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雲南汽車鋅合金壓鑄多少錢

雲南汽車鋅合金壓鑄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5-02-24 08:46:40

1. 重要礦產資源供需形勢與保障程度

2.2.1 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總體供需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受資源環境的約束也愈加明顯,一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今後15~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凸顯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礦產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當時期內,石油、天然氣、鐵、銅等重要礦產資源供需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對外依存度將居高不下。

1990年以來,雖然我國主要礦產品的產量逐年增加,但消費量增長更快,導致供需缺口不斷加大。「十五」期間,我國石油產量年均增長2.1%,而石油消費量年均卻增長了6.45%。近5年來,鋼和銅的產量年均分別增長17.2%和6.4%,而消費量年均卻分別增長了20.4%和29.0%。

受國內資源條件和生產能力的約束,我國主要大宗短缺礦產品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上升,進口額逐步增加。1990年以來,我國石油、鐵礦石、錳礦石、銅的消費量持續增長,進口量不斷擴大,國內消費對外依賴程度進一步上升。大宗短缺礦產品進口額持續增長,其中以石油、鐵礦石、銅精礦及銅製品的進口額增加更突出(圖2.26、圖2.27)。

圖2.26 大宗短缺礦產對進口依賴程度的變化趨勢

圖2.27 大宗短缺礦產品進口耗匯額增長趨勢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到2020年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國民經濟必須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對礦產資源將仍然保持較大的需求。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必將更加嚴峻,資源約束將替代資本約束逐步上升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甚至成為伴隨工業化、現代化全過程的一個重大問題。然而,我國礦產資源供需形勢非常嚴峻。通過對石油、煤炭、鐵、銅、鋁、鉛、鋅、鉀鹽等重要礦產的可供性論證,預計到2020年,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45種主要礦產的現有儲量,可以保證或基本保證2020年需求的有26種,不能保證的有19種。特別是石油、鐵、錳、銅、鉀鹽等大宗礦產,後備儲量嚴重不足,已不能滿足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圖2.28)。

圖2.28 2020年19種短缺礦產可供儲量對消費需求的保證程度

我國礦產資源潛力較大,加強地質找礦工作,能增加一定的後備資源;另一方面,與西方主要國家工業化過程相比,我國也有著許多節能降耗的優勢,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走資源節約和集約消費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

2.2.2 若乾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分析

2.2.2.1 石油可采儲量增長乏力,保障程度逐年下降;2020年生產能力基本維持現狀,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0%

截至2007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77.45億噸,剩餘可采儲量28.33億噸;建成天然原油生產能力約1.86億噸/年。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原油產量低速增長,2007年我國全年產量1.87億噸,同比增長1.6%(圖2.29)。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石油消費量飛速增長。1990~2005年,我國石油消費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2004年我國石油消費量3.19億噸,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5年我國石油消費量與2004年基本持平,為3.17億噸,2007年躍升到3.70億噸。近年來,國內石油對消費的保證逐年下降,進口量不斷加大。2004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達到1.44億噸,原油凈進口量為1.17億噸。2007年石油凈進口和原油凈進口分別攀升到1.81億噸和1.57億噸。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近年來居高不下,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45.2%、42.9%、47.0%和49.6%。

截至2007年底,我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為28.33億噸。根據我國石油資源總量和剩餘未探明的資源條件分析,結合50年來探明儲量增長和開發消耗的規律,保證儲采比穩定,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石油可采儲量分別為34.1億噸和53.6億噸(未扣除今後開采消耗的可采儲量);原油的生產能力則可保持在1.80億~2.00億噸之間。預測2020年我國石油年需求量為4.93億噸,石油可供可采儲量的累計需求量為85.6億噸。石油可供儲量的保證程度62.6%左右,石油供應能力的保證程度在40%左右,石油缺口約為2.93億噸。

圖2.29 我國石油生產量與消費量趨勢圖

2.2.2.2 天然氣資源潛力較大,可采儲量和可供能力增長迅速,基本保障需求,但受下游管輸和儲運設施建設滯後的制約

截至2007年底,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7.31萬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3.21萬億立方米。1999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以年均14%的速度快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至2003年,我國天然氣產量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長,同期,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30.43%的速度增長。2004以後天然氣產量大幅度增長,2005年產量達500億立方米,2007年達699億立方米。近兩年天然氣消費量也增長迅猛,2005年消費量達到544億立方米,2007年702億立方米。我國天然氣已經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圖2.30)。

圖2.30 我國天然氣生產量與消費量趨勢圖

據評價分析,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天然氣可采儲量分別為36984.39億~37624.39億立方米和48024.39億~50824.39億立方米,可供能力分別為1304億~1394億立方米和1548億~1752億立方米。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為18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能夠形成的產能接近1800億立方米,可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但天然氣管輸和儲運設施建設滯後,制約著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屆時,我國天然氣產量仍難以滿足需求。

2.2.2.3 煤炭資源量巨大,但可供儲量相對不足,可供能力增長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雖然煤炭資源保障程度高,但需加強產能建設調控

我國煤礦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截至2007年底,保有煤炭資源儲量11804億噸,其中基礎儲量為3261.26億噸。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2000年來產量逐年上升,2003年全國煤炭產量16.67億噸,2004年為19.56億噸,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持續攀升到21.9億噸、23.8億噸和25.4億噸(圖2.31)。1990~2003年,我國煤炭消費以年均3.32%的速度增長,2003年消費量達到15.69億噸。2004年和2005年煤炭消費飛速增長,年均16.8%,2005消費量達到21.4億噸。2006年消費量增長9.6%,達23.7億噸;2007年增長7.9%,達25.78億噸。由於精查儲量不足和運輸能力的限制,近年來,我國煤炭供應顯得異常緊張。

我國查明的煤炭資源量大,但可開發建設的精查儲量不足,需要加強進一步的勘探工作。而且新增生產能力必須克服煤炭資源勘探程度不夠、礦山水資源不足等困難。

圖2.31 我國煤炭生產量與消費量示意圖

2.2.2.4 鐵礦可供儲量和可供能力增長十分有限,難以保障需求,且保障程度逐年下降

我國鐵礦資源豐富,但可供經濟開發利用的儲量不足。截至2007年底,全國鐵礦石查明資源/儲量613.36億噸,比上年有所增長。其中:基礎儲量為223.64億噸,儲量為106.23億噸,比上年有所減少。近年來,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我國鐵礦采選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年產鐵礦石7億噸能力的生產體系。

我國鐵礦石儲量、產能和品質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的需求,進入21世紀以來,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國外的富鐵礦。從20世紀80年代富鐵礦會戰以後,鐵礦勘查工作大幅度縮減,雖然近年有所上升,但仍不能滿足鐵礦日益增長的需求(圖2.32)。

圖2.32 1980~2007年我國鐵礦勘查強度趨勢

從2003年以來,我國鐵礦石產量、進口量和鋼鐵消費量呈現逐年迅速攀升的趨勢(圖2.33)。2003年進口富鐵礦石達1.48億噸,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位居世界首位。2004年鐵礦石進口量首次突破2億噸。2005年列入統計口的規模鐵礦石產量、鐵礦石進口量和鐵礦石消費量(按中國標礦含鐵33%計算,下同)分別達到4.20億噸、2.75億噸和9.70億噸。2006年列入統計口的規模鐵礦石產量、鐵礦石進口量和鐵礦石消費量分別達到5.99億噸、3.26億噸和12.51億噸。年增長都在20%以上。2007年列入可統計的國內礦石產量為7.07億元,實際消費量為12億噸(含進口礦石4億噸)。

圖2.33 2001~2007年我國鋼鐵消費變化情況

從2003年以來,我國鐵礦石(折算成標准礦)對進口的依賴程度一直在50%以上,最高的2005年達到56.7%,國內鐵礦石生產不到我國鋼鐵生產消費的50%,遠遠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發展對鐵礦石的需求。

我國鐵礦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較高,鐵礦資源分布情況基本清楚,今後難以找到大型超大型富鐵礦床,現有探明儲量基本上可以作為2020年以前生產和建設規劃的依據。近年來鐵礦勘查和評價成果表明,東中部地區的深部和西部地區新區仍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我國保有鐵礦石資源儲量613億噸,其中已佔用290多億噸,尚可規劃利用180多億噸,合計470多億噸,其中含鐵量約160億噸。理論靜態保有年限(儲量/消費量×綜合回收率,消費量按2007年國內生鐵產量計算)32年。但是我國鐵礦由於自然稟賦特點,產能難以大幅度提高。按目前查明的資源儲量,2010年規模產能最多隻能達到9.3億噸,2015年鐵礦石產能至多上升到12億噸,而預測到2010年和2015年我國生鐵的需求量將達到5.3億噸和5.5億噸,如果全部用國產鐵礦石(品位33%),則年需求量為17.7億噸和18.3億噸。顯然,我國鐵礦石產能和質量都難以滿足需求,2010年和2015年仍將需要年進口鐵礦石(品位65%左右)4.2億噸和3.2億噸。

2.2.2.5 銅礦可供儲量和礦產銅可供能力有增加的潛力,但由於需求旺盛,銅礦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截至2007年底,我國查明銅礦資源儲量7056.9萬噸,其中基礎儲量為1346.3萬噸(其中儲量746.6萬噸)。

1995~2007年,我國銅消費量呈兩位數年增長,1999~2005年年均增長21.5%。從2003年起,我國銅的消費量超過世界銅總消費量的30%,超過美國、日本等國,躍居世界第一位。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銅礦一直缺口很大。礦山銅和國內廢銅產量增長緩慢,1995~2007年間,我國國內原料銅(礦山銅+廢銅)的年增長率不足4.0%。造成國內原料生產的銅占消費量的比例從1995年的65%下降到目前自給率不到近年來的30%。多年來,我國進口大量的銅精粉和廢舊銅。2003年我國礦山產銅60.44萬噸,國內廢銅(雜產銅)42.58萬噸,合計103.02萬噸。年度缺口363.3萬噸;2004年礦山產銅74.2萬噸,廢銅62萬噸,年度缺口417.4萬噸,自給率24.6%;2005年礦山產銅76.2萬噸,廢銅74.40萬噸,年度缺口379.5萬噸左右,自給率28.4%。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國內礦山銅產量分別為76.2萬噸、87.3萬噸和85萬噸,表觀消費量530.1萬噸、516.1萬噸和500萬噸。其中,2007年進口銅礦石453萬噸(含銅量)。

隨著我國進口銅礦產品數量逐年增加,貿易逆差也在逐漸加大,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別為74.9億美元、105.8億美元、138.6億美元和173.2億美元,2007年達到新高,為256.70億美元。銅進口已經佔有色金屬貿易逆差總和的相當大的份額,在金屬礦產品中已成為僅次於鋼鐵產品的第二大貿易逆差產品。

根據現有的生產和設計礦山的能力,通過加大銅礦的開發強度,到2020年我國現有已知礦床礦山銅的可供能力可以由2007年的85萬噸增加到100萬噸,可見增幅很小。我國銅礦資源潛力較大,但找礦難度也大,預計到2020年銅礦可供儲量將從2007年的1346萬噸增加到2785萬噸。只有加強勘查,發現一批大型銅礦,才有可能加大我國自產銅原料的生產能力。預測2020年我國精煉銅的需求量為445萬噸,國內礦產銅只能保障20%。另外,預期2020年時國內廢銅產銅將達到90萬噸,可使國內銅的保障程度提高到40%左右。但缺口仍很大。

2.2.2.6 鋁需求增長快,氧化鋁產能將大幅度增加,鋁土礦可供儲量不足,但有將數量巨大的資源量升級為可供儲量的潛力

截至2007年底,查明鋁土礦資源儲量29.08億噸,比上年加1.3億噸。其中基礎儲量7.5億噸(其中儲量5.5億噸),資源量21.57億噸。2003年以來,由於對鋁的需求增大,氧化鋁產能擴大,國產氧化鋁不能滿足國內電解鋁的需求,年度缺口45%~48%。2007年,我國鋁土礦礦石產量2396萬噸,氧化鋁產量1947萬噸,原鋁產量1258萬噸。目前我國原鋁和氧化鋁產量都已位居世界第一。

從2003年以來,我國不斷增大進口氧化鋁和廢鋁的數量。年凈進口氧化鋁550萬~700萬噸,廢鋁進口從2003年的64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209萬噸(表2.4)。同時2005年以後還大幅度擴大了鋁土礦的進口量。

表2.4 我國近年來鋁礦產品的產量與進口量

從廣西、河南、山西等鋁業公司氧化鋁產能建設規劃可知,2010年時國內氧化鋁產能可達到近3000萬噸,將逐步徹底解決我國氧化鋁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預計我國2020年鋁消費量1500萬噸,需用氧化鋁3000萬噸。按此計算,2020年前我國累計需消耗鋁土礦7.93億噸,目前我國鋁土礦可供儲量為5.4億噸,可供儲量保證程度為70%,到2020年至少需增加鋁土礦基礎儲量2.38億噸,才能保障國內氧化鋁產能的需求。

2.2.2.7 鉛鋅資源稟賦條件較好,可供儲量和可供能力將適度的增加,加強勘查可以保障需求

截至2007年底,我國鉛礦查明資源總量4207.71萬噸,其中基礎儲量1346.3萬噸(其中儲量747.6萬噸);鋅查明資源儲量9710.9萬噸,其中基礎儲量4250.8萬噸(其中儲量2424.3萬噸)。

近年來礦山鉛、鋅和再生鉛鋅同步增長。國內礦山鉛/精煉鉛產量:2003年為95.46萬噸/156.41萬噸,2004年為99.72萬噸/193.45萬噸,2005年114.2萬噸/239.14萬噸,2006年133.06萬噸/271.49萬噸,2007年140.21萬噸/278.83萬噸。其中再生鉛產量逐年上升,從2004年的28萬噸提升到2007年的45萬噸。國內礦山鋅/精煉鋅產量:2003年為202.91萬噸/231.85萬噸,2004年239.14萬噸/271.95萬噸,2005年254.78萬噸/277.16萬噸,2006年140.21萬噸/271.49萬噸,2007年133.06萬噸/278.83萬噸。2007年再生鋅達到9.7萬噸。從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我國鉛鋅冶煉業生產發展速度大大超過礦山采礦業的發展速度。

與此同時,我國鉛消費量從2003年的110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251萬噸,鋅消費量從2003年的200萬噸上升到2007年的339萬噸。2007年我國精煉鉛出口量為23.6萬噸,進口量為2.5萬噸,全年凈出口精煉鉛21.1萬噸。2007年我國進口鋅精礦215.1萬噸,精煉鋅出口量為27.7萬噸,進口量為31.8萬噸,全年凈進口精煉鋅4.1萬噸。

總的看來,我國鉛、鋅礦產品從2005開始已經開始凈進口。隨著國際鋅市的變化,我國不但是鋅礦產品的凈進口國,又成為精煉鋅的凈進口國。我國鉛消費量中約有65%用於蓄電池(2007年凈出口15.94億千伏安時),20%用於氧化鉛,15%用於鉛材等其他領域。我國鋅的中間消費主要是鍍鋅鋼材、壓鑄鋅合金、黃銅、氧化鋅和電池,最終消費主要集中在建築、通信、電力、交通運輸、農業、輕工、家電、汽車等行業。

按2020年鉛和鋅的需求量分別為180萬噸和340萬噸計算,從2005~2020年的16年期間累計需要鉛和鋅可供儲量2566萬噸和4769萬噸。目前的國內可供儲量保證程度只有32%和55%。

2.2.2.8 鎢、錫、鉬、銻等傳統優勢金屬礦產優勢正逐步喪失

我國傳統優勢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但幾十年來的大規模開發,產能無序擴張,資源浪費嚴重,導致資源優勢逐步喪失;同時,優勢礦產以數量擴張型對外出口,未能獲得應有的經濟效益。據論證,目前鎢、錫、鉬、銻的可供儲量只能滿足當前產能生產10年以下,如不加強宏觀調控,壓縮產能,則難以維持其產業的長期發展。

我國優勢金屬礦產資源潛力較好,加大找礦勘查力度可以增加儲量。據評價,到2020年,我國鎢、錫、鉬和銻的可供儲量將分別由目前的52萬噸、111萬噸、147萬噸和42萬噸增加到68萬噸、126萬噸、222萬噸和53萬噸,而預測的可供儲量累計需求為55萬噸、228萬噸、142萬噸和85萬噸。因此,鎢和鉬可供儲量可以保證需求,但錫和銻不能滿足需求。

我國稀土金屬資源查明儲量基數較大,完全可以保證需求,關鍵是如何更好地發揮資源和經濟效益。

2.2.2.9 金礦資源相對豐富,但可供儲量不足,難以滿足需求,可供轉化升級的資源量較多,可新增資源的勘查潛力大

我國金礦資源相對豐富,但剩餘可供儲量不足。2007年,我國查明金礦資源儲量總量5541.3噸,比上一年增加544.4噸,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但主要是增加了資源量。其中基礎儲量1859.7噸(其中儲量1126.1噸)。按當前礦山金產量220噸、可供儲量1126噸測算,保證年限只有6年。據論證,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金礦累計可供儲量為4120噸,但需求旺盛。預測到2020年,累計需求量將達到6877萬噸,可供儲量的保證程度僅為18%,金礦資源接替問題相當嚴峻。但我國金礦資源潛力較大,加強找礦和勘查工作,不但可以將部分已查明的資源量升級為儲量而增加儲量,尚可找到新增資源地。

2.2.2.10 硫鐵礦可供儲量增長緩慢,可供能力有所攀升,可基本保障需求,但生產能力仍然不足

截至2007年底,我國硫鐵礦礦石查明資源儲量54.12億噸,基礎儲量17.94億噸(其中儲量8.48億噸),資源量36.18億噸。伴生硫鐵礦查明資源儲量3.76億噸,基礎儲量1.28億噸(其中儲量0.5億噸)。

從世界范圍看,硫資源有3種來源,一是自然硫礦;二是硫鐵礦和伴生硫鐵礦;三是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硫化物、煤、油頁岩、石膏、硬石膏、明礬石和砷礦中的伴生硫。國外以自然硫和天然氣、石油為主要硫源,我國在目前及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仍以硫鐵礦和伴生硫鐵礦為主要硫源。

2001~2003年,隨著從油氣中回收硫資源的增長,我國硫鐵礦年產量(折成硫35%含量的標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2004年以後,隨著需求量的增長,硫鐵礦產量和消費量又逐步提高,2007年達到1201萬噸。同期,我國硫鐵礦消費量上升(表2.5)。總的來看,目前我國硫鐵礦供需基本平衡,硫鐵礦進出口量不大。

但與此同時,我國自然硫進口量在不斷增加。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別凈進口各種硫磺676.1萬噸、829.6萬噸和881萬噸,2007年進口964萬噸。進口硫磺已成為沿海制酸企業的主要原料來源。硫磺大量進口導致價格在2007年大幅度飆升。

表2.5 我國硫鐵礦和硫酸產量

我國硫鐵礦資源尚有一定潛力,但查明資源儲量增長緩慢。評價分析表明,我國目前硫標礦可供儲量5.41億噸。預測2020年硫標礦累計需求量為5.6億噸,基本保證需求。由於需求強勁,到2020年硫鐵礦的生產能力將有所攀升,由目前的1200萬噸增加到2120萬噸。但預計需求量將達到3050萬噸,缺口近1000萬噸,保障程度僅為70%。

目前國際硫市場上,弗拉斯硫(即,以自然硫作為資源所獲得的硫)所佔比重日益縮小,而綜合回收硫所佔比重日益增加。如果能在開發利用國外石油資源時與開發利用國外硫資源一體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硫資源緊張的局面。

2.2.2.11 磷礦資源豐富,儲量和產能都將有所增長,均能保障需求

截至2007年底,我國磷礦查明資源儲量174.91億噸,比上年增加5.07億噸。其中基礎儲量36.73億噸(儲量13.59億噸,比上年減少0.52億噸)。我國磷礦貧礦多,富礦約佔全國磷礦總量的10%。磷礦石中有害雜質含量一般較高,且礦物顆粒細、嵌布緊密,選礦成本偏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國磷礦產量(P2O530%)2617.44萬噸、3044.49萬噸、3711.00萬噸、4134.00萬噸和3904.2萬噸;磷肥產量1002.96萬噸、1075.31萬噸、1225.50萬噸和1339.20萬噸。

我國磷礦資源潛力較大,加強勘查評價將使資源儲量有所增加。預測今後十幾年內,每年可新探明磷礦資源儲量2500萬~3000萬噸。但我國磷礦貧礦多、富礦少,新探明資源儲量中只有小部分可轉化為直接利用的可供儲量。經評價分析我國磷礦可供儲量為25.18億噸。預計到2020年對磷礦石的累計需求量為14.61億噸,可供儲量能夠保證需求。另據有關規劃,到2020年時磷礦的生產能力將由目前的3050萬噸增加到4580萬噸,與需求量持平,也可保障需求。

2.2.2.12 鉀鹽可供儲量難以大幅增長,但可供能力會逐步增加,供需形勢依舊嚴峻

截至2007年底,全國查明鉀鹽資源儲量8.35億噸,基礎儲量3.38億噸(其中儲量1.28億噸),資源量4.98億噸。主要分布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其餘分布在雲南、山東、新疆、四川和甘肅等省(區)。

目前,我國的鉀鹽礦在青海的察爾汗和新疆已有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四川、雲南等有些產地也開始小規模利用。但是,我國鉀鹽資源主要產地位於西部邊遠地區,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開發利用受到限制。2007年全國有鉀鹽礦山9處,主要分布青海、新疆和雲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近幾年來,我國鉀鹽的產量呈現總體增長的趨勢,2003年(折算成K2O)為164.5萬噸,2004年和2005年為206.3萬噸和176.5萬噸,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208.9萬噸和286萬噸。

從消費需求來看,我國目前對鉀肥的年需求量為850萬噸左右。每年靠大量進口,對外依存度一直很高。2003年鉀鹽消費量為750萬噸,國內生產KCl115萬噸(K2O164.5萬噸),凈進口各種鉀肥629.73萬噸(其中KCl593.43萬噸),對外依存度為85%。2004年鉀鹽消費量799萬噸,國內生產KCl144.43萬噸(K2O206.33萬噸),凈進口各種鉀肥729.76萬噸(其中KCl708.5萬噸),對外依存度為82%。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凈進口鉀肥(KCl)分別為874.6萬噸、705.2萬噸和960萬噸,對外依存度為61%~80%。

我國鉀鹽資源潛力有限,可供儲量難以增長。經評價分析,目前鉀鹽可供儲量僅為1.37億噸,通過加強勘查,預計到2020年可供儲量會增加到2.3億噸。預測我國到2020年鉀肥需求量為1717萬噸,累計需求鉀鹽可供儲量7.75億噸,可供鉀鹽儲量對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約17.7%。加大現有鉀鹽儲量的開發力度,鉀鹽的生產能力會逐步提高。預測2020年我國鉀鹽的生產能力有可能達到450萬噸,國內產量僅能滿足需求的26.2%。

2. 金屬鋅的主要用途

金屬鋅在多個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它在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鍍鋅工藝上,由於其優良的抗大氣腐蝕性能,常用於鋼帶的熱浸鍍鋅,顯著提升了使用壽命和保護效果。此外,電鍍鋅則適用於較薄鍍層和不同表面光潔度的需求,通過含鋅粉的塗料或與鋅塊相連,為水接觸物體提供長期防護。

鋅合金因其機械性能優良而被廣泛用於製造各種零部件。如壓鑄件,鋅合金在汽車、建築、電器和家用產品中常見,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中壓性能,能進行深拉延,自潤滑性使得模具壽命得以延長。

鋅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電池製造。作為電池負極的活性物質,鋅在鋅空氣電池中扮演關鍵角色,其高比能量使其成為替代鉛酸電池的理想選擇。鋅空氣電池的性能不斷進步,展現出顯著的能源存儲潛力。

鋅還因其抗電磁場性能,被用作屏蔽材料,特別是在電磁干擾環境中,其導電率雖低於銅,但具有良好的電磁防護效果。

鋅的資源主要來源於鉛鋅礦,中國是世界鉛鋅儲量豐富的國家,尤其是雲南和內蒙古,鋅礦資源豐富。其他省份如廣東、甘肅等地也有可觀的鋅礦儲量。

3. 金屬鋅的主要用途

1、用於鍍鋅工業

鍍鋅有優良的抗大氣腐蝕性能,在常溫下表面易生成一層保護膜。21世紀後,鋼帶熱浸鍍鋅量有顯著增長。

電鍍鋅也有使用,但該法一般用於較薄的鍍層和不同的表面光潔度。使用含鋅粉的塗料是塗層的另一種方法;對於與水連續接觸的物體,如用於船舶、橋梁和近海油氣井架的大的鋼構件,只須和大的鋅塊連接,便可得到保護,不過鋅塊要定期更換。

2、用於鋅合金

鋅具有適用的機械性能。鋅本身的強度和硬度不高,但加入鋁、銅等合金元素後,其強度和硬度均大為提高。

主要為壓鑄件,用於汽車、建築、部分電氣設備、家用電器、玩具等的零部件生產。許多鋅合金的加工性能都比較優良,道次加工率可達60%-80%。中壓性能優越,可進行深拉延,並具有自潤滑性,延長了模具壽命。

3、鋅可以用來製作電池

鋅作為負極活性物質,兼作電池的容器和負極引電體,是決定電池貯存性能的主要材料。鋅空氣電池又稱鋅氧電池,是金屬空氣電池的一種。鋅空氣電池比能理論值是1350W·h/kg,最新的電池比能量已達到了230Wh/kg,幾乎是鉛酸電池的8倍。

4、用於屏蔽材料

鋅具有良好的抗電磁場性能。鋅的導電率是標准電工銅的29%,在射頻干擾的場合。

(3)雲南汽車鋅合金壓鑄多少錢擴展閱讀:

鋅的資源分布:

鋅的單一鋅礦較少,鋅礦資源主要是鉛鋅礦。中國鉛鋅礦資源比較豐富,全國除上海、天津、香港外,均有鉛鋅礦產出。

產地有700多處,保有鉛總儲量3572萬噸,居世界第4位;鋅儲量9384萬噸,居世界第4位。從省際比較來看,雲南鉛儲量佔全國總儲量17%,位居全國榜首。

廣東、內蒙古、甘肅、江西、湖南、四川次之,探明儲量均在200萬噸以上。全國鋅儲量以雲南為最,佔全國21.8%;內蒙古次之,佔13.5%;其他如甘肅、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區)的鋅礦資源也較豐富,均在600萬噸以上。

4. 怎樣分辨銀元真假

分辨銀元真假的5種方法:

1、聽音法

用兩枚銀元相互敲擊,聽其聲音。真銀元:聲音「平」柔和而音長,音頻時間間隔可達4秒鍾左右;假銀元:聲音「尖」,雖響,但尖而帶輕,音從尖高到低落,音聲過短,音頻落差較大。

2、掂量法

用中指掂其幣的重量,感覺是否輕飄。如內夾銅、鉛、鋅、錫等假銀元,在重量上有一定的感覺。

3、秤量法

看其重量是否與真幣的重量相符,一般假銀元在重量上差別較大。

4、視形法

用肉眼仔細察看銀元的老包漿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暗記、輪齒是否正常。假銀元一般圖案泛腫、重量輕重不一、銀本色帶青灰或暗淡無光(其成分含銅、鉛、鋅、錫)、花紋不甚凸出或者模糊不清、邊緣粗糙、輪齒採用手工銼邊。

5、考證法

(1)首先對收藏喜愛的銀元,有必要了解此銀元的鑄造時間、發放數量、工藝圖案、重量及歷史背景等知識

(2)切記盲目收藏,對自己喜愛的銀元,必須多花時間查閱此幣的相關信息資料

(3)也可以利用高科技和化學葯物等手段,對持幣各種元素進行分析比對。

閱讀全文

與雲南汽車鋅合金壓鑄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3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1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3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3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1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4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0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1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0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4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3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5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0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16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3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1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2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0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4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