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賓士汽車 > 賓士和bmw什麼時候合作

賓士和bmw什麼時候合作

發布時間:2022-11-22 17:46:13

① 寶馬的歷史

BMW,正式全稱為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國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檔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商,總部位於慕尼黑。BMW在中國、香港與早年的台灣又常稱為「寶馬」。

簡介
品牌
BMW集團除了以「BMW」作為品牌商標銷售各式汽車與摩托車外,也收購過多家外國汽車公司。目前BMW集團是BMW、MINI、Rolls-Royce三個品牌的擁有者。

歷史
萌芽時期
位於慕尼黑北郊的BMW企業總部大樓BMW的創始人卡爾·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時,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設立了拉普引擎製造廠(Rapp-Motorenwerke),從事航空用引擎之製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奧圖(Gustav Otto)也在附近創立了古斯塔夫奧圖航空機械製造廠(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實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勞斯·奧古斯特·奧圖(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奧圖循環引擎)發明者的兒子。

古斯塔夫·奧圖稍後與人合資,在1916年3月7日創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並且將自己創立了三年的工廠並入這家新廠。同年,拉普也獲得銀行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Camillo Castiglioni)與馬克思·弗利茲(Max Friz)的資助大幅擴張規模,但卻因為評估錯誤過度擴張導致營運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時黯然離開。他的合夥人找到奧地利的金融家佛朗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廠的業務,在1917年7月20日將工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縮寫為BMW),由帕普擔任首任的總裁。當時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軍需供應廠商的BMW特別在慕尼黑市郊的歐伯維森菲爾德(Oberwiesenfeld)軍機場附近設置了大型的工廠,持續地替軍方製造軍機引擎直到1918年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為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態(BMW AG),確立了之後蒸蒸日上的公司規模。

1922年時BMW合並了BFW,成為今日我們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該公司歷史時,公司的官方說法是以BFW的創廠時間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為BMW的創廠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時投產的Type IIIa,這是一具水冷設計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夥人之一的弗利茲所開發的高空用化油器,縱使在高海拔環境中也能發揮引擎的最大輸出。1919年時,BMW將一具該廠生產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裝到一架DFW雙翼飛機上,由佛朗茲·契諾·迪默(Franz Zeno Diemer)駕駛,在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今日BMW總部所在地)上空創下9,760米高的飛行高度紀錄。

從天上轉戰兩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境內禁止製造飛機,嚴重打擊了正在成長中的德國航空工業,也迫使BMW轉為製造鐵道用的制動器,並開始發展摩托車用的引擎。

1920年,由馬丁·史托爾(Martin Stolle)設計的M2 B 15引擎,成為BMW生產的第一具摩托車用引擎。1923年弗利茲設計了排氣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車,有別於該廠之前幾款摩托車產品都是採用鏈條傳動的設計,R32是第一輛採用軸傳動的BMW摩托車,從它開始軸傳動設計就成了BMW摩托車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們仍可以從該廠的R系列摩托車上看到此種設計。R32搭載的引擎其實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許正是這緣故,BMW在R32上首次啟用了設計靈感來自飛機螺旋槳的藍白方格旗廠徽(藍白格子是巴伐利亞邦的傳統象徵),並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年9月19日,摩托車手恩斯特·海納(Ernst Henne)騎乘著一輛排氣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車,在慕尼黑創下216.75km/h的世界紀錄。之後他又持續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紀錄,其中以1937年時創下的279.5km/h最驚人,該紀錄連續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邁向四輪產品領域
1927年時,位於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納赫市(Eisenach)的埃森納赫車廠,獲得英國Austin(奧斯丁)車廠的授權,開始製造該廠著名的Austin 7車款之德國版本,掛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銷售。隔年,BMW以1600萬馬克的價格,並購了該廠,也因此獲得Dixi 3/15 PS這款車的生產權利,成為該廠第一輛汽車產品。這輛車在經過BMW修改之後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國製造)之意,登場後大受好評,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產期中就賣出18,976輛之多。

至於1932年時登場的3/20 PS(又稱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產、四檔變速」之意),則是第一輛BMW自製的汽車產品。改良自Dixi的這款車搭載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擁有20hp/3500rpm的最大馬力輸出,與80km/h左右的極速,並且在同年於巴登-巴登(Baden-Baden)舉行的優雅汽車展(Concours d'Elegance)中獲得優勝。

1933年登場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關鍵代表性的一款車,它開創了兩樣BMW一直到今天為止都還維持著的傳統。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載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車,其二,該車款首度在車頭部份採用了著名的「雙腎」水箱護柵造型,雖然經過歷代的改款這雙腎造型也多經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調卻一直到今日都沒有改變過。

BMW對技術研究十分重視,在專業媒體測試中BMW引擎的馬力輸出往往比同級車高,然後又能保持優良的精緻度與低噪音,底盤操控性專業評價也常比同級車傑出,這些駕駛樂趣是BMW能在後來被公認與賓士(Mercedes-Benz)並駕齊驅的原因。

時間表
1916年:成立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
1917年:拉普發動機製造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
1918年:變成有限公司
1922年:從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變為寶馬
1923年:製造了第一輛摩托車
1928年:接管埃森納赫汽車公司
1929年:在埃森納赫製造第一輛「寶馬」
1934年:建立寶馬飛機引擎公司
1944年:在空襲中,位於慕尼黑的工廠嚴重被摧毀
1945年:被許可維修美軍飛機、生產摩托車。同時慕尼黑工廠被解體
1948年:戰後生產第一輛摩托車
1959年:全體股東大會,會上組織了戴姆勒-賓士的接管方案
1960年:7000名員工、年營業額2.39億馬克
1968年:寶馬進軍大中華市場

1969年:摩托車生產部門轉移到柏林
1969年:210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15億馬克
1970年:成立Herbert-Quandt基金會
1972年:新的管理大樓在慕尼黑落成
1972年:在南非建立工廠
1973年:蘭茨胡特工廠開張
1978年:推出氫能源發動機的概念
1978年:30000名員工、年營業額60億馬克。
1979年:位於奧地利的工廠開張
1984年:位於柏林-Spandau的摩托車工廠落成
1985年:開始建造研發中心大樓
1985年:為了發展、寶馬技術公司成立
1987年:雷根斯堡的工廠落成
1990年:研發中心大樓正式落成
1990年:70900名員工、年營業額達271億馬克
1992年:美國南卡來羅那的工廠落成
1994年:買入MG羅孚汽車,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在俄羅斯建造汽車
2000年:成立Eberhard-von-Kuenheim基金會
2000年:在泰國的CKD工廠落成
2000年:賣掉MG羅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2年:萊比錫工廠開始建設Baubeginn für das BMW-Werk Leipzig
2003年:申請Rolls-Royce名稱使用權
2003年: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造車
2004年:寶馬全球供貨中心在慕尼黑開始建設、2007落成
2005年:萊比錫寶馬新工廠落成
所有車款
汽車產品
BMW全體汽車與摩托車產品BMW的汽車產品是以車系作為分類基礎,每個車系之下再依照各車款引擎、驅動系統與配備等級的細節差異,各自有各自的車款名(例如760Li、645Ci、330iX)。由於近代的BMW車系都是以同樣的名稱,一代一代改款傳襲下去,因此往往會發生車名相同但車代其實前後有差的情況,為了避免混淆一般常以車廠內部的車系代號來輔助稱呼(雖然在商業上,BMW原廠並不直接公開使用車系代號),因此常可聽到E36 318i、E60 M5這樣的稱呼方式來區分BMW的各種車型。

現有車款
一系列(1er-Reihe):車系代號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門掀背車系。三門HATCHBACK E81. 雙門COUPE E82. 雙門敞篷 E88.
三系列(3er-Reihe):車系代號E90,2006年上市,小型主管級房車系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Touring)E91。雙門COUPE E92及雙門敞篷 E93.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60,2004年上市,中型主管級房車與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E61。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轎跑車系列,分別有雙門轎跑車(車系代號E63,2004年上市)與雙門敞篷跑車(車系代號E64,2004年上市)兩種車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華房車系列,2009年上市,有短軸型(車系代號F01)與長軸型(車系代號F02)。
Z4:車系代號E85,2002年上市,小型雙門雙座敞篷跑車。在2006年時新加入了雙門硬頂的E86 Z4 coupé車型。
X3:車系代號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門休旅車系。
X5:車系代號E70,2007年上市,中型五門休旅車系。
X6:車系代號E71,2008年上市,跨界休旅車SUV。
M車系
M車系是BMW旗下的高性能車種家族,由直屬於BMW集團的子公司BMW M公司(德文:BMW M GmbH,其獨立設置公司之前原本是BMW M部門)負責設計生產,除了少數幾款特例外,M車系的產品大都是以BMW原有的各車系車款為基礎,再加上由M公司特別開發的高性能引擎、傳動系統、空氣動力套件與其他方面的性能版零件與調校之後,獨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而除了整車生產的高性能版車型之外,M公司也負責開發製造BMW旗下各車系專用的高性能售後改裝用套件。

現行的M車系產品包括:
M3
M5
M6
Z4 M Roadster/M Coupé
歷史車款
三系列掀背車(3er Compact):屬於車系代號E36的已停產三系列衍生車型之一,采三門掀背設計,是3er Compact的第一代產品。
五系列(5er-Reihe):車系代號E39,於1997年上市、2004年停產的中型主管級房車車系,除了標準的四門房車外尚有衍生的五門旅行車款,是BMW歷史上最成功的車系之一。在2003年時由新推出的五系列(車系代號E60)所取代。
八系列(8er-Reihe):大型豪華跑車系列,於1989年上市至1998年停產,代號E31,頂級車款為850csi,搭載一具5.6升的V型12氣缸引擎。
摩托車產品
BMW的摩托車由引擎與傳動系統設計的不同,可以分成4種車系,分別是R系列,K系列,與F和G系列:

R系列:R系列主要的特徵是採用水平對卧雙汽缸引擎為動力核心。不過,BMW在早期所製造的單汽缸摩托車也是用R來作為車系代號(直到1993年才改為目前的命名規則),該廠第一輛R系列摩托車為1923年出廠的R32。
K系列:K系列是採用直列4汽缸引擎為動力來源的車系,在2005年K1200S車款發表之前,原本皆使用水平縱列4汽缸引擎,直到該車款發表後才改為前頃55度角的橫列4汽缸配置。第一部懸掛K系列之名的車款為1983年出廠的K100。
F系列:F系列是直列單汽缸或2006年才推出的並列雙汽缸車系,也是BMW摩托車家族中主要的非軸傳動(使用鏈條或皮帶傳動)車系,而未采軸傳動與多連桿前叉的車系。第一款懸掛F車系名稱的車款是1993年時出廠的F650,而第一款並列雙汽缸的F系列車款則為2006年出廠的F800。由於傳動系統與懸吊結構的差異,與較常被用在公路巡航的R與K系列車款相比,F系列較長被使用在越野或特技表演等特殊用車場合。
G系列:G系列是由F系直立單汽缸所衍生的全新車系(於2006年德國科隆車展中登場),但使用了不同於既有F系單缸的車架與與懸吊。此外,其系定位於年輕化的SuperMoto、越野以及街車之三種市場。
行銷活動
除了豪華與舒適外,BMW所製造的汽車產品素以饒富駕駛樂趣與優異的操控表現而著稱,配合這特色該車廠一直以來都非常積極地參與世界各地的許多汽摩托車競技活動,其中層級與投資最高的莫過於斥資參與一級方程式賽車(FIA Formula One)活動,該廠曾經是BMW-威廉士車隊(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贊助商與引擎供應商,但是2005年時,由於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結束了合作關系。所以在2005年中,買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車隊,並於2006年起改為車廠自有的廠隊BMW索伯車隊(BMW Sauber)參予角逐。

另外,BMW也曾大量提供新車協助電影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部份續集的拍攝,包括第17集《黃金眼》(GoldenEye)中的BMW Z3敞篷跑車,第18集《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BMW 750i轎車、BMW R1200重型摩托車與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車(當時Land Rover仍屬於BMW集團一部份),以及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BMW Z8跑車。BMW此舉被視為是置入性行銷的經典範例之一,但也因為在電影中過分強調BMW車輛的存在,遭許多影評及影迷批評過份商業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體質感。附註一提的是,BMW並沒有繼續贊助007第20集《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的車輛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車旗下所屬的幾個汽車品牌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與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取而代之。

② 寶馬奧迪賓士和中國合作生產的汽車有哪些

寶馬奧迪賓士和中國合作生產的汽車有一汽奧迪、華晨寶馬、北京賓士。

奧迪賓士寶馬是分別是開始國產的時間
1、1999年第一輛國產奧迪A6在一汽-大眾下線。
2、寶馬於2004年3月宣布中國生產,與沈陽華晨金杯汽車合作
3、第一輛國產賓士於2005年年底在北京賓士-戴克亦庄工廠下線

分別說說德國三駕馬車:奧迪賓士寶馬!
1、賓士是汽車的第一品牌!賓士的技術不成熟絕不會運用到汽車上的!賓士有卡車、客車、特種車,世界最先進的坦克-德國豹式坦克的發動機MTU就是賓士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柴油機也是賓士的!賓士製造了第一輛世界公認的汽車後,一百多年過去了,百年老店,僅有賓士一家。
2、寶馬發動機雖然很先進!但是往往最先進的東西也是最不可靠的東西!寶馬創造了V12,但是賓士V12用雙增壓已經好多年了!寶馬近些年才開始嘗試用增壓!另外缸體質量可靠的發動機才敢裝增壓!
3、技術含量奧迪最高,設計理念非常超前,萬向球代替車輪,靈活機動性上的革新是劃時代的,奧迪的ASF全鋁框架車身和Quattro全機械四驅系統是德國三駕馬車里性能最好的。

③ BMW與MINI、勞斯萊斯,BENZ與Smart、邁巴赫是什麼關系

MINI與勞斯萊斯是寶馬旗下的企業,Smart與邁巴赫同樣也是賓士旗下的企業.
不同的是MINI和勞斯萊斯是寶馬收購來的,但Smart是賓士與Swatch合作出來的一個品牌,而邁巴赫則是由賓士在2002年復活的一個品牌.
記得採納啊

④ BMW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他們在1916年3月7日成立,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後來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其中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抹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汽車公司創建於1916年,原為飛機生產廠家,1928年開始生產汽車,當時叫迪克西牌(DIXI),二戰期間廠房被摧毀,戰後重建,並將飛機技術應用到轎車上,因而發展很快。目前,寶馬轎車在品質上已與賓士轎車並駕齊驅,在發動機等許多領域方面甚至超過賓士公司。寶馬與賓士已共同成為德國轎車的驕傲。

1916BMW最初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創建於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為BMW。

1919航空先驅Zeno Diemer創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記錄。採用寶馬製造的航空發動機打破記錄的Franz Zeno Diemer(中間)以及他駕駛的飛機。

1923首輛BMW摩托車誕生於慕尼黑生產線上。

1924採用寶馬發動機進行第一次飛行。至Persia20年代,飛機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空間距離。

1926飛行員Walter Mittelholzer採用寶馬航空發動機,連續七次打破世界記錄。

1936世界上所有系列生產的跑車中,寶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這一傳奇般汽車的設計師。

1983巴西人Nelson Piquet採用寶馬渦輪增壓發動機,榮獲「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稱號。這是寶馬賽車運動史上輝煌的一頁。

公司介紹:寶馬汽車股份公司是世界上以生產豪華汽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聞名的汽車公司,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公司始創於1916年,創始人是卡爾·拉普和馬克斯·弗里茨。原名寶馬飛機股份公司,1918年8月正式命名為寶馬汽車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職工5萬人。汽車年產量在50萬輛左右,摩托車年產量3萬輛左右。

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因此標志上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藍白標記對稱圖形,同時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寶馬汽車公司以汽 車的高質量、高性能和高技術為追求目標,汽車產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車界和用戶中享有和賓士汽車幾乎同等的聲譽。寶馬汽車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車界數一數二,因而各國警方的警車首選 的就是寶馬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售價高達3萬美元左右。由於寶馬產品以賽車風格設計,因而在世界賽車活動中寶馬汽車經常大出風頭。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小轎車。

⑤ 賓士寶馬有沒合作

當下

這項服務可使客戶便捷訪問擁有143,000個充電樁的全球最大公共充電樁網路,完成充電和支付。通過與市內專屬泊車位相結合,這將有助於電動出行的發展,同時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種技術,並與自己的移動出行需求相結合。

⑥ smart和benz 還有mini和BMW都有什麼關系

mini與勞斯萊斯是寶馬旗下的企業,smart與邁巴赫同樣也是賓士旗下的企業.
不同的是mini和勞斯萊斯是寶馬收購來的,但smart是賓士與swatch合作出來的一個品牌,而邁巴赫則是由賓士在2002年復活的一個品牌.

閱讀全文

與賓士和bmw什麼時候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冷凍機有哪些品牌 瀏覽:503
瑪莎拉蒂寶馬賓士奧迪買哪個好 瀏覽:581
廣東工業大學ic班學費多少 瀏覽:9
汽車都有哪些燈圖標 瀏覽:395
工業信息部門如何改革 瀏覽:337
中國進口掠奪者汽車哪裡有賣 瀏覽:887
賓士車輔助電瓶在哪個位置 瀏覽:825
鄲城到漯河是漯河的哪個汽車站 瀏覽:368
成都奧迪租車哪個平台便宜 瀏覽:412
定進口寶馬多久才能到4s店 瀏覽:715
寶馬汽車座椅怎麼樣 瀏覽:146
深圳羅湖哪裡有汽車客運站 瀏覽:212
永通汽車免檢標志在哪裡領取 瀏覽:927
黃色的汽車有哪些 瀏覽:676
廣東省有些什麼重工業 瀏覽:168
賓士a哪個版本有氛圍燈 瀏覽:745
賓士寶馬奧迪哪個4s店伙食好 瀏覽:763
如何製作汽車釘胎 瀏覽:19
汽車補漆如何遮擋圖片 瀏覽:881
工業噪音怎麼治理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