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大全 > 汽車發展成電瓶車還需要多久

汽車發展成電瓶車還需要多久

發布時間:2022-07-17 18:39:27

㈠ 純電動汽車還沒成熟就即將過時了嗎

目前車市的狀況不好說。無論是低使用成本還是免費車牌,你周圍的朋友也開始使用新能源汽車作為購車選擇,這表明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在銷售市場,2018年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已超過200萬輛。在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比亞迪、BAIC、SAIC和其他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向在線租車市場銷售的汽車多於向最重要的私人用戶銷售的汽車。在宣傳方面,電動汽車企業更加註重汽車智能化、豐富的車載系統、互聯網連接的實時在線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


現代汽車公司預測,氫動力汽車將在十年後達到目前電動汽車的規模,而且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氫能協會可以在3分鍾內行駛700公里,可能在10年內成為現實。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變得更加合理和實用,混合動力將成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而作為補充的純電動汽車似乎已經達到全盛時期,很快將被氫燃料電池汽車所取代。

㈡ 電動汽車多久才能普及

三五年是沒戲的啦
國家推十城千輛2年了,但是真正落實的沒有多少;充電設備一天沒有普及上去,用戶購買電動車只會是麻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你看到充電站、充電樁達到一定量後,你可以選擇購買電動車了;
當充電站密度有現在加油站密度的一半,你可以毫不猶豫出手啦;
充電站充電不行加油站加油那麼快速;電動車推廣方式有點改善

㈢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汽車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車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汽車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汽車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汽車的前景光明。

雖然說純電汽車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㈣ 純電動汽車未來會大規模普及嗎,多久的未來。。。

  1. 純電動汽車未來會大規模普及

  2. (1)純電動車目前在上海試行電動汽車,目前上海和北京電動車估計有50萬輛,就目前的充電樁還是不能滿足,而且如何沖電是最大的問題,建設代價大,站城市空間。最重要慢充需要12個小時,只能行駛200公里,快充相對只要20-40分鍾,但是對目前國家電網的原有線路承載力不夠。需要加大電網電纜的承載力。最後是無線充電,中國可能還在研究。

    (2)目前世界上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有試行無線充電,這要靠政府,開發商,公共設施部門的共同努力。

  3. 純電動汽車是指:

    (1)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

    (2)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雖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歷史,但一直僅限於某些特定范圍內應用,市場較小。

    (3)主要原因是由於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

㈤ 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如何解決電瓶壽命和高額的電瓶問題

原標題: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產品升級+成本管控成為車企逐勝關鍵

中國新能源汽車「後補貼時代」 倒逼企業升級

2019年進入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告別巨額補貼,正式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後補貼時代的到來,業內有聲音稱,這對新能源車企來說或是一場「生死劫」,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就行業內熱議的「生死劫」「新一輪洗牌」以及「如何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過渡」等話題,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寶馬、賓士、奧迪、北汽新能源、長城汽車)(歐拉)、北京現代、威馬、蔚來等多家車企。

采訪中,上述車企直言,後補貼時代,會給車企帶來更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會倒逼企業升級,從長遠來看是利好。

威馬汽車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補貼的退坡將促使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產品導向』的轉變。」所見略同,北汽新能源公關總監王劉芳認為,「補貼退坡未來對市場不失為一種正本清源的舉措,對強者而言也是一個機會。」而寶馬方面表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應僅僅依靠政府的激勵,更要憑借產品的質量和服務。」

不過雖然有利好,但據太平洋證券分析稱,「新能源汽車將經歷陣痛,行業向有技術、有產品、有資金實力的公司集中。」

中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陣痛」期

過去幾年,得益於補貼政策,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不足1萬輛,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進入爆發式增長期,2015年國內銷售新能源整車33.1萬輛;而到了2018年,銷售新能源整車達到了125.6萬輛,三年時間銷量增長了4倍。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9.6%。

2011-2019年H1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隨著補貼政策逐年退坡,尤其2019年下半年,國家補貼大幅縮水,地方補貼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陣痛期」。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對於補貼的退坡,有些企業表現出「戀戀不舍」,有些企業則選擇「壯士斷腕」。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造車新勢力三股力量,如何看待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是憂還是喜?

「補貼退坡對整個行業的沖擊是比較大的。對製造型企業而言,短期內市場將承受巨大壓力,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北京現代方面回復記者稱。

北京現代方面表示,「財政補貼對於新能源汽車只是催化劑,不是市場的根本(動力)。隨著補貼退坡,不具備競爭力的新能源車企將被淘汰出局。因此,車企還是應該扎扎實實做好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打鐵還需自身硬,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主要還是看車企的技術實力、產品競爭力和規模優勢。」

毋庸置疑,補貼退坡會加劇車企的壓力,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補貼退坡是可預見的,不少企業較早做了准備。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告訴記者,「補貼退坡確實會帶來壓力,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化解?首先每年補貼都在退,每年我們都在有效應對,每年退坡比例都不小,只不過今年比例稍微大一點,超過大家的預期。」

補貼退坡固然會帶來壓力,但擠出水分後,對部分實力較強的車企,也意味著更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福田汽車方面認為,補貼退坡將倒逼企業升級。福田汽車品牌副總裁李健表示
「沒有補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就不發展了?
並非如此。補貼取消後,會倒逼產品升級、技術升級、服務升級,推進整個產業趨於市場化,推動企業聚焦如何給用戶創造價值。」

與上述車企一致,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傳播管理總部副總監杜凡對補貼退坡亦持有積極的態度。他表示,「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甚至完全退出歷史舞台,未來的目標消費群體與當前的目標消費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必然有所不同。補貼退坡之後,用戶體驗很關鍵,這將倒逼車企針對用戶需求研發相應車型。」

補貼退坡不是深淵,在威馬汽車看來,補貼的退坡將促使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產品導向」轉變,能夠更好促進產業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最終實現中國汽車工業的換道超車。相反的,過長的政策周期會影響企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如何渡劫?——產品升級+成本管控

「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誰在裸泳。」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帶來,一場「肉搏」之戰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從「政策扶持」到「消費驅動」的自然過渡是當前車企逐勝新能源賽道的關鍵。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前後,大部分車企就在做「升級」這件事。而到了後補貼時代,多家車企更是把「產品升級」作為決勝的法寶。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首屈一指的企業,北汽新能源為了應對後補貼時代的到來,摒棄了過去低端化拼「性價比」的產品策略,推出了高端品牌ARCFOX。北汽新能源不止一次公開表達,ARCFOX品牌承載了北汽新能源產品、品牌向上的任務和使命。

如何實現產品向上?記者關注到,無論是北汽新能源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發力智能網聯戰略。據悉,北汽新能源方面制定了全面新能源發展戰略和網聯戰略。

與北汽新能源不同,北京現代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發力較晚一些。不過,得利於韓國現代的支持,記者了解到,北京現代將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投放力度,2019年下半年,將投放昂希諾純電動、領動插電混動、菲斯塔純電動三款新能源車型。

就如何應對補貼退坡,北京現代方面表示,「企業從現在開始就需要按照『零補貼』標准研發產品,才能夠搶占市場先機,贏得未來市場空間。」

與傳統車企相比,新勢力造車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或許更大。面對補貼退坡的「大劫」,威馬汽車方面告訴記者,「自產品規劃之初,就做好了沒有補貼的准備,對標的就是傳統燃油車。

談起「產品升級」,威馬汽車集團公關部高級總監石凱峰表示,「在整個產品力提升環節當中,智能電動汽車最為重要的兩個拳頭是『新能源』與『智能化』。」

據悉,對於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威馬汽車目前有兩個發展發向,分別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並將通過「AI+硬體+軟體+服務」的分步實施路徑實現,讓汽車更聰明地理解人的需求。

而就「產品升級」的理解,奇點汽車副總裁范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著重強調了,在新能源汽車屢屢發生自燃事故的前提下,要注重產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在此基礎上,做好產品的差異化競爭。

除了產品升級,記者還關注到,「降本」也是眾多車企正在做的事情。多家受訪企業告訴記者,在預見到補貼會逐步退坡時,為了保證「斷奶」之後,車價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企業就開始著力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記者從連慶鋒處了解到,為了應對補貼退坡,北汽新能源每年都會採取一些措施降低成本,其中包含規模成本、技術成本、管理成本。據悉,就規模成本這一項,北汽新能源從過去5萬輛、10萬輛的產能,到今年20萬輛的產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在技術降本方面,北汽新能源主要靠研發團隊,目前北汽新能源做的電池平台化和模塊化工作,以及現在開發的大規模降本電池技術,很快會得到應用。

「成本管控」也是日產(中國)較為認同的應對補貼退坡的策略。杜凡分析稱,關於成本管控的路徑,一方面,車企可以與供應商等產業鏈相關方一起把成本壓下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尋找新的成本管控出路。

在實施「產品升級」還是「成本管控」之外,還有車企提出,要改變以往依靠「政策扶持」的心態。而對於後補貼時代,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現在處於退坡的「陣痛期」,不過只要扛住了,活下來,就能獲得巨大的蛋糕。

㈥ 電動汽車離普及還有多長時間

純電動汽車離普通百姓的生活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影響下,我們身邊已經有不少自主品牌推出了純電動汽車。但有的還停留在概念車階段,有的已經實現「量產」,還有的已經先使用於計程車領域。在北京購買純電動汽車不限購、不搖號、不限行的政策最近引來不少熱議,也引發了准車主們對純電動汽車的關注,但我們始終在路上很難遇見真正的電動汽車。
國內自主電動汽車幾大陣營:一是以東風為代表的國字頭,一種是以力帆為代表的民營車企,還有一種是以啟辰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而筆者剛才的概括可能有點刻薄了,只不過很多廠家投入「巨資」研發的車型甚至連變速器都不裝備,難怪好多電動汽車的最高時速只有120公里/每小時,敢情人家只用了個減速機當變速箱啊。孩子們游樂玩耍的電動車基本也是如此。
只有一組減速齒輪的電動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產生的噪音和巨大的耗電量可想而知!這還不包括長期電動機高轉速帶來的高溫安全隱患。
很多車企和媒體反復強調電動汽車的成本就是電池的成本,而當前的動力電池「成本非常高」,所以導致車型報價也很高。筆者認為電池技術不是什麼新技術,推動其技術發展的也不是車企,而是生產電子消費品的企業,至於為什麼報價高,筆者認為無非就是「換個用途,換個報價」罷了。
電動車到底離我們有多遠?畢竟新能源汽車涉及面較大,基礎設施,科學技術,政策調控,消費觀念等都得均衡發展,我想等到那個時候,至少已經是10年以後的事了吧。

㈦ 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1、電動汽車會成為未來汽車的主流;

2、鋰動力電池汽車在中國會成為電動汽車的主流;

3、電動汽車將向長續航、智能化、互聯化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階段:油改電階段。比如2010年推出的比亞迪F3DM、江淮同悅純電動車、眾泰2008EV,這些車型都是基於傳統平台打造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勢力老勢力都參與其中,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進入了第二階段:按照燃油車的研發流程和項目推進速度,沉下心來用3-4年的時間正向開發自己的純電動車平台。蔚來的ES8、小鵬P7等就是這種研發思路下的產物。從平台開始純正向研發的好處就是車企可以完全自主的定義產品性能還有造型。整車架構可以圍繞車輛續航里程這個最關鍵性能展開設計,而整車造型也可以非常具有原創性。這些車企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入了原創正向開發階段,

新能源電動車已經開始了比燃油車更快的進化速度,電動車整體架構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必然是結構更加緊湊的超級底盤模塊。這樣的設計,不單單只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重塑整車研發銷售以及運營的全部商業模型。

㈧ 在中國,普及電動汽車還需要多少年

要說出售的話,未來3-5年就可實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在售的純電動了。但目前市面上跟電動有關的大部分車型並不是純電動,只能說混合動力,用電動輔助我覺得更為貼切。要是說普及,至少十年時間,如果近兩年想買車還是不用等純電動車了。

第一,在普及電動車之前,充電站應該會提前建設好,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關於充電站的消息。

第二,目前所有大的汽車廠商都在盡量提高燃油汽車的燃燒利用率,比如渦輪增壓,更多小排量大功率發動機不斷面世,證明了傳統發動機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行性。

第三,目前對於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還是一個短板,還沒有聽說哪家公司製造出了既環保又安全的電池,電動汽車的電池不會像現在的發動機一樣能用十年,甚至保養好了二十年都能用,對於廢舊電池如何回收利用,還是一大難題,更別說還有續航,安全等方面。

第五,現在混合動力的價格都是非常高的,更別說電動汽車了,起碼現在就算有也不會賣,因為這個價格根本就沒有市場,也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做這個賠本買賣。
其實,還一種說法,新燃料比電動汽車更有希望發展,比如地溝油,或者液態氫等作為燃料來替代汽油,還不用改變現有發動機結構,比起電動汽車,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上更勝一籌。

(8)汽車發展成電瓶車還需要多久擴展閱讀:

電動汽車(BEV)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其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繫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2015年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㈨ 電動汽車普及還需要多久

現在的普及我覺得就是為了騙補貼!電池的處理問題以後就會凸顯出來,我倒覺得電動車不應該普及

閱讀全文

與汽車發展成電瓶車還需要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4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1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3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3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1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5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1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1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0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4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4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6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0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16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3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1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2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0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4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