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能源電動車的使用壽命大約是多長時間
電動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新生車型,其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此外,還披上了節能減排、環保的外衣,就連相關部門對其也是大力扶持。但是,從市場反饋來看,純電動車型的銷量還遠遠不及燃油車。之所以這樣,無非是目前電動汽車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再說得透徹點,汽車最主要就是動力系統,而新能源所採用的電池技術還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看著為車企的營銷手段,而不是相信真正的壞了可以免費更換,維修等。畢竟,商人是無利不起早的典型!
寫在最後
其實,在汽車行業還存在很多這種喊口號,玩文字游戲的情況。所以,大家在購車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如果得到的答案含糊不清,那基本是不可信的,如果得到肯定答案,請在購車合同中加入到附加協議,以免後期發生爭執而扯皮!
B. 新車一般開多久會開始不斷壞
這個一般來說,車子保持七天開一個超過十公里的路程,基本上就沒有多大的問題。
C. 新能源電動汽車一般開幾年就不好開了
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所有車開的時間太久由於老化都會越來越難開。電動車相比於傳統車,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可能還會更穩定一些。
傳統車時間久了也會難開傳統燃油車開五六年以後,由於磨損老化等原因肯定會變得難開。
1.發動機磨損,可能會雜訊變大油耗增多。
2.變速器磨損,換擋會不平順頓挫。
3.底盤件磨損老化駕駛性也會衰退。
4.車身及其覆蓋件等,由於長期振動導致的損壞、脫開,會加劇車內雜訊。
以上等等,都會讓人覺得車不好開。
電動車時間久了其實還好相比於上面的傳統車,電動車狀況還會好一些。
1.動力裝置是電機,不像發動機希望工作環境很惡劣,需要經常保養換機油,電機一般不需要進行特別維護。
2.傳動裝置就是主減速器,沒有復雜的變速器,這一環節也省去不少麻煩。
3.底盤及車身跟傳統車差不多,都會隨著時間老化衰退。
4.唯一比傳統車糟糕的是,電池隨著時間衰退的速率比較快,幾年以後可能只剩下一般的容量。這個就只能靠車主平時注意,盡量不要過充過放,維持電池正常的電量。
所有的車時間久了不了避免變得難開,電車只要多注意保護電池,也可以保持長時間的良好駕駛體驗。
人家廠家都敢保八年衰減過快免費更換,居然還有人說只能開兩三年,廠家難道比你傻么?真 搞笑 [我想靜靜]
發表一些簡單的看法,不喜勿噴。去年下半年給媳婦買了一台奇瑞小螞蟻400新款。自從去年搬家後,媳婦上下班來回每天30公里,當時家裡只有一台車,很不方便,所以就動了再買一台車的念頭。對於家裡的第二台車,媳婦的觀點是1 要小巧,微型車或者緊湊型車,2要節能,畢竟每天30km也是一個不短的距離。我的觀點是買新能源電動 汽車 ,於是和媳婦一拍即合就是買一台新能源小車!通過做功課,考察了市場上的新能源車,主要有小鵬,蔚來,奇瑞小螞蟻,北汽,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車。最後從價格,服務,品牌考慮,選購了新款奇瑞小螞蟻eq1電動 汽車 。目前6000多公里,感受如下:1 省錢;2好開;3停車省力。至於樓主的問題,我想說不提供三電終身保固的車不能買,奇瑞這款車廠商提供8年質保,三電終身保。解決了客戶的後顧之憂!
開個幾年,電池的衰減也不會很明顯,主要是到時候市場上新車的續航能力明顯增加,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已,並不是不好開了。
我覺得有幾個因素吧
第一 你的家裡和單位是不是都有7KW家用充電樁 每天回到家 就能充上電 再出門就是滿電出發 到達單位還能充上電 有事出門還是滿電出發 你的體驗感就會特別好 沒有任何里程焦慮症 開空調 急加速 冬季極寒開暖風 也是體驗感很好 在充滿電之後還可以觸發電池均衡 給電池做保養 均衡的作用是讓電池一致性很好 這樣充放電就能得到最大釋放 也是後期電池質保索賠的重要依據 可以提高電池的壽命 你的車開幾年只要沒壞 我認為都可以 體驗感很好
第二 你的家裡是不是唯一的一輛車 跑長途 上下班 自駕游 都是這個車 家裡沒有固定車位 長期去快速充電樁補電 而且離家還不近 單位也沒有家用充電樁或者快速充電樁 車輛長期不能給電池做均衡 就是能到快充樁補滿電 就出發了 可能有的時候 著急點都補不滿就得著急走了 我認為 你的車 第二年你就不想來開了 出門就得考慮剩餘電量還能跑多遠 附近有沒有充電樁 補電過程中去哪 幹啥去 還是在車里躺著 還不能開啟空調 只能是熄火後才能充電 要是冬季續航就是更慘了 充電慢 續航短 不敢開暖風 還想跑長途 十月一過年還想回老家 我勸你還是等等吧 電動車不適合你
第三 你是個營運車輛 公交車計程車 網約車 就很適合 電動車的優勢才能發揮最大 首先是零排放 無污染 要是家裡能裝充電樁 成本低到一毛左右公里 還有就是疲勞程度 之前的不管是公交車 計程車 網約車 大多是手動擋 市區走走停停 太累了 新能源電動車 就很舒適 減輕疲勞 還有動能回收 連剎車都省了很多 沒有了發動機的震動 乘客和司機的體驗感很好 很靜 由於是24小時運營 電池始終屬於活躍狀態 其實完畢私家車 電池耐用 車不怕開 怕放 電池也一樣 放時間長了 電池就乏了 但是電池也是有充放電壽命了 正常的衰減還是有的 每個月份定期電池均衡 是必須要做的 可以提高電池壽命 這里也會碰到一些問題 極端天氣 充電功率降低 時間過長 尤其是營運車輛 本身就著急去幹活 避免不了急加速 急減速 暴利駕駛 需要搶活干 這樣續航里程就會大打折扣 還有就是開空調續航里程短 冬季續航里程焦慮症 開了暖風 溫度越低 續航越差 每降低一度 里程就會降低一些 東北三省甚至可能出現停擺現象 乾脆走不了了 這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好在除了東北 其他地區低溫天氣很短 溫度也不會太低 也就2個月就結束了 低溫天氣 一年還是有10個月的正常天氣的 運營周期6年 問題不大
嚴格意義上的新能源 汽車 目前共有以下幾種:純電、插電混動、氫能源等,廣義上的新能源也可以算作增程驅動、油電混動,根據其結構原理不同,經過多年使用以後,的確會存在一定的性能衰減,實際上受影響最大的是續航里程, 這也就是很多新能源車型貶值率比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而新能源車型開幾年會不好開主要看實際的行駛里程,確切地說,受到平均每年行駛里程影響很大。
無論是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器、油電混動,這些車型都使用電池進行能量交換,離開了電池,這些所謂的「新能源」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衡量新能源車型到底好開不好開主要是看電池的壽命。
汽車 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車用動力電池放電容量衰減到新電池80%以下時,一般認為動力電池已經達到使用壽命。在電池容量達到80%以前,通常可以進行一定次數的完全充放電。而通常的量產 汽車 能量電池主要有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種,從使用壽命角度來看,三元鋰電池的平均完全充放電次數大約可以達到1200次,超過這個次數以後,電池的續航里程就會嚴重衰減。磷酸鐵鋰電池的完全充放電次數要更好一些,通常可以達到2000次,因此,實際上的理論使用壽命要更長一些。完全充放電次數只是在實驗室理論測試,只是一個折中的次數,是在標準的1C根據使用工況進行測試測試,實際的工況不同,實際的完全充放電次數會更低。如三元鋰電池實際上通常只有800次左右。而磷酸鐵鋰電池一般也只有1400次左右。
電池的衰減對新能源 汽車 的影響1、對於純電 汽車 來說,電池衰減直接影響續航里程,一輛純電 汽車 的實際續航里程一般在400-500公里,按照三元鋰電池可以完全充放電800次數計算,500*800 400000公里,如果按照磷酸鐵鋰電池的的1200次計算,500*1200=600000公里。當然,這個次數根據實際的情況會有很大的誤差。比如在低溫下電池充放電能力會大幅下降。
2、對於插電混動車型來說,一般的插電混動的續航里程並不大,比亞迪的車型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最多隻有120KM左右,而一般的車企續航里程大約只有50km,對於這種車型來說,有電時用電,沒電時用油,因此,一旦電池長時間進行充放電達到衰減以後,其影響就是純電續航里程大大縮短,超過純電續航里程以後,發動機會頻繁啟動進行充電,其油耗會大大升高。
3、對於採用增程式電動車來說,其純電續航里程大約在200km左右,如果電池衰減以後,單次行駛的里程不超過滿電續航里程,當然對油耗沒什麼影響,但如果超過純電續航里程,根據設定的SOC策略不同,増程器需要頻繁啟動,油耗也會增高。不過總體上來看,油耗有些影響,但是並不會太大。
4、對於油電混合車型來說,一般情況下主要採用ECVT變速箱或者切換器控制發動機和電機驅動,在低速、急加速、高負荷行駛時採用電機驅動,在小負荷、勻速工況使用發動機驅動,這種策略對於電池的依賴度並不大,總體上採用淺充淺放的策略,電池的耐久性非常好,因此,很多車企的油電混動車型電池質保期都是8年15萬左右,當然,這類車型的電池一旦損壞,油耗會急劇上升,因為其搭載的阿特金森發動機在大負荷、急加速起步工況無法實現較高的經濟油耗表現。
一個續航問題就會困擾你坐卧不寧,從續航能力三年以後直線下降開始,這個車就不能開了
有些廠家服務好的,終身免費更換電池
新能源電動車如果是高速的,也就是時速達到60邁以上,有合格證。符合國家機動車標準的可以,辦理新能源 汽車 牌照。開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你平時的使用和保養,包括電池的耐用性大致來說,和 汽車 一樣,無非是電池電力驅動的
你這個問題問得太片面。新能源電動 汽車 也分高低配置。現在新能源電動 汽車 品牌眾多,生產技術不同,配置不同,價格不同。5w以上的還可以用3~5年,以下的就呵呵了。
D. 每次都把電量用盡,新能源車開多久會壞
前不久教授在新能源問答專題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原意大概是新能源車電池用一兩年會不會壞?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一時半會竟不知怎麼回答,首先電池這個壞是指故障還是壽命?如果是故障,那麼這個問題不成立,2年電池都沒過保呢!但如果是指壽命,那麼這個問題似乎也不成立,現在國家強制規定動力電池質保不低於8年12萬公里,1年開6萬公里一般人做不到吧!
在這個問題之後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在2年內把電池搞壞?假設電池設計使用壽命是12萬公里,充一次電可以跑400公里,那麼一年只要充300次電,就達到了設計使用壽命。這個假設成立嗎?其實不成立!
幾乎沒有人會把電池電量用盡再去充電(難道用手推到充電樁)?何況汽車廠商在設計電池管理系統時,也會避免電池過放(100%DOD)。問題又來了,假設每次都把電量用盡,那麼充多少次電後電池會報廢?
關於電池循環次數(充滿電再用干凈的次數),各個廠商乃至各種電池都不一樣,比如目前主流的鋰電池,其循環次數在1000-1500之間,而磷酸鐵鋰電池可以做到2000次,這些都是國內電池供應商能達到的水平。
假設每天充一次電,每次都把電量用盡,那麼鋰電池至少可以用2年多接近3年,同樣的條件磷酸鐵鋰電池可以用5年多。當然達到循環使用壽命(80%SOC)後並不代表電池就能用,只是耗電比較快續航里程縮水,就好比手機用了3年,電池沒有以前給力一樣。
上面所提到的數據還只是主流電動車,基於不同用途和使用環境,電池的設計使用壽命也不一樣,比如混合動力(HEV)和插電混動(PHEV)。
寶馬5系插混,其動力電池設計使用循環數是5000次,即便在苛刻的使用條件下(100%DOD),也可以用10年以上。
到了豐田卡羅拉雙擎這類車型,電池的使用壽命幾乎跟車同步,甚至發動機壞了電池也不一定會壞,所以官方也敢給動力電池提供超長質保。
說完一堆理論數據,我們講一個真實案例,一汽豐田之前對卡羅拉雙擎的營運車做市場調研時,這些混動轎車一般跑45-50萬公里後,電池容量會有所降低,油耗有所提高,計程車司機會選擇更換電池,因為換電池後使用成本更低,長期來看更劃算。
明明是說新能源車,為何偏偏要把卡羅拉雙擎帶進來?因為雙擎用的鎳氫電池,本身循環使用次數不比鋰電池高,但它是如何做到電池跟車壽命相等呢?因為充放電的邏輯不一樣,混動不會有過充過放,良好電池管理系統可以大幅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這個結論對電動車也適用。
當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動力電池上時,我們也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汽車本身也有設計壽命,行業內容通常是10年10萬公里,當然很多車超過這個標准也沒事,但絕對沒有所謂的開不壞這一說。
如果汽車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0年,那電池使用壽命也做到10年不就實現了跟車同壽命?這不是一個想法而是已經實現的事情,比如日產官方稱Leaf的電池使用壽命達到22年,而更早以前豐田RAV4 EV達到了電池與車壽命相等的目標。
電動車並不是不耐用,只是目前還沒有在壽命與續航里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也可以這么說,目前還沒有生產出成本低、能量密度高而且使用壽命又長的電池。
如果我們把電動車當作出行工具的補充,不要求它擁有燃油車一樣的續航里程和便利性,而只是用來短途代步,那麼電動車完全可以滿足需求。在選購電動車時,傳統車企特別是混合動力技術比較先進的品牌,它們的電動車安全性和耐久性都是行業一流水平,因為混動的技術難度要比純電動車更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蔚來汽車質量如何 用過幾年後 蔚來車主都這樣說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可以說很火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隨著需求不斷增多,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造車新勢力,好比我們國內的蔚來小鵬等等汽車品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蔚來汽車,相信很多朋友想知道的就是蔚來汽車質量到底怎樣。
寫在最後:
看上車主真實表達,相信各位就知道蔚來汽車質量如何了吧,想要了解一款車質量如何,那麼車主絕對有最大的發言權,那麼大家都感覺蔚來汽車怎樣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新晉蔚來車主:提車滿月小報告
#車主日記# 2020年開年黑天鵝不斷,儼然變成天鵝湖的節奏。每個人都努力著,守護著,經常在半夜刷微博刷到熱淚盈眶,疫情影響著這個老國家的每一個人,也改變著每一個人,現在又在全世界爆發。但人性的光輝令人動容,向醫護人員致敬!!!就這樣在2月17日,家裡迎來了新成員--小灰(原來的車叫大白)。就記錄下從定車到用車的流水賬,實話說對 汽車 懂得不多,參數什麼的更是不太懂,所以說就叫主觀小報告吧,每個人用車感受都不一樣,標准也不一樣,也就只能做到主觀了。不知道會寫多長,肯定不會特別條理,想到哪寫到哪吧。不吹不黑。
一、從定車開始說
#說說我和蔚來的緣分# 為什麼選新能源?沒辦法,沒有指標啊,就新能源車指標還是從17年開始排隊,2020年才剛剛排到。汽油車指標從13年開始搖號,17年徹底放棄。真是心疼北京小夥伴。
那就從新能源里開始選,其實從15年就知道特斯拉這個品牌,後來ModelX發布簡直驚為天車,覺得那才是電動 汽車 該有的樣子。奈何太貴了~,加之自己的豐田開起來挺省心的,後來也就沒有動電動車的念頭了,豐田車繼續用朋友的指標。這里不得不表揚一下我的豐田,快6年從來沒出過問題。
其實過程中還是參考了很多車評人和up主的聲音,這里要感謝互聯網,能獲得的信息還是很多的。蔚來輿論上被各種黑成了政治正確,通常都是沒開蔚來車的,車主反應普遍很好。有意思,就看車主裡面的up主了解這款車吧。參考了@董買買 @電車校長 的視頻,還是很有用的。
廢話了一大堆。就這樣算著日子,19年12月2日,下了大定,二月份指標下來正好提車。跟fellow@李騰 溝通了下居然還有三年免息,果斷貸款。現在這個政策好像沒有了。靜等提車吧,沒想到趕上了疫情。二月初通知可以提車,拖到了17號才去。17號疫情還在爬坡期,沒辦法拖家帶口去提車,自己驅車前往,路面上冷冷清清,交付中心工作人員也很少,目測提車的比工作人員還多。
等待交付的車倒是不少。交付專員幫忙辦好手續,臨時牌照,交付的小姐姐給介紹了車輛的使用,就開走了,整體時間大概一個小時。提前一天辦了保險,所以比較快。啰啰嗦嗦,下面說用車體會。
二、開著怎麼樣
我選的是基準版,現在叫運動版。選配了NP和HUD,其他都沒選了,畢竟窮嘛。現在有點後悔沒加舒享套裝,不差錢其他的還是能選都選吧,有肯定比沒有強。
1、 駕駛
雖然是一輛中大型車,但是很好開。駕駛模式用的個性化,除了動能回收其他選項都是標准,動能回收極低。電門很輕、剎車也很輕、轉向支撐性很好。雖然是一輛大車,開起來很靈活。開的車不多,也就只能評價到這種程度了。
當然大車也有大車的問題,因為車體寬,停車還是要適應下的。360環視雖然清晰度一般,用起來還是挺好用的,倒車影像比較簡單,用的不多。
2、 續航
電動車續航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開了一個多月氣溫也從零下升到了20度左右,溫度還是決定續航的比較重要的因素。城市裡通勤,沒有長距離上坡下坡,零下、開空調續航大概打6折,20度左右的時候如果不開空調,大概可以打85折到9折,每個人路況不一樣,腳法也不一樣,僅供參考。
3、 換電
據說很香,但是沒有體驗過,每次想換的時候發現都需要排隊,有機會再試試。據說自從免費之後換電經常需要排隊,竊以為換電還是要適當收點費用的,蔚來推出免費換電政策的時候肯定考量過數據,評估過成本和營銷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換電站數量來說服務的車主數量是有天花板的。以北京8個換電站為例,每個站每天70幾次換電,加起來每天500多次換電,每年就有150000次換電。適當收取費用也能支持建設更多的換電站,畢竟換電是蔚來核心競爭力之一。這里就是瞎操心了,蔚來肯定評估過這筆投入和產出。
沈博士說今年要在增加50個換電站,可能還是補充骨幹交通網路的從0到1,繼續加點。
4、 NP
當然NP往前優化的道路還有很長,不說召喚那種花里胡哨的功能,目前駕駛中有兩個小地方還是有不足的:(1)前方遇到車輛向我方車道並線,NP減速的介入偏晚,總是距離特別近才減速;(2)上坡路段慢速跟車,前車停下後,會有一點點溜車,然後剎車才迅速介入,這點好像沒聽人提到過,碰到過很多次。
5、 小不爽
說說提車後的小不爽。開了不到一個月的時候莫名其妙就斷網了,服務群約了上門檢查時間,工程師小哥第二天一早來給檢查,小哥寒風中修了三四個小時沒修好,最後給下了維保要換網關。好像正好趕上快315,難道蔚來給我送素材了?剛開不到一個月就壞了,心情肯定是不爽的,媳婦兒問我蔚來在心目中的形象有沒有打折扣,說實話當時是有的。
不過還是希望蔚來交付之前做好檢查,如果碰到的是個例還好解決,如果是某一批次網關或者軟體問題,交付之後來回折騰,消耗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三、關於蔚來
1、本人不是蔚來粉絲,也不是斌哥粉絲,就是普普通通的消費者,就說說對蔚來普普通通的想法。蔚來是一家新造車企業,選擇了一條中高端車的賽道,這個賽道之前從未有國產車企進入,真心希望國產車能夠在這個賽道闖出一片天地,走向全球化,目前來看蔚來是最有希望的代表之一。既然選擇了這條賽道,就要把中高端形象置入人心,輿論上一直被噴的8000萬辦一場發布會,在我看來那是蔚來不得已的選擇或者說最節約成本的選擇,用一場發布會把形象置入人心,抓住了許多人的眼睛,相比傳統車企推廣費用來說,這場發布會是個劃算的買賣,或者說是為數不多的選擇。
至於說蔚來虧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黑一圈,各種車黑此起彼伏,恰似一出荒誕的戲劇。虧損並不可怕,要看錢花在了什麼地方,敢在研發上巨大投入,努力去做加電,努力做好服務,這本身就是希望,本身就是蔚來的護城河。至於說「賣一輛虧一輛」這種宣傳,還是盡量避免,會傷害普通消費者的信心,畢竟車是賣給消費者的,不僅僅是賣給粉絲的。經歷了19年的至暗時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努力擴大正向的現金流,該節約的節約,蔚來加電!
2、關於蔚來車主。印象中的蔚來車主都是一群樂觀積極,理想主義的人,疫情期間看到了車主在前線、在後方做的努力,備受感動,你們好樣的。由於本人有點恐懼社交,又比較懶,所以也沒參加過house的活動,希望以後有機會吧。
啰七八嗦寫了不少,開的久了再分享吧,車主群向我招手吧。
G. ES6空氣懸架壽命只有幾年,幾年後壞了,蔚來免費換嗎
ES6空氣懸架壽命只有幾年,幾年後壞了,蔚來免費換嗎?ES6空氣懸架壽命只有幾年,幾年後壞了,蔚來免費換嗎? ES8車主開了10000公里,品質很好,好過原裝E300,CT6和寶馬740。只修過擦掛。你不是車主,不必擔憂,我們車主安心得很 不是蔚來的空氣懸架壽命只有幾年,是所有的空氣懸架壽命都是只有幾年。樂觀點來看,這玩意3年不壞就算燒高香,一般也就2年開始出問題 按照目前公交車的情況,一般3到5年壽命,不太經常用車壽命會短一些,ES8估計在3年以下,但不能完全定義說是壞,徹底壞是不存在的,要求不高或不追求新車感覺的一直開下去也是沒有問題的^_^ 蔚來的首任車主終生質保,所以空氣懸架壞了,可以免費更換。如果不是首任車主,但只要每年都買服務無憂,也是免費質保更換的,不是首任車主,又沒買服務無憂,那過了質保期以後只能出錢更換了 空氣懸掛的壽命一般是五年左右。第一類:是隨著引進車型整體進入中國市場上的空氣懸架系統。西安沃爾沃、常州依維柯、亞星賓士等引進車型上的空氣懸架系統就屬於這一類。這一類在中國車用空氣懸架系統市場上佔有主導地位。第二類:是直接從國外引進的車用空氣懸架系統。這一類車用空氣懸架系統供貨周期一般在三個月以上,難以適應中國人在一個月以內供貨的習慣,而且運輸成本高。其最大的弊病是在中國不服水土,因為進口空氣懸架系統是國外企業按照國外的路況、車況和運輸特點設計的,和中國的路況、車況和運輸特點不相匹配。中國有的企業在自己生產的汽車上用了進口空氣懸架系統,卻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第三類:是有的企業以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車用空氣懸架系統技術為基礎,兼顧中國汽車狀況、道路情況和運輸特點,堅持先進性和可靠性相結合的原則,依據用戶的具體車型進行二次開發和個性化設計,確保結構匹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量體裁衣,改善底盤的整體性能。 其實空氣懸掛的壽命和普通的差不多的。主要就看車子的質保是多少年了,在質保范圍內能免費出寶以後肯定不會了。 @2019
H. 新能源汽車能開幾年
新能源汽車能開幾年
新能源汽車能開幾年, 經常騎電動車的全部知道,電瓶,屬於傳統車型的易耗部件,不知道新能源汽車能開幾年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新能源汽車能開幾年的相關資料。
新能源汽車可以開幾年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有直接關系,汽車電池屬於傳統車型的易耗部件,平均壽命3年左右。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
1、節約燃油能源。一般是用天然氣、石油氣、氫氣、電力作為動力。
2、減少廢氣排放,有效的保護環境。電動汽車不產生尾氣,沒有污染。氫能源汽車尾氣是水,對環境沒有污染。
3、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車採用新技術,新結構,使它的效率更高。
4、雜訊低。
新能源汽車缺點:
1、因為新能源汽車處於起步階段,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2、車輛保有量低,充電、加氣、維修等不太方便。
3、一般車輛排量較小,動力不足,不適合長距離行駛。
現在價格在5-10萬的新能源汽車,只有純電動汽車有批量生產,選擇性不是太大。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一:純電驅動的車輛駕駛感受好
純電驅動的車輛指的是只有電機作為驅動方式的車輛,包括純電動車以及增程式電動車,目前動力驅動的形式就是電機+單檔減速器,
因為電機轉速范圍廣,目前主流的轉速為12000轉,16000轉,此轉速基本無需多檔便可滿足電動車的絕大多數的車速使用需求(當然為了平衡動力經濟性的需求,開發兩檔除外,目前問題較多,此間不再贅述),因此電動車在駕駛性上無絲毫換擋引起的頓挫。同時電機響應迅速,低轉速扭矩大,在駕駛性上有很多傳統燃油車無法比擬的優勢。
優勢二:驅動效率高,能量回收更經濟
撇開整個能源周期,單憑驅動效率方面講,傳統燃油車發動機最高的熱效率點目前已知40%多點,實際使用上也就是30%多,大部分的燃油能量被當做廢氣排放掉了。而電機+電機控制器最高效率大於95%,實際使用上也超過了85%,(實際使用工況參照NEDC工況),所以說電機總成的驅動效率是很高的。例如某A級電動車以及同平台的燃油車,電動車百公里電耗是14kwh/100km,百公里油耗量是8L/100km。已知汽油熱值是42MJ/kg,換算百公里消耗能量是4.54*10^8 焦耳能量,而電耗是百公里消耗量是14*3.6*10^6=5.04*10^7焦耳能量,大概是汽油車的1/10,由此可見電動車是更高效的。
而混動車型,車輛的動力匹配大部分也例如是遵循著「用電節油」的原則,也就是說在動力匹配過程中,讓發動機始終在經濟轉速-扭矩范圍內工作,達到節油的目的,例如下面圖中不同轉速下,當前車速下發動機輸出轉速為2800轉,會控制發動機扭矩90Nm左右,如果動力不夠滿足駕駛員的驅動需求,剩下的扭矩補償靠電機來完成,以達成發動機始終在經濟點工作從而降低油耗的需求(增程車型發動機轉速和車速解耦,所以轉速都可以調,更容易選取經濟點),同理當發動機在經濟點的扭矩超過用戶的扭矩需求後,多餘的扭矩便會驅動電機發電,將能量儲存在電池中,以備後用,實際上還要考慮電機效率、電池充放電功率等很多條件進行不同工況的標定。動力分流,IMMD的串並聯,P0+P4,P2.5+P4等等,但是還有所不同,這個後期我應該會單列個文章寫一下不同動力結構的特點。
某發動機的map圖
同時目前的新能源車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電機參與驅動。學過高中物理我們都知道,電機又是電動機(電生磁)又能當發電機(磁生電)。在傳統車行車過程中,制動的建立是踩制動踏板建立液壓,讓制動摩擦片和制動盤接觸產生制動的,從能量流向的角度上看,就是車子的動能轉化為制動器的熱能實現制動的,但是在新能源車型中,制動時電機斷電、切割磁感線產生反方向電流並提供負扭矩(磁生電,詳見高中物理),此時的反向電流就流向電池被儲存起來,同時電機的負扭矩可以幫助車輛實現制動。說白了就是傳統車在制動時候的動能被轉化為摩擦片的熱能被帶走了,而新能源車可以把車輛的部分動能轉為電能儲存在電池中(能量回收也分為協作式和非協作式的回頭我看看再單開個專題講一下),能量回收對里程的貢獻率目前我根據實車測試見過的最高可達20%左右(NEDC工況)。
從以上來看,從電機整體效率上,從系統的.匹配上,從電動車的特質上來看,新能源汽車其實更加高效。
優勢三、使用成本低並且可以降低城市排放
電動車和大部分插電混動車輛,都有一定的純電續駛里程,在家庭充電方便的情況下,用電的成本比用油節省的多,同樣以上面的車輛為例,電動車百公里耗電是14度,按照現在的家庭電價,百公里大概7塊錢;而傳統油車百公里油耗是8升,百公里大概56塊錢,同時電動車不需要經常保養,省去了更換機油等保養耗費。
同時電動車和混動車在排放方面會比傳統車少很多,可以做到0排放或者少排放。
以上是我個人理解的當前量產新能源車的一些優勢,但是真正的讓很多人對新能源車尤其是電動車產生不好影響的劣勢才是真正制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輛的主因。
劣勢一、電動車續駛里程低影響用戶長途出行
目前最制約用戶使用,引起用戶抱怨的,其實就是電動車的續航焦慮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是用戶可以直觀感受到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但是目前量產的電動車,綜合續航稍長的大概也就是400km左右,冬天開暖風更是直接衰減接近一半。根本無法滿足用戶長途需求,短途需求充電頻次太高也會引起抱怨,甚至還有冬天蓋被子不開空調的梗。
劣勢二,充電不方便,不快捷
如果電動車續駛里程不長,但是充電方便快捷,也是個很好的解決里程焦慮的路徑,但是目前的形勢是:
1、充電樁質量良莠不齊。有些充電樁物理介面或者充電協議甚至都不能和一些車兼容(筆者曾經就做過充電適應性測試,用一台車測各個品牌的各種樁)
2、充電速率慢。現在快充和加油相比也很慢,一般都提SOC20%-80%的充電速率,少說也要半個小時,多的有一個小時的
3、充電樁布局還是不平均。很多地方比較少甚至都沒有,高速上面布局也少,貌似特斯拉等一些主機廠有過一些布局。
4、很多小區不支持安裝充電樁,支持安裝的小區需要車主綁定車位等很多現實問題(筆者見過從十幾樓往下甩電線充電的情況,貌似還得偷偷摸摸的來,消防問題,物業會查)。
所以很多主機廠正在使用或計劃採取一些方案來解決充電難這個問題,例如蔚來汽車的換電以及保時捷的高壓快充方案。其實單一廠商做其實怎麼玩都行,但是想用戶便利,最好還是國家或者行業層面上統一標准:換電方案的軟硬體標準的統一,高壓快充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劣勢三、受季節溫度影響較大
傳統燃油車自身受溫度影響較少,車內油液可以在幾分鍾內就達到常溫下的工作溫度,同時在低溫下可以利用排氣的溫度給車內升溫,所以冬季的油耗和動力性相對常溫下,不會有特別大的衰減(日常行車時間比較短的可能油耗會高一些,油液剛熱起來已經到地方了)。
而電動車電池受溫度影響較大,例如在低溫條件下,電池自身電量和充放電功率都有衰減(-7攝氏度電量衰減10%左右),所以在低溫下僅電池衰減的電量就會對續駛里程有10%的影響,同時在低溫下電池的充放電功率變化,對整車動力性和充電速率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電動車加熱無法像傳統燃油車一樣利用排氣的熱量,需要一個外置的加熱裝置,現在大部分用的都是PTC加熱,說白了就是一個電阻絲通電加熱,然後靠風扇或者鼓風機直接把電阻絲加熱後的熱風吹進駕駛艙,或者是電阻絲加熱水,再把水的熱風吹進駕駛艙。-7攝氏度PTC平均功率可達到2-3Kw甚至更多(還不算電池加熱),一個百公里耗電13度的電動車,平均車速在30km/h左右的工況下,空調的百公里耗電就接近10度,再加上電池的衰減。。。。。。所以很多車低溫下的里程只能達到常溫的一半。現在熱泵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低溫的能耗,但是在使用中還是有一些問題,例如更低溫度下熱泵基本上不起作用還是需要搭配PTC使用,還有制熱的速率等,但是我相信以後會有更安全高效的空調技術可以搭載在整車上。
以上是主要介紹了我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優勢以及引起用戶使用抱怨的主要抱怨點。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優點和劣勢,例如電驅動對搭載自動駕駛更加友好,現在買新能源車會有一些政策紅利等等,當然也有保值率問題,電動車安全顧慮等問題,由於延伸面較廣,此處不一一列舉了。基於以上的一些問題其實目前各個主機廠及科研機構也正在尋求解決方案爭取達成技術突破,例如性能更好的電池,更加安全高效的熱管理方案,更高效的空調系統等。
也是希望大家多了解這個行業,採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這個行業,而不是一竿子打死,認為所有的新能源企業都是騙補的,新能源車的發展就是錯誤的。我認為我們應該認同優點,正視差距,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全部汽車人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也正是我想寫一些東西的初衷。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有:
1、新能源汽車環保。新能源汽車採用的主要是非燃油動力裝置,不需要燃燒汽油、柴油等,而是採用清潔能源,比如:電力、太陽能、氫氣等。這樣,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省錢。燃油車每公里油費大概0.6-0.8元,但是使用電只需要0.2元。另外,電機結構非常簡單不易壞,不需要頻繁保養。
3、新能源汽車不用限號出行。因為環境污染嚴重,為了減輕環境壓力,很多城市都採用汽車限號的方式,限制私家車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車幾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也就不在限號范圍內,更方便出行。
4、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車採用新技術,新結構,使它的效率更高。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有:
1、充電難、充電慢。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暫未普及,因此很多城市或地區都缺少供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充電樁,所以給汽車充電不太方便。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動力裝置系統並不是很成熟,充電比較慢,一般需要數小時,這就不太方便。
2、續航里程較短。對於採用電力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汽車電池的蓄電量有限,所以汽車持續行駛的里程也會受限,一般不能進行較長距離的行駛。
3、售後服務還不成熟。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新星」,各方面都還在摸索、改善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售後維修,尚沒有很多熟練的維修人員,不能及時維修,這就給車主帶來很大不便。
4、成本較高。電動車為了能反復充電和續航,必然需要鋰電池這個額外成本。目前動力鋰電池成本大概在2000 元/千瓦時。一輛汽車如果續航500公里需要90度以上的電池。這個成本就是18萬了。即使日後可以大規模減輕成本,能達到鉛酸電池的成本,也需要8萬~9萬。
I. 買純電動車後悔嗎蔚來ES6完整使用報告
?
提示:文中提及的蔚來ES6使用日期為2020年3月-4月,固件為2.5.0,與最新的2.6.1駕駛感受上會有不同。
通常把蔚來汽車稱作造車新勢力的一份子,同時又與其他「新勢力」不同,蔚來已經實現了品牌高端化,並且以蔚來ES6為基礎逐步向好。或許許多人詫異,在特斯拉碾壓式的產品力面前,蔚來為何還能憑借ES6逐步向上,並度過最艱難的時光。蔚來ES6的具體表現究竟如何?
試駕這款蔚來汽車的中流砥柱車型之後,我試著將我的喜怒哀樂盡量中立的做一個總結。
門把手&後視鏡
在此之前並沒有多少消費者願意關注門把手,潛意識里已經接受了這種古老的設定並不抱期望,拉車門並解鎖看起來也沒什麼不便。
實際上門把手正在成為車企設計改革的重點,傳統車企奧迪在發布現款A4L時就將拉車門變為了向上掀起,凱迪拉克在發布全新凱迪拉克CT5之前已經將門把手固定,將開關車門按鈕設置在內側。
傳統車企的改變並不如新勢力的改變迅速,特斯拉發布全新特斯拉Model S時採用彈出式門把手,僅僅通過這一項小的設計便建立了科技、夢幻的形象。所以門把手雖然事小,但卻是駕駛者進入車內的第一道關口。
當然,門把手的改變不僅僅是第一感官上的提升,實際上人類一直希望車輛能成為一個整體,將車輛那些復雜的且略顯冗餘的部件去除,這裡面的部件就包括了門把手以及後視鏡。這兩個部位通常會對風阻和風噪產生些微影響。
後視鏡的面積取決於車輛大小,為了獲得更大的視野面積,中型SUV比如蔚來ES6需要配備更大體積的後視鏡,因此高速行駛時,此部位較容易產生風噪,而又因為更靠近駕駛側,所以駕駛者比較容易感受到風噪。這是偏負面的影響。
門把手雖然不會有明顯的風噪,但破壞整體感是傳統上的劣勢。傳統式門把手需要將手伸向凹槽然後拉動,為此長期以來門把手後側的凹槽內很容易產生劃痕,破壞了精緻感,為避免劃痕,凹槽可以採用其他材質,但因此又帶來了整體感的問題。
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科幻效果和整體性美觀是值得繼續推進的。蔚來ES6的這種門把手已經普及到越來越多車型上,個人認為這種把手稱不上優秀,作為高端品牌的蔚來汽車,可能需要擁有一個獨特的門把手設計,因為這套門把手品牌屬性不強,且只有一個著力點與特斯拉Model S的彈出式鍍鉻把手在手感和堅固感上還有很大差距,消費者感覺握到的這個東西不牢靠。
盡管如此,蔚來ES6的彈出式把手還是要比Model 3手動開啟方式優秀。
蔚來ES6的彈出式門把手是帶有無鑰匙進入鎖車功能的,只要攜帶鑰匙靠近蔚來ES6,ES6會自動彈出把手,用戶只要輕推把手即可完成鎖車。可能是使用習慣問題,當我無意間靠近ES6但並未打算使用車輛時,門把手也會自動彈開,因此我便需要對車輛重新上鎖,或者確認車輛是否已經解鎖。
NOMI
媒體從來都熱衷於報道具備「溫度」的設計,因此當媒體發現車企在設計產品時考慮到用戶的iPhone尺寸大小、擱置位置以及部分具備小心思的空間設計時毫不吝嗇贊美之詞,但真正的具備「溫度」的設計到來時,卻沒有多少人真正關注到。
NOMI就是這樣的一項設計。
春節期間我駕駛的這輛蔚來ES6沒有NOMI表情,這讓我感覺這只不過是一輛工具,一輛和其他車沒有特別之處的工具,很難和它建立感情。當然,蔚來ES6即便缺少了這個小表情也依然在很多方面表現出智能的模樣,只是很難走進用戶心裡。
這種感覺在試駕過具備NOMI表情的蔚來ES6後,尤為強烈。
NOMI到底是什麼?從結果上看,它不過是一個車載機器人,承載著一些虛擬的智能服務,但NOMI沒有這么簡單。
NOMI讓所有的智能服務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了,它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陪伴,這種陪伴讓一部車從功能化互動拓展到情感化互動,從工具轉變成了夥伴。
你不會把一部收音機當成自己的家人,但你會把你的狗狗當親人,也會把一個並沒有感情輸出能力的變形金剛機器人當做自己幼時的夥伴,很顯然一旦工具呈現「擬人化」之後,它就變得足夠親近了。
為什麼人類在設計機器人時總要朝著「擬人化」的方式呈現?明明輪子是最好的行走方式(物理上只需要輪動即可),為什麼變形金剛這種外星角色卻要靠腳?為什麼HONDA設計的ASIMO也要像人一樣擁有五指和雙腿?為什麼在打造科幻電影時,導演總要在鋼鐵內心之外包裹上一層人的肌膚和面孔?
主要原因是人類在感情上更願意接受同類,有效消除認知上存在的障礙,所以阿童木是人的形狀,機器貓也是人的形狀,大白是人的形狀,就連機器人瓦力也都是人的形狀,所有那些深入內心的形象都是人類虛擬想像出來的夥伴,從此孩子們或是大人們內心便有了一個依靠。如果是掃地機器人這樣的造型走進你的生活,你不太會對他產生感情,因為它的外觀時刻提醒你——它是個機器人。
NOMI不是這樣,雖然NOMI顯示的表情還比較簡單,但它卻能以人類認同的方式和全世界通用的喜怒哀樂和你交流。駕駛者往往會把NOMI看做是一切機械化智能化配置的具象化體現,它既可以代表蔚來ES6這部車,也可以代表這套智能系統,它是一個盡心盡責的管家。
駕駛蔚來ES6長途時,即便孤身一人,你也會感受到有人陪伴。這種感覺的培養是當下社會急需的,現代生活讓我們避免陷入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同時孑然一身的生存現狀讓很多人渴望陪伴,這就是越熱鬧,越孤單,越孤單,越陪伴。
從此NOMI從智能互動變成了情感互動,這是整部車最具「溫度」的設計,也應該是當下汽車製造里一個比較偉大的嘗試。
它是很小的改變,但之前確實沒有人關注到。
空氣質量
在春節飽受新冠肺炎肆虐之後,汽車空氣凈化成為空前的關注重點,許多車企藉助「防病毒」概念營銷,但實際上是不是噱頭很容易甄別。
汽車內部空間不可避免的要與外部空間互通有無,以此達到換氣的目的,而在外部空氣質量較差時,汽車應該具備主動切斷空氣循環的能力。這是第一層的防護能力。
既然空氣要進入汽車內部,就需要經過濾網,但濾網並非越細越好,過濾的東西越多,進入的空氣就越少。類似戴口罩,呼吸會出現不暢。
另外一點,滿足空氣流速和過濾之外,越苛刻的濾芯價格越高,這是一般車企不願承擔的支出。
蔚來ES6雖然沒有對空氣質量進行大肆宣傳,但其標配的高效活性炭濾芯已經超越了同級別許許多多的豪華旗艦產品,優秀的過濾和吸附效果相當於給汽車戴上了口罩,反而是那些蹭空氣質量的品牌搭載的不過是PM2.5濾芯,這種濾芯第三方品牌隨處可見。
試駕的蔚來ES6有香薰系統,但沒有補充香薰用料,所以沒辦法在車里體會到大草原的味道。
對車內空氣質量,其實現在許多車企都避重就輕,從來只談空調濾芯,要知道這種配件,消費者自己到處都可以買到,本就不是核心競爭力。車企不希望提及的是VOC揮發。
不管大眾、豐田,還是當下的奧迪、寶馬等豪華品牌,在皮質的選擇上通常都比較保守,因此寶馬3系入門版的皮質都稱不上是「皮」,倒可以稱之為「革」,這種級別的產品受限於價格無法選用更高級的皮質,因此人工合成的材料往往會有VOC氣味的揮發,這是車內污染的主要來源。
過去,寶馬、奧迪一系列的「惡臭」事件主要來源於此。
特斯拉也沒有採用比較高檔的皮質,起初特斯拉Model S推出時由於自身電池、超級充電樁和主要硬體配置(特斯拉是銷售全套硬體,但通過軟體鎖住性能,形成高中低配做法)的成本過高,在內飾材質和做工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也是最初Model S被批同樣百萬,豪華精緻程度不如同級賓士的原因。
特斯拉當時認為,豪華程度是可以後期通過堆料逐步追趕的,但在Model 3這種車型上,豪華屬性顯然不是關注的重點。
特斯拉進入中國後,蔚來汽車內飾供應商常熟汽飾與特斯拉洽談合作,同時常熟汽飾也為國內傳統豪華品牌奧迪等供應內飾,從該公司年報以及材料等級上可以看出,蔚來ES6的內飾用料在一眾豪華品牌里是最高級的。
蔚來ES6採用了大量真皮,但消除了真皮散發的氣味,也就是說保證了質感,同時削減了排放。因此進入蔚來ES6車內後,並沒有怪異氣味,反而是清新自然的空氣,這一點上蔚來ES6和沃爾沃的表現應該是最優秀的。
但蔚來ES6的空氣質量也是被許多媒體忽略的地方。
自動駕駛 NIO Pilot
你無須對NIO Pilot的技術實力抱有懷疑,實際上作為中國電動汽車裡面率先將自動駕駛當做亮點的車企,雖然各有高低,但也是基於一個很高的基礎,比如大家都考進了清北,但還是會排名一樣。
只是中國現行的政策和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之間產生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就導致現行的所謂Pilot都是一種尷尬的存在,僅作為高階的ACC自適應巡航,Nio Pilot也不例外。
政府要求在道路上開啟自動駕駛時,雙手不得離開方向盤,但其實大多數車主在使用這套系統時並不這么想,車主想放鬆雙腳之外,不需要再端坐在座椅上,而是可以解放雙手,換一種更舒服的坐姿,眼睛可以繼續專注在路上。
蔚來ES6也是這種問題,整體運作良好,駕駛者輕搭方向盤之外還需要稍微用點力,方便系統感知到雙手沒有離開,結果就是駕駛者以一種正常駕駛時的狀態「自動駕駛」著。
這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兒。
從L2直接跳到L4是十分有必要的,人們不需要這種模糊的地帶,這種混亂的地帶,政府要求人的控制權高於汽車,而有些激進的汽車則要求車的控制權高於人類,因此產生的一些混亂,結果就是政府從法規上限制了人的控制權一定要高於汽車。
特斯拉是車權大於人權的代表,當你開啟自動駕駛時,稍微你一用力,它立馬就撂挑子不幹了,大意思是「你開吧,老娘不開了」。
Nio Pilot理論上也是可以實現打轉向燈並線的功能,但從邏輯上實在無法解釋駕駛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除了最初要測試車輛功能新奇之外,車主可能會打了轉向燈後等待車輛完成並線,但大多時候駕駛者是無法忍受汽車如此謹慎的做法。
通常人類駕駛汽車,講求「膽大心細」,也就是當人類看到前面有超車的可能會先加速,迅速完成並線,然後繼續維持巡航。如果配備了主動巡航的車輛操作方法是,人類先接管車輛完成加速後,重新激活巡航功能。人類要求並線過程要快速,快意味著乾脆、安全。
汽車無法執行人類的這套邏輯,首先車輛速度的快速變化容易引起人類的不安,其次自動駕駛不希望負擔過多的責任,因此它在並線前不斷監測左右車輛狀況,確保安全後才進行並線。這種「膽小心細」的做法太過理想化,面對加塞時會出現邏輯混亂。
有時市區駕駛,駕駛者右腳還在油門上,前方狀況駕駛者認為可控,但Nio Pilot認為有發生碰撞的可能,會產生突然制動——以最強的制動力,反而引發慌亂。
所以,車輛配備自動並線和自動泊車這么久以來,幾乎沒有哪個好事的車主願意頻繁使用這些功能,有自動泊車的那個時間,駕駛者已經可以完成三四次了。
這是L2或者L3自動駕駛所有的尷尬,在人控制權和車控制權不斷游盪還沒有明確結論的一個地帶,結果就是駕駛者依然要用駕駛的姿態享受自動駕駛。
什麼時候車主才能忍受車輛這么謹慎的操作?謹慎的並線、謹慎的泊車,只有當駕駛者完全退出了車輛控管,只享受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舒服、愜意時,車主就可以容忍這些變化,但這些變化在「不得松開方向盤」規則之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一點都不自動。
蔚來ES6的駕駛
整個駕駛中,蔚來ES6的360°全景影像是特別出戲的一個配置,應該說所有的360°全景影像都存在這種問題。
360°最大的難點是畸變,所謂畸變就是現實影像無法成比例的輸出到屏幕上,因此導致車主無法憑此判斷准確的周邊信息和距離。當然360°前景十分廣闊,只是未來可能需要全身更多攝像頭,比如6顆,進行有效的信息合成。
反正現在蔚來ES6的360°全景影像不能讓人滿意,大多數此類產品都不能讓人滿意。
在提及蔚來ES6駕駛時不得不再次強調,此次體驗的蔚來ES6固件版本為2.5.0,電池為84度電,與此後的2.6.1駕駛感受有差距。2.6.1版本針對底盤進行了升級,駕駛質感提升不少。
蔚來ES6這部車最大的問題是它本身很大,整個懸架和轉向的設定上讓它感覺也很大。這種大,帶來了市區駕駛的不便,比如即便是我這種駕駛過不同類型車輛的駕駛者也不敢輕易並線,尤其是下雨視線模糊時。
一句話解釋感受,從蔚來ES6上下來,鑽進君威GS里,我感覺得到了解放。
蔚來ES6的定位並不是年輕激動的,雖然它有運動模式,用雙電機打出了5秒內的加速成績。在體驗這個成績時,十分有必要確定自己擁有一顆良好的心臟,這種強大、猛烈且悄無聲息的加速會讓所有人腦袋空白產生心悸的感受。
從此之後,電動車的加速體驗項目,我打死都不會再參加了。之前,我只是不參加極端惡劣路況下的越野。
蔚來ES6的競爭對手是寶馬X3、奧迪Q5L以及賓士GLC,所以蔚來ES6整個懸架十分舒適,柔軟。軟到過濾掉路面大多數震動、顛簸,軟到像開著一艘船,可能你不會喜歡,但同類型的SUV大都是這種風格。
蔚來工程師調侃過自己對於舒適的理解,軟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即便對於裝載84度這種大容量、大質量電池的蔚來ES6(總重量已經達到了2.8噸)來說,藉助智能懸架還是將蔚來ES6調教到晃晃悠悠,十分舒適,也因此導致整體感不強。
可,舒適並不是一味的軟。
蔚來ES6工程師好歹開了竅,終於在全新ES8調出了一套更加均衡、高級的底盤,最終推送最新固件到ES6上。
這是ES6比較高級的地方,駕駛者如果不感冒這套駕駛風格,可以直接到論壇反饋,工程師就可以通過OTA的方式推送全新的軟體包,從而改變整台車的駕駛風格。一個固件版本和另一個之間,可能是兩台完全不同的車。
能耗和經濟賬
電池和續航里程在某個區間中存在正相關關系,即電池容量的增加可以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但同時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重量也在增加,隨著重量對續航里程的影響逐漸增大,電池容量的增加對續航里程的影響越來越小。
如果一台車裝75千瓦電池可以跑469公里,裝150千瓦電池,只能跑不到700公里,225千瓦電池只能跑800公里,所以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是有一個上限的,而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下去,車企傾向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一個數值,所以電池在未來的時間內容量還會繼續增加。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降低電池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蔚來ES6有兩個版本電池,84度電和70度電,如果按照NEDC演算法,這個電池可以擁有很高的續航里程,達到610公里,但NEDC的工況是特別理想的,日常駕駛幾乎很難達到。蔚來ES6有自己的一套演算法,在官網計算之後得到廣東夏天30℃的天氣,84度電可以行使453公里。
如果按照這個模式計算,蔚來ES6的能耗大概在18左右,我在駕駛蔚來ES6時,激烈駕駛和正常駕駛,能耗一般控制在20~23之間,所以4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是可以保證的。
在電動車這件事兒上,有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後悔購買新能源汽車?」,答案是一水兒的「後悔,後悔沒早點買」,純電動車主的邏輯徹底打破了抵制純電動人群的邏輯。
而我也是在徹底體驗過蔚來ES6之後,打算入坑純電動汽車的。
如果單純從成本上計算,在官方質保的時間內,純電動汽車8年16萬公里內是可以省出一台同價位燃油車費用的。
這主要包括了電池使用成本、夜間充電成本,即便是蔚來ES6這種84度電版本,每周行使600公里,一月需要充電6次,充電總成本只需要151.2元人民幣(夜間電費0.3元/度)。幾乎不需要保養,仍以500元/年計算,其餘支出成本與傳統燃油車類似,則蔚來ES6總支出成本8年只需要18592元。
如果是傳統燃油車,賓士GLC為例,百公里10L油耗,95#油價6元計算,與蔚來ES6同樣的里程計算,一個月同樣加油6次,加油總成本需要2160元,保養一年兩次,每次1000元,則賓士總支出成本8年需要223,360元。
蔚來ES6和賓士GLC總成本相差20萬之多。
有許多消費者提出質疑:更換電池成本。實際上發動機使用性能同樣會衰老,自用車開始,發動機隨時間油耗、動力、噪音和質量問題逐漸增加,8年之後發動機已經出現各種問題,但用戶並未要求計算更換發動機費用。純電動車對電池的要求是8年16萬公里,如果是網約車則為50萬公里,能量衰減需要控制在20%~30%之間,超出此范圍則需要質保更換。
也就是說8年之後的電池用電量依然可以保持在75%左右,還是可以正常行駛400公里左右(官方續航500+的純電動車),實在沒有更換電池的必要。
在這一步,蔚來ES6成為BUG一樣的存在,蔚來擁有換電服務,因此電池是不斷流通循環的,可以說蔚來ES6從根本上徹底擺脫了電池衰減的這個問題,直至車輛生命終結,這台車依然可以發揮最初的性能。
這就是電動機和發動機的區別,電動機性能和排放幾乎沒有衰減,從一開始到生命周期結束,用的越久,省的越多,而發動機一旦達到某個年限,則會開始集中爆發質量問題。
不過,電動車的優勢只適合那些家中有充電樁的用戶,有樁和無樁截然不同的兩種用車體驗。
至於配套設施的利用,大多數抵制純電動的消費者並沒有實際體驗過,實際上我們進行過單日長達400公里的長途行駛,高速充電樁可以滿足使用,半小時可以達到80%的電量對目前的快充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除了單獨的成本計算之外,純電動汽車,至少蔚來ES6帶來了許多傳統燃油車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地台純平,擁有比傳統車更大的空間,也可以爆發出4.7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動力平順,安靜。
這要是在傳統車領域,從一台卡羅拉升級到凱美瑞再升級到雷克薩斯,為了提升所謂動力、靜謐性和豪華感,需要支付的溢價則要多得多,這些都可以稱為純電動汽車的隱性優勢。
純電動車是真的省錢,只是當下更適合擁有車位、擁有充電樁的人群,但以五年的發展對抗傳統燃油車100年配套的發展,這種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下一個十年,或許是新能源汽車向傳統燃油車發起挑戰的一個年代。
從蔚來ES6,我們看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蔚來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總結下來大概分為:用實際產品表現打消普通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顧慮,和用品牌服務和技術打消中國汽車品牌無法高端化的魔咒。
從蔚來ES6,我們看到的不止是蔚來。
作者| 默默
圖 | 網路、雅斯頓實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蔚來終身質保是不是就不用換車了
你好,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雖然是終身質保,但是汽車還是會老化的,十年二十年以後,鈑金會腐爛,各種塑料配件也會老化,所以還是會更換新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