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主要省市汽車發展歷程省市越多越好~~
上海市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1901年,上海首次出現了兩輛奧茲莫比爾牌汽車,成為中國最早使用汽車的城市。二十世紀中期,上海現代交通的主要運載工具:有軌電車,無軌電車,雙層巴士。二十世紀40年代,上海的機動車已有3萬輛,上海被稱為「萬國汽車博覽」。1937年初,中國汽車製造公司成立,組裝成第一輛本茨式中國號2.5噸柴油汽車。
1951年,上海公交修造廠(後為上海汽車發動機廠,上海客車廠)試製成1000型無軌電車。1957年9月,上海汽車裝修廠〔後為上海汽車廠〕試製成第一輛58型越野車。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實現上海汽車工業轎車製造「零」的突破。
1964年,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1978年以來,上海汽車工業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加快發展,建成上海支柱產業,中國重要的轎車工業基地之一。上海汽車工業選擇德國大眾汽車作為合資夥伴,1983年4月1日,第一輛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3月1日,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重點發展轎車工業。1996年上海大眾形成30萬輛轎車年產能力。支撐著國內對轎車的需求,對中國汽車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007年12月26日,上汽與南汽聯合後,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實現年產銷汽車200萬輛,成為中國汽車業的「航空母艦」。
「十一五」期間,上海的汽車保有量增加了近50%,而私家車的保有量從2005年的41萬輛上升到2010年的102.93萬輛。至2010年末,上海平均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家用轎車17輛。2012年1-7月,上海市累計上牌189928輛汽車比增長5.83%。其中,國產轎車累計上牌117362輛,同比增長5.94%。
北京市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北京汽車產業是國內發展較早的地方汽車產業之一。1953年為了給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和洛陽第一拖拉機廠配套,北京建立起了第一批零部件生產廠,1958年起開始試制整車,60-70年代成功地自行開發了輕型越野車和輕型載貨車,填補了國內汽車市場的空白,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對國內汽車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確立了北京汽車工業在中國汽車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80年代,北京汽車工業與國外公司合資,建立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引進美國切諾基吉普車和五十鈴N系列輕型載貨車;成立北京旅行車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上市,在對外開放、轉換機制、引進技術、吸收外資和運用社會資本方面走在全國汽車工業的前列。90年代,北京汽車工業通過資產重組,實行跨地區經濟聯合,建立了北汽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獨樹一幟。在21世紀初,北京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擴大同戴·克公司的合資經營;同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合資生產轎車,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盈利,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重慶市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談到中國的汽車城,重慶絕對是一個值得濃墨沖裁書寫一番的重要城市。在這里,駛出了中國第一台吉普車,現在還是中國最大微車生產基地。如今,重慶汽車業已經不滿足與本地發展,它早已把觸角伸到了國內各地、甚至海外。
照著年份來看,重慶市真正開始發展汽車工業應該是在1965年,至今已經歷了47載風雨,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座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汽車城。
1965年,重慶市組建了由四川汽車製造總廠(現為重慶紅岩汽車有限公司)、重慶汽車發動機廠(現為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綦江齒輪廠、重慶汽車配件製造廠(現為重慶卡福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現為重慶紅岩車橋廠)、重慶油泵油嘴廠和重慶重型汽車研究所(現為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重慶汽車研究所)組成的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重慶分公司,由此拉開了重慶汽車工業發展的帷幕。
作為我國第一座高起點的重型汽車總成生產基地,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現為重慶紅岩車橋廠)從60年代引進法國貝利埃軍車製造技術、80年代引進德國MAN(曼)重型車橋製造技術、到90年代成為奧地利斯太爾汽車車橋總成定點生產廠家,幾十年來在同行業中始終走在車橋總成研發和生產的前列。
1984年5月,長安汽車集團與日本鈴木汽車公司簽訂了「經貿合作協議」,引進了當時在國內從未聽過和見過的微型車,邁出了中國微型汽車的步伐;1985年,根據國內「缺重少輕」的狀況,重慶汽車製造廠與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合資組建了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輕型商用車,車一上市便得到了市場的追捧;1991年,國家批准長安汽車集團引進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奧托微型轎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從此結束了重慶沒有轎車生產的歷史。
2008年7月28日,承載不少中國人汽車夢想的奧拓,在累計生產了50多萬輛後功成身退。也是由此,在國內形成了濟南重型汽車、陝西重型汽車、重慶重型汽車,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東風神龍,重慶長安和天津華利(現為天津一汽夏利)三大三小二微的汽車工業布局。
湖北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1969年,東風汽車公司前身——第二汽車製造廠在湖北十堰市建設成立,標志著湖北汽車工業的誕生。20世紀90年代,湖北省汽車工業大規模合資之後開始迅速發展,近幾年更取得爆發式增長。
目前,湖北汽車工業形成了武漢、襄樊、十堰「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其中,在東風旗下神龍、東風本田和東風乘用車等車企帶領下,武漢已形成產業集群。「車城」十堰是國內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用車和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襄樊汽車產業近年業發展迅猛。
湖南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湖南發展汽車產業經歷了很長的曲折過程,為振興湖南汽車工業,湖南省政府早在「十一五」初期編制了《湖南「十一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並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湖南省汽車產業振興實施規劃(2009-2011年)》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對汽車企業的扶持力度。經過5年的發展,湖南汽車產量由2005年的9.43萬輛增加到2009年的21.45萬輛,4年翻了一倍多。在轎車領域,湖南全省2009年實現產銷7.5萬輛,3年增長近30倍,佔全省汽車產銷量比例從不到1%發展到如今的35%。2009年,汽車工業GDP占湖南全省GDP的比重超過5%,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
河北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南奇瑞,北長城」是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兩面旗幟。河北汽車的主要以長城汽車為代表,長城汽車的六個階段印證了河北汽車的發展軌跡。
第一階段:原始資本積累,打下堅實基礎(1990--1995)
長城汽車的前身是長城工業公司,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於1984年,主要從事改裝汽車業務,沒有固定產品。1990年公司陷入困境。當年公司員工只剩60多人,且負債累累。26歲的魏建軍單槍匹馬來到長城工業公司,在承包中,他帶領長城人以」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精神,艱苦創業,當年企業扭虧為盈,5年迅猛發展,為日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正式生產皮卡推動國內全行業的發展。(1996--2000)
1996年,長城將不被業界看好皮卡作為自己的主導產品,同年,迪爾系列皮卡正式推向市場。1998年,以銷量及產量計,長城皮卡銷量排名第一。之後產連年番翻,1999年10月,長城當年第一萬輛皮卡下線,將中國皮卡熱銷推向了高潮。同年年底在國內同行中業首家推出了四種底盤、五種不同規格的皮卡,成為國內品種最多的皮卡專業廠,帶動了全行業的發展。
第三階段:企業擴張發展,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2000--2002)
皮卡的銷量大增,生產條件已制約了進一步發展,2000年開始擴張發展。2000年初,長城控股華北汽車製造廠,成立長城華北汽車有限公司,下半年成立保定長城內燃機有限公司。2001年6月,再次注入巨資,建成了裝備先進的現代化發動機生產基地,標志著長城汽車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第四階段:國內首開先河,開創經濟型SUV新時代(2002--2004)
長城皮卡占據了國內龍頭老大,公司完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重大戰略部署。2002年6月,首開先河推出了8萬余元的賽弗SUV,正式進入大中城市市場,風靡全國,被業界評價為「賽弗現象」。2004年下半年公司又相繼推出了功能、定位不同的賽影RUV、賽駿SUV。
第五階段:打造規模經營10萬輛基地投產,哈弗下線(2004--2005)
在皮卡、SUV領域,長城在銷量、市場佔有率、出口等方面在國內占據了絕對優勢。2003年底,公司在香港H股正式上市,開始籌建長城汽車工業園。
第六階段:開創新紀元進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轎車、家用車領域。(2006-至今)
長城在繼續發揮皮卡領域和SUV領域優勢的同時,公司開發出適合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轎車、家用車品種。2006年7月年開建的20萬輛轎車生產基地將陸續投資28億元,產品規劃是與國外聯合開發1.0-2.0升的中小排量轎車和MPV系列產品。
河南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近年來,河南省汽車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公路客車、高檔皮卡和專用半掛車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均居同行業首位,轉向器總成、減振器總成、傳動軸總成等10多種零部件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以鄭州宇通、鄭州日產等整車企業和新航集團、中軸集團、中原內配等零部件企業為代表的企業群體迅速壯大,產品研發能力不斷提高,鄭州日產、海馬、宇通等汽車產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設。但是河南省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仍然比較明顯,特別是產業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檔次較低、產業布局分散、區域配套水平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
安徽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1949年5月,安徽解放軍管會接收合肥汽車修理廠。1958年,蕪湖儀表廠生產汽車儀表,合肥汽修廠試產活塞,半軸等配件。1962年,巢湖汽車配件廠從巢湖搬至合肥。1964年,正式成立巢湖汽車配件廠,生產解放,躍進車型的制動器和方向機。 1966年7月,安徽省第九勞改支隊機械修配廠更名為合肥淝河汽車修配廠,生產解放、躍進車型的五種簡單的汽車配件。1967年,建立蕪湖汽車配件廠,生產解放車型儲氣筒、前後剎車調整臂等。1968年4月,巢湖汽配廠試成130型巢湖牌輕型載貨汽車,而這輛汽車也被稱為「安徽第一車」。1969年,巢湖牌輕型載貨汽車商標由「巢湖」牌更名為知名的「江淮」牌。1970年初,裝置440型發動機的江淮牌HF140型3噸載貨汽車投入生產。
1986-1990年「七五」規劃期間,起步階段的安徽汽車工業,正處於最困難時期。1995年底,安徽省汽車產量28430輛,至此安徽省汽車工業發展走上快車道。1975年9月,安徽省汽車工業公司成立,開始按專業化發展汽車生產。
1996-2000年(「九五」規劃期間),安徽省主要實施了幾大項目:1997年11月淮海機械廠正式並入產品相近的昌河汽車集團;1997年安徽拉開轎車的大幕,在蕪湖興建了奇瑞公司。1999年第一輛轎車下線。安徽成為全國汽車製造業車型最完整的省份;2000年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開始了安徽省汽車整車企業股票發行先河。
福建省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1917年,福建省福州市開始進口汽車,汽車開始在八閩大地出現。1958年,製造出第一輛福建自製的汽車——「長征」2.5噸載重汽車。1983年,福州汽車廠和福建汽車廠被批准為國家定點整車廠。1985年2月4日,福建省政府批准省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作為福建汽車工業的行業主管機構。1992年3月,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成立。1995年11月23日,閩台合資的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次年7月,首台東南得利卡車下線。1999年9月26日,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一期擴建工程全面竣工投產。由30家台資協力廠拱衛現代化主機廠而成,佔地2700多畝的東南汽車城在閩侯青口拔地而起,總體規劃年生產能力30萬輛,首期年生產能力已達6萬輛。全省汽車工業的龍頭正式形成,大大提升了福建汽車工業的整車實力和技術檔次。汽車工業格局基本確立,標志著福建汽車工業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福建省汽車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福建省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的400多家整車及零配件企業,形成閩中、閩南、閩西北三大汽車產業群。,從閩台合作發展到現在的國際合作,從1994年的5000輛汽車產量發展到2006年的10萬輛汽車產量,福建省汽車工業已成為福建省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㈡ 我國的汽車工廠都設在長春,長春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汽車製造廠,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決定建設汽車製造廠,關於廠址的選擇問題,當時經過了一番熱烈的討論。
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設工程正式破土動工。該廠的建設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第五師全體指戰員以及華東、中南地區和吉林省的各建築公司的職工參加了土建安裝施工,全國有80多家廠礦提供了建築材料和機械設備,10多個工業部門為生產汽車提供400多種協作產品,70多家工廠為該廠培訓了技術工人。經過三年多的建設,1956年7月,第一汽車製造廠正式試車投入生產。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第一汽車製造廠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2億元,基本建設竣工面積75萬平方米。工業建築411萬平方米,宿舍399萬平方米。安裝了2萬台機器設備。鋪設了30多公里長的鐵路和8萬多米長的管道,製造了上萬套工藝裝備,成功地生產出了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
㈢ 中國一共有幾個大型的造汽車的工廠都在什麼城市
1、中國一汽(吉林長春)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一汽集團,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名稱為FAW),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前身為第一汽車製造廠,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廠名,饒斌創建,於1953年7月15日奠基。旗下品牌:紅旗、解放、奔騰等。
2、上海汽車(上海)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總部地點在上海,上汽集團所屬主要整車企業包括乘用車公司、商用車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海申沃等。
3、廣汽(廣州)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汽集團)創立於2005年6月28日,由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變更成立。
集團旗下擁有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廣汽吉奧、本田(中國)、廣汽客車、廣汽日野、廣汽部件、廣汽豐田發動機、廣汽商貿、廣愛公司、同方環球、中隆投資、廣汽汽研院等數十家知名企業。
4、北汽(北京)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成立於1958年,總部位於北京。旗下擁有北京汽車、北汽越野車、昌河汽車、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北京現代、北京賓士等知名企業與研發機構。
以北京為中心,北汽集團建立了分布全國十餘省市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整車基地、自主品牌商用車整車基地、新能源整車基地、合資品牌乘用車等基地。
5、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部在武漢,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湖北、廣東、河南、遼寧、江蘇等地。
旗下有: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啟辰汽車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裝備公司七大事業部。
㈣ 我國最著名的汽車城在什麼省什麼市
如果非要用這個稱呼的話,那就應該是吉林省的長春市了,長春第一汽車廠,俗稱一汽(一汽大眾 -一汽豐田-一汽馬自達,還有國產奧迪目前也都是一汽生產的),中國的第一輛解放就是1957年吉林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製造出廠的,眾多的汽車品牌合資車型合作,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兒,長春一汽的影響力多了不敢說,對整個東北的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幾乎大街上覆蓋的都是長春一汽生產的車型,遍布中高低端,以前也有稱呼說長春一汽是中國汽車的長子。
㈤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這個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個是製造業的產值,另一個是製造業的質量。
如果從製造業的產值來看,目前廣東肯定是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衡量一個省份製造業是否發達,我們可以從工業企業數量,工業產值,進出口貿易等多方面去評價。
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幾個省份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些。
比如下圖的是2018年我國各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營業收入的排名情況。
2018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8491.9億元,這個規模比廣東多出了182億左右。
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目前上海才是我國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雖然廣東的製造業產值和製造業企業數量非常多,從規模上能夠排在全國第一,但是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我認為目前上海才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而上海的製造業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業門類齊全。
上海是我國工業的發祥地,製造業發展歷史比較悠久,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上海生產的很多產品門類都是非常齊全的,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一些低端產業到一高端產業都有所涉及。
第二、高端製造業比較厲害。
雖然上海的工業總產值沒有廣東和江蘇等其他省份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只能排在全國第10位,但是上海以一個市的力量,每年能夠產生出38,000多的工業產值,已經是很厲害的了,如果單純從單位面積製造業產值來衡量,那麼上海目前的單位工業產值應該是所有省份當中最高的一個。
除了單位產值高之外,更關鍵的是目前上海是我國很多高端製造業的基地,也是我國一些核心工業的製造業基地。目前上海的高端製造業涵蓋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航母製造,火箭衛星製造,潛艇製造,集成電路製造,電器製造等等,很多國之重器都是由上海生產製造的。
因此從製造業質量和影響力來看,我認為上海才是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㈥ 除了廣東、湖北,還有哪些省份也是造車大省呢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版圖不斷擴大。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加入了新能源汽車造車行列。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目前,全國各地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有哪些進展?產銷情況如何?
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總體呈上升趨勢。根據中汽協數據,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94%。《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國內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以此估算,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但是,據界面數據不完全統計,上述202個整車生產項目大部分能夠投產,而按照3000萬輛的項目規劃產能計算,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是銷量的6倍。供大於求的市場下,該如何在競爭中「跑起來」,或許會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的難題。
㈦ 中國第一個汽車製造場在哪個省
中國第一個汽車製造廠,是上世紀1953年動工興建、1956年建成投產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位於中國東北吉林省。
㈧ 中國有哪些汽車生產基地的城市
中國汽車生產基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長春、武漢、廣州。
1、北京汽車生產基地成立於2003年,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間重點規劃建設的臨空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北京市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有力的促進了北京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和產品升級,已成為北京汽車工業的龍頭引擎和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2、上海是上汽的總部。旗下擁有著諸多我們國家著名的汽車品牌。主要有上汽大眾、依維柯等,而且上汽的銷量在我們國家也是一直處於前列。還建立了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賽道。
3、廣州汽車工業集團(以下簡稱廣汽工業集團)成立於2000年6月8日,是廣州市政府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企業集團,現有員工5萬多人,主要業務包括面向國內外市場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設計與製造,汽車銷售與物流,汽車金融、保險及相關服務。
4、東北地區可以說是我國重工業最早的發展中心。長春作為一東北的一大重要城市。他是一汽的總部。1956年知道了,我們國家第一輛卡車,也就是非常著名的解放牌卡車。之後又陸續生產了我們國家的第一輛轎車,東風牌轎車和紅旗系列轎車。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最大的汽車廠之一了。
5、武漢。武漢 汽車公園是武漢汽車公園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的政府重點項目,該項目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全國工商聯及湖北省商務廳汽車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是全國汽車文化產業園示範項目、汽車主題商業地產領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