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士技術公司「終止」與北汽合資 北汽德奔巨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合作僅5年,賓士技術集團退出北汽德奔,真帶不動還是想提前分家
近日,有消息表明賓士技術集團已經退出北汽德奔,這對北汽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北汽將無法繼續享受賓士技術「輸出」。
不久前,北京賓士第300萬輛車型正式下線,這也標志著北京賓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翻看北汽的財報就會發現,北京賓士堪稱是北汽的「超級利潤奶牛」,沒有北京賓士的財務並入,北汽將出現大幅虧損,而將北京賓士的財務報表並入後,北汽則大幅盈利。
這種現象已經持續數年,戴姆勒也並非不知情,而在合資車企股比開放臨近的背景下,賓士技術集團的退股又是否是「分家」的前兆呢?亦或是戴姆勒在合資公司北京賓士中尋求更多股權而籌集砝碼呢?
無論是哪種情況,北汽自主板塊接下來的路都不會太好走,讓我們一起期待變化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賓士不跟北汽玩了這只是賓士敲山震虎之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賓士退出北汽技術公司,北汽自主的「好日子」到頭了
近日,筆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梅賽德斯-賓士旗下的梅賽德斯-賓士技術集團(MBtechGroup)已正式「退出」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合資建立的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北汽德奔)。
長期來看,沒了賓士技術的加持,北汽的自主技術又難以被消費者認可,可以斷定其高端產品已經沒有了研發和換殼的基礎,實在難以帶來質的飛躍。那麼「向上」的夢想怎麼辦?或許北汽不得不放一放BEIJING這個高端自主品牌「向上」溢價的機會,也許北汽新能源還能再救北汽一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賓士退出北汽德奔,北汽的高端夢到頭了
自主品牌不斷向上,走高端路線早已不是新鮮事。這其中,屬長城、吉利較為成功,其紛紛推出各自旗下高端化品牌——WEY、領克,並且兩品牌車型不斷擴充產品矩陣,對各個細分市場實行覆蓋。
不過,高端化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長城、吉利向上
北汽向「下」?
今年以來,在疫情疊加車市下行的雙重影響下,豪華品牌市場仍能取得增長,恰好說明了消費者的需求在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的,所以市場是需要精品、優秀的產品的。這也是自主品牌努力向上的原由。
雖然路徑不同、方向不同,但品牌向上和高端化發展似乎成為自主品牌的一條出路。特別是在車市下行時期,尋求高端化是車企突破、反擊的必然選擇。
2017年,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相繼推出高端品牌WEY和領克,並發布首款車型。從銷量來看,WEY和領克在市場上的表現尚可。從產品來看,WEY品牌專注SUV,目前已推出6款SUV車型,從燃油車覆蓋到新能源汽車;領克則堅持兩條腿走路,車型包含轎車及SUV,已推出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在內的共計9款車型。
但隨著賓士的退出,給北汽今後的技術發展帶來了一定困擾。這或許意味著北汽接下去在有關車橋方面的相關核心技術上面會受到賓士公司的限制,還能不能繼續拿到許可就是一個未知數。
北汽德奔告吹
能否為自主品牌帶來啟示?
賓士退出北汽德奔,也給其它自主品牌敲響了警鍾。那就是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才能真正的實現不受制於人。簡單來講,就好比養育我們的衣食父母,總有一天他們會老去,而我們最終只能靠自己。
尤其是中國車企和海外品牌成立的合資公司,雖然能夠學習到先進的體系和標准,並帶來銷量和利潤,但合資並不是萬能的。在和外國品牌的合作當中,中國車企需要學習和發展,而非「沉醉」在合資品牌所帶來的銷量和利潤之中。在合資股比放開之後,不思進取的企業可能最終會淪落為外國品牌的代工廠。
近年來,自主品牌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吸收技術,吉利通過「買買買」,與沃爾沃共同打造CMA平台,旗下領克品牌均出自該平台;長安、長城則加大力度自主研發,前者打造出藍鯨動力平台,後者連推「檸檬」、「坦克」以及「咖啡」三大專業平台,展現了自主品牌強大的技術實力。
由此可見,走在前面的自主品牌都會慢慢地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通過穩扎穩打,不斷實現向上發力。
馬曰:
汽車市場的加速洗牌,已然讓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成為必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淘汰賽從未減速,自主品牌無論是高端化,還是依靠新能源汽車突圍,核心技術仍是關鍵。
換個角度來看,北汽德奔的告吹也絕非壞事,脫離了賓士的技術輸出,北汽自主也能放手一搏,只不過能否轉型成功,未來能走多遠,會是一個較大的未知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賓士的退出,對北汽高端而言是件好事
日前爆出消息,梅賽德斯-賓士技術集團(下文簡稱賓士技術)已經正式從北京北汽德奔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退股,後者將成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北汽)旗下100%控股的獨資公司。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
可以肯定的是,賓士技術退出北汽德奔後,北汽將失去賓士的技術支持,從而斷了長期以來在高端領域的「拿來主義」思想。保不齊,這一變故還會倒逼北汽德奔研發團隊腳踏實地,在技術層面產生質變。
近年來,紅旗、領克等中國本土高端品牌的成功,無一靠「拿來主義」式的換殼取得。只有給了與定價相匹配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這么來看,賓士的退出對北汽高端的發展而言未必事件壞事。相反,賓士的退出反倒給了北汽自主高端一個難得的契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賓士退出與北汽的合資公司其實是虛驚一場!
前天,一篇名為《賓士正式退出與北汽合資技術公司》的文章讓不少人看到以後立馬打了個激靈。
好在近幾年,各大自主頭部品牌的表現越來越爭氣,自研技術與配套零件的發展也愈發順利,再加上新能源大趨勢的到來讓我們與國際大牌的差距迅速縮小,雖然現在仍難以談得上超越,但是起碼我們是不再受制於人了。況且,面對著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市場,無論是哪個品牌都不敢貿貿然「得罪」我們的。
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有底氣喊出:就算你是真的退出,那又如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賓士退出北汽德奔,北汽將無緣賓士技術
北汽德奔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梅賽德斯-賓士技術集團於201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各自持股比例是51:49。然而最近有消息稱雙方的合作即將結束。這就意味著,北汽將無法再享受賓士輸出的技術。
但是賓士的退出,還是給北汽今後的技術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這或許意味著北汽接下去在有關車橋方面的相關核心技術上面會受到賓士公司的限制,還能不能繼續拿到許可就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了。但也給其它自主品牌敲響了警鍾。那就是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才能真正的實現不受制於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牽手五年終散夥,北汽和賓士技術分道揚鑣,北汽自主高端夢碎
自從中國釋放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信號之後,賓士的「騷動」就一發不可收拾,市面上一直都有關於賓士有意增持北京賓士股份的傳聞。不過在近日,一則關於北汽和賓士的消息在國內汽車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個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而汽車作為重資產的製造行業,在疫情影響下日子過得並不容易。未來北汽缺少賓士技術的「輸出」更是讓北汽處在被動的局面。但換一個角度看,這對於北汽來說何嘗不是一次機遇,將甩開膀子與賓士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純電動車產品,希望北汽這次別辜負眾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0. 與北汽股權之爭升級賓士退出北汽德奔
有消息報道,梅賽德斯-賓士技術集團退出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所組成的「北汽德奔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plus_one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