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大眾宣布了168億的在華投資項目,我國為什麼成了投資的好選擇
一些歐洲公司聽了美國的話,他們的投資率在過去兩年裡急劇下降。
幾年後,他們發現這是錯誤的,大眾汽車就是一個例子。各種各樣的公司都想早點退出,但現在又回來了。不久前,高通公司也開始在我國建廠,因此,只有國家穩定,沒有外部干擾,市場環境公平公正,投資人才才會充足。似乎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發現美國的話不可信。他們玩弄了中國市場,導致世界減少了他們在中國的投資。這就是他們投資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168億元,創歷史新高。許多德國汽車零部件廠正在江蘇常州新建工廠。大眾汽車,一家百年老店,將在中國煥發出新的光彩。大眾汽車正在中國投資,以增強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生存意識。
⑵ 賓士在華營銷策略是什麼
1、梅賽德斯賓士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1926年戴姆勒賓士旗下,在中國也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賓士汽車在中國的正式銷售始於1986年,2005年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市場發展迅速。 2020年,賓士品牌在華交付77.4萬輛,同比增長11.7%。豪華車品牌中,賓士與寶馬、奧地利並駕齊驅。
4、2020年,奧迪A6將擊敗賓士GLC,成為國內豪華車銷量冠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混雜的國內車市逐漸出現了分層。國企、民企中的上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在國內市場乃至全球市場都開辟了自己的廣闊天地。這些企業之所以能成為國內產業公司的領先不僅在於公司的實力和技術,更在於能夠實現完全自主研發到自主生產。此外,為了保護本土汽車品牌,中國政府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本土汽車生產的政策。
5、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的企業是那些將客戶滿意度作為其經營戰略的關鍵要素的企業。 客戶滿意源於服務經驗。 然而,賓士的客戶服務往往是通過其經銷商來實現的,因此標准化服務流程的建立可以確保來自不同經銷商的客戶從供應商處獲得相同的服務。
綜上所述,這就是賓士在華的策略。
⑶ 在上海開一家賓士4S店需要投資多少錢!汽車專業人員回答,
看在哪個城市開,如果是一二線城市,沒有土地,那就准備1.5億左右,如果有土地或租土地,准備1億就差不多;如果是三四線城市,要少很多,准備1億差不多了。資金需求,跟賓士官方計劃設計的4S店等級還有關系。
除資金外,賓士還要考察其他方面的東西,不是有錢賓士就會讓你們開的。如果你們只是有錢,那就放棄吧。
你想在哪個城市開,賓士官方有沒有在你說的城市開4S店的計劃?有沒有土地?有沒有行業經驗?
你的問題沒說清楚,我也只能泛泛而談
⑷ 北京賓士屬於國產嗎
北京賓士屬於國產。
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於2005年8月8日正式成立。
北京賓士工廠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業具備年產1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作為中國最先進的世界級汽車製造企業,BBAC以5大特色定義了現代化汽車企業的全新基準。
由此可見北京賓士雖然是一個合資企業,但是其開發技術是在中國,並且時中國先進的汽車製造企業,因此北京賓士屬於國產。
(4)賓士在華投資價值多少擴展閱讀:
國產賓士全新長軸距E級轎車的車外後視鏡是空氣動力學工程師的傑作,他們經反復試驗,設計出一個滿足三個關鍵領域(特定要求的後視鏡體幾何形狀。
從空氣動力學角度來說,由於空氣動力學效率非常出色,在風洞中開發的後視鏡體的空氣阻力僅僅占車身總體空氣阻力的3%左右。
此外,車外後視鏡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車外後視鏡在下雨時會因為表面的雨滴而使駕駛員的視覺效果產生偏差。
因此在外部後視鏡體的設計上,工程師特意在後視鏡體外側設有導流槽,可以將滴落在後視鏡體上的雨水導向後側,並精確的在設計好的位置排出。
⑸ 賓士車在中國都有幾個合資廠
賓士車在中國有兩個合資廠,分別是北京和福建,北京是生產乘用車,福建賓士是生產商用車。
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於2005年8月8日正式成立。北京賓士工廠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具備年產1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
福建賓士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6月,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青口投資區內,總投資4.346億歐元。其中,注冊資本為28700萬歐元。
福建賓士是戴姆勒在中國的南方項目,是戴姆勒全球戰略的重要生產基地。生產車型有V級車,威霆,凌特。賓士改裝車有威霆救護車、威霆警用車、威霆商旅車、凌特救護車、凌特應急通訊指揮車、凌特警用車等。
北京賓士的成立過程:
2005年6月,國家商務部和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批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重組、變更為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的投資總額增至60291.4884萬美元;
注冊資本增至40074.9784萬美元,其中: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50%,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一方出資占注冊資本的50%。
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的新廠區座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總面積為198萬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廠房佔地面積為210000平方米,8萬輛生產能力中25000輛為梅賽德斯-賓士E級和C級兩大系列轎車產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賓士
⑹ 戴姆勒在華20年成績單公布 賓士EQE明年國產並上市
易車訊 近日,我們從官方渠道獲悉,戴姆勒集團全資子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慶祝在京成立20周年。20年來,戴姆勒不斷擴大在華業務布局,與本土夥伴建立了互信合作、共同創造了發展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全新賓士EQE也將在中國本土化生產並上市。
梅賽德斯-賓士與中國的深厚淵源可追溯至1913年,可謂與中國有著「百年情緣」。自2001年戴姆勒大中華區成立以來,戴姆勒加快在華發展步伐,與中國汽車市場共同前行。這些年來,通過與中國行業領袖、科技公司、初創企業以及知名學府開展合作,戴姆勒持續加深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了解,以奠基未來成功。如今,戴姆勒在華業務已經覆蓋了汽車全產業鏈,無論是研發、采購還是生產、銷售和金融服務。
2005年,隨著梅賽德斯-賓士E級車作為首款國產車型投產,戴姆勒開啟了在中國的本土研發和生產歷程。如今,位於北京的工廠是梅賽德斯-賓士乘用車全球生產網路中最大的生產基地,見證了300多萬輛梅賽德斯-賓士汽車的下線,也成為中德精誠合作的典範。2010年,戴姆勒開始在福州投產梅賽德斯-賓士輕型商務車,以進一步滿足中國客戶對豪華商務車日益增長的需求。
除了高端製造,戴姆勒也非常重視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的本土研發。戴姆勒在華的研發中心在全球研發網路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涵蓋了電動出行、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車型本土化、整車測試和設計等多個領域。隨著全新戴姆勒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於今秋正式投入運營,戴姆勒進一步加強本土創新和技術研發實力,加快包含純電車型在內的梅賽德斯-賓士產品的本土化進程。
對於戴姆勒而言,中國不僅僅是一個業務市場。作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企業,戴姆勒一直致力於回饋中國社會。今年,戴姆勒職業教育培訓項目迎來在華15 周年,是公司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最新例證。自2006年在華啟動以來,戴姆勒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一直與中國高校合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涵蓋生產和售後等關鍵產業領域,截至今天已惠及9000多名學生。
自2010年以來,梅賽德斯-賓士持續通過「梅賽德斯-賓士星願基金」深入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截至2021年,星願基金已累計投入2.8億元人民幣,惠益人群超過150萬人,在教育支持、文化藝術、環境保護和鄉村振興等領域持續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貢獻。
2021年12月1日,戴姆勒集團正式劃分為兩家獨立實體,分別負責戴姆勒卡客車和梅賽德斯-賓士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業務的運營。戴姆勒股份公司也將更名為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股份公司,以進一步聚焦豪華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市場,持續把握業務發展和盈利機遇,並加速邁向零排放和軟體驅動的未來。伴隨這一歷史性的架構調整,戴姆勒在中國的下一個成功篇章也揭開了精彩的序幕。
憑借在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巨大潛力,中國將在梅賽德斯-賓士的全球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從「電動為先」到「全面電動」的轉型背景下,梅賽德斯-賓士將加速發力中國豪華電動汽車市場。至2022年,梅賽德斯-賓士在中國的純電車型將從2019年的一款拓展至五款,涵蓋多個細分領域。今年,繼國產EQA純電SUV和EQB純電SUV之後,旗艦豪華純電車型全新EQS也即將在中國上市。明年,全新EQE也將在中國本土化生產並上市。
⑺ 寶馬X5國產敲定 賓士GLE/奧迪Q7還會遠嗎
2018年車市哀鴻遍野,不少車企都紛紛下調了目標。但德系ABB的豪車市場卻是無懼市場陰霾,依舊節節攀升。旺盛的市場需求給予了德系豪華品牌信心,再加上政策的改變,華晨寶馬率先打破了50:50的股比,宣布華晨寶馬X5將在2022年投產。
寶馬X5在同級別車型中銷量是絕對領先,有時月銷量甚至比 賓士GLE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奧迪Q7兩款車總和都要多。同級別中銷量最好的寶馬X5國產消息宣布後,賓士GLE/奧迪Q7的國產化勢必也會提上日程。
繼寶馬之後,戴姆勒似乎也蠢蠢欲動,近期傳聞欲增持北京賓士股權至65%。雖然北汽已經辟謠否認,但是在這個時間節點和北汽長期依靠賓士“輸血”下,戴姆勒控股北京賓士並非鏡花水月。此外,一汽-大眾奧迪是否也會效仿華晨寶馬?除了ABB之外,一汽豐田投產雷克薩斯純屬YY?下一個打破股比的究竟會是誰呢?
華晨寶馬率先打破50:50股比限制華晨寶馬股比調整成為了車企合資新時代下的教科書式案例,但失去控制權的華晨被外界貼上“弱勢群體”的標簽,不得不為自身孱弱的話語權“埋單”。但換個積極的態度來看,華晨卻是最果敢與樂觀的自主品牌,沒有之一。因為丟失25%的股權意味著虧損嚴重的華晨以後每年大約將減少來自華晨寶馬約26億元左右的利潤。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自主能力薄弱的華晨已經痛定思痛,將合資股比調整放到更長時間軸和更大地域范疇內來衡量利益得失。
▶| 寶馬X5國產
那麼股比發生變化後,中方又將獲得怎樣的利益?首先,寶馬為表誠意將帶來純電動車型寶馬iX3和寶馬X5走進國產的大門,未來國產的戰隊也將愈發強大,對面的賓士、奧迪又要開始慌了。
作為同級別的王者,寶馬X5在銷量最紅火的時期月銷量比賓士GLE加上 奧迪Q7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的總和還要多,所以寶馬X5國產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向豪華車市場砸來。在寶馬X5國產化的刺激下,作為對手的賓士GLE、奧迪Q7也有望打出國產的皇牌,畢竟不走上國產道路更難撼動寶馬X5的地位了。
北京賓士或將成為第二個受惠者?距離華晨寶馬股權發生“驚天大逆轉”2個月後的12月2日,外媒傳出戴姆勒表達了增持北京賓士股比的意願, 將從當前的49%提升到至少65% 。雖然消息已經被北汽定義為“猜測性”議論,但是傳言發生的時間節點及後續思考耐人尋味。
畢竟在此之前,華晨董事長祁玉民多次以“瞎扯”回應寶馬將控股華晨寶馬的傳聞,最終還是敵不過強勢的寶馬,或許此時的戴姆勒也正像當初的華晨寶馬一樣先試探市場反應,同時保證股票市場不至於急劇下跌。
▶| 失去控股權將對北汽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集團凈利潤為22.52億元,同比減少64.62%。2018年上半年,北汽收入為769.02億元,其中702.19億元來自北京賓士, 近80%的利潤由北京賓士貢獻 。
今年1-11月,賓士在華1-11月銷量為603089輛,成為首個在本年內突破60萬輛銷量的豪華汽車品牌,毫無意外將摘得2018年豪華車市場霸主的頭銜。在實力如此懸殊之下,戴姆勒若實現增持將給北汽集團帶來史無前例的壓力。
此前,受戴姆勒增持股份傳聞影響,北汽股價在當日暴跌近15%。而根據瑞銀集團發布研究報告,若北汽對北京賓士持股降至35%,公司2019年來自北京賓士的盈利貢獻將由90億元下降至60億元,北汽整體盈利將由原本預期的40億元降至10億元。 劃重點就是北汽將減少30億元的利潤,這對本身造血能力較弱的北汽來說已經是非常痛的領悟了。
▶| 賓士將加註中國市場 GLE國產還遠嗎?
今年年初,戴姆勒和北汽宣布將共同投資119億元以擴大在華產能並建立新能源汽車工廠。上個月,繼2014年梅賽德斯-賓士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之後,戴姆勒又在北京建立了第二個研發機構中國研發技術中心。而 在未來幾年內,賓士將繼續引進6款車型,包括2款傳統燃油車型及4款純電動車型,顯然戴姆勒正竭力提速在華發展。
前面已經提到寶馬X5即將加入國產陣容,無形中也將逼使賓士GLE導入國產。雖然寶馬X5目前已經占據絕對優勢,但是賓士全新一代GLE也是不可輕視的勁敵,尤其是在科技感內飾與輔助功能,以及越野性能等加持下,必定增加寶馬X5以及奧迪Q7、大眾途銳等對手的壓力。
▶| 戴勒姆增持股權難度大
相比華晨而言,戴姆勒爭奪北京賓士主導權難度更大。首先,北汽敏感的政治關系就如築起一道擋在戴姆勒面前的防護牆。北汽作為北京市國資委管轄的重點企業,在過往博弈中頗為強勢。戴姆勒增持成功也就意味著北京賓士不再是北汽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兩家公司財報不能並表,這對北汽產生不少變數,雙方都會非常謹慎。
不過關鍵還是要看北汽一方的態度。北汽集團目前正經歷著加速轉型,不斷探尋一條新的自主發展路徑。北汽近年來提出了全面新能源化的戰略,在今年9月通過資產重組正式登陸A股(名為北汽藍谷),成為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
北汽新能源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佔有一席之地,2017年銷量達10.45萬輛,以EU系列為代表的車型憑借價格優勢取得不俗成績,但風光背後卻暴露出北汽新能源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過去幾年內,北汽新能源虧損分別達到1.84億、1.08億和3924.4萬,而另一邊政府已經為其提供了分別為5796.28萬、1.48億和2475.25萬的政府補貼。所以,正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的北汽是否接受戴姆勒的意願,還需要結合目前的盈利水平、未來的發展預期等問題。
另一方面,北汽比華晨在開發和吸收技術方面更具積極性,依賴外資方的程度較華晨更低。而戴勒姆增持股權還需看其最大單一股東吉利汽車與合資夥伴比亞迪的態度,所以戴勒姆控股北京賓士將比華晨寶馬更為復雜。
展開餘下全文(1/2) 2 奧迪迎新合資模式/助雷克薩斯國產 回頂部
奧迪也有望打破股比限制?
目前,一汽-大眾奧迪合資項目股份分配為一汽:大眾:奧迪對應51:30:19份額配比。與大多數豪華品牌不一樣,奧迪所佔有的股比僅為10%,因此在多年前就尋求改變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比例。2014年10月,一汽-大眾合資公司的股比結構由中德60:40調整為51:49,而隨著華晨寶馬率先打開股比限制局面後,奧迪會不會繼續跟進?
在一汽-大眾奧迪成立30周年活動時,官方已經表態暫無調整股比的計劃,畢竟在奧迪面前,其合資夥伴一汽是中國政治地位最高的汽車央企,想要改變現狀並不能輕舉妄動。 但奧迪會在新的合資公司(即一汽奧迪銷售公司)中尋求利益的平衡,而即將誕生的上汽奧迪合資項目中,奧迪與大眾集團共占上汽大眾50%的股份,德方已經擁有一半的股權。
在逐漸拓展中國市場之下,奧迪同樣會將更多車型引入中國市場。目前,奧迪國產車型中已經基本涵蓋多個細分領域。從市場環境來看,奧迪Q7具備最大的可能性。自2015年換代以來,奧迪Q7銷量幾乎處於下滑狀態,雖然起售價比兩位老對手寶馬X5和賓士GLE低,但配置多為選配,令奧迪Q7與對手逐漸拉開距離。
股比開放有利於驅動雷克薩斯國產
日前,豐田已表示暫未有改變合資公司股比的意願,但豐田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依然有增無減,即將在明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亞洲龍、卡羅拉和雷凌插電混合動力版(PHEV )就是最好的佐證。
另一方面,雷克薩斯國產的消息最近也是鬧得沸沸揚揚,一汽官方將“導入雷克薩斯豪華品牌”定為長期發展的目標,引來無數人YY。雖然這只是單方面的官宣,但股比開放政策這誘餌將加速豐田雷克薩斯導入國產,再加上後者在今年中國市場銷量已經逼近15萬輛,作為最後關鍵人物的豐田也有意將雷克薩斯導入國產,只不過沒有制定明確的時間進度表,相信國產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若雷克薩斯國產夢想成真,顯然作為銷量台柱的雷克薩斯ES將成為首款國產車型,一方面基於相同平台打造,配置與動力總成相同的亞洲龍即將在明年登陸國內市場,提前為雷克薩斯ES“試水”市場。
同為主力車型的雷克薩斯NX和雷克薩斯RX都是品牌最熱賣的SUV車型,定位低於RX的NX在國產化後無疑會擁有更高的價格優勢,其對手奧迪Q3、寶馬X1已經實現國產,所以雷克薩斯NX國產化也極具可能性。
股比開放後你必須知道的深意▶| 政策松綁的作用
對消費者而言,外資方在獲得更多的股權優勢後,必定將中國升級為地位更高的“戰略”市場,與此相配套的策略就是加速引入競爭力更強的產品。因此,消費者將擁有更豐富多元的產品可選,而售價是否更接地氣則要因“車”而異了。
從國家戰略層面,50:50的合資股比限制政策退出歷史舞台,終結了部分車企“躺著賺錢”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新政策將倒逼中國自主品牌提升競爭力。在更為公平、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政策的開放將形成鯰魚效應,加速淘汰落後車企。同時,未來中外企業將開展更廣泛更多元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合作,進一步增強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整體水平。
另一方面,合資股比放開讓外資享受平等的待遇,也有利於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獲得對等的權利,有利於中國汽車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比如廣汽、吉利、眾泰等自主品牌早已對海外市場發起進攻。
▶|政策開放後自主品牌怎麼辦?
在部分人舉雙手贊成股比開放的同時,也有聲音指出中國目前的汽車工業發展還未擁有足夠的底氣與外資方相抗衡。事實上,在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先例。在澳大利亞與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汽車製造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進口車輛以極低關稅甚至免稅進入澳大利亞,曾經在當地一家獨大的霍頓汽車長期欠缺競爭力,不敵外來者,被迫於2017年10月關閉。
當然,中國與澳大利亞的市場環境不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依舊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不少自主品牌如吉利、廣汽、上汽、一汽等已經把握住開放前期的先機,不斷鞏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根基。
▶|如何正確看待股比開放?
放寬後的股比限制政策正如一面鏡子,讓落後的自主品牌深刻認識自己的短板,並且發奮圖強尋求轉變,否則就如溫水煮青蛙般,多年以後只能淪為代工廠。
但過分執著於話語權恐怕只會是個偽命題,畢竟股比調整必定是基於雙方利益考慮的結果,在深度變革的今天,我們不妨以理性與長遠的目光看待一切的變化。(文: 曾惠君)
@2019
⑻ 開個賓士4S店需投入資金多少
摘要 您好!店面加裝修加人工還有日常支出和車本錢!最少也需要1500萬左右了!
⑼ 開個賓士4S店需投入資金多少
我們店注冊資金是3500萬。其實這要根據你那地方的地價再算,賓士對經銷商的要求很嚴格,佔地面積,建築 都有很詳細的標准,看你想做哪個標準的店呢,200的還是400的?辦公傢具的采購是制定的,死鬼了,然後是前期員工的找平,設備的購買,賓士的設備都是有制定的廠商的,價格死鬼了,在就是車輛的庫存了,你打算庫存話多少資金呢,還有零配件庫存打算預算多少呢?建議你找個專業人士詳細算算
⑽ 大眾宣布168億在華投資項目,中國市場為何對外資有巨大吸引力
因為中國市場規模較為龐大,擁有很強的消費潛力。其次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能夠滿足外來汽車製造公司的需求。
中國是世界上工業種類最為齊全的國家,也是人類歷史上工業種類最為齊全的國家。在工業種類的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中國相提並論。哪怕是作為世界的頭號強國的美國,在工業體系方面也無法碾壓中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已經越來越高,在一些國際組織當中,有很強的話語權。再加上中國經濟以及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也世界上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
歐洲目前正在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很多汽車製造企業已經紛紛逃離歐洲地區。就比如大眾公司,大眾公司已經宣布在中國地區投資168億美元,用來建設工廠等其他汽車製造車間。這也是大眾公司首次大規模在中國地區投資項目,同時也為其他汽車製造公司打下了標桿。寶馬以及賓士等公司,對於在中國地區投資工廠以及項目,都具有很強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