名為「馬踏飛燕」,並曾潑墨揮毫寫下了「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豪邁詩句。
馬踏龍雀 有人認為銅馬俑所附飛鳥,從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龍雀,因此應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
銅奔馬 銅馬俑的造型雄駿非凡,它昂首嘶鳴,馬蹄騰空,作風馳電掣般的賓士,因而,經郭沫若先生鑒定,命名為「銅奔馬」,因為是由青銅製成,也稱「青銅奔馬」,這也是對這具銅馬俑最早的稱法。
天馬
有人認為,龍雀是風神,即飛廉,這種神鳥,不是一般的奔馬能夠踩踏的,因此,這具銅馬俑就是「天馬」。
盡管最後被確定的正名為「馬超龍雀」,但是「馬踏飛燕」的名字卻更加富有親切感和浪漫氣息。因此「馬踏飛燕」這一名字在民間沿用更多。
馬神——天駟 天駟」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駟」,亦稱「馬祖神」。秦漢以前人們都崇「天駟」為「馬神」,自商周以來,征戰中都少不了駿馬,因而就產生了對馬祖神的崇拜與祭祀。武威漢墓主人張姓將軍生前率騎戍邊,供奉馬神,死後殉葬銅制馬神,當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樣解釋,就墓主人的官職和職業特徵來說,都是合理的,「天駟」者猶言駟馬行空,以足踏飛燕來說明「天駟」和象徵其所處的空間位置。
⑥ 大飛燕花寓意,大飛燕的花語和寓意
1.大飛燕花的寓意是正義、自由,由於它開花的時候很漂亮,就好像是飛舞的燕子,會給人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所以就代表著自由。
2.它的花瓣比較薄,風一吹就會來回飄動,因此還寓意著輕盈。
3.因為它的寓意很好,所以可將其贈予身邊的朋友,也可以送給自己覺得有正義感的人。
⑦ 馬踏飛燕是什麼意思
是著名旅遊景點的標志,著名景點門口都有這個標志,一隻馬單腳踏在一隻燕子背上
⑧ 我們平常會形容充滿生機的一種人叫馬踏飛燕,那麼馬踏飛燕比喻什麼意思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精力充沛的人。他們做任何事情的效率都很高,完成任何事情的效率也很好。這就像早晨的太陽充滿了活力和無限的動力。我們經常把這樣的人形容為飛奔和飛翔。那麼騎在燕子身上的比喻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平常會形容充滿生機的一種人叫馬踏飛燕,那麼馬踏飛燕比喻什麼意思呢?
北有飛燕,南有牛虎銅案的由來
這是一個和飛奔的燕子同名的顧武。這是60年代在雲南畫的。文物的造型是老虎咬了大牛的尾巴,大牛卻把小牛護在自己的身下,代表一種犧牲和保護。它是歷史上古滇國用於祭祀的禮器。這件文物重心穩定,造型新穎。它既具有中原四足案的特點,又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是中國青銅作品的傑作。因為兩處文物都很有名,所以有「北有飛燕,南有牛虎銅案」的說法。以上是對飛燕的比喻,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件代表性文物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