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車生產階段的PT1,PT2,PT3,ET1,ET2,ET3分別具體指什麼啊 求解答!
PT階段:即生產驗證階段,在通過設計驗證後,在小批量的生產過程中,對車身的線上可操作性、零件品質及包裝的標准化進行驗證和改善階段。
PT1階段通過ET階段的工程試裝,進入到生產線試裝。PT2階段是PT1階段試裝通過,可進入試量產試裝。
ET階段(設計驗證階段):在車型開發初期,有設計公司對白車身的精度以及各個空位的精度進行驗證和修正的階段。
SOP階段(批量生產階段):各項驗證完成沒有問題,進入大批量的生產。
(1)汽車行業路試是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新汽車的發展研究和生產准備汽車的結構復雜,多數汽車是大量生產的產品。如果汽車生產後在復雜的使用條件下發現早期損壞或不適應使用要求,就會造成用戶和製造廠的巨大損失。因此,20年代以後,逐漸總結經驗,形成產品投入生產前的設計定型程序和生產准備工作程序。
發展研究發展產品之前先經過技術預測和市場預測,確定發展方向,然後按照技術經濟分析的結果和零部件的系列,選定產品的主要參數和結構方案。設計完成後,試制樣車,進行定型性試驗(見汽車試驗)。
生產准備經過試驗定型的汽車,在投入生產前需要對工藝、設備和工藝裝備(工具、夾具、模具和量具等)進行准備工作。只有一些小批量生產的重型汽車和專用汽車,才不需要工作量很大的生產准備。
大量生產的汽車,工藝裝備系數(每個零件所需工藝裝備的平均數量)往往達5~6,總的製造工時達數百萬。在主要的汽車生產國家中,工藝裝備都由專業化的工廠製造,汽車廠只提出定型的產品圖紙和生產綱領。這些專業工廠可以在很短時間內 (1年左右)配齊工藝裝備和專用設備,因此汽車生產廠更換車型比較容易。
轎車由於競爭激烈,幾乎每年都要改動外形,主要部件如發動機等往往隔數年更換一次型式。雖然有可能迅速更換車型,但各公司考慮經濟效益,大多採用逐步改換車型的辦法,只有在十分迫切的情況下才發展全新結構的車型。
在專業化協作的生產體系下,汽車生產廠的發展研究和更換車型需要得到各行業、各工廠的配合和支持。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汽車工業才得以不斷進步並保持在機械行業中的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B. 汽車維護檢驗按工序分為哪三個階段
按汽車維修工藝過程分類.汽車維修質量按汽車維修工藝過程可分為以下五類: (1)進廠檢驗。進廠檢驗是對運行車輛進行外部測試和交接.必要時進行簡單的測量和路試以驗證報修項目的准確性。進廠送修車輛交接檢驗的目的在於填寫雙方認可的車輛交接清單,辦理交接手續,承修方通過對送修車輛的外觀和行駛檢查,制訂修理計劃。送修車輛的進廠檢驗可由檢驗部門專職檢驗員配合生產部門進行。汽車或總成送修車輛應先進行技術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適時安排維修,以避免超前維修或失修。 (2)零件分類檢驗。大修車輛或總成解體、清洗後,應按技術標准進行檢驗分類,將原件分為可用的、需修的和報廢的三大類。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是否超過修理規范中規定的「大修允許」和「使用極限」。凡零件磨損尺寸和形位誤差在大修允許范圍內的為可用件;凡零件的磨損或形位誤差超過允許值,但仍可修復使用的為需修件;凡嚴重損壞,無法修復或修理成本太高的,為報廢件。零件分類檢驗一定要認真細致,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杜絕不能使用的零部件繼續使用,確保汽車維修質量。 (3)汽車維修過程檢驗。汽車維修過程檢驗又稱工序檢驗,其目的在於防止不合格的零件裝配到總成或部件中;防止不合格的總成或部件裝到整車上。汽車維修過程檢驗是汽車維修質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認真落實。汽車維修過程檢驗一般由承修人員負責自檢,專職檢驗員抽檢,但關鍵零部件、重要工序以及總成的性能試驗均屬於專職過程檢驗員的專檢范疇。汽車維修業戶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必要的維修質量控制點.由專職維修過程檢驗員進行強制性的檢驗。 (4)汽車維修竣工出廠檢驗。汽車維修竣工出廠檢驗必須由專職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承擔。一般在汽車維修竣工後,交車前或送汽車維修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前進行。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對照技術標准全面檢查車輛,測試有關性能參數。車輛檢驗合格後簽發相應的·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並向用戶交付有關技術資料。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後在質量保證期內,汽車維修業戶必須執行車輛出廠質量保證期制度。質量保證期內車輛發生故障或損壞,承修方和托修方按有關規定劃分責任。 (5)車輛的返修鑒定。返修對於汽車維修來說是對維修不合格車輛的補救和糾正措施J車輛返修的檢測、判斷工作應由質量總檢驗員負責,並通過檢驗和鑒定分清責任,進行組織、協調,登記,填寫汽車返修記錄表。希望能幫到你,麻煩給「好評」
C.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階段:一、起步階段(1950-1965)此階段,是我國汽車工業創立階段,建起了像一汽這樣的現代化汽車企業,汽車生產實現零的突破,奠定基礎。1966年前,汽車工業共投資11億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個汽車製造廠,年生產能力近6萬輛、9個車型品種。1965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近29萬輛,其中國產汽車17萬輛(一汽累計生產15萬輛)。二、成長階段(1965-1980)從二汽建設到改革開放1980年代初,是我國汽車工業成長階段。與一汽靠蘇聯援建不同,二汽是完全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建設的大型汽車製造廠。通過自主能力,我國形成了以「卡車為主」的汽車產業布局。1980年,生產汽車22.2萬輛,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169萬輛,其中載貨汽車148萬輛。三、開放合作階段(1981-1999)此階段,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汽車工業順應國家改革開放大勢,調整商用車產品結構,改變「缺重少輕」的生產格局,通過開放合作,轎車工業開始起步,汽車產業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四、快速發展的階段(本世紀以來至今)此階段,我國的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工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車型層出不窮;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車技術特別是環保指標大幅度提高,與國外汽車巨頭的生產與營銷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引進國外企業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的力度不斷加深,自主創新取得了積極成果;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穩步前進,形成了完整汽車產業體系。
D. 我國汽車廠業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汽車在我國已經是一個發展非常成熟的產業了,我國也有了自己的國產汽車品牌,並且這些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佔比也越來越高。隨著國產汽車品牌的崛起,很多的人都會想到我國的汽車產業的發展之路。其實,以前中國作為一個在科技上遠遠落後於其他的發達國家的國家來說,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的確實也比較晚,不過,好在我們也慢慢的提高了自己的科技水平,汽車行業和其他的科技產業也在慢慢的發展壯大。那麼關於我國汽車廠業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成熟階段
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一階段中國的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我國的汽車製造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我國汽車生產規模不斷的擴大,汽車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到了2009年,我國的汽車銷量已經躍居成為了世界第一。
關於我國汽車廠業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E. 汽車製造的發展經過了哪四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1950-1965)
此階段,我國的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工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車型層出不窮;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車技術特別是環保指標大幅度提高,與國外汽車巨頭的生產與營銷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引進國外企業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的力度不斷加深,自主創新取得了積極成果;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穩步前進,形成了完整汽車產業體系。
(5)汽車行業路試是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我國汽車產品技術發展史
1953年建設一汽,即組織消化吸收從前蘇聯引進的中型載貨汽車產品技術和製造技術,1956年一汽如期建成投產。接著,我國開始發展系列變型車產品,對不適應中國使用條件、資源條件等項目進行改造或改進、並發展輕型載貨車、轎車、越野車、重型載貨車,改裝生產中型客車和少量專用汽車。
1982年汽車行業制訂了《汽車產品質量評定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稿)》
1983年開始汽車行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有了評優活動,分國家級與部級兩等。首次頒布了限制汽車排氣污染的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和柴油車自由加速排放測量方法和限值等標准,此後,又陸續頒布了多項汽車安全標准,這些標准,都相繼成為前述汽車年度質量檢查評定的依據。
1984年開始陸續頒布不同車種的如載貨汽車、客車、轎車、越野車質量檢查評定辦法。汽車行業每年的產品統一檢查評定,促進了我國汽車產品質量提高和一定程度的技術進步,開始制定汽車環保、安全標准。
1992年正式將有關汽車環保、安全、節能的標准列為強制性標准,實行單項否決制,這些為汽車技術進步起到了強行推進的作用。
這期間正是我國汽車老產品換型的時期,通過引進單項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在換型產品上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和新結構,如膜片彈簧離合器、全同步變速器、動力轉向裝置、新一代制動閥、增壓柴油機、發動機後置、少片變截面鋼板彈簧和客車用空調等。
引進的新技術、新結構有:前置前驅動、前盤式制動器、前後獨立懸架、動力轉向、無內胎子午線輪胎、全模壓內飾板,塑料儀錶板、保險杠及燃油箱等大量塑料件使用,還有新型儀表、燈具、門鎖及開關等等。
F. 中國汽車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汽車業的發展經歷的階段有:
1、從無到有(1978—1994)。
2、從小到大(1994—2004)。
3、戰略轉移(2004—2018)。
4、由大變強(2018—至今)。
中國汽車業前期發展緩慢的原因有:
一、在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下,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企業和市場,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經濟體制,以及中央對地方調控手段不完善,各省市建立汽車廠的熱情空前高漲,造成了汽車廠點過多、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重復引進的局面。
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轎車產業基本是從零起步。由於沒有汽車產品的個人消費,導致市場規模無法形成,影響了外資企業和自主發展的信心,汽車工業無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不能形成市場競爭的基礎條件。
三、當時的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全部為國有企業或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外合資的資源基本被國有企業壟斷(這種現象一直延續至今)。中國汽車產業的自主發展受到局限。
四、在合資企業中,中方並不掌握轎車(乘用車)的研發和大批量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外方一旦成為主導,中方的自主發展必會受到抑制。例如,北汽公司與克萊斯勒合資後,北汽公司就無奈放棄了原來打算用引進技術升級改造「北京212吉普」的計劃,以致造成終生遺憾。
G. 汽車行業:OTS/PPAP/PTR階段是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1.Off Tool Sample 樣品觀察——OTS
2.Proction Parts Approval Process 生產零件審批控製程序——PPAP
3.Proction Trial Run 試生產階段——PTR
它們是一個新市場開發的三個步驟
區別:
OTS是手工樣件,可以沒有工藝,沒有產量要求,沒有加工設備、工裝要求,沒有生產人員的要求,只要產品做的符合圖紙要求就可以;
PPAP未批准前是試生產,要滿足:
1、工藝和流程都與批量生產完全一致;
2、滿足300個以上產量或1~8小時產量;
3、所有的測量系統、過程能力滿足要求;
4、工裝、設備都固定並受控;
5、人員都培訓到位;
6、材料、二級供方都固定;
OTS只要作出符合圖紙的產品,而PPAP是受控狀態下做出符合圖紙的產品。
PTR則有工藝,有產量要求,有加工設備、工裝要求,有生產人員的要求,可以區別於以上兩個。
拓展資料
新車型的研發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研發流程包括管理、設計、組織等方方面面的輔助流程,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紹汽車研發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專業的汽車設計開發流程,這一流程的起點為項目立項,終點為量產啟動,主要包括5個階段:
方案策劃階段
通過市場調研對相關的市場信息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紀錄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費者的汽車消費趨勢、消費偏好和消費要求的變化,確定顧客對新的汽車產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潛在的需求等待開發,然後根據調研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科學可靠的市場調研報告,為企業決策者的新車型研發項目計劃,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與建議。
汽車市場調研包括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產品定位等幾個方面。項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市場調研報告生成項目建議書,進一步明確汽車形式以及市場目標。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後,就可以對新車型的設計目標進行初步的設定,設定的內容包括車輛形式、動力參數、底盤各個總成要求、車身形式及強度要求等。
將初步設定的要求發放給相應的設計部門,各部門確認各個總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後,確認項目設計目標,編制最初版本的產品技術描述說明書,將新車型的一些重要參數和使用性能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