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是賓士追隨者的寶馬,是怎麼翻身成為賓士的競爭對手的
簡單地說,就是打造人設,二戰後賓士雖然在豪華車方面完全碾壓寶馬,但是在運動車方面卻有短版,寶馬於是便從這里下手,從設計到宣傳都開始瘋狂地走運動風格。
這輛車已出現就徹底地終結了賓士在入門級豪華轎車市場的份額,寶馬也從此成了可以和賓士正面硬剛的品牌。
——圖文摘編自 賽雷 著《三分鍾漫畫汽車史》
2. 賓士和寶馬相對比,為什麼說賓士的品牌力更強
因為賓士是汽車的發明者啊,汽車就是賓士發明出來的,所以品牌力會比寶馬更強,這就是和觸屏手機的發明者蘋果一樣。
3. 賓士汽車為什麼不如寶馬
一、由於要體現豪華性,所以動力不能弱。但強大的動力對於FF來講比噩夢還恐怖。FF的前軸工作太繁忙了,又要驅動,又要轉向,強大的動力加上復雜的轉向系需要非常堅實的前軸才吃的消,但這樣成本也就上去了,所以不如用後輪驅動。
二、FF其實是向經濟性和使用性做出的妥協。FF有先天缺陷,那就是轉向不足。前軸負荷過大,使得在過彎時,FF較FR更容易推頭。但FF較其他驅動形式更容易布置成員空間,並且較其他形式結構更加簡單,從而節省成本。
三、其實賓士和寶馬都有前驅車型,例如benz的B,A級車型,寶馬的MINI。
四、很多時候後輪驅動是一種堅持。例如BMW,BMW堅持所有掛BMW車標的汽車均為後輪驅動,或從後輪驅動發展而來的四輪驅動,這與豪華不豪華關系不大,而是BMW的品牌理念,品牌價值,那就是操控,而最能代表操控的就是後輪驅動。
五、並不是非後輪驅動就不豪華。audi,VW,標志,雪鐵龍等的豪華車系都有前輪驅動的版本,而且這些車型都是該國元首或正要的御用車型。
六,前輪驅動不一定不好,後輪驅動不一定好。現在一般的駕駛者都追求一種中性的駕駛感覺,但是前驅車先天轉向不足,後驅車先天轉向過度,因此出現了四輪驅動轎車和一大堆電子穩定程序還有更加復雜的懸架,讓各種驅動形式的車輛都可以一種更為中性的軌跡行駛。所以不見得前驅車操控就比後驅車差,也不見得後驅車加速等動態性能就比前驅車強。
七、前置後驅的技術是最成熟的車輛驅動技術。車輛從發明伊始就是用前置後驅技術。這種驅動形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前軸後軸各司其職,因此更易於控制。
4. 賓士與寶馬作了多年的競爭對手,為什麼賓士始終
寶馬與賓士的主要區別在於,同級別車價格的不同,發動機,品牌效應。
賓士的品牌歷史
從品牌歷史上就看得出來,賓士的創始人是創造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人,就是哥特裡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所以他們倆創始的公司毫無疑問應該是汽車工業的代表...
5. 為什麼賓士寶馬等豪車在國際汽車比賽上成績不行
國際賽事很多,賓士寶馬也不是不重視,主要看其運動管理部門的任務和能力分配,F1中賓士和寶馬都有參與,威廉姆斯也是由寶馬提供引擎。另外DTM中賓士的成績也無出其右,寶馬的運動部門也是達喀爾比賽中的雙料冠軍了,使用車型是迷你的countryman。只不過這幾項賽事在國內推廣和認可度不是很高。另外,作為這種高度的品牌,在賽事的品牌度推廣投入上已經不需要太多了,就好像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路虎等也都是如此
6. 寶馬和賓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什麼世界頂級大公司都有這么強的對手大神們幫幫忙
通覽全國,全球,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成長迅速的企業都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組成一個類似「雙子星」的共同體--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競爭,麥當勞與肯德基的競爭;海爾與海信的競爭;賓士與寶馬的競爭;寶潔與聯合利華的競爭;蒙牛與伊利的競爭,它們之間既有競爭又合作,既有戰斗又和諧,竟而不僵,合而不密,戰而不死,和而不同。 ---《蒙牛內幕》 羚羊要是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會被吃掉;而獅子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餓死。它們為了生存,羚羊和獅子只有提高速度。 這個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在一個草原上,牧人為了保護羊,就把草原上所有的狼殺死,起初羊的數量是很快增加,但是過段時間,羊的數量和質量明顯的下降,無奈,牧人只好狼請回來,此時草原才恢復起初的生機。這個故事道出一個道理:幫助羊成長的是狼。 中國加入WTO,面對外國企業的進入都大叫「狼來了」,殊不知,這即使機遇,而是挑戰。沃爾瑪進入深圳時,很多人就怕的要死,到處說:狼來了。更有甚者寫信給政府,讓政府出面管理這件事情。想想我們以前中國閉關鎖國,我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權衡過嗎? 說到草原也讓我想起了內蒙古的乳業兩大巨人:牛根生與鄭俊懷。牛根生在伊利時候,從洗碗工到副總裁,再威脅到鄭俊懷的地位,當時鄭俊懷在辦公室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牛根生無奈帶個遺憾離開了他願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伊利,1999年成立蒙牛乳業,區區四年就創造了多項「蒙牛速度」:當年的成長速度為1947.31%;僅僅用了4年時間,蒙牛在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即由第1161位飆升至第4位。我這里不是說蒙牛速度是多麼驚人,我想說的是要是沒有當年的鄭俊懷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也就沒有今天的蒙牛! 在蒙牛創立初期,牛根聲和鄭俊懷斗的死去活來,誰又能夠知道他們竟然住在同一幢樓的同一單位里。 「既生瑜,何生亮」,在我們中國不只是他們兩個,毛澤東與蔣介石也是一對。原本是同班同學的他們,陰差陽錯日後他們成了死對頭。軍事上我們不得不佩服毛澤東,他那「農村包圍城市」是經典的經典。蒙牛當時想進入深圳的時候,就是使用這個戰術,打了一片天地。 麥當勞與肯德基的競爭是空前絕後的,其實最了解麥當勞的是肯德基,最了解肯德基是麥當勞。那裡要是有麥當勞,不出幾天,旁邊肯定會出現肯德基。 曾經有一個記者去問賓士的老總:你們的賓士發展這么快有什麼秘訣嗎?賓士老總說:「因為寶馬把我們攆的太緊了」過後,這位記者又去問寶馬的老總:你們寶馬發展的秘訣是什麼?寶馬老總說:「因為賓士開的太快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德國這樣的彈丸之地出現聞名世界的汽車5大品牌。 余世維博士曾經說過:如果那一天你想不起來你的目標是什麼?過一段時間你的敵人會告訴你,但是已經太遲了。 偉大的成功,來自偉大的「敵人」,如果有人來攻擊你的弱點,謝天謝地,上天賜給你一個嚴厲的老師。
7. 賓士與寶馬作了多年的競爭對手,為什麼賓士
寶馬與賓士的主要區別在於,同級別車價格的不同,發動機,品牌效應。 賓士的品牌歷史 從品牌歷史上就看得出來,賓士的創始人是創造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人,就是哥特裡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所以他們倆創始的公司毫無疑問應該是汽車工業的代表...
8. 賓士與寶馬作了多年的競爭對手,為什麼賓士始終
這就是精微技術問題了,奧迪還始終覺得它跟賓士寶馬同級別呢。
9. 同級別的寶馬和賓士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品牌,應該是賓士。
在全球范圍內,作為汽車業和豪華車的代表,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賓士。
從品牌歷史可以看出,賓士的創始人是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人,即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賓士。所以他們創辦的公司無疑應該是汽車行業的代表,賓士的發展史就是汽車行業的發展史。所以現在發生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記錄汽車發展史的博物館在德國斯圖加特(賓士和戴姆勒的全球總部),叫賓士博物館。在這方面,寶馬只是純粹的高端豪華車,是賓士的競爭對手。寶馬的全球總部在慕尼黑,那裡也有寶馬博物館,但裡面記錄的東西總是無法超越賓士博物館。
就質量而言,兩者各有所長。在小排量發動機上,毫無疑問寶馬略勝一籌。他們認為直列4缸和6缸發動機對應的車型是同級別中最強大的。在大排量發動機方面,兩者應該說不相上下。但是很可惜寶馬到現在都沒有超級跑車,而賓士有邁凱倫SLR,發動機是AMG的8缸5.5升機械增壓發動機,寶馬沒有相應的競爭車型。當然,如果單純說發動機,可能意義不大。要知道,這兩家廠商都能為F1賽車提供發動機,他們的發動機技術當然是全行業最好的。這里對發動機的評價可以算是寶馬贏了。
不過賓士在兩個方面領先寶馬,相對容易區分。首先是空氣動性能。賓士的民用車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邁凱輪的車的特點,而邁凱輪的車在空空氣動力學性能方面在F1中名列前茅。表現出來的是賓士的線條柔和優雅(G級除外),寶馬的線條看起來剛勁有力。此外,賓士在一些局部設計中更多考慮到風洞效應(即行駛過程中風力對車身的影響),而寶馬在這方面略顯不足。最後,特點是競品車型同排量,賓士油耗比寶馬少。第二是舒適度。相比同級別其他車型,賓士在舒適性上明顯優於寶馬。這個事實幾乎被商業界普遍承認。不然怎麼會有人說「開寶馬,騎賓士」呢?言下之意,坐在賓士里會讓你感覺很舒服,而寶馬可以給用戶自由駕駛的感覺。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寶馬的3系能打敗賓士的C級,而寶馬的7系卻永遠無法超越賓士的S級。因為3系和C級的受眾更多的是年輕人,他們更注重動態表現,車開起來根本無所謂,但是很猛,而7系和S級的受眾聚集在有一定職業和年齡基礎的成功人士中,他們更注重舒適性,這才是王道。
從價格上看,同級別的賓士轎車價格略高於寶馬,全球基本遵循這個規律。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市場因其他因素略有差異。一方面是品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兩家廠商行業地位的影響。
另一個是兩個品牌在德國的地位以及相對的政府效應。在德國,寶馬只是豪華車品牌之一,國內還有賓士、奧迪、保時捷等等,但賓士的地位更高,它代表的是德國。無論是行業還是整個德國行業,賓士在哪裡都代表著德國的形象。就算你在德國做兼職,除了德意志銀行,另一個工資最高的公司是賓士,寶馬也只是一般。
但相對於品牌,賓士應該優於寶馬,最大的優勢在於品牌歷史和品牌內涵。但如果說產品,應該是對等的,互有勝負,各有所長。
就樓主說的,出事的總是寶馬,賓士沒怎麼聽說。實際上,還涉及到其他因素。
出生的寶馬大部分都是國產寶馬。同樣是國產,寶馬的國產化率遠高於賓士。這對寶馬來說是有利有弊。從積極的一面來看,提高國產率有助於降低價格,贏得更多市場,所以寶馬的3系和5系現在在國內賣得非常好,而賓士的C級現在狀況也不錯,得益於設計和動力的提升,但是E級的銷量很成問題。原因是國產後的降價幅度遠遠小於寶馬的5系。可惜E級的設計很中庸,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只是真的很欠缺。而且由於A6在中國的統治,現在處境艱難。寶馬5系經過加長後,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更高端的品牌,還可以獲得寬敞的內飾空空間。E級沒有加長,明顯是劣勢。
但是寶馬也要承擔國產率高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樓主考慮的重點。不要說我在貶低自己,但是中國的汽車工業和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確實還不夠成熟,很多零部件的水平還達不到先進國家的水平。這也是賓士德國總部拒絕提高國產化率的主要原因。但是寶馬為了讓3系和5系搶占更多的市場,提高了國產化率,但同時犧牲了質量,導致很多車各種小毛病不斷,讓寶馬3系和5系更接近日系車。而賓士C級和E級因為國產化率更低,質量保證更好,問題更少。基本上兩個品牌的進口車都沒什麼問題。
所以現在很多寶馬3系車主都願意買進口的320,質量上更有保障,但是稍微貴一點。
純品牌不太實用,關鍵看你的選擇,因為買車的時候不可能把某個品牌的車都買了吧?
希望這些話能解決你的疑惑。
10. 為什麼說寶馬把賓士當作競爭對手,而賓士沒有競爭對手
又是你?看來你真是賣賓士的,賓士的對手是奧迪,寶馬,雷克薩斯。寶馬好多年前銷量就已經超過賓士了,而奧迪去年全球銷量已經超越賓士排名第二,即使是今年上半年,奧迪全球銷量也比賓士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