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眾全球電氣化加速 將建立北美首個電動車組裝車間並自研電池
財經網汽車訊大眾建立北美首個電動車組裝車間並自研電池。
近日,大眾汽車宣布,該公司將擴建其美國田納西州Chattanooga工廠,以建立北美電動車中心——不僅擁有美國首個電動車組裝車間,還包括電動車工程規劃中心。
大眾表示,該工程規劃中心很快將配備一個先進的高壓實驗室,專門為將來在美國組裝的車型研發和測試電動車電芯和電池包。大眾美國子公司工程副總裁WolfgangMaluche表示:「汽車製造商要想研發電動車電池有兩種方法。大多數車企都將研發和測試電池業務外包給另一個公司,一些車企則在公司內部開展這部分工作。我們就屬於後者。」
7月7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大眾正計劃對位於德國西北部埃姆斯河畔的埃姆登工廠進行改造,計劃投資10億歐元,以加速其向電動汽車生產工廠轉型。
大眾董事會成員AndreasTostmann表示,將埃姆登工廠轉變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意味著大眾正在加快系統變革的步伐,公司將投資約10億歐元改造這一工廠,改造後的埃姆登工廠將成為他們電動汽車戰略的基石。
埃姆登工廠在生產id.4前還將生產大眾汽車帕薩特等車型作為過渡,預計工廠改造擴建後最大年產能為30萬輛電動車。
另外,大眾中國CEO馮思翰表示,大眾對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保持樂觀態度。
大眾集團CEO迪斯早前公開表示,大眾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約70款電動車型,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製造。
迪斯同時還對中國市場提出了要求,到2025年,大眾集團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
按照計劃,在?2020年-2022年之間,大眾汽車預計將有8款MEB平台車型實現國產,同時還會有3款MEB平台車型以進口車型引入,上海安亭工廠和佛山工廠將在年內完成改建,投產使用,累計總產能可達到60萬輛。
5月29日,財經網汽車從大眾官方獲得消息,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除提升在華電動產品數量和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外,大眾汽車集團還將在電動汽車生產價值鏈領域加強投入。
公司將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並成為其大股東。
另有消息稱大眾將鎖定萬向一二三為第三家電池供應商。今年5月,大眾斥資11億歐元入股國軒高科,這也成為繼寧德時代後大眾合作的第二家中國汽車電池製造商。馮思翰本人也坦言稱除了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以外,還有一家電池供應商正在認證中。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表示,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加快電氣化進程,二是加大在美國市場的投資,挽回美國市場的下降頹勢(柴油門事件大眾在美國損失慘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特斯拉自研電池終於要來了
特斯拉自研電池又有新的動作和進展了。
據Electrek報道,特斯拉正在美國弗里蒙特建造一條電池生產線試點,並計劃用自己的設備來生產電池,這也就意味著特斯拉的自研電池終於要面世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6月,特斯拉位於KatoRoad(音譯加藤路)的一個名為「skunkworkslab」的秘密實驗室曝光,這里就是特斯拉用來進行電池設計以及研究電池生產工藝的場所。而這個實驗室就在弗里蒙特,距離特斯拉工廠只有幾分鍾路程。沒錯,一切就是這么的「巧合」。
此前,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在其中盤點過特斯拉和松下的種種過往。從最開始的黃金搭檔到現在的關系緊張,著實唏噓。而現在,除了松下,特斯拉身邊還有了寧德時代和LG化學。
但是,?將電池這么重要的底牌交給別人掌控,這是控制欲超強的馬斯克絕對不允許的?;而此前,因為松下電池產能受限影響特斯拉產能爬坡,馬斯克直接在Twitter「發飆」;再加上對電池需求量巨大的新產品們(比如Semi、新一代Roadster、Cybertruck等),特斯拉需要?提高電池產能,同時降低成本?……
對電池實現自研自產,勢在必行。
馬斯克在去年股東大會上說過這么一段話:
「:-driving.」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投資者們應該關注兩件事:電池的可用性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
這其實就暗示了電池的自研。在自動駕駛方面,特斯拉已經挖了一個「百萬台Robotaxi上路」的大坑,接下來,我們該關注特斯拉電池的進一步信息了。
答案或許會在今年4月的「特斯拉電池日」上揭曉。
希望到時候馬斯克能給我們翻譯翻譯,到底什麼叫驚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特斯拉、大眾、戴姆勒紛紛搶灘 車企自建電池工廠為哪般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也成為當今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220萬輛。而伴隨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猛增,動力電池產業也在疾速擴張,如今正在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自建電池工廠。
車企巨頭加速布局
說到自建電池工廠,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企業,其與目前其他選擇自建電池工廠有所不同,因為比亞迪是先布局的電池業務,後建立的汽車業務,而目前比亞迪也已經將電池業務獨立出來。
除了比亞迪之外,另一家電動車銷量大戶特斯拉也在自研、自產動力電池。此前據外媒透露,特斯拉內部有一個名為「Roadrunner」的秘密項目,該項目的核心內容就是自主製造成本更低、性能更佳的高性能電池。據悉,在接下來的5月,特斯拉將公布自研電池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乘聯會秘書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車企自建工廠布局電池領域應該說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此前,車企可以自建發動機廠、變速箱廠,從而實現一個一體化的控制。自建電池廠未來也將是這種風格,每個整車企業都會有自己核心技術基礎。」崔東樹進一步解釋道。
綜上可以看出,自建電池工廠有著降本、掌握核心技術等優勢。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自建電池工廠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更不能忽略的是當下仍處於車市和經濟都疲軟的狀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選擇自建電池工廠的大都是車企巨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計劃總投資3.36億元 廣汽埃安將新建自研電池試制線
根據廣汽埃安公布的9月銷量數據顯示,AION家族銷量為13586輛,同比增長124%,這也是AION家族車型連續第五個月實現月銷過萬輛的成績。此外,AION家族車型今年9月共斬獲訂單19709張,也為接下來的銷量增長提供了更充足的底氣。
5. 特斯拉也要自己生產電池,跟比亞迪相比,哪一個更好呢
對於純電動車來講,最重要的是三電系統,而三電系統中,目前成本最高的就是電池,同時電池也是核心技術之一。而特斯拉和比亞迪,正是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兩位「大佬」,當然了,特斯拉是專注於純電動車,而比亞迪則是「兼容並包」,不光有新能源車還有傳統燃油車,甚至如果放眼整個比亞迪的話,汽車也只是比亞迪多個事業部中的一個,其他諸如IT、電池、電子、儲能、雲軌,甚至口罩等,都是比亞迪的業務分支,可以說,比亞迪已經滲透到了眾多領域。
6. 比亞迪汽車使用的什麼牌子的電池
比亞迪汽車上搭載的電池均是比亞迪100%自主研發、生產的動力電池!
從題主問的這個問題來看就知道題主對比亞迪的發展史不太了解,比亞迪目前有IT、汽車、新能源、軌道交通四大產業。其中,IT產業就包括電池(3C類電池和動力電池)。
比亞迪是1995年成立的,創立之初,比亞迪就是做手機電池的,這源於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就是電池行業的專家,在創辦比亞迪之前,王傳福就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碩士畢業留任的副教授,並當時還是所在研究院建立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傳福在電池行業鑽研多年,對電池行業當時的發展和行業潛力非常看好,於是,毅然辭職,向表哥呂向陽借了250萬元創辦了比亞迪做手機電池。
後來,由於比亞迪人工 +夾具=半自動的生產方式,讓比亞迪在質量保障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的性價比優勢,於是,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摩托羅拉電池供應商,有了摩托羅拉這個大客戶,比亞迪就像是拿到了國際通行證一樣,諾基亞、飛利浦、愛立信和波導等國際知名品牌均與比亞迪達成合作,2003年,是比亞迪電池產業的高光時期,比亞迪的手機電池供貨量達到全國第一、全球第二,據悉,那時候的比亞迪,每3台手機里就有1台手機用的是比亞迪的電池。
也是在2003年,比亞迪突然對外宣布收購西安北方秦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正式踏入汽車行業。
直到2008年,比亞迪完美將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搭載到自己的車型上,隨著全球首款DM雙模車型F3DM上市,比亞迪正式踏入新能源汽車之路。
7. 斥資35億!大眾自建電池工廠,2023年正式投產
有消息指出,大眾汽車集團將投資4.5億歐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建立電池工廠,該工廠預計預計2020年底開工建設,2023年正式投產,初始產能為16GWh。此外大眾方面還表示,工廠竣工後將由合資公司Northvolt Zwei租用。
目前大眾已經開始生產電池,但規模很小,主要還是靠供應商的采購,包括LG化學、三星、SK創新以及寧德時代等第三方供應商,采購合同金額超過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9億元)。而此次投資建設的16GWh產能,足夠滿足32萬輛電動車(平均電池容量為50kWh)所需,一旦完工將為大眾節省下不少電池成本。
根據海外媒體報道,生產ID.系列的德國茲威考工廠已經於4月23日恢復生產,ID.3每日產能已突破100輛,未來工廠全面復工後,預計年產能將達到33萬輛,這意味大眾自建電池工廠或將基本滿足ID.3的電池供應。大眾方面明確表示,ID.3會在中國上海安亭新能源工廠投產,預計2021年在國內上市。此外,ID.4目前也已經進入量產階段,未來同樣會引入中國市場。
大眾以及特斯拉目前都有自研電池並自建電池工廠的計劃,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利好,自己生產的電池成本更加容易控制,電池成本下降了,車價也會隨之降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低價時代來臨!特斯拉、戴姆勒自建電池工廠,皆因比亞迪指點
小編語
當然,車企自研自產電池也不完全都是好處,在自研自產的前期階段的資金投入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這就導致了許多中小型新能源車企無法進行,以後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將成為幾家自研自產電池車企們的天下,而不能實現自研自產的車企就會逐漸被市場淘汰,這對於市場的發展來說還是不太妙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為啥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車企自己研發電芯呢
自從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前段時間問世以來,這款電池的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讓比亞迪的品牌口碑迅速滿滿。而且比亞迪車型自帶電池一直以來都有價格優勢。那麼既然比亞迪開了個好頭,為什麼其他車企沒有跟進自己的電池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其他車企根本做不到。比亞迪本身在造車之前就是搞電池的,算是他們的傳統藝術能力。但是對於其他專注於造車的車企來說,造電池是一件完全跨行業、跨技術的事情。
當然我們能想到的車廠精英都能想到,很多車廠開始布局自己的電池廠,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除了長城蜂窩,其他電池廠都倒閉了,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模式,也就是說,他們加入了CATL模式,將電池生產移交給大型電池工廠,同時專注於包裝為什麼汽車廠不做電池?因為電池太難了。鋰離子電池,尤其是動力電池,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產業要成為規模略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初期投資至少要從10億元開始。主要投資包括廠房、設備、員工工資、動力電池獨特的結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