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動汽車是否會取代燃油汽車
我認為至少目前的電動汽車還不能替代燃油汽車。
主要問題是在電池和充電的問題上,以特斯拉ModelS為例:
1.電池成本大約3.5萬美元。
2.電池組的重量大約為700~800Kg,裝在底盤上。
3.最快的充電方式是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需要30分鍾。
如果從電動汽車方面看,石油工業和內燃機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
原來說地球上的石油可能還需要幾十年就挖完了,可是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通過開采技術的改進,能夠實現更高的出油率,更重要的近些年發展起來的頁岩油技術,很多國家都探明有巨大的頁岩油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年,汽車廠商們也沒有閑著,紛紛在不斷改進自身的發動機技術,還有一些過渡方案,如混合動力。
結論:電動汽車和內燃機汽車兩者都在不斷發展,未來很難說誰取代誰。但是我傾向於認為,人類的能源結構不一定需要那種革命性的變化(從石油到電力),充分發揮現有技術的潛力才是更加合適的道路。
2. 電動汽車多少年將會淘汰內然機汽車,是否會對內然機汽修技工造成就業影響
永遠也不會,向環保方向發展是歷史科技的趨勢,但不會被取代,電動汽車只限與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用途,不可能也不會代替內燃汽車,從動力方面想就很明白了,內燃汽車的動力電動車是很難達到的,至少我肯定現在的90後都滅絕了也開不上動力強勁的電動車,呵呵
電動車就是電動車,永遠也成不了汽車,看名字都很明白
3. 電動汽車未來能夠真正取代燃油汽車嗎現在存在什麼問題
完全取代可能談不上或者說不知道還要多久,幾十年,上百年,我覺得這是個很漫長的問題。但是電動汽車是大趨勢,能源清潔化也是趨勢,污染問題也亟待解決,而且中國石油資源嚴重依賴進口,所以綜合各方面來說發展電動汽車是大趨勢。國家也在從上而下的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先是補助電動車企業,電動車免搖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而且還逐漸提高燃油車的排放標准,等等,都是為了促進電動車的發展。
經過元素周期表盡可能篩選可用元素,提高電池能量的可能性太低。能量翻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電池能做到20公斤抵1公斤汽油已經極限了。而這指標距離替代燃油車的可能性毫無可能。
那麼什麼方式的電動汽車可以替代燃油車呢,答案是燃料電池。
不過燃料電池的技術,復雜程度以及成本,距離實用的路途還跟遙遠。
所以判斷是,再過30年,電池不會完全替代燃油車。部分替代而已。最多是10%市場份額。也就是天花板了。90%依然是燃油車。
總之,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心有餘而力不足。
4. 電動汽車在未來幾年,能取代燃油汽車嗎
完全有可能達到這一目標,現在急需解決的是電池電量低,電池壽命短這一問題,再就是現有燃料汽車生產廠家的狙擊了,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會想盡辦法阻礙電動車的發展的,現在電動自行車就是例子。不過這些問題不會拖太久,相信不會超過5年就會得到解決的。
5. 汽車會在多少年後會完全被電車代替
1、首先電車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首先,汽車的航線能力很強,對電氣汽車,汽車的航線能力確實不好,而且至今為止的地方有汽車,總是補充,對電氣汽車,很多地方不能建設電氣汽車的充電杭,而且可以上加油汽車,可以隨身攜帶,加油汽車的動力比較強。針對比電力汽車更容易的環境問題,可以解決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採用混合動力後,內燃機關的最大電力基於平均必要電力決定。發動機比較小(小型化),低燃費、低污染的最適情況下進行動作。內燃機構可以繼續工作,電池可以繼續充電,所以其與普通的車相同。
6. 電動汽車何時能夠取代燃油汽車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是否一定會徹底取代燃油汽車?說這個問題就要先討論一下動力。首先對於動力系統而言,分為內燃機驅動,電機驅動,和電機內燃機協同驅動三個種類。在動力系統這一點上我認為電氣化的趨勢是十分明朗的,電機作為動力輸出單元,相對內燃機有如下幾個優勢:成本優勢:同一最大輸出功率水平下,電機本身的成本非常低,這也是特斯拉性能爆棚但售價相對於性能車較低的原因。
所以用電動機作為峰值功率輸出,純電動力系統是較低的效率優勢:電機在輸出過程中,單在這個過程中效率變化不大並且非常高(90%左右),非常適合頻繁啟停的任務要求。保養、壽命優勢:優質電機的保養間隔時間在30,000小時左右,與內燃機有數量級上的差別。我們來看看整車結構、體積優勢:同樣輸出功率下,電機體積非常小,並且可以實現輪轂附近布局的形式,將整個傳動系統極度簡化,換句話說,奧迪花了幾十年引以為傲的quattro四驅系統,在電機車中是一個程序升級就能解決的問題。其實能看出來電動系統的平台和傳統汽車的平台構建邏輯是非常不同的,電動力系統的結構可以相對簡化,所以在傳統汽車平台上替換電機,是會犧牲一部分優越性的。
控制、安全優勢:首先電機的反應速度極快,電信號能夠直接轉化到機械信號,而傳統汽車的啟動加速停止每一環都有一個控制誤差的Loop,緊急情況下反應就慢了。還有就是,自動駕駛或者程序輔助駕駛難度更大,在電機動力系統的控制與反饋就非常靈敏,為了達到安全標准和反應速度,汽油車的自動駕駛反應速度不可避免地會收機械繫統拖累,現在做自動駕駛的也基本上是電車,所以電動力系統跟自動駕駛是相輔相成的。純電池電動汽吹了一段特斯拉,但我認為特斯拉整體發展的方向就是有待考量,電機動力系統優勢明顯,但電池電動車(BEV)市場驅動力低下。
在這個部分,既然是趨勢預測,自然有各種不同考慮的方面,個人更偏向於工程和市場驅動力方向來分析這個問題。電動機確實有非常多的好處,但是它有一個極大的命門,就是電池儲能的能量密度極低,但是電池的成本下滑已經達到了瓶頸期,很多人疑惑換電池模式為什麼不可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貴,哪怕是最大規模優化能力最強的電池廠商,電池的成本也在$300/kwh左右,特斯拉相同配置的型號15kwh的容量增加在終端售價最少提高$8500, 在$567/kwh。(轉載)
7. 電動汽車會在何時徹底取代燃油車
電動汽車要徹底取代燃油車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明確的時間點,但這幾個因素非常重要:
1.電動汽車續航如果沒有解決,要徹底取代燃油車基本上不可能;
2.電動車充電樁問題不解決,要徹底取代燃油車基本上不可能;
3.新技術的突然需要時間,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徹底解決續航問題,這個沒有人能夠知道。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主要原因還是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如果不好好愛護環境,我們未來的生存環境會越來越艱難,電動汽車代替燃油汽車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電動汽車要徹底取代燃油車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明確的時間點,主要原因還是電動車有致命的缺點,續航問題和充電問題不能夠完全解決,電動汽車使用起來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我相信電動汽車徹底取代燃油汽車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三、新技術突破需要時間只有耐心等待
新能源面臨的兩個問題:續航和充電樁,政府已經開始在每個城市布局和建設充電樁,充電問題很容易解決,續航問題是新技術,新技術什麼時候能夠突破,只有耐心等待了,這也是電動汽車什麼時候能夠徹底取代燃油汽車沒有人知道的真正原因。
8. 電動車發展史 | 比內燃機車早51年,卻沒有發展壯大,並被取代
不少人都將純電動車稱為新能源汽車,但其實純電動車並不是一個新鮮的產物,而且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其實要比第一台內燃機汽車還要早。
世界上第一台純電動車誕生於1834年,而第一台內燃機汽車誕生於1885年,也就說純電動車相比內燃機車還要早51年!但為什麼純電動車沒有發展壯大,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純電動車的發展歷史吧。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純電動車已經成為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大趨勢,不只是像特斯拉這樣的廠商推出了眾多知名的車型,就連不少著名的超級跑車廠商也紛紛加入了純電動車的隊伍。而且不論是動力性能還是高科技配置,也都超越了傳統的內燃機車型,相信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未來純電動車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電動汽車的發展第三階段電動汽車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後期為什麼有出現復甦
一個是成本貴,產量低,另外一個是生產廠家追求高利潤,從而導致電動汽車貴。
但造成今天仍然難有純粹的電動車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電池儲能 缺乏高質量的電動機和傳動技術。 另外,國內外發展電動汽車,原本的著眼點是在核電基。
主要信息: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公開表態,目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轉變,我國已啟動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
在中國之前,印度、挪威、法國和英國已經宣布,將逐漸淘汰燃油車,以更加清潔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取代。挪威設定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國和法國都是2040年。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普及的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二是新能源汽車的快充技術。三是充電樁的普及。四是電動汽車廢棄電池對未來環境污染問題。
只要這幾個問題解決了,禁產禁售燃油車,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就歸零了,禁產禁售燃油車就被社會普遍接受。
10. 通用汽車預計電動汽車完全取代內燃機車型還需幾十年時間
財經網汽車訊?通用汽車認為在2040年以前不可能完全電氣化。
6月10日,據外媒報道,雖然通用正在研發各種電動汽車,但其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認為,電動汽車完全取代內燃機車型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博拉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行業將向電動汽車過渡,完全實現電動汽車的情況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雖然博拉沒有透露自己預測的時間,但她確實認為2040年前為時過早。正如博拉解釋的那樣,「完全電動化會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發生,但它終將會發生的。」
今年3月,通用汽車在EV Day(電動車日)上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到2025年,它將在下一代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上投資超過200億美元,並計劃到2023年將其電動汽車陣容擴展到22種車型。
通用汽車在EV Week上發布了其最新開發的「終極」電池,以及由其提供動力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平台,並提出了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未來戰略。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表示:「我們已經接受了公司在產品創新和純電動汽車的未來中必須克服的挑戰。」
通用汽車計劃到2023年將其電動汽車陣容擴展到22種車型,採用通用汽車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平台。除卡車外,大多數型號將配備400伏電池組和最多200?的快速充電系統,而卡車平台將配備800伏電池組和350?的快速充電系統。
通用汽車電動戰略的核心是其第三代全球電動汽車平台,該平台由模塊化車輛驅動系統和自行開發的UL電池提供動力。靈活的模塊化電動汽車平台創造規模經濟,創造新的收入機會。
通過這一計劃,該公司計劃從專注於經濟的通用電動汽車,高檔電動汽車,商用電動卡車和高性能電動汽車等各個類別中確保市場競爭力。
但在2020年美國市場,銷售的唯一一款電池驅動車型是雪佛蘭Bolt,無可否認,它仍然是小眾汽車。2019年的總銷量為16,418輛。
凱迪拉克在同一時期內售出了35,424輛老化的上一代Escalade。
中國市場是通用汽車最重要的市場,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透露,
將把第三代電動車平台(BEV3)引入中國。
並且通用汽車正考慮與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合作生產Ultium電池,以降低成本及合規風險。
通用汽車將來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電動車中,包括電池和驅動等主要的零部件都會在本土生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