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美軍現役野戰師配多少輛汽車

美軍現役野戰師配多少輛汽車

發布時間:2022-05-31 12:21:40

A. 美軍現役各師旅詳細編制

美國陸軍主要編有:7個司令部(3個集團軍司令部和4個軍部,其中1個為空降軍部);10個作戰師(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中突擊師、1個空降師)、13個旅(7個航空旅、6個炮兵旅);3個裝甲騎兵團;2個營群(1個步兵營群、1個空降營群);12個防空導彈營;另有2個一體化師。現役部隊人數約150萬人,其中陸軍50萬人,海軍和空軍各35萬人,海軍陸戰隊18萬人(另有文職雇員約70萬人)。
美國陸軍的最高領導機構是陸軍部和陸軍參謀部,下面依次編有戰區陸軍、集團軍群、野戰集團軍、軍和師以下部隊或分隊。戰區陸軍、集團軍群和野戰集團軍是諸兵種合成的高級戰役軍團,軍是美軍的最高戰術軍團,所轄部隊的數量按需要而定,有時也可遂行戰役任務。師為陸軍諸兵種合成的基本戰術兵團,編制相對固定。非師屬的獨立部隊或分隊是由單一兵種或專業組成的旅以下單位。
一、戰區陸軍
戰區陸軍是指戰區聯合司令部中的陸軍司令部及其所屬部隊。陸軍司令部的主要職責是指揮、控制、管理和訓練所轄的陸軍部隊,並向這些部隊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支援。該司令部通常不行使對部隊的作戰指揮權,行使作戰指揮權的主要是戰區聯合司令部或聯軍司令部。由於各個戰區的任務、敵情、地理和社情不同,戰區陸軍沒有統一的編成,一般來說,主要由戰斗部隊、各職能司令部、地區性司令部和其他一些遂行特殊任務的部隊組成。戰區陸軍兵力的多少通常依據戰區的性質、作戰對象、作戰任務及作戰目的等因素而定,較多時可建立集團軍群,較少時可能只有一個集團軍,甚至只有幾個軍。
二、集團軍群
集團軍群是為了便於戰時指揮,在較大的戰區內由數個野戰集團軍合編而成的戰略軍團,平時則沒有這級部隊。集團軍群所需兵力取決於戰區的基本任務、作戰范圍、作戰地幅的特點和敵情等因素。其編制除了包括類似於戰區陸軍部隊司令部所編轄的各種職能部門和直屬部隊外,通常都由2~5個野戰集團軍、若干個獨立的軍或師,以及根據群屬兵力大小所必需的戰斗支援和戰斗勤務支援部隊編成。但美軍設想,在同盟軍一起進行聯軍作戰時,有時為了同友軍保持指揮級別上的平等地位,便於聯合指揮與協同,即使只有1個野戰集團軍也可能臨時組建集團軍群一級的指揮機構。美軍曾在二戰中組建過3個集團軍群,戰後尚未組建過集團軍群。
三、野戰集團軍
野戰集團軍是實現戰區戰略、遂行戰役作戰任務的基本軍團。野戰集團軍的編制不固定。平時,它只是一級指揮機構,不轄或只轄少量的實兵;只有到了戰時才由上級調撥給它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軍或師級部隊。按照現行的編制方案,野戰集團軍應由2個或2個以上的軍編成。但是,當美軍同盟軍一起進行聯軍作戰時,為了同友軍保持指揮級別上的平等地位,有時在只有1個軍的情況下也設立野戰集團軍司令部。在聯軍作戰和聯合軍種作戰中,該司令部還往往負責指揮其他軍種或盟國的武裝力量。美軍現有3個現役的野戰集團軍司令部:第3集團軍司令部駐在本土,第7集團軍司令部駐在德國,第8集團軍司令部駐在韓國。
四 、軍
軍是美軍基本的戰役軍團,也是最高的戰術單位,既可遂行戰役戰術任務,又可完成戰略使命。軍沒有固定的編制,通常根據作戰任務、敵情、可供使用的部隊以及作戰地區的地形和天候等因素確定。但在美軍的建制部隊中,軍的編制仍是最齊全的,編有完善的指揮參謀班子,足夠的戰斗部隊、戰斗支援部隊及戰斗勤務支援部隊。因此,軍的戰鬥力和自我保障能力都堪稱陸軍之最。美國陸軍的軍按編成內重型師和輕型師的比例,可區分為重型軍和輕型軍兩類。但是,兩類軍的編制架構基本相同,均設軍長、副軍長和參謀長各1名。軍司令部都設有龐大的參謀機構。軍的作戰部隊通常由2~5個作戰師和1~2個獨立旅編成。作戰師一般都是輕重搭配,除編有裝甲師、機械化師步兵外,一般還有1個輕步兵師(或空降師及空中突擊師)。軍屬獨立旅可能有獨立步兵旅、機械化步兵旅、空降旅或獨立裝甲旅,可遂行後方地域保衛和側翼警戒任務,也可用以加強主要方向上的作戰師,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擔任軍的預備隊。獨立旅雖然單位小、兵力少,但它具有多種作戰能力和比較持久的自我保障能力,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獨立遂行多種作戰任務。軍的戰斗支援部隊有:炮兵部隊、裝甲騎兵團、航空旅、防空炮兵、工兵部隊、電子戰情報部隊等。目前,美國陸軍共有4個現役軍。第1軍駐本土劉易斯堡,第3軍駐胡德堡,第18空降軍駐布萊格堡,第5軍駐歐洲,是陸軍惟一一個駐海外的軍司令部。駐本土3個軍的作戰區域有明確的分工:第1軍負責亞太地區;第3軍准備增援歐洲;第18空降軍機動使用或用於其他地區
五、師
師是美國陸軍的基本戰術兵團,是集指揮與行政管理於一身、有較強獨立作戰和持續作戰能力的戰術單位。美軍現有5個師種共10個現役師,包括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步兵師、1個空降師、1空中突擊師和2個輕步兵師。美軍還以是否擁有建制的地面機動工具為標准把師分為重型師和輕型師兩大類。其中空降師、空中突擊師和輕步兵師屬輕型師,主要用於中東、亞洲等戰場。裝甲師與機械化步兵師屬重型師,主要用於歐洲戰場。
1、空降師
空降師是美國快速部署部隊的核心力量,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靈活快速地進入敵國領土縱深。空降師既能單獨作戰,也能作為諸軍種聯合部隊的一部分進行作戰,對戰斗行動往往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美國陸軍目前只有1個空降師即第82空降師。第82空降師戰略機動能力強,一直在美本土擔任戰略預備隊,是美國中央總部下轄的陸軍4個快速反應師之一,可向全世界任何一個地區實施快速部署,完成戰略、戰役和戰術多種作戰任務。 空降師司令部機關和直屬分隊編有師部與師部連、軍事情報營、通信營、防空炮兵營、工兵營、防化連、憲兵連和師樂隊。作戰部隊有3個空降步兵旅,包括旅部與旅部連和3個空降步兵營。師炮兵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和3個牽引式榴彈炮營。師屬戰斗航空旅編有旅部與旅部連、1個AH-64攻擊直升機營、1個偵察營和2個UH-60效用直升機營。師支援司令部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兼物資管理中心、補給與運輸營、軍械修理營、航空修理營和衛生營。該師在任務需要時,還可擴編1個裝甲營。全師編制員額約為14000人
2、空中突擊師
空中突擊師主要是實施直升機機降作戰的部隊,是快速部署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空中突擊師將士兵和空中機動性融為一體,能迅速超越遙遠的距離,繞過地形障礙和敵方防禦陣地,同時在一個以上的方向作戰。第101空中突擊師是美陸軍惟一一個主要依靠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的快速反應部隊。該師具有快速的空中機動能力和強大的火力突擊力,能夠遠距離超越地形障礙,對敵實施突然打擊。其空中"機動-打擊-再機動-再打擊"的作戰方式,有別於第82空降師的一次性空降打擊,比後者更具靈活性和突擊力。空中突擊師的司令部機關和直屬分隊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軍事情報營、通信營、防空炮兵營、工兵營和憲兵連。作戰部隊有3個空中突擊步兵旅,包括旅部與旅部連和3個空中突擊步兵營。師炮兵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和3個牽引式105毫米榴彈炮營。師屬戰斗航空旅編有旅部與旅部連、1個指揮營、1個偵察營、1個CH-47運輸直升機營、3個AH-64攻擊直升機營和3個UH-60效用直升機營。師支援司令部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兼物資管理中心、1個基本支援營、3個前方支援營、1個航空修理營、1個衛生連、1個防化連和1個師樂隊。全師的編制員額約15296人
3、輕型步兵師
輕型步兵師是輕型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裝備輕、人員少,具有在不良氣象和地形條件下作戰的特殊能力,主要任務是在中、低強度沖突中對付敵輕裝部隊,也可在高強度戰爭中,及坦克和機械化步兵不便行動的居民地、森林地等特殊地形實施戰斗。美軍現有2個輕型步兵師,即第10山地師和第25輕步兵師。輕型步兵師的司令部機關和直屬分隊編有:師部與師部連、軍事情報營、通信營、防空炮兵營、工兵營、防化連、憲兵連和師樂隊。作戰部隊有:3個輕型步兵旅,包括旅部與旅部連和3個輕步兵營。師炮兵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和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師屬戰斗航空旅編有:旅部與旅部連、1個偵察營、1個AH-1攻擊直升機營和1個UH-60效用直升機營。師支援司令部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兼物資管理中心、1個基本支援營、3個前方支援營、1個航空修理連。全師編制員額約10916人。
4、重型師
重型師包括裝甲師和機械化師。裝甲師具有驚人的突擊力,適用於運動戰。它既能實施縱深突破,瓦解敵後方地域,也能參加特種作戰。機械化步兵師具有高速機動力,側重於實施快速追擊和迅速機動,能有效地用於近戰。裝甲師與機械化步兵師同屬重型師,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所轄坦克營和機械化步兵營的數量不同。裝甲師轄6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而機械化步兵師編有5個坦克營和5個機械化步兵營。其餘的編制架構則基本相同。 重型師司令部機關和直屬分隊編有:師部與師部連、軍事情報營、通信營、防空炮兵營、工兵營、防化連、憲兵連和師樂隊。裝甲師的作戰部隊由2個坦克旅旅部和1個機械化步兵旅旅部編成;機械化步兵師由1個坦克旅旅部和2個機械化步兵旅旅部編成。旅平時只有旅司令部機關,不轄實兵;戰時才根據需要調撥一定數量的坦克營和機械化步兵營以及戰斗支援和戰斗勤務支援分隊,混合編組成諸兵種合成的特遣旅。師炮兵編有:3個野戰炮兵營、1個多管火箭炮兵連和1個目標搜索連。師屬戰斗航空旅編有:1個偵察營、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航空指揮連、1個突擊直升機連編成。師支援司令部編有:司令部與司令部連兼物資管理中心、1個基本支援營、3個前方支援營、1個航空修理連。裝甲師的編制員額約為1.7萬人,而機械化步兵師的編制員額為1.73萬人
另外,針對未來戰場,美陸軍也在嘗試編組所謂的21世紀重型師。
1998年6月,美陸軍正式出台21世紀重型師的新編制,並著手對第4機步師進行了改編。這是自二戰以來,美軍對部隊編制所進行的第6次改編。美軍聲稱,改編的目的是把陸軍由過去的以對抗華約集團為主要作戰目標的大而笨重的師,改編成以對付地區性沖突為作戰目標的、裝備精良、反應靈敏、部署迅速、生存力更強的新型作戰師。靈活性是設計這種精銳師最重要的尺度。新的21世紀重型師與現編重型師比較,基本結構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全師員額減少了大約13%。率先按新編制進行改編的第4機械化步兵師,仍由師直屬分隊、1個裝甲旅、2個機步旅、1個航空旅和師炮兵部隊以及1個支援司令部編成。新型師的直屬分隊由師部和師部連(含後備役27人)、防空炮兵營、通信營(含後備役8人)、軍事情報營、後方作戰中心(22人,全部是後備役人員)、軍事警察連(含後備役6人)和師樂隊編成,共計2189人(含後備役63人)。原有的師防化連撤銷了,保留的核生化偵察排編入了隸屬於師航空旅的騎兵營。後方作戰中心是師直屬分隊中的新單位。該分隊主要在師的建制內擔負師後方地域各種行動的計劃和協調職責。新型師的裝甲旅由旅部和旅部連(含後備役32人)、2個坦克營(含後備役12人)、1個機步營(含後備役6人)、1個工兵營(含後備役6人)和1個騎兵連(49人)編成,共計1722人(含後備役56人)。新型師編有2個機步旅。每個旅均由旅部和旅部連(含後備役32人)、1個坦克營(含後備役6人)、2個機步營(含後備役12人)、1個工兵營(含後備役6人)和1個騎兵連編成。每旅共計1948人(含後備役56人)。2個旅共計3896人(含後備役112人)。
21世紀重型師的編制發生了很多變化,主要包括:
第一,將後備役人員編入現役陸軍師。為了在員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應付可能幾乎同時發生的兩場地區性沖突,美軍在歷史上第一次將單個的後備役人員編入了現役陸軍師。按照21世紀重型師編制,將有417名後備役人員編入現役陸軍師。其中,陸軍國民警衛隊員255人;陸軍後備隊員162人,約佔全師總人數的3%。平時,這些人仍在原後備役部隊服後備役,但要佩戴所編部隊的臂章,表示屬於哪個現役師。當現役師執行海外部署任務時,這些人員就到所屬部隊遂行現役任務。
第二,利用高技術裝備大幅度提高師的戰鬥力。新編師的總人數比現編師減少了2350人,為了彌補人員減少給全師戰鬥力所造成的損失,新編制採取了以高技術裝備代替人力的辦法。21世紀重型師將使用新一代裝備,包括"科曼奇"式直升機、"十字軍戰士"式火炮系統和未來偵察車等;還將實現數字化,用計算機網路將高技術支援管理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聯在一起,從而使師的綜合戰鬥力成倍提高。
第三,擴編了情報偵察分隊的實力。鑒於信息時代戰場的特殊性,新編制擴編了陸軍師中情報偵察分隊的實力。新編師屬軍事情報營編有438人,比現編師增加了49人。現編的機動旅原來沒有建制內的偵察分隊,而新編師卻為每個機動旅增配了1個騎兵連。新編航空旅除了編有1個騎兵偵察營外,還同師炮兵一樣,增編了1個情報分析組。據說,這些偵察分隊將裝備未來偵察車和騎兵偵察系統,將使各級部、分隊的情報偵察能力、處理能力和分發傳輸能力全面提高。
第四,戰斗營由4連制改為3連制,所屬坦克或裝甲車數減少。現編戰斗營,無論是坦克營還是機步營,都採用四三四編制,即營轄4個連;連轄3個排;排配4輛車(指坦克或步戰車)。但是新編機動營將其改為三三四編制,即營轄3個連;連轄3個排;排配4輛車。21世紀重型師將換裝打擊強度和機動力都有明顯改進的M1A2型"艾布拉姆斯"坦克和M2A3型"布雷德利"步戰車。在提高戰鬥力的基礎上,為滿足未來戰場對部隊靈活性的要求,新編制統一減少了戰斗營的坦克和步戰車的數量。即現編坦克營(或機步營)本來都編有58輛坦克(或步戰車),新編制統一減少至45輛。新編機步營還取消了1個營屬反裝甲連。
第五,增強了炮兵火力,削減了工兵的兵力。新編制根據未來戰場的需要,將師炮兵由原來的l個多管火箭炮連增編為2個,合編成1個多管火箭炮營,多管火箭炮連採用9門制,全營共配18門炮。其他炮兵部隊雖然仍編3個營,但是火炮型號和使用的彈葯將有很大變化,可使戰場機動力和火力都有大幅度提高。21世紀重型師還改編了師屬工兵部隊,將其編為2個營,分別負責支援坦克旅和機械化步兵旅。新編工兵營也不再是師的直屬分隊,而直接納入了機動旅的建制。
六、戰斗營
戰斗營是美國陸軍的基本戰術單位,主要有坦克營、機步營、輕步兵營、步兵營。
坦克營主要編在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的建制內,轄4個坦克連,編制員額552人。
機步營主要編在機械化步兵師和裝甲師的建制內,轄4個機步連、1個反裝甲連,編制員額826人。
輕步兵營主要編在輕型步兵師建制內,轄3個輕步連,編制員額559人。
步兵營主要編在空降師和空中突擊師建制內,轄3個步兵連,1個反裝甲連,編制員額697人。
此外,美還有8個國民警衛對輕型師以及數量多達幾十個的各類國民警衛隊專業旅、團級作戰單位或者輔助單位,可供美陸軍調遣。

B. 美軍海陸空軍的裝備情況

美國第1騎兵師
綽號為「第一隊」,隸屬於陸軍第3軍。該師正式成立於1929年9月,是美軍快速反應部隊中的兩個重型師之一。先後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 全師編制總人數17000人,下轄師部與師部連;3個騎兵旅(共編6個重型坦克營和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等。 全師主要裝備有:M1A2型主戰坦克348輛;M2-A6型步兵戰車、M3-A5型騎兵戰車等各型裝甲作戰車輛798輛;火炮147門;高炮36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48輛(或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93輛(或部);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OH-6型偵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美國第1裝甲師
綽號為「勇敢」,隸屬於陸軍第5軍。該師成立於1940年7月,是美軍裝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隊,也是目前美軍唯一的裝甲師。先後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海灣戰爭和波黑維和行動。 全師編制總人數17000人,轄1個師部與師部連;2個裝甲旅旅部與旅部連(共轄6個重型坦克營);1個機步旅旅部與旅部連(轄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下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空中突擊連、1個航空指揮連、1個騎兵中隊);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及1個師樂隊。 全師的主要裝備有:M1-A2型主戰坦克348輛;M2-A6型步兵戰車216輛,M3-A5型騎兵戰車100輛;其它裝甲車輛475輛;火炮172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44輛(或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36輛(或部);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OH-6型偵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美國第1機步師
綽號為「大紅一師」,隸屬於陸軍第7集團軍。該師誕生於1917年5月24日,當時被稱為美國第1遠征師。 全師編制總人數18000人,下轄1個裝甲旅旅部和旅部連;2個機步旅旅部和旅部連,共編有5個重型坦克營;5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戰斗航空旅(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斗支援航空營、1個騎兵中隊);1個師支援司令部(轄3個前方支援營、1個保養支援營、1個運輸飛機保養連);1個師炮兵司令部(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多管火箭炮連、1個目標搜索連);1個通信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和1個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有:M1-A2型主戰坦克290輛;M2-A6型步兵戰車和M3-A5型騎兵戰車380輛,其它裝甲車輛692輛;火炮171門,其中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多管火箭炮9門、107毫米迫擊炮66門、90毫米無座力炮24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80輛(或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輛(或部);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美陸軍第2步兵師
綽號為「印第安人頭」。是美太平洋總部轄下的2個步兵師一,常駐韓國,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區唯一的步兵師。 全師編制總人數15000人,裝備編制兼具重型師和輕型師的特點,下轄3個步兵旅(轄4個重型坦克營、3個機械化步兵營);2個空中突擊步兵營;1個戰斗航空旅(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空中突擊直升機營、1個騎兵中隊和1個航空修理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轄1個前方支援營、1個基本支援營、1個衛生營、1個化學連);1個師炮兵司令部(轄2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多管火箭炮營、1個目標搜索連);1個通信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憲兵連和1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有:M1-A2型主戰坦克232輛;M2-A6型步兵戰車和M3-A5型騎兵戰車300餘輛;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24輛(或部);防空導彈系統36部;火炮192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炮48門、M270多管火箭炮36門、107毫米迫擊炮54門、90毫米無後坐力炮24門、60毫米迫擊炮18門、81毫米迫擊炮12門;各種車輛3000台。
美國第3機步師
綽號為「馬林石」,成立於1917年11月21日,駐扎在美國本土喬治亞州的斯圖爾特堡。該師擁有快速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與突擊力,以及其他輕型師所不具備的對敵重型師攻擊的防護力,是美軍快反部隊應急作戰中最後使用的一支拳頭力量。 全師人員編制、武器裝備與第1機步師相同。
美國第4機步師
綽號為「長春藤」,隸屬於第3軍,駐扎在美國本土胡德堡。該師是以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為主體,並包括有空中突擊力量的諸兵種合成部隊,具有快速的機動力、強大的火力與突擊力以及裝甲防護力,是美軍支援全球軍事行動的待機部隊。 全師人員編制、武器裝備與第1機步師相同。
美國第25輕步兵師
綽號為「熱帶閃電」,隸屬於第8集團軍,駐扎在美國本土夏威夷州的斯科菲爾德兵營。 全師編制總人數11000人,轄1個師部與師部連;3個步兵旅部與旅部連(共轄9個輕型步兵營);1個工兵營;l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l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05毫米牽引榴炮營和1個155毫米牽引榴炮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下轄1個衛生營、1個補給與運輸營、1個維修營、1個運輸機維修連);1個師戰斗航空旅(下轄1個戰斗航空營、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騎兵中隊);1個憲兵營以及1個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有: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OH-6型偵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15架;火炮144門,其中105毫米輕型牽引榴炮54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04部;防空導彈系統80部;各種作戰車輛和輸送車輛2240輛。
美國第10山地師
綽號為「高山」,隸屬於陸軍第18空降軍。駐扎在美國本土紐約州的德拉姆堡,是美軍唯一遂行山地作戰任務的快速反應機動部隊。該師是以輕型步兵為主體的諸兵種合成部隊,全師所有建制裝備均可通過空運快速部署,是美軍執行應急作戰任務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全師人員編制與第25輕步兵師相同。 全師主要裝備有: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OH-6型偵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02架;火炮152門,其中105毫米輕型牽引榴炮54門、155毫米輕型牽引榴炮8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206部;防空導彈系統80部;各種作戰車輛和輸送車輛2360輛。
美國第82空降師
代號綽「全美」,隸屬美陸軍第18空降軍,駐扎在美國本土北卡羅來納州的布雷格堡。該師成立於1917年,是目前美軍唯一的空降師,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美國戰略部隊的尖刀,是美軍戰略反應速度最快的師。 全師編制員額13000人,下轄3個空降旅(每個旅下轄3個空降步兵營);1個戰斗航空旅(下轄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斗航空營、1個空中偵察中隊);1個空降野戰炮兵團(下轄3個空降野戰炮兵營),以及其他直屬分隊等。 全師主要裝備有:AH-64H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OH-6型偵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65架;火炮171門,其中155毫米榴彈炮54門、90毫米無後座力炮27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架320部;防空導彈系統72部;各型戰術車輛3741輛。
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
綽號為「嘯鷹」,隸屬於第18空降軍,駐扎在美國本土肯塔基州的坎貝爾堡。該師具有快速的空中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與突擊力,能夠遠距離超越地形障礙,對敵實施突然打擊,是美國陸軍唯一主要依靠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的快速反應部隊。 全師編制員額17000人,編有3個空中突擊旅(各轄3個空中突擊營);一個戰斗航空旅(下轄3個空中突擊直升機營、3個攻擊直升機營、一個中程運輸直升機營、一個指揮航空營、一個空中騎兵中隊);一個通信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防空炮兵營;一個軍事情報營;一個防化連;一個憲兵連;師屬炮兵部隊(3個野戰炮兵營);師支援司令部(3個前方支援營、一個主要支援營、一個中級航空維修營、一個空中救護連)。 全師主要裝備有:直升機487架,其中AH-64H型攻擊直升機88架、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203架、UH-64型效用直升機33架、OH-6型偵察直升機109架、CH-47C型運輸直升機48架、EH-60型電子戰直升機6架;反坦克導彈發射架322部;防空導彈系統72部;各種火炮171門。
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立於1775年11月10日,由地面部隊、航空兵和後勤部隊三部分組成。她是美國的四大兵種之一,也是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的主要作戰力量。 海軍陸戰隊主要有4個陸戰師、4個陸戰航空兵聯隊和4個勤務支援大隊組成(其中1個陸戰師、1個陸戰航空兵聯隊和1個勤務支援大隊為預備役)。 目前,陸戰隊採用的是混合編組方式,主要編為4個陸戰遠征部隊(其中1個陸戰遠征部隊為預備役)、6個陸戰遠征分隊及若干特種任務小隊等空地聯合特遣部隊。 陸戰隊遠征部隊是空地聯合特遣部隊中規模最大的任務編組部隊,主要包括1個加強陸戰師、1個陸戰航空兵聯隊(配有416架戰斗機)和1個勤務支援大隊,總兵力為30000至60000人,通常由1名中將指揮。
1、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隸屬美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駐扎在美國本土加利福尼亞州的彭德爾頓營,是美海軍陸戰隊主力師和太平洋美軍戰略機動部隊。 全師編有20000人,下轄第1、第5、第7陸戰步兵團(各轄1個司令部營、3個步兵營)和第11陸戰炮兵團(轄4個炮兵營),師直屬營6個(司令部營、第1輕裝甲偵察管、第1戰斗工兵營、第1坦克營、第1兩棲攻擊營和第1通信營)。 全師主要裝備有:M1-A2型主戰坦克80輛;兩棲戰車233輛;裝甲車輛165輛;火炮273門,其中155毫米榴彈炮108門、203毫米榴彈炮12門、81毫米迫擊炮72門、60毫米迫擊炮81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465部;防空導彈系統106部。 2、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隸屬於美海軍陸戰隊第二遠征部隊。駐扎在美國本土東海岸北卡羅萊納州的勒任兵營,是大西洋艦隊陸戰隊機動突擊部隊。該師作戰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的作戰能力,是美軍在大西洋總部、南方總部和歐洲總部轄區內唯一的現役陸戰師,也是美軍戰略預備隊主力師。 全師編有20000人,下轄第2、第6、第8陸戰步兵團(各轄1個司令部營、3個步兵營)和第10陸戰炮兵團(轄4個炮兵營),師直屬營6個(司令部營、第2輕裝甲偵察管、第2戰斗工兵營、第2坦克營、第2兩棲攻擊營和第2通信營)。 全師武器裝備與海軍陸戰隊第1師相同。 3、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隸屬於美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部隊。她成立於1942年9月16日的加利福尼亞州的埃利桑特兵營。是美海軍陸戰隊3個現役師中,唯一一個部署在海外的陸戰師。該師駐扎在日本沖繩島的科特尼兵營,是美軍太平洋的機動作戰部隊,主要用於西太平洋和中東地區。 全師編有20000人,下轄第3、第4、第9陸戰步兵團(各轄1個司令部營、3個步兵營)和第12陸戰炮兵團(轄4個炮兵營),師直屬營6個(司令部營、第3輕裝甲偵察管、第3戰斗工兵營、第3坦克營、第3兩棲攻擊營和第3通信營)。 全師武器裝備與海軍陸戰隊第1師相同。 4、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師,駐扎在美國本土墨西哥灣的新奧爾良,該師為預備役師。

C. 美國一個重裝師的裝備頂我們多少個師

美軍師級編制和我們不同的,無論是從人數還是裝備上來說都是美軍占優.
基本上美軍一個重裝師相當於我軍的一個集團軍。

下面是美軍的編制:

美軍的作戰師分六種: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輕步兵師、山地師、空降師和空中突擊師,其中,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為重型裝備師。美軍重裝備師編配坦克、裝甲車和15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等重型武器,擔負高強度作戰任務,其裝備總重量超過常規步兵師的70%。

美國重型裝備師包括以下部隊:裝甲旅和機械化步兵旅(機步旅),1個工兵旅、1個戰斗航空旅、1個師屬炮兵司令部、1個師支援司令部,以及師部及師部直屬連、1個防空營、1個通信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防化連、1個憲兵連。

裝甲旅和機步旅是美軍重裝備師的主力,通常情況下,每個裝甲旅轄有若干坦克營和機步營,每個坦克營轄4個坦克連,每連轄3個坦克排,每排通常4輛坦克。機步營的編制類似,每輛步戰車配備一個步兵班。每個營都有1個重型迫擊炮排,裝備107毫米迫擊炮。

美軍重型裝備師的師屬炮兵編有3個自行榴炮營,裝備72門155毫米炮和1個多管火箭炮連,裝備9門M270多管火箭炮。美軍因為有強大的航空炮火支援,師炮兵沒有直接支援火力,師級單位轄有獨立的炮兵部隊,旅級單位中,沒有建制內的炮兵部隊(迫擊炮除外)。使用時,美軍經常把師的火炮加強給某一方向的旅,作為直接支援火力使用,有時甚至超越旅級部隊,直接為營級單位提供火力支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軍重型裝備師的後勤支援司令部通常編制約3000人,其中,包括3個前方支援營、保養支援營、航空保養連和物資管理中心等部門,分工明確。保養支援營下分重型保養連、輕型保養連、補給與勤務連和運輸連,而且,配屬各種運輸車輛和保障器材。

美軍重型裝備師下屬的戰斗航空旅,主要的戰斗兵力包括一個偵察營,內含兩個空中偵察連,每連有一個偵察直升機排和一個攻擊直升機排,另有兩個普通偵察連;兩個攻擊直升機營,每營含3個攻擊直升機連。兩個攻擊直升機營可以在230公里半徑內對前方戰斗提供支援,機動速度可達150—200公里/小時,是地面進攻的3~4倍。

美軍重型裝備師的工兵旅下轄3個工兵營,師工兵可以單獨完成師的戰斗工程保障、佈雷、掃雷等任務,或是快速構築或維護師戰斗地域內的道路、攔阻障礙、橋梁等設施。每個工兵營下屬1個舟橋連和4個工兵連,裝備有裝甲架橋車、戰斗工程車和撒布雷車等專用工程裝備

D. 美軍陸軍作戰的日消耗

你的數據可能是輕步兵師的,根據海灣戰爭時第四機械化師的數據,其僅彈葯和油料消耗每天大約就240-350噸左右,它的後勤司令部擁有各種噸位的卡車,油車,拖車1223輛,可運輸166.05萬磅的編制裝備。師保障支援營下轄的汽車運輸連每日可提供5噸至22.5噸卡車和拖車138輛,一次運貨1102噸。該連用18輛帶60噸拖車的卡車1次可運送445噸作戰物資和18輛中型坦克。保障支援營下轄的供給與勤務連能夠每日為師接收、臨時貯備和分發一類補給品(給養)35.58噸、二類補給品(服裝、個人裝具)52.71噸、三類補給品(油料)9.34噸、四類補給品(工程建築器材料)20.07噸、除飛機外的七類補給品(裝備專用部件)23.97噸,並每天從軍運輸站轉運136噸彈葯到被支援單位。在師和旅支持區內提供5個水源供給點,能夠貯存水3萬加侖,一天來回二次可運水1.2萬加侖。每天能貯存和分配汽油30.26萬加侖,使用75%的燃料分發車輛,一天往返兩次可分發汽油19·72萬加侖。該連開設5個野戰供水站每晝夜可向部隊供水60多立方米。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1個重型維修連和1個輕型維修連能夠向不受師3個前方支援營支援的師部隊提供各種裝備的中級維修和保養。保養支援營下轄的導彈支援連可為師的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和反坦克導彈和多管火箭炮系統提供實地維修。師支援司令部直轄的運輸飛機保養連,能夠對師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機提供航空保養維修,包括直升機的動力系統、電子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飛行控制設備維修、搶修與撤離。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醫療支援連能夠提供師級衛生勤務支援,能夠為師後防區域和從旅區域衛生連後送下來的各類傷病員提供接收和治療設備。為不需住院、且在96小時內可回到崗位的傷病員提供160套安置設備。可在師支援區內為分隊手術提供衛勤支援。海灣戰爭中,該師的後勤支援部隊實施跟進保障,在100小時的地面進攻中,跟進保障距離達到370公里。

而重裝甲師擁有M1系列坦克340+輛,M2A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440+輛,M2A3「斯圖亞特」騎兵戰車110+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308輛、M953悍馬裝甲戰斗車數量5748輛,M109「俠士」自行火炮90門,M115榴彈炮66門。另配備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36架、AH-1「休伊眼鏡蛇」武裝直升機8架、UH-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24架、UH-1通訊直升機6架、OH-58D「胡里奧人」偵查直升機44架、EH-60電子干擾直升機4架,僅這些裝備的油料消耗每天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還有彈葯消耗,一個重裝甲師每天的消耗在1300+左右。

而根據04年美國陸軍軍改法案師一級的編制僅僅作為戰時編制,也就是說只有一個600餘人的司令部,美軍最大的編制是旅。在戰時,司令部靈活將旅配備給師級指揮部。現在新聞上的美軍幾師幾旅僅僅是榮譽編制,第一騎兵師和第一裝甲師「大紅一師」等耳熟名詳的部隊僅僅剩一個司令部而已。而且美軍的師級編制卻相當於我們國家的軍及編制。

E. 抗美援朝時,美軍一個師兵力就超2萬人,那我們每個軍有多少人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與韓國軍隊在溫井等地交戰,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也掀開了這場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大戰。

戰爭中,我軍先後有27個步兵軍入朝參戰,兵力最多時有19個軍同時在戰場;美軍先後有9個師入朝參戰,另有韓軍全部及英法等15個國家派出的規模不等的軍隊。



甚至唯一一支按照蘇軍標准換裝的16軍,在很多技術裝備上也是不如美軍步兵師的。

這還沒有談美軍的空中優勢及補給優勢,因此在實際作戰中,我軍往往會動用相對多的兵力圍殲美軍的營以下部隊。這種「零敲牛皮糖」式的戰斗積少成多,戰果也是非常可觀的。




F. 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同美軍的裝備差別有多大

入朝第一批志願軍:在美國第8軍軍長泰勒眼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長於數量和勇氣,在戰術方面受過配合地形的良好訓練,但其裝備卻極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早已送入軍事博物館的古董」。不算空軍,中國陸軍不但武器裝備落後,一個軍的火力密度甚至遠不如美軍一個師。戰後各方公認,如果志願軍使用美軍那樣的裝備,朝鮮戰爭將會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在這場最終打成平手的戰爭中,通過美軍王牌陸戰1師和中國精銳的第9兵團師級別裝備進行對比,最能了解中美兩軍的裝備差異。(以長津湖戰役主力部隊為對比,均為師級編制裝備)
1、空軍:美軍陸戰1師:每個步兵營都配備有前線航空控制人員,可以隨時用無線電呼叫航空火力支援。這直接導致志願軍只能在夜晚行軍和進攻,白天則是美國人的天下。
志願軍第9兵團:沒有空軍支援,防空武器基本為零。為了避免對空射擊導致更嚴重的空襲,甚至嚴令禁止用輕武器對空射擊。白天只能隱蔽,絕對不能作戰。
2、坦克:
美軍陸戰1師:每團有一個坦克營,下轄四個坦克連,共有70輛坦克,包括M-26潘興式坦克和M-4A3中型坦克。每個陸戰團的反坦克炮兵連另有5輛坦克。
志願軍9兵團:無坦克和任何裝甲車輛。
3、火炮:美軍陸戰1師:編制有三個炮兵團,每團通常配備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一個坦克連和一個工兵連。每個步兵營的火力支援分隊則裝備有12門107毫米重迫擊炮連。每個陸戰團另有一個反坦克炮兵連,裝備有75毫米無後坐力炮和5輛坦克。陸戰一師師屬炮兵團則擁有三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共54門105榴彈炮。另有一個155毫米重型榴彈炮營,共18門火炮。此外團還編制有114毫米火箭炮連(未參加長津湖作戰)。另外還包括防空部隊擁有的高射炮、高射機槍等自動武器。
志願軍第9兵團:每個師約有一個炮兵營共12門火炮,主要是榴彈炮或山炮。由於不能自行生產,蘇聯也沒有提供武器,志願軍的火炮都是繳獲的裝備,所以每個師的火炮新舊程度和型號都可能不同。團以下主要支援火力以82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為主。托運火炮的主要為騾馬,機動性差。超過10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口徑火炮為零。
4、通信器材:美軍陸戰1師:每個陸戰團一直到排級都擁有完備的電台等聯絡設備,可以隨時獲得空軍幾乎是不間斷的火力支持。
志願軍第9兵團:由於通信器材奇缺,只有團以上部隊才有少量無線電台,營採用有線電話,在戰場上非常脆弱。營以下則主要用軍號、哨子、信號彈和手電筒等聯絡,這導致美軍在野戰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國人尖厲的哨子。由於通信器材嚴重不足,導致一旦團級部隊下達作戰命令,基本上很難在戰場上根據情況加以變更,戰法缺乏靈活性。
5、輕武器:美軍陸戰1師:主要步兵武器為伽蘭德M1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勃朗寧M1918A2式自動步槍,7.62毫米口徑M1919A4式重機槍和12.7毫米口徑的M2HB式大口徑機槍。美軍這幾種輕武器都是「二戰」中輕武器的傑作,性能優秀可靠。
志願軍第9兵團:志願軍輕武器全部是二戰繳獲武器,來源有蘇聯、美國、德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捷克等不一而足。武器混雜,彈葯補給困難。用美軍的觀點,是不折不扣落後古董武器博物館,性能參差不齊,彈葯補給困難。
6、服裝:美軍陸戰1師:官兵穿著兜式防寒帽、羊毛內衣、毛衣褲,外套外還有防風雨登山服。戰斗長筒靴內有兩到三層毛鞋墊。而陸戰師的偵察連甚至用上了剛剛研製成功的防彈背心。
志願軍第9兵團:由於是南方部隊,又因為入朝極為倉促,基本上沒有北方入冬的棉衣,這在此後的長津湖戰役中導致了極為可怕的非戰斗傷亡,人數甚至超過戰傷。其餘志願軍部隊的冬裝也主要是棉衣棉褲,雖然能保暖,但一旦被水浸濕就會板結,失去保暖的效能。在朝鮮戰爭中,由於凍傷導致的傷亡數以萬計,造成了極為慘重的傷亡。
7、彈葯:美軍陸戰1師:美軍的機械化補給極為迅速,彈葯充足。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空投補給,因此彈葯充足,火力旺盛。無論是步兵武器還是炮彈都極少出現告罄的現象。
志願軍第9兵團:在渡過鴨綠江後,第9兵團每名戰士發了80發子彈,此後就基本不發了。在火炮方面,考慮到朝鮮地形崎嶇,在美軍空中打擊下難於隱蔽,第9兵團為數極少的重型火炮都留在鴨綠江中國一側。部隊攜帶的火炮和炮彈極少。1門82毫米迫擊炮配備90發炮彈,60毫米迫擊炮配備40發。唯一相對充足的是木柄手榴彈,但威力卻比不過美軍的MKII型甜瓜手榴彈。
8、運輸工具:美軍陸戰1師:擁有充足的汽車和裝甲車輛。由於有空中優勢,除了空運空投外,還能大量使用鐵路和港口進行運輸調動。
志願軍第9兵團:空中、海上和鐵路運輸幾乎為零。整個志願軍在一、二次戰役時也僅有1000輛汽車,戰役結束後已經被摧毀600多輛。運輸主要以騾馬和人力為主。
入朝第二批志願軍:中方:蘇式裝備已經基本到位——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共向中國有償提供了64個陸軍師和22個空軍師的裝備,主要有:7.62毫米41式沖鋒槍、7.62毫米43式沖鋒槍:7.62毫米1944年式馬槍、7.62毫米式輕機槍、7.62毫米43 式重機槍、12.7毫米高射機槍等。在步兵連中,步槍和沖鋒槍的裝備數量基本各佔一半。戰爭後期中國還仿照7.62毫米41式沖鋒槍(即著名的「波波沙」沖鋒槍)生產出「1950式7.62毫米沖鋒槍」,這種中國第一種國產沖鋒槍主要就裝備了志願軍。1951年夏,志願軍的炮兵部隊開始全面換裝,各步兵師全部配齊炮兵團,蘇制122毫米榴彈炮和美製105毫米榴彈炮全面取代原來的75毫米山炮,成為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1950年秋季,解放軍接收了10個蘇式坦克團,主要裝備T-34坦克、斯大林II坦克和CY-100自行火炮。1951年3月,由坦克第1師機關組成的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及所屬4個坦克團開始入朝。由於美軍掌握著制空權,志願軍坦克只能採取嚴密偽裝,奇襲作戰的方式。

G. 二戰 蘇 美 德 英 法 一個整編步兵師有多少人 坦克師有多少輛坦克

找不全...
只能給個大概 找幾個有示範性的部隊來說說
先是德國 : 裝甲教導師

1943年12月30日, 裝甲教導師被下令成軍, 最先師團包括一個裝甲營(130裝甲教導營), 其後正式改名為130裝甲教導團第二營. 旗下4個裝甲連, 每個連配備22輛PZ IV戰車. 1944年1月20日再組成130裝甲教導團第一營, 同樣有4個裝甲連, 當中每三個配備22輛豹式戰車. 另一個重驅逐戰車連則有22輛獵豹(其後同樣換成豹式戰車). 2月3日, 316無線電搖控連再加入該師. 至1944年6月開戰前, 裝甲教導師割下有

130裝甲教導師(拜亞利因將軍 General Bayerlein)

130裝甲教導團(古迪達上校 Colonel Rudolf Gerhardit)
豹式指揮型3輛
PZ IV指揮型5輛
Sd.Kfz 140 防空炮1輛
第1營/原第6裝甲團(馬基夫斯基上校Major Markowski )
豹式指揮型3輛
豹式戰車3輛
PZ IV四連裝炮防空戰車4輛
電單車, 卡車12輛
第1, 2, 3, 4連各17輛豹式戰車

第二營/130裝甲教導團(史高堡維堡少校Major Von Schonburg-Waldenburg)
PZ IV指揮型3輛
PZ IV戰車5輛
PZ IV四連裝炮防空戰車4輛
第5, 6, 7, 8連各22輛PZ IV戰車

316無線電搖控連
虎王(P)5輛車身編號為28001-28005(當中只有3輛能參戰):注
STUG III 9輛

130驅逐戰車營
PZ IV L/48驅逐戰車31輛

總兵員大概8000~15000左右

美軍 :

1個步兵師擁有18門105毫米M3步兵榴彈炮,36門105毫米M2榴彈炮,12門155毫米M1榴彈炮,5輛半履帶車,13輛M8裝甲車,1371輛汽車,10架輕型觀測機。總兵力14253人。
步兵團轄3個營,12個連(A-M連,沒有J連),1個步兵加農炮連(最初裝備2門半履帶105毫米榴彈炮和6門半履帶75毫米榴彈炮或加農炮,後增加一門牽引式短身管105毫米榴彈炮),1個反坦克連(最初裝備12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後換裝9門57毫米反坦克炮)和一個後勤連。每營轄4個連(A-D、E-H、I-M)和裝備同樣重機槍和迫擊炮的重武器連。團有團部連,營有營部連。團部連有1個情報和偵察排,營部連有1個彈葯和先遣排(負責輕工程任務和向前線各連輸送彈葯)和1個反坦克排(最初裝備4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後換裝3門57毫米反坦克炮)。

美國裝甲兵戰時經歷了數次的改組——大部分是因為任務需要進行的。這些改組中最具有意義的是1943年裝甲師改編和1944年末到1945年初歐洲大部分坦克營改進裝備表。當時歐洲中型坦克的損失速度超過陸軍補充能力,改進裝備表將營屬中型坦克的數量從53輛削減到41輛。部署在歐洲的所有輕型裝甲師和獨立坦克營在1944年秋都開始這一改進。1944年末抵達的那些師(第8裝甲師、第9裝甲師、第10裝甲師和第11裝甲師)和獨立坦克營可能保留了最初的裝備表,盡管一些獨立坦克營被臨時剝離裝備用於補充已參戰坦克營的庫存。例如1944年12月抵達歐洲的第740坦克營。接著於12月18日,迅速從一個英國坦克修理倉庫重新裝備,急行軍投入突出部戰役攔截派普爾戰斗群。第740坦克營零星裝備了M4、螢火蟲坦克,M10、M36坦克殲擊車,M8裝甲車,全都裝備英國無線電——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盡管有這些障礙,因為好運和優秀的炮術,第740坦克營(實際只有一個加強連)在濕陶蒙特站以西援助阻止了派普爾的進攻。
一開始,裝甲兵的主力裝備包括M3A1或M3A4「格蘭特」中型坦克,M3或M3A1「斯圖爾特」輕型坦克,105毫米T30榴彈炮機動載具。1943年初,M4「謝爾曼」中型坦克開始取代M3「格蘭特」中型坦克。1943年末,M5「斯圖爾特」輕型坦克開始取代M3系列;新設計的75毫米M8榴彈炮機動載具取代T30。1944年初,105毫米M4突擊炮依次取代了除輕型坦克營以外的M8。
最後總共組建了16個裝甲師(第1裝甲師到第14裝甲師,第16裝甲師和第20裝甲師)。其中只有兩個——第2裝甲師和第3裝甲師在戰時保持了「重」型編制。所有其他裝甲師在離開美國前都重組為「輕」型師(除了第1裝甲師是於1944年7月在義大利重組為「輕」型師)。全部裝甲師都投入歐洲戰區或地中海戰區。
輕型裝甲師編制(1943年9月15日編制和裝備表17-2)包括師部連,2個戰斗群指揮部(A戰斗群和B戰斗群),1個預備戰斗群指揮部(R戰斗群),3個坦克營(每個轄3個中型坦克連和1個輕型坦克連),3個裝甲步兵營,3個18門炮的炮兵營,1個機械化騎兵偵察營,1個工兵營和師屬後勤。師長由1名少將擔任,戰斗群指揮官由1名准將(也是副師長)和2名上校擔任。全師總共擁有77輛輕型坦克、168輛中型坦克、18輛105毫米M4突擊炮、54輛105毫米M7自行榴彈炮、54輛M8裝甲車、450輛半履帶車、1031輛汽車和8架輕型觀察機,總兵力10754人。
輕型裝甲師於1944年6月在諾曼底第一次投入戰斗後暴露出編制上的兩個問題。首先,師屬卡車的運輸能力不足以運輸基本的額定補給。為解決這個問題,每個輕型師增加了2個軍需卡車連。其次,預備戰斗群指揮部編制只有8名軍官和士兵,只能擔負行政管理任務。很明顯,第三個野戰指揮部是值得建立的。結果,大部分輕型裝甲師都為預備戰斗群加強了一個裝甲群指揮部(裝甲群指揮部通常隸屬於軍,實踐證明由其負責獨立坦克營的戰術指揮是多餘的)。
重型裝甲師的編制(1942年3月1日編制和裝備表17-1,1942年10月29日調整1和2)包括2個3營制坦克團(第1營是輕型坦克營,轄3個輕型坦克連;第2營、第3營是中型坦克營,各轄3個中型坦克連),1個3營制裝甲步兵團,只有2個戰斗群指揮部,其餘師屬部隊和輕型裝甲師幾乎完全一樣。重型裝甲師擁有158輛輕型坦克、232輛中型坦克、24輛105毫米M4突擊炮、17輛M8突擊炮、54輛105毫米M7自行榴彈炮、54輛M8裝甲車、640輛半履帶車、1042輛汽車和8架輕型觀察機,總兵力14664人。
裝甲團下轄9個連(A-I連)、團部連、1個突擊炮連、1個偵察連、1個後勤連和1個勤務連。團屬營每個有1個小一些的營部連(含1個迫擊炮排)和1個後勤連。
輕型裝甲師的坦克營和獨立中型坦克營編制相同,都擁有4個連(A-C連和裝備輕型坦克的D連),1個後勤連,1個營部連(1個營部排、1個迫擊炮排、1個偵察排和1個突擊炮排)。
混合坦克營編制類似,下轄3個混合坦克連(A-C連)和1個負責火力支援的中型坦克連(D連)。
獨立輕型坦克營只有3個連(A-C連),營部連含1個裝備3門M8機動榴彈炮載具的突擊炮群,而非中型坦克營的6門105毫米M4突擊炮排。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H. 抗美援朝雙方汽車數量對比

美國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空軍和海軍的飛機約1200架,包括戰斗截擊機(殲擊機)、戰略轟炸機、輕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和運輸、救護、指揮等飛機,此外,地面部隊每個師還編有22架炮兵校正機;投入到戰場上的海軍各種艦艇300餘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登陸艦、掃雷艇等。美軍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餘輛(每個步兵師和陸戰師各編有140餘輛)、裝甲車330餘輛(每個師各編有35輛),每師還編有各種車輛3800餘輛。志願軍既沒有空軍參戰,也沒有海軍參戰,地面部隊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每個軍只臨時配有100輛左右負責物資運輸的汽車。

I. 美軍第四機步師編制,戰史

您好,我來幫您回答吧,本人精通各種戰史

首先,網路有一點點資料,不推薦
http://ke..com/view/1828814.htm

還是美國人自己的資料更可信
第四機步師的編制在一戰到現在曾經多次變更過,我可以給您發各個時期的---不過太麻煩,先發目前的編制吧

我根據英文自己翻譯的,不準確請見諒
注意,美軍的師是混編的---所以第一個名字是原屬單位,後面是單位本身的名字

Division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 (Lightning) 師部的特戰營

1st (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 (Raiders) (Fort Carson, CO) 第一作戰旅(重裝)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 (Phoenix) 特戰營
7th Squadron 10th Cavalry Regiment (Ghost) 第10騎兵團
1st Battalion 22nd Infantry Regiment (Regulars)第22步兵團
1st Battalion 66th Armor Regiment (Iron Knights)第66裝甲團
4th Battalion 42nd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 (Straight Arrows)第42野戰炮團
4th Brigade Support Battalion (Packhorse)第4旅下屬支援營

2nd (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 (Warhorse) 第二作戰旅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 (Lonestars)特戰營
1st Squadron 10th Cavalry Regiment (Buffalo Soldiers)第十騎兵團
2nd Battalion 8th Infantry Regiment (First at Normandy)第8步兵團
1st Battalion 67th Armor Regiment (Death Dealers) 第67裝甲團
3rd Battalion 16th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 (Rolling Thunder)第16野戰炮團
204th Brigade Support Battalion (Rough Riders)第204旅下屬支援營

3rd (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 (Iron) 第三作戰旅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 (Phoenix)特戰營
4th Squadron 10th Cavalry Regiment (Black Jack)第10騎兵團
1st Battalion 8th Infantry Regiment (Fighting Eagles)第8步兵團
1st Battalion, 68th Armor Regiment (Silver Lions)第68裝甲團
3rd Battalion 29th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 (Pacesetters)第29野戰炮團
64th Brigade Support Battalion (Mountaineers)第64旅下屬支援營

4th (Infantry) Brigade Combat Team (Mountain Warriors) 第四作戰旅
Brigade Special Troops Battalion (Gryphons)特戰營
1st Battalion 12th Infantry Regiment (Red Warriors)第12步兵團
2nd Battalion 12th Infantry Regiment (Lethal Warriors)第12步兵團(所屬的旅不同,注意美軍的師是戰時混編的)
3rd Squadron 61st Cavalry Regiment (Destroyers) 第61騎兵團
2nd Battalion 77th Field Artillery Regiment (Steel Warriors) 第77野戰炮團
704th Brigade Support Battalion (Blacksmiths) 第704旅下屬支援營

另外的一些資料

第4機步師隸屬於第3集團軍,駐美國本上相德堡。該師是以坦克、機械化步兵分隊為主體的包括有空中突擊力量的諸兵種合成部隊。該師具有快速的機動力、強大的火力與突擊
力以及裝甲防護力,是美軍支援全球軍事行動的待機部隊。

一、編制裝備

第4機步師編制總人數17278人,下轄1個裝甲旅旅部和旅部連,2個機步旅旅部和旅部連,共編有5個重型坦克營,5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戰斗航空旅(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l個戰斗支援航空營、1個騎兵中隊),l個師支援司令部(轄3個前方支援營、1個保養支援營、1個運輸飛機保養連),1個師炮兵司令部(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多管箭炮連、1個目標搜索連),1個通信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l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和1個師樂隊。

該師的主要裝備有:M1全履帶主戰坦克290輛,M2步兵戰斗車280輛,M3騎兵戰斗車100輛,全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308輛,全履帶作戰工程車8輛,AH—64攻擊直升機36架,AH-1攻擊直升機8架,UH-60多用途直升機24架,UH—1效用直升機6架,OH-58D觀察直升機44架,EH—60電子干擾直升機3架,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80部,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36部和24門改進型「火神」高炮,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多管火箭炮9門,107毫米迫擊炮66門,90毫米無座力炮24門,40毫米槍榴彈發射器1112具,12.7毫米三腳架重機槍484挺,7.62毫米移動式機槍966挺,各種作戰和輸送車輛5748部,各型無線電台5281部,各種夜視設備4983具,各種輻射劑量檢測儀3066件。

二、作戰能力

1.機動力

在戰略機動能力方面,第4機步師除師先頭部隊和師屬航空旅可通過軍事空運司令部的C—5.C—141.C一17戰略運輸機快速投送外(用C-5運輸機裝載6架AH—64攻擊直升機僅需7個人時,直升機旅翼不需拆卸,運抵戰區後可迅速投入作戰),師其餘重裝備290輛重型坦克、380輛步兵戰斗車、308輛全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72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炮、9門12管227毫米多管火箭炮等)必須通過軍事海運從美本上投送到危機地區。由於海運時間較長(使用快速運輸船從美國本上投送到東北亞或海灣地區最快也要2—3周時間),為使該師盡快形成戰鬥力,通常將該師人員全部空運至戰區,並啟用戰區預置和海上預置裝備(如美軍在科威特、沙特和卡達預置了可裝備三個旅的M1A1主戰坦克和裝甲車)。在戰術機動能力方面,全師編有各種作戰車輛和輸送車輛5748部,各型直升機121架,具有較強的地面和立體機動能力,晝間地面機動速度每小時30公里,夜間每小時25公里。全師完成接敵運動約需2小時。在非作戰條件下,一晝夜機動距離可達500公里,在戰斗條件下一晝夜可機動150—200公里。該師全部280輛M2步兵戰斗車和100輛M3騎兵戰斗車以及308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均具備兩棲機動能力,能克服水障進行機動作戰。該師航空旅的2個攻擊直升機營機動作戰半徑可達230公里。該師空中突擊連裝備15架UH—60直升機,可一次空中機動一個步兵連,空中機動速度可達20O公里則/小時,是其坦克和機械部隊機動速度的3-4倍,可配合該師進行連級規模的空中突擊作戰和機降作戰。

2、火力

(1)壓制火力:該師編有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72門)和1個多管火箭炮連(9門),可在各種氣象和地形條件下為師提供核和非核炮兵火力支援。師屬3個榴彈炮營採用集中射擊方法,每分鍾可發射288發炮彈。有效壓制和摧毀縱深30公里內的敵軍步兵、裝甲目標和炮兵群。多管火箭炮連的每連12管火箭炮的壓制效力相當於1個野地營24門155毫木的榴彈炮,毀傷距離達35公里,能夠為師提供大面積瞬時密集壓制火力。1門火箭炮一次齊射12枚火箭彈可壓制12萬平方米的地域。而且該師炮兵全部履帶化、自行化,機動性強,能夠快速轉移發射陣地,因而能對更大縱深的敵軍目標實施火力襲擊。第4機步師還編有66門107毫米迫擊炮,可對0.8-6.8公里內的敵軍目標形成每分鍾1188發的壓制毀傷能力。師炮兵戰術指揮系統,運算速度800萬條指令/秒,每小時可處理720項火力任務。1994年起讀師裝備的「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配備彈道計算機和自動定位定向系統行進間射擊反應時間少於60秒。

(2)反坦克火力:第4機步師建制內的反坦克火力由內部分組成。一是空中反坦克火力。第4機步師建制內的AH-64攻擊直升機36架,AH-1攻擊直升機8架。機載「海爾法」反坦克導彈命中精度為96%。根據美軍實驗和海灣戰爭實踐,一架AH-64攻擊直升機能攻擊16輛坦克。按照美軍「將師屆航空旅的攻擊直升機集中使用的觀點,攻擊直升機營採用集中攻擊方式,能有效地打擊100公里縱深的敵裝甲集團。當該營採取連續攻擊方武(1個連進行攻擊,第2個連在前方彈葯與油料站補充,第3個連前往攻擊途中,以保持攻擊的連續性),可一次攻擊384個裝甲目標,扣除10%的戰損率,再按70%的毀傷概率,可一次毀傷230餘個裝甲目標。此外,該師建制內的22架UH-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每架也均可掛載16枚「海爾法」反坦克導彈,也具有較強的反坦克能力,情況需要時也可用於反坦克。二是地面反坦克火力。第4機步師的地面反坦克火力主要由機步營、坦克營和炮兵旅的反坦克火力組成。第4機步師的5個機械化步兵營裝備180具「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和380部「布雷德利」車載「陶」式反導彈發射架。如一次齊射,具有每分鍾發射1680枚反坦先導彈的能力。這兩種反坦克導彈均採用了「發射後不管」的制導技術,命中精度高,破甲威力大(「陶」式反坦克導彈正面破甲厚度達1030毫米)。扣除30%的戰損率,再按70%的摧毀概率,具備一次攻擊830個裝甲目標的能力。5個坦克營的290輛M1A1主戰坦克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反坦克能力,290門120毫米的坦克炮使用貧鈾穿甲彈,可有效擊毀3公里的敵裝甲目標。該師師屬炮兵旅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可發射「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採用彈道末端制導技術可精確攻擊16公里內的敵軍坦克集群。帥屬多管火箭炮連「薩達姆」遙感反裝子母彈一次齊射,可攻擊35公里內的648個裝甲目標。

3、情報與電子戰能力

(1)情報偵察能力。第4機步師的主要情報與電子戰力量是建制內的軍事情報營(下轄收集與干擾連、情報與監視連和電子戰連)以及空中騎兵中隊(下轄2個空中騎兵隊)。主要情報與電子戰裝備是12架OH—58偵察直升機、3架UH-60專用電子戰直升機和12部地面偵察雷達和27部(套)電子戰設備。師軍事情報營利用遠距離技術偵察和手段及投擲式遙感偵察系統可直接偵察監視100公里范圍內的敵情,並可向300—400公里縱深派出遠程地面偵察。全師在進攻中可派出250—270個偵察單位,防禦中可派出170-180個偵察單位。師屬空中騎兵偵察中隊的電子設備主要以直升機為平台,偵收的頻段寬、距離遠、精度高。12架OH—58D輕型攻擊與偵察直升機能夠獨立地遂行縱深偵察任務,可對師整個作戰地域和關心地域(即由乙方前鋒線向汕延伸150公里)的敵軍部署、c3I設施進行快速的空中偵察、識別相定位。師地面無線電技術偵察距離500公里,直升機空中偵察距離150公里。直升機上裝備的毫米波雷達、低照度電視、紅外前視雷達、激光探測系統和光學照相偵察裝置,可晝夜搜索目標,為師提供不間斷的空中偵察、監視和目標搜索能力,並利用機載目標交換系統、配備到師旅的聯合戰術情報分發系統、配備到營、連的單信道地面和機載數據保密通信系統和定位報告系統快速處理所獲情報。OH-58D偵察直升機能夠利用機載目標交換系統與UH-60、AH-64直升機和空軍的F—16、A-10攻擊機和炮兵的戰術火力系統通信,報告實時目標情況,與師屬炮兵下轄的目標搜索連的移動目標定位雷達、火炮定位雷達共同搜索識別和定位敵各種目標,引導火力准確攻擊。

(2)電子戰能力。第4機步師編制專用電子戰3架(EH-60),各型電子戰設備27部,能夠為師提供甚高頻攔截和干擾能力,可在師的整個作戰縱深實施攻擊干擾。進攻中,師的電子干擾能力可達到:地面30公里、空中40公里,定期監視40~50個無線電網、15部雷達。1小時內測向定位60~80個短波電台坐標,24~30部地面雷達坐標,干擾壓制30個無線電網,10~15部雷達。有效壓制敵第一梯隊團的指揮通信網和電子發射發置。該師還具備很強的電子設備硬摧毀能力。師屬騎兵中隊的偵案直升機與攻擊直升機按12比8的比例編成,具備很強的目標探測技術與精確制導技術相結合的實體摧毀能力。

4.通信能力

編有師屬通信營(下轄指揮戰斗連、前方通信連、通信支援戰斗連),能夠為師提供多路戰術衛星通信終端服務和多路無線電通信系統和移動用戶設備網,能覆蓋全師和軍的作戰地域(37500平方公里)。為師提供數據、圖像和語音的保密通信,保障師的指揮、控制、情報、火力支援和戰斗勤務支援。可為師提供6個調頻無線電站以擴大師的作戰活動和情報網,並可為師本部與師下屬司令部提供有限的摩托通信服務。

5.防空能力

第4機步師有較強的防空自衛能力,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師屬防空炮兵營裝備「復仇者」自行防空導彈系統36部,可在行進門發射,具有全向攻擊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加上師屬防空管24門改進型「火神」高炮(每分鍾射速3000發,自動搜索和識別目標時間不到2秒鍾),在師前方地域警戒雷達以及師騎兵中隊OH—58D偵察直升機的配合下,能有效地對師作戰地域內的低空(1.2~3.8公里)來襲敵機進行打擊,掩護師主要作戰隊形的空中安全。二是帥航空旅的36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24架「黑鷹」多用途直升機均可掛載4~8枚「毒刺」空對空導彈,有一定的防空自衛能力。三是該師5個坦克營的29O輛M1A1主戰坦克,共裝有580挺高射機槍,具備一定的對低空來襲敵機和直升機的防衛能力。

已防化能力

師屬防化連編有一個核生化分隊和4個消除沾染排、1個煙幕排,能夠完成本師的核生化偵察、洗消和發煙任務。全師的12個裝備洗消站能在1小時內洗消48部戰術車輛。全師連一級分隊均配備毒劑探測和防止毒劑沾染的成套設備,如MSA1化學自動報警器、M256化學探測器以及單兵防護設備。全師所有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均裝有完善的三防系統,在核生化條件下,乘員不必穿防護服即可連續作戰。其他作戰車輛均配備有M11/13消毒器,單兵均配有M258A1消毒裝置,能夠進行4級態勢的防護。根據需要可在機動地域製造2公里寬的煙幕屏護帶。

7、工程保障能力

師屬工兵旅編有3個工兵營和數個工兵支隊。依靠師自身的工兵力量,可完成師戰斗工程保障、機動與反機動任務。快速構築與維持師戰斗地域內的主要作戰道路、攔阻陣地和渡涉場的進出道路和主要橋梁。師的攻擊架橋分隊能夠在跨度在150米的河上快速架設4個載重60噸的浮橋,師工兵旅編有24門90毫米座力炮,可協助師對敵築壘地域進行破障攻擊。該師1個工兵連在24小時內可構築1萬~1.4萬米的反坦克壕。師屬100餘架UH一60多用途直升機,在情況需要時,可用UH-6O直升機「火力」布雷系統快速布設臨時雷場,一個直升機架次可布設300米x200米混合雷場。師建制多管火箭炮連可快速投射遙控反裝甲雷場,投射距離4O公里,一門火箭炮一次投射可布設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構成的反裝中雷場。

8.夜戰能力

第4機步師裝備各種夜視系統4983部。師全部主戰坦克、自行火炮、戰斗車輛和直升機均配備了夜間探測和瞄準系統。「阿帕奇」攻擊直升機PNNS夜視系統在夜間對坦克的探測距離達12公里,識別距離為7公里。該師裝甲旅5個坦克營的M1A1主戰坦克採用新型的全景熱成像觀察儀和熱成像瞄準鏡,大大提高了夜間機動和探測與攻擊目標的能力。1994年後改裝的部分M1A2主戰坦克裝備的「指揮員獨立熱成像觀察儀」和駕駛員熱成像儀採用被動式紅外技術,更不易被敵方發覺,夜間行動的隱放性更強。該師機步旅5個機步營的M2「布雷德利」系列戰車在共觀測與指揮系統中裝有晝夜觀察儀和紅外熱成像系統。380部車載「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系統配備的AN/TAS—4熱成像瞄準儀可在夜間對2~6公里的裝甲目標進行探測和瞄準射擊。由於擁有較強的夜戰能力,美軍認為,裝甲機械化部隊可實施晝夜連續作戰的高速突擊,且攻擊的最佳是在夜間。

9.後勤支援能力

第4機步師的師級後勤支援是由師支援司令部下轄的3個前方支援營、1個保養支援營和1個運輸飛機保養連提供的。每個前方支援營分別編有2個坦克系統支援隊和2個機步系統支援隊。每個會最多可同時對2個坦克營和2個機步營實施支援,提供一、二、三、四、五、七、八、九類物質器材的支援保障,並能對前方旅支援區內的通信和地面導彈裝備實施中級前沿保養。師支援司令部共編有各種噸位的運貨卡車、拖車和油罐拖車1223輛,可運輸166.05萬磅的編制裝備。師保障支援營下轄的汽車運輸連每日可提供5噸至22.5噸卡車和拖車138輛,一次運貨1102噸。該連用18輛帶60噸拖車的卡車1次可運送445噸作戰物資和18輛中型坦克。保障支援營下轄的供給與勤務連能夠每日為師接收、臨時貯備和分發一類補給品(給養)35.58噸、二類補給品(服裝、個人裝具)52.71噸、三類補給品(油料)9.34噸、四類補給品(工程建築器材料)20.07噸、除飛機外的七類補給品(裝備專用部件)23.97噸,並每天從軍運輸站轉運136噸彈葯到被支援單位。在師和旅支持區內提供5個水源供給點,能夠貯存水3萬加侖,一天來回二次可運水1.2萬加侖。每天能貯存和分配汽油30.26萬加侖,使用75%的燃料分發車輛,一天往返兩次可分發汽油19·72萬加侖。該連開設5個野戰供水站每晝夜可向部隊供水60多立方米。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1個重型維修連和1個輕型維修連能夠向不受師3個前方支援營支援的師部隊提供各種裝備的中級維修和保養。保養支援營下轄的導彈支援連可為師的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和反坦克導彈和多管火箭炮系統提供實地維修。師支援司令部直轄的運輸飛機保養連,能夠對師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機提供航空保養維修,包括直升機的動力系統、電子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飛行控制設備維修、搶修與撤離。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醫療支援連能夠提供師級衛生勤務支援,能夠為師後防區域和從旅區域衛生連後送下來的各類傷病員提供接收和治療設備。為不需住院、且在96小時內可回到崗位的傷病員提供160套安置設備。可在師支援區內為分隊手術提供衛勤支援。海灣戰爭中,該師的後勤支援部隊實施跟進保障,在100小時的地面進攻中,跟進保障距離達到370公里。

10.綜合攻防能力

進攻作戰能力。第4機步師在軍的編成內擔任主要方向的進攻時,進攻正面可達25~3O公里,擔任次要方向的助攻時,進攻正面可達4O公里。對預有準備防禦之敵進攻時,師的突破地段寬度為6-8公里,對倉促防禦之敵進攻的突破地段可達10公里。進攻的縱深可達60公里以上,可一次殲滅敵一個裝甲團或機步團。

防禦作戰能力。防禦戰役中,第4機步師可在軍的編成內防守正面30~60公里、縱深50~70公里的防禦地帶。抗擊敵一個集團軍的進攻。通過扼守要地、機動防禦、使用空中機動特遣部隊以突襲和地面設伏方式遲滯和粉碎敵集團軍的進攻行動,第4機步師在防禦中還可作為軍的預備隊,利用其快速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突擊力,對楔入防禦之敵實施反突擊。

三、作戰能力的局限性

第4機步師作戰能力的局限性主要有:

1.該師的重型裝備數量多、體積大,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空運,因而不能形成整師的快速戰略機動能力。

2.該師的主戰坦克,戰斗車輛在密集叢林和山嶽地帶和水網障礙地形上的作戰能力有限,更不適宜在城市化地形上作戰。

3、師建制內的運力有限,通常只能在師的後勤地域與旅的後勤地域之間運送數類補給品,需要得到軍強有力的後勤支援。

4、師航空旅的突擊直升機(UH-60)有限,一次最多空中機動一個連,因而限制了該師戰術上立體用兵的靈活性,使獨立縱深機降行動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有限,必須盡早得到地面重裝部隊的配合。

5、該師機步旅5個機步營的步兵戰斗車輛均沒配備高射武器,因而機步旅的防空能力較弱。

希望您能夠採納我

閱讀全文

與美軍現役野戰師配多少輛汽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入多少才買得起賓士e 瀏覽:304
泗洪到南京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565
賓士gl450更換上懸掛怎麼拆 瀏覽:812
別克汽車胎壓正常是多少 瀏覽:973
不開發動機汽車大燈亮多久 瀏覽:587
寶馬5系在裡面怎麼鎖車門 瀏覽:585
賓士混動是什麼車 瀏覽:201
寶馬思域質量怎麼樣 瀏覽:17
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督待遇怎麼樣 瀏覽:201
杏林汽車站是哪個區哪個鎮 瀏覽:556
寶馬七系奧迪a8哪個好 瀏覽:286
河南洛陽工業怎麼樣 瀏覽:426
西安運通寶馬待遇怎麼樣 瀏覽:259
汽車全包圍坐墊多少錢 瀏覽:486
現在工業品怎麼樣 瀏覽:525
寶馬車儀表盤上的扳手怎麼消除 瀏覽:871
麥克奧迪哪個品種最好 瀏覽:735
汽車加完油怎麼一直抖 瀏覽:573
奧迪地圖怎麼顯示實景 瀏覽:645
奧迪冰川白和鉑金米哪個好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