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家賓士4s店一年能掙一億嗎
賓士4S店一年能掙一個億
❷ 賓士、寶馬、奧迪的研發費用竟然這么高!寶馬的460億都花在哪了
2020年進入到3月份,全球車企紛紛發布財報。每到這個時候,除了營收和利潤以外,最受人關注的就是研發投入了。因為研發投入決定了一家車企的產品生命力和持續「造血」能力。
在3月18日寶馬集團召開2020年年度財報新聞發布會上,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先生表示:「寶馬集團一直在持續投資未來和創新,年研發費用連續五年超50億歐元。」
不斷推出BMWi4這種比肩甚至超越傳統燃油車使用便利性的新車型,是寶馬在面臨電動化轉型中的強點。這也是在中國市場中,讓電動車從政策導向,轉移至消費者需求導向的最好解決辦法。
在向未來出行這個大命題的解讀上,寶馬集團一直在用「砸錢」這樣的方式,努力成為敲門人和領路人。畢竟當任何企業在身處大時代浪潮的時候,不進則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北京賓士上半年狂賺880億,一輛車的利潤有多大
根據8月31號北汽股份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財報,我們得知,北京賓士相關的收入達到了880.59億元,其毛利為238.21億元。而在銷量方面,北京賓士上半年銷售新車31.6萬輛,根據計算可以得出,每賣出一輛北京賓士,約可獲得7.54萬元的毛利。由此可見,一輛車的利潤有多麼巨大。那麼為什麼賣車的利潤如此之大呢?就讓筆者為你分析。
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銷售汽車所帶來的巨大收益,還應看到汽車製造背後所需要的研發成本。就拿北京汽車這個品牌來說,北京汽車僅兩年的研發費用就多達五十多億。由此可見,銷售汽車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障礙,一旦收益抵消不了研發成本,那麼整個企業就會陷入財政赤字。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汽車產業表面的風光,也要看到他背後的心酸。
以上就是比小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大家有其他觀點,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❹ 開賓士S600或者寶馬760LI 這些300萬左右的車 年收入是不是得3億以上 總資產50億左右才開得了啊
不會,有一些開豪華車的人其實就是撐面子用的,可能連流動資金都沒有,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買豪華車的話,就要考慮油價,所以還是要幾百萬的家底吧。
❺ 2020年有多慘賓士奧迪半年虧了200多億
【太平洋 汽車 網 行業頻道】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疫情之後,火遍全球的BBA都摔了一跤。以往,賓士寶馬奧迪(以下簡稱BBA)三大德系巨頭輕輕鬆鬆年賺幾十億歐元,如今也風光不再,上半年銷量、利潤雙雙下滑,更有甚者虧損了140多億元人民幣。
這對習慣躺著數錢的BBA而言,無疑是由天堂跌落凡間的體驗。
BBA上半年比慘大會
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有多難,不是體現在底層車企倒閉了多少家,而是體現在以德系、日系為首的頂層車企們的表現。就好像連學霸都難倒,才能證明試題有多難。從BBA目前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來看,顯然已經被難倒了。
今年上半年,寶馬集團、戴姆勒集團、奧迪品牌在財務營收、銷量均遭遇了重創,下滑幅度都超過了兩位數。
其中,戴姆勒集團虧損最為嚴重,大約達到140.33億人民幣,全球銷量銳減26%。
而背靠大眾集團好乘涼的奧迪也正面臨約61.91億人民幣的虧蝕,全球銷量暴跌22%。
寶馬成為逆風飛翔的少數派,由於第一季度息稅前利潤達到13.8億歐元(約合1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3%,所以即使在今年第二季度迎來十年來首次季度虧損,也能在上半年交出亮眼的成績: 盈利7億歐元。
雖然寶馬不虧反賺,讓賓士、奧迪足以變成檸檬精,但寶馬自己其實也笑不出來。因為寶馬上半年全球銷量已同比去年暴跌23%,營收更是下降22.4%。去年同期,寶馬早已經賺了231個小目標(28億歐元),今年才賺到去年同期的4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揮之不去,令經濟復甦進程緩慢,短時間內車市需求和熱度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此前,就有國外投資機構預測,疫情將導致2020年全球 汽車 產量下降16%(約1580萬輛),遭受疫情重創的全球 汽車 產業或將倒退十年,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嚴重。
所以,在疫情籠罩下,誰都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回顧2020年上半年,包括BBA在內的歐美車企可以用一片慘淡形容,自疫情爆發後,既是停工停產,還要跨界造口罩、呼吸機,錢沒賺到,倒是還要接連承受中國、歐洲、北美三大重要市場的暴跌。
不過即使困難接踵而至,上半年更是出現罕見性虧損,BBA巨頭們底氣還依然十足,其中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以及戴姆勒集團都預計下半年的表現不會太差,所以全年實現盈利問題不大。
畢竟作為一家跨國車企巨頭,BBA擁有的是穩定的現金流,以及超強的免疫力。這不是誇誇而談,回想2008爆發的金融危機,美國通用 汽車 破產重組、福特大肆變賣捷豹路虎和沃爾沃、克萊斯勒選擇與菲亞特聯姻,讓底特律這座 汽車 之城瞬間崩塌。
而德國 汽車 工業卻截然相反,2009年大眾 汽車 銷量逆勢增長1.1%,達到629萬輛;賓士2019年雖然全球下跌10%左右,但中國市場卻暴增77%。
一方面德國政府出台了減稅政策,一方面以BBA為首的德國車企在積極自救:最直接的方法是因應銷量下滑而縮短工時、減少生產設備和生產線運營時間,比如寶馬在2008年10月底開始,就對旗下幾個工廠輪流實行停產……
再者是大規模裁員縮減成本、增加員工培訓來提升軟實力等等……
所以即使面對這次新冠疫情,BBA們也處變不驚,對比那些巨虧幾百億歐元的車企,已是一股清流。
BBA:再省也不省新四化投入
如此豪橫的BBA成為了最敢在疫情期間花錢的全球車企:
比如戴姆勒在7月宣布9億元入股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孚能 科技 ,計劃持股3%;繼續推進全球3大洲7座城市布局9家電池工廠……
比如,寶馬斥資20億歐元,與瑞典動力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簽訂了一份長期供應合同;與國網電動、阿里巴巴等簽署合作協議;擴建大東、鐵西兩大工廠以及沈陽研發中心……
再比如,奧迪也在3月宣布將在德國英戈爾施塔特工廠組建電池工廠……
在錢包收縮的情況下,德國 汽車 巨頭們深知錢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時期更要注重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資本配置選擇。毫無疑問,新四化是他們選擇All in的領域,其中電動化、智能化這兩大趨勢必定是最花錢的領域。
寶馬計劃2023年前推出25種混合動力和電動車型,2030年新能源車銷量將超過700萬輛。
奧迪計劃2025年推出30餘款電動化車型,將占總銷量的40%。
賓士計劃2030年讓純電動和插混車占集團銷量一半。
計劃越激進,就越需要資金的支撐。寶馬就在上半年財報中坦言,研發投入超27億歐元,主要用於推進電動化進程,也就是研發投入遠遠高於利潤。
汽車 作為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產業,註定了BBA們即使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也需要不斷輸出資本,投入人力物力,持續增強競爭力。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同,如今正面臨百年一遇的危與機,所謂的「軟體定義 汽車 」正倒逼著車企求變創新。
根據數據顯示,在去年已披露的 汽車 相關並購活動中,有40%(約合130億美元)屬於C.A.S.E(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輛共享、以及電氣化)領域,同時C.A.S.E領域的相關合作也從2018年的423個增加至560個,同比增長32%。
對於德國 汽車 巨頭們而言,他們在燃油車時代掌握了技術制高點,那麼接下來的電動時代、智能 汽車 時代呢?就要看現在的付出與努力了。
什麼時候才能回血?看中國吧
除了不斷加碼新四化外,中國市場這個細分市場也是BBA重點深耕的領域。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 汽車 產銷已經佔全球總額的32%,疫情逐漸得以控制、經濟回彈速度快的中國正成為跨國車企的救命稻草。
全球咨詢公司AlixPartners更預計今年中國 汽車 市場年銷量將達到2250萬輛;其次是美國市場,預計將達到1360萬輛; 歐洲市場因部分地區受到疫情沖擊最為嚴峻,預計銷量僅為1410萬輛。
從BBA來看,三者上半年在華銷量均突破30萬輛大關,發揮穩定。從大環境來看,即使在2018-2019年車市寒冬以及疫情下,豪華車市場一直是車市的一抹亮色,不降反增。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在6月共生產豪華車23萬輛,同比上升37%,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7%,市場份額創出14.9%的 歷史 新高。這預示著豪華車品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瞧,DS多次告白中國市場稱:永不放棄中國;謳歌英菲尼迪累覺仍愛;林肯更是不斷加速國產……
雖然這些二三四線豪華品牌並未對BBA造成強烈沖擊,但如今在僧多粥少的競爭局面下,在風雲變幻的行業變革下,日子肯定不如以前舒坦。上半年的虧損正正敲響了警鍾,那麼下半年的翻盤、扭虧為盈將會是BBA最重要的課題。(文:太平洋 汽車 網 曾惠君)
編輯推薦閱讀:
賓士花9億元入股虧損千萬的企業 這是什麼操作?
股價直線漲停!被大眾看上的電池公司什麼來頭?
❻ 賓士市值多少
2020年的賓士公司市值較2019年上升了四個百分點,市值估計為235億美元。賓士汽車公司目前擁有12個系列,百餘種車型,年產量達到了近百萬輛。
賓士公司資產超過500億美元,每年的凈利潤達12億美元,雇員約40萬人,賓士公司年產汽車近百萬輛,其中轎車只限量生產五十五萬輛,這是為了保證高質量和「物以稀為貴」。
(6)賓士寶馬一年能賣多少億擴展閱讀:
賓士汽車公司的總部設在斯圖加特,在總部內設有龐大周全的接待設施。「賓士」已走過了百年的長路,從汽車的誕生直到今天,「賓士」以它無限生命力,創造了汽車史上無數個第一。
從1926年至今,公司不追求汽車產量的擴大,而只追求生產出高質量、高性能的高級別汽車產品。在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中,賓士公司產量最小,不到100萬輛,但它的利潤和銷售額卻名列前五名。
賓士的最低級別汽車售價也有1.5萬美元以上,而豪華汽車則在10萬美元以上,中間車型也在4萬美元左右。在香港市場,一輛賓士500sl汽車,售價高達165萬港幣。
❼ 寶馬2021銷量超賓士 德系三強的2022年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開合資股比後,寶馬集團率先完成合資公司的股比調整。從今年2月11日起,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所持股份變更為75%,這也意味著,未來華晨寶馬相應的財務數據將在2022年並入寶馬集團。據了解,這將為其帶來70億~80億歐元的收益。
展望未來
對於2022年的規劃,奧迪集團預計將交付180至190萬輛汽車;銷售收入預計將在620億至650億歐元之間,並保持強勁的定價水平。經營銷售利潤率預計將在9%到11%之間。集團凈現金流預計將達到45億至55億歐元之間。
由於俄烏局勢升級,寶馬集團表示很難對2022年的業績做出准確的預測,且無法將局勢可能存在的長期影響納入其預測。此外,半導體供應瓶頸仍將困擾汽車行業,預計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改善。但由於全面整合了合資企業華晨寶馬,預計2022年息稅前利潤將大幅增長,據了解,可能是保持在8%-10%之間。
同樣,梅賽德斯-賓士也並未作出具體的預測,只是公布其乘用車2022年的銷量預計將小幅高於2021年水平,但高端車系銷量有望增長幅度超過10%。
共同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電氣化是賓士、寶馬、奧迪未來發展的共同目標。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寶馬集團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為32.8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10.3萬輛;奧迪純電動車型銷量約為8.19萬輛;梅賽德斯-賓士新能源車銷量為27.2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9萬輛。
2022年,隨著上汽奧迪首批車型的交付,以及奧迪Q4 e-tron、Q5 e-tron以及e-tron GT的推出,將使其在華產品攻勢邁上新階段。到2022年底,奧迪在華銷售的電動化車型將達9款。到2025年,奧迪計劃向中國客戶提供5款本土生產的純電動車型。值得一提的是,奧迪計劃到2025年在電氣化方面將投資約150億歐元。
梅賽德斯-賓士計劃於2022年推出包括EQE和EQS純電SUV在內的一系列全新純電車型。在研發方面,賓士計劃2022-2030年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超過400億歐元,這在BBA中的投入是最大的。
寶馬集團預計,2022年將在全球范圍內實
❽ 看看美國奧迪、賓士、寶馬的全年銷量
2019年豪華車市始終充滿看點,不僅是競爭越發白熱化的一線豪華品牌,賓士寶馬和奧迪,還有大幅降價換量的沃爾沃、凱迪拉克,以及價格不降反升,熱度始終居高不下的雷克薩斯……無一例外,它們都和銷量增長有關聯。但是這其中在豪車市場的冠軍只有一個,2019年將會由誰包攬?
從上述三個品牌的銷量表格來看,在美國車市,年銷量最高的是寶馬品牌,其次是賓士,最後是奧迪,奧迪品牌和賓士寶馬相比,銷量差距非常明顯,算不上一個銷量水平的競爭對手。排名來看,和中國車市罕見的一致,畢竟以前都是奧迪一馬當先,現如今兩個車市出現了共同點。而不太一樣的是,在中國市場消費者購買力更強,品牌銷量漲幅也更明顯,賓士寶馬都達到了70萬級別,奧迪雖然表現稍遜一籌,但和賓士寶馬也位於同一水平線,差距不大。
如果非要論數據,在2019年大獲全勝的是寶馬,在中國車市和美國車市都拿下了豪車市場的冠軍,坐穩銷量一哥寶座,不過從整體環境來看,其實在這場爭奪戰中並沒有輸家,因為車市大環境低迷,能夠逆市上揚已經實屬不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寶馬賓士的品牌價值是多少呢
第2名:寶馬(去年第2)
2014年品牌價值:215.35億美元。2013年品牌價值:179.52億美元。
品牌價值同比增長:20.0%。
總榜單排名:第42位,去年第43位。
品牌貢獻:4
第3名:梅賽德斯-賓士(去年第3)
2014年品牌價值:140.85億美元。2013年品牌價值:124.01億美元。
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3.6%。
總榜單排名:第70位,去年第71位。
品牌貢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