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火箭相當於幾個汽車那麼快
沒有可比性,武器火箭彈不知道多快,但航天火箭發射初速度每秒7.9公里,中段11.2公里每秒,到達宇宙最高速16.7每秒公里,從這方面看航天火箭運載速度最高每小時1002公里,比汽車最高速那還是快了4-6倍。
Ⅱ 火箭、衛星、探月車哪個重要
從政治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嫦娥一號在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成功發射升空,無疑是對中共十七大獻禮的最好禮物。這將極大的振奮全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共的執政威信。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在事關全民族利益、指向國家改革開放深化的重大時代事件面前,民眾與中央上下同欲,其產生的集中效應不但能確保 「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後的日常建設中起到領航燈作用,保證社會又快又好地和諧發展。嫦娥奔月的成功,還將意味著在國際空間開發和探測上,中國必將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具有發言權。這也是中國在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後,要求成為國際空間站第17個成員國的原因所在。
從經濟領域來看,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進步和深空探測的深入,對相關材料的需求必將促進相關行業、產業得到更大的發展。同時,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是對地球上礦產資源的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月球表面具有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壤中蘊藏的豐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變的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從軍事領域來看,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雖然這次嫦娥一號衛星沒有攜帶任何與軍事有關的設備,但是中國的運載火箭可以在發射出現故障時實施緊急關機,飛船和衛星可以在外太空實施數次變軌,當衛星發生故障,可以用彈道導彈或者激光予以摧毀,顯示我國如果要在外太空實現軍事用途也並非難事。
從科技領域來看,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月球探測將推進宇宙學、比較行星學、月球科學、地球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的發展又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滲透。目前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的了解和認識往往依賴於他國提供的材料,這樣就喪失了許多研究月球的機會。
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探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 「顛覆性改變」,人類第一次將思維與身軀同時掙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進入到地球以外的無限宇宙空間中,實地接觸了月球表面,人類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種科學理論得到部分驗證或反證。人類文明編年史從國家疆域、地球視野進入到「光速世界」,堪稱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後全世界華人的欣喜。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大國,可是中國卻在很久以前丟掉了自己的強國地位。每一次成功帶來的國家強大的希望對於中國人都是激勵,這種激勵又進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獲得巨大的民族動力。「嫦娥奔月」所帶來的攻堅精神、創新意識都成為了全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嫦娥奔月」是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
中國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Ⅲ 火箭兵和汽車兵哪種好
建議選擇汽車兵
Ⅳ 火箭發動機好造還是汽車發動機好造
如果一定要追求答案的話,那就是兩種發動機都不好造,因為汽車的發動機的耐用性涉及到多方面的製造工藝,另外,電噴系統,變速箱的傳動系統都會影響車輛的定位目標的達成,所以汽車發動機要想調效到盡善盡美的是很難的。而火箭發動機的穩定性是個考驗,有一點小部件都會影響整個發射過程當中能否將衛星順利帶入到預先的軌道當中,所以兩種發動機都不好造。
Ⅳ 為什麼中國能造火箭,卻做不好汽車發動機
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動機技術在國際上的水平已經有人說過了,這里就不羅嗦了。我們能造出火箭發動機,但是為什麼做不好汽車發動機?這里可以這么舉一個例子,寫一個長篇小說發表到雜志,因為時間很充裕,我們傾盡全力,能和高手們差不多,但是考試要短時間內寫好幾個短篇,這時候我們就吃鱉了,和高手們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我就開門見山的分析原因啦,相比其它回答的鋪墊,給大家換個簡單粗暴的口味。
1、國家的支持
首先就算我們在經濟科技上面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國家的精力還是有限的,沒辦法做到兩手抓。
火箭發動機作為國家的重點的項目,和國防直接掛鉤,優先度排序肯定靠前。一定程度上這決定了我們國家的生死存亡,畢竟這決定了衛星上天和後續一系列的重要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火箭發動機的重要性確實是要比普通汽車的要高得多,所以國家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上面,比如: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更優秀的人才,這樣無疑促進了火箭的發展。
2、性質不一樣
火箭這邊屬於軍工,而車輛發動機大部分還是屬於民用。一定程度來說,成本問題對於火箭來說不太是問題,因為火箭你一定要做出來,不能因為貴就不做了。但是車輛發動機不賺錢,誰都不會做虧本的買賣。軍工涉及到國家的國防安全,是必需的產業,誇張點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做出來。車輛發動機就不一樣,我們的技術還達不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們自己可以造出發動機,但是其他國家用10塊錢完成的東西,我們可能要20塊錢,而且直接引進國外的技術可能需要15,誰都不傻,也沒有什麼慈善家,幾乎沒有會選擇20塊錢的成本,就算這樣對我們的未來是不利的。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誰這么好心地燃燒自己,照亮自己還不一能堅持到的未來。
3、品質穩定性
這里其實也有涉及到成本問題,火箭用了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藝,就算這樣很貴很貴。這樣就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火箭品質的穩定。車輛發動機,因為車賣的好點的一年怎麼也有好幾萬,你需要在一年內連續造出幾萬台品質穩定,不怎麼出毛病的發動機,這個對於工藝的要求太嚴格了,比如發動機活塞工作的環境是高溫高壓的極端惡劣環境,這對於品質要求多高。你想保證品質就要用好材料,好設備,好人才,但是你還要賺錢哎,這就很更難了。
國外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系統,這是經過了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積累的寶貴經驗,還有質量方面的人才和專家,我們的企業在這一點真沒辦法比,這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就算我們追趕的再快,也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4、自主品牌的弱勢
軍工還可以依託整個國家的力量,但是我們的自主品牌只能依靠自己,起步晚、水平低、還面臨技術封鎖,然後還有各大國外企業的競爭,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自主品牌的生存簡直困難。所以我們的自主品牌目前這個階段,只是依靠自己造不出好的發動機並不奇怪。這也怪不到它們不努力,真的是臣妾做不到。
所以,我們國家能造出火箭的發動機,卻造不出好的汽車發動機,這並不是難以置信,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技術落後,並且汽車企業要考慮成本。想要造好汽車發動機,需要時間去積累和鑽研,也需要國家的用心和我們的耐心。
Ⅵ 中國能造火箭,怎麼造不了汽車
要求不同啊,首先中國不是造不出發動機而是造不出先進的發動機,在火箭上也一樣我們的火箭技術還是落後美俄的頂多是國際水平而已還不是先進的,其次實驗室製造和工業化生產完全不一樣,這點上汽車和火箭就有明顯區別,火箭任何國家撐死了一年製造的數量不會達到兩位數全球加起來可能都不到,像中國一年甚至幾年就造一個,而汽車產量都是上百萬甚至千萬數量的,最後如奇瑞等國產品牌已經初步能夠生產設計自己的發動機了相信有個20-30年我們還是能發展起來的,畢竟外國工業化了百年我們說實在的也就是幾十年,還有一些技術封鎖尤其是精密加工方面,有差距是很自然的。
Ⅶ 航空產業和汽車產業比較哪個更有前途小弟面臨人生的抉擇,跪求各位大神指教,現在很迷惑。
自然是航空產業啊,屬於高技術附加值產業,而汽車產業漸漸步入平民化,准入門檻漸漸地了下來,從而帶來汽車產業的高度競爭,並催生汽車產業的低利潤,對個人發展而言,自己覺得還是在技術含量高的產業做比較合適。
Ⅷ 為什麼中國的火箭都升空了,汽車發動機還這么次
火箭70年代就升空了,但是火箭的升空似乎和汽車發動機先進似乎並沒有關系。
美國60年代似乎就登月了但是似乎汽車發動機似乎還是不如現在。發動機的研製並非就是那麼簡單,還要考慮經濟原因。首先要保證你的發動機要在世界上足夠先進,否則你沒有足夠回轉的錢繼續投入到發動機新一代的研製中。
而航天是國家產業有足夠資金
目前世界先進發動機技術似乎被美日德所壟斷著,即使是有著強大重工業科技的前蘇聯由於市場不是靈活的只注重軍用重工業的發展,盡管坦克很強但是汽車的發動機同樣很次。但是由於蘇聯的重工業科技基礎,目前如果烏克蘭和俄羅斯要研製很好的汽車發動機應該不是很難。
至於中國雖然改革以前重工業也很發達,但是 改革開放後由於過於追求發展經濟似乎信息化等其他科技發展了但是重工業反而滯後了。(比如中國曾在改革初期下馬的「運10」計劃)因此中國知道現在都沒有大型運輸機
而中國現在似乎無論是什麼 似乎都是發動機問題包括軍艦、直升機、戰機、和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都是由於發動機過不了關。包括中國的第三代戰機殲10的國產太行發動機也是很勉強過關,而中國所造的殲10所用最好發動機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包括目前中國正在研製的四代戰機和大型運輸機C919工程最大的技術難關也是發動機問題,包括當年的運十也是因為發動機問題下馬的。
也許是極品合金鋼的問題也許是其他技術問題,目前發動機似乎是限制中國工業技術的主要瓶頸。國家很重視也在重點突破中,估計這些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被寫入下一個五年規劃吧。況且發動機的研製周期也很長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
想買西方的,人家也不賣
其實我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不過是從軍事的角度上
Ⅸ 火箭和汽車 哪個才是「高精尖」
在機械工程領域,汽車已經算得上是行業上比較高的標准了,但是火箭的要求和製造精度要求更高,而且投入的成本也是汽車的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