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車貼了玻璃膜後可以上牌嗎
汽車貼膜是一件相當普遍的事情,誇張點說90%的車都貼膜了。不知為何突然傳言,汽車貼膜無法上牌,無法通過年檢,這是怎麼回事呢?對於汽車貼膜能否上牌這件事,小編有很大的發言權,因為小編第一次買車去上牌的時候就遭遇了這樣的問題。當時剛買了新車,因為需要加裝,車就放在4S店,當天就在4S店貼膜了,開回家後一個星期才去上車牌。也是因為當時是小白上牌過程的曲折就是一把辛酸淚,也不知道上牌需要檢測哪些,排隊排了相當一段時間結果聽到別人說貼膜不能過檢測,無法上牌,當時就懵了,但是看到有的車貼膜了還是拿到了檢測合格證明,於是稍微安心的等待。結果越是怕什麼,什麼就越來了,輪到了我的車檢測時,檢測人員問貼膜了嗎,就說貼了。然後工作人員就拿出了儀器,檢測了擋風玻璃,結果告知我們車膜達不到要求,透光度達不到,小編當場懵逼了。沒辦法只能給4S店的人打電話,4S店告知我們去另外一個車管所上牌,於是我們又轉戰另外一個車管所。這次還是相當順利的,檢測人員只是環視了車輛,並未對車膜檢測,就給了檢測合格證明。小編這個經歷或許比較幸運,也得出了一個結論,車管所上牌都會對新車車膜進行檢測,但不是貼了車膜就無法上牌,如果貼的車膜符合要求,就會給予合格證明。上牌後小編就想到可能是4S店送的免費車膜,質量不怎麼樣,所以達不到要求,幸運的是上牌了。同理,貼了車膜年檢也是一樣的道理,車膜要符合規定就能通過年檢,其實大多數車管所都不會太計較。那麼車膜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機動車駕駛室必須保證駕駛員前方視野和側方視野,前擋玻璃及兩側前窗玻璃用於駕駛員視區部位的可見光透射比不允許小於70%,即車輛前擋即側窗的三角區的透光率不得小於70%,側窗及後擋玻璃透光率不低於50%。這里也給大家提醒買了新車上牌了再去貼膜,萬一和我同樣的遭遇,車管所不給通過呢?那就麻煩了。如果當地車管所對車膜較真,那各位車主最好貼好的車膜,須符合要求,要不然撕下來還得重新貼,如果不是嚴格要求,那就隨意了。
Ⅱ 新車還沒去車管所上正式牌照,不可以貼膜嗎一定要上牌照後才可以貼膜嗎
新車在未上正式牌照前不可以貼膜,新車上牌前要先進行安全技術檢驗,貼了膜驗車是無法通過的,因此要上牌後再貼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條准予登記的機動車應當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申請機動車登記時,應當接受對該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檢驗。
但是,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依據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認定的企業生產的機動車型,該車型的新車在出廠時經檢驗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獲得檢驗合格證的,免予安全技術檢驗。
根據《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
6.4.1.1車身外觀應滿足以下要求:
(a)保險杠、後視鏡、下視鏡等部件應完好;
(b)風窗玻璃應齊全,駕駛人視野部位應無裂紋、破損,所有風窗玻璃不應張貼鏡面反光遮陽膜。
(2)剛換的汽車膜一般多久可以上牌擴展閱讀
選購汽車膜的注意事項:
1、透明度和清晰度:選膜時,首先要考慮清晰度和透明度,優質膜的清晰度可高達90%,而且不論顏色深淺,透明度都很高,不會有霧蒙蒙的情況。
2、隔熱性:汽車貼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隔熱,因此好的汽車防爆膜就通過反射紅外線,來達到降低車內溫度的目的。顧客在選購時除了可以通過規范的隔熱率等指標來了解防爆膜的好壞外,還可以用直觀的方法來判斷,就是用貼了膜的玻璃擋住太陽,用手去感覺一下其隔熱效果。
3、防爆性能:劣質防爆膜手感很軟,缺乏足夠的韌性,不耐紫外線照射,易老化發脆。而好的防爆膜,萬一玻璃被擊碎也會粘住破碎的玻璃,碎塊不會飛濺傷人。
Ⅲ 新車貼了玻璃膜後可以上牌嗎
新車貼了玻璃膜後可是以上牌的,但如果貼膜貼的是不符合規定的反光膜,則無法上牌。新車注冊前是可以貼膜的,但要符合規定。交警部門提示,鏡面反光膜、透光度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深色玻璃膜是通不過審核的。
所有車窗玻璃不能粘貼鏡面反光膜或不透明和帶鏡面反射材料的色紙及隔熱紙,而前風窗和駕駛人駕駛時用於觀察外後視鏡的側窗部位貼膜後的可見光透射比應達到70%,側窗和後風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要達到50%。
(3)剛換的汽車膜一般多久可以上牌擴展閱讀:
《機動車登記規定》第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辦理注冊登記:
(一)機動車所有人提交的證明、憑證無效的;
(二)機動車來歷證明被塗改或者機動車來歷證明記載的機動車所有人與身份證明不符的;
(三)機動車所有人提交的證明、憑證與機動車不符的;
(四)機動車未經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或者未經國家進口機動車主管部門許可進口的;
(五)機動車的有關技術數據與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公告的數據不符的;
(六)機動車的型號、發動機號碼、車輛識別代號或者有關技術數據不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
(七)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準的;
(八)機動車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
(九)機動車屬於被盜搶的;
(十)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