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系車在國內這么受歡迎,那德國人自己開國產車嗎
德國人的平均工資是中國好幾倍,他們一般開什麼車呢?那麼他們會開德系車嗎?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每到發工資的那一天都會非常高興。畢竟自己工作了一個月,總算要得到回報了。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要想在中國靠工資買車買房是比較難的,基本上不是高管都很難達到。而遠在西方的德國,他們的國民平均工資卻很高,並且他們的貧富差距非常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對於他們來說,買車買房不是難事。
後來我還專門問了一位德國的朋友,他表示自己買車更願意買德系車,因為德系車在本土比較便宜,並且配置也更豐厚。並且德系車的做工都非常細致,不容易出故障。而德國人買車一般都秉承著實用至上的原則,所以他們更青睞本國的汽車品牌。
❷ 德國留學海歸在國內工作待遇如何尤其是汽車行業和機械行業,謝謝。
畢業生:奧迪待遇算還可以的,月薪一萬吧。碩士。
❸ 有些德系車在中國並不受歡迎,這是因為什麼
其中平價品牌大眾更是德國的國民級汽車,其VW的標志遍布於德國的大街小巷。畢竟是德國人自己製造的汽車,肯定更加符合本國國情。本人覺得德國人購車的價值觀非常正確,首先是本土系,再次是美系日系,韓國車的質量基本和我國的國產車實在同一階的,但我國的國產車性價比要優於韓系。
德系車就佔了9個,而且全部都是大眾系列。這就足以說明,在中國,德系車依舊是一個十分強勁的品牌,人們對德系車的喜好,並沒有隨著時間,以及大眾各種負面新聞而減弱。基本上不是高管都很難達到。而遠在西方的德國,他們的國民平均工資卻很高,並且他們的貧富差距非常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對於他們來說,買車買房不是難事。
❹ 德國汽車在我國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德國的汽車之所以能夠在我國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藝,他們的技術確實相當好,不容易出現故障,所以才會在我國受到這么大的歡迎。
❺ 一個德國人在中國一汽大眾汽車負責畫圖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啊
那叫工程師,汽車這行如果撐握核心技術,工資最少每月五萬-十萬以上。
❻ 德國車為什麼在中國銷量第一
❼ 德國汽車工人掙100歐元的活,中國工人掙4.2歐元。真的嗎
這個不知道你是從那聽來的,所以真假不好說。但有一點要知道,在中國德國車最多(不算出租,重卡,公交),大眾,寶馬,別克,賓士滿大街都是,中國工人所乾的無非是組裝。而且德國是一個汽車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汽車工人工資肯定比中國高。
❽ 德國三大車企Q1財報:淡淡的憂傷
截止到北京時間5月7日清晨,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374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6萬例,被疫情橫掃過的2020年第一季度,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根據大眾、戴姆勒以及寶馬三家德系傳統汽車強企近日所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來看,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寒冬時期,而行業內有專家預測,到了第二季度,三家車企的虧損情況會繼續加重。
戴姆勒:營業收入下滑6%
根據戴姆勒集團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的銷量為644300輛,同比下滑17%;營業收入為37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62.91億元),同比下滑6%;息稅前利潤為6.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48億元),同比下滑78%;凈利潤為1.6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93億元),歸屬於戴姆勒股東的凈利潤為94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23億元)。
對此,戴姆勒掌門人的康林松表示:「疫情對全球經濟和我們公司造成了重大影響。我們在3月份主動決定停產,並很快進入了現金保留和成本管理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戴姆勒工業業務的自由現金流為負2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負177億元);工業業務調整後的自由現金流為負1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負146.22億元);在第一季度末;工業業務凈流動資金為9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15.73億元)。此前,戴姆勒擁有1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46.56億元)的循環信貸額度,但為了進一步保證現金流穩定和財務靈活性,該公司於4月初又通過一項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23.52億元)的貸款協議。
從集團核心業務上看,梅賽德斯-賓士汽車與輕型商用車在第一季度營收為23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85.47億元);息稅前利潤為5.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25億元),銷售回報率為2.2%;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為6.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41億元),調整後的銷售回報率為2.6%;息稅前現金流為負17.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負133.06億元),調整後的息稅前現金流為負12.8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負98.59億元)。
另外,其銷量數據中顯示,梅賽德斯-賓士第一季度銷量為70600輛,同比下滑15%;梅賽德斯-賓士輕型商用車的銷量則為76200輛,同比下滑22%。盡管在第一季度兩個部門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但是集團對這兩個部門給予很大的希望,集團預計表示,梅賽德斯-賓士汽車和其輕型商用車部門2020年全年的盈利水平將高於2019年。
寶馬集團:凈利潤下滑2.4%
5月6日,寶馬集團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寶馬集團實現營收23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83億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5.7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4億元),同比下滑2.4%。
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寶馬集團累計交付BMW、MINI和勞斯萊斯品牌新車共47.71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0.6%。其中,BMW累計交付新車41.18萬輛,同比下滑20.1%;MINI品牌交付新車64449輛,同比下滑23.4%;勞斯萊斯交付新車853輛,同比下滑27.2%。新能源汽車方面,第一季度寶馬累計交付電動車30692輛,同比增長13.9%。
寶馬集團方面表示,最大的負面影響預計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現,並將今年汽車部門息稅前利潤率下調至0-3%之間。
寶馬集團品牌管理委員會主席奧利弗·齊普塞表示:「很顯然,目前情況仍然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預測受到限制。我們將根據每個市場的需求逐步增加產量。目前我們正在極其嚴密地監視事態發展,以便能夠以最大的靈活性做出響應」
據了解,寶馬集團將繼續針對關鍵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來擴大其投資,預計到2025年,集團計劃在研發方面投資超過300億歐元,以進一步確立其創新領導者地位。
大眾集團:銷售收入下滑8.3%
大眾集團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眾集團全球交付量為200萬輛,同比下滑23%;實現銷售收入55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219.06億元),同比下滑8.3%;營業利潤從48億歐元大跌81.4%至9億歐元;而稅前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3.94億元)降為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3.6億元);而研發成本高達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5.66億元),同比增長2.3%,占銷售收入比重的8%。
細化到各個品牌來看,大眾汽車在第一季度銷售收入為1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54.85億元),同比下滑11.9%,營業利潤下降到4.8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83億元);
奧迪、蘭博基尼以及杜卡迪品牌在第一季度共實現銷售收入1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57.14億元),營業利潤僅為1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比2019年同期減少10.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0.4億元);
斯柯達品牌第一季度銷售收入達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7.54億元),營業利潤為3.0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51億元),比2019年減少1.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9億元);
西雅特品牌銷售額為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9.08億元),同比下滑16.2%,利潤出現48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68億元)的虧損。
在2020年第一季度唯一實現銷售收入、營業利潤雙增長的為超豪華品牌——賓利,銷售收入為6.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47億元),營業收入為56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29億元)。
對此,大眾集團方面表示:「預計2020年銷量、銷售收入、營業利潤、現金流等指標都將大幅下滑,不過為保證在未來競爭中的領先地位,集團仍然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比例。」
中國市場或成救命稻草
5月6日,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在社交軟體上表示:「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大眾汽車集團成功的引擎,當下尤為如此!疫情沖擊下,歐美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在中國,隨著抗疫取得積極成效,以及大范圍的復工復產,在剛剛過去的四月里,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在新冠疫情爆發的 10 個星期之後,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逐步恢復並於四月份取得了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的優異成績,市場份額在此期間上升了 1.7%,達到了 21%。
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接受車雲采訪時稱,中國市場在大眾集團全球的銷量佔比今年將大幅提高,預計會超過去年的水平。去年中國市場佔大眾集團全球銷量的40%。
賓士方面,根據戴姆勒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賓士第一季度在中國的銷量為13.9萬輛,同比減少20.3%,即便如此,中國市場的銷量仍然占據整個品牌全球銷量的近三成,中國依舊是賓士汽車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
今年3月份,北京賓士在所有乘用車企業的銷量排名中,進入了前五,這是豪華品牌的合資企業首次進入到銷量前五的排名中。
而寶馬汽車也將中國市場的恢復作為工作重點。2020年第一季度,寶馬汽車(包含MINI)在華銷量為116452輛。華晨寶馬也進入了乘用車企業銷量排名的前十名之中。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透露,截至目前,95%的寶馬在華經銷商已恢復營業,展廳客流日漸提升;而考慮到未來幾個月國內的市場需求將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沈陽生產基地也已恢復雙班生產。
他表示:「寶馬在中國緊密關注形勢變化,並不斷調整公司的應對策略。2月底以來中國政府的防控措施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自3月底開始,我們進入『抗疫』第二階段——『重回正軌』。」
車雲小結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疫情發展走向還尚不可知,盡管多家車企在歐美地區的工廠已經有了復工的計劃,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否順利復工仍然是個迷。
而中國市場的消費熱情正在恢復。
三家巨頭車企第一季度的財報都突出了「下滑」二字,並且大多都對第二季度表示做好了繼續下滑的准備,同時,正如寶馬集團方面表示「在危機過後,這種商業模式仍然適用於集團的未來發展」,三家集團不約而同的加大了研發投入,這也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准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