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動汽車自身的電磁輻射大嗎對乘客有什麼影響
國家目前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空前,而市場上有很多車型,包括特斯拉這樣的「良品」。但是,說到電力驅動,人們會想到「電磁輻射」這個名詞。如果小手機也有電磁輻射,大型電動汽車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對此,汽車之家說客欄刊登了車主的一篇實測文章,具體列出了電動汽車電磁環境數據。
觀看微信時電磁輻射為0.20T,微信時電磁輻射為0.45T,視頻廣播時電磁輻射最高為19.00T,是BYD E6純電動車的6.44倍,江華是iEV4純電動車的31.82倍!由此可見,手機雖然很小,但比純電動車強大得多的電磁輻射源!分別是iEV4純電動車前座、儀錶板、中心控制台、雙面門的20倍和45倍以上!手機播放微信視頻時的電磁輻射值為19.00T,是測試人員的最高值20.00T,是E6的6.44倍,是iEV4的31.82倍。
Ⅱ 電動汽車真的會有危害人的輻射嗎
2017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今年的產銷數量預計將突破百萬大關,盡管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但距離國家發布的產業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00萬輛還有一定距離。根據權威機構一項調查,73%的人認為電動車有電磁輻射,有約37%的人認為這種輻射甚至會影響人體健康。那麼,電動汽車真的會有輻射嗎?電動汽車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真正給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波長小於100nm的電磁輻射,它是一種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人體暴露在這種射線下幾分鍾就能斃命,而產生電離輻射的前提是要有巨大的能量釋放,而新能源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達不到標准。在日常生活當中,普通人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核輻射」,而至於「醫療輻射」也是在特定流程下面完成操作,影響並不劇烈。至於手機、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也並不是「電離輻射」的范疇,他們屬於「電磁輻射」或者「非電離輻射」,對於人身體的傷害微乎其微。根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關於電磁輻射電磁場的安全標准,其中電場輻射安全標准為5000V/m,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μT。也就是說,普通家電只要低於5000V/m和100μT的數據,其輻射值均在安全范圍內。測試表明,電動車的輻射遠沒有一台筆記本電腦輻射大。況且,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過程中也已經考慮到電池輻射的問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等都進行了相關的防護措施。
Ⅲ 有人說長期駕駛純電動汽車對人體有害,真是這樣嗎
隨著新能源政策的實施,許多純電動汽車開始流行,許多消費者被純電動汽車的體驗所吸引,購買電動汽車,或者因為優惠政策而選擇純電動汽車。但在這樣的趨勢下,一種關於純電動汽車的說法逐漸流傳開來,即純電動汽車具有輻射性,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不能購買和使用純電動汽車。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總結:面對謠言,正確認識相關知識,不被其牽著走是至關重要的。相信看完文章,下次看到純電動汽車對人體健康的輻射危害的信息,可以直接PASS。
Ⅳ 電動汽車的輻射真的有這么誇張嗎這件事你怎麼看
電動汽車有輻射嗎?答案是:是的!事實上,電磁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能量在空氣中傳播的過程稱為電磁波輻射。人體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吸收和溶解電磁輻射,因此並非所有電磁輻射都對人體有害。
Ⅳ 電動車輻射大不大
任何家電產品多是產生電磁輻射而已,對於這些不是核輻射,不擔心的!答輻射問題不討好,但想告訴別人些知識卻無人喝彩,本身所知有限,說服力也有待提高!1,物理學定義:溫度高於-273攝氏度(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有(紅外熱)輻射!人體就是個標準的不斷發出紅外線的輻射體,輻射存在生活中的任何個地方,所以輻射無法防!但核輻射則必須防,因為不防你會翹的!可生活中難遇到核輻射的!2,輻射就是光波!太陽光含有所有的輻射線,是大氣層的保護我們才不至於暴露在有害輻射線中而翹翹!輻射按頻率高低可以簡單分成:1,可見光(陽光肉眼可見部分)輻射。它們對人體是物理熱作用,也是說吸收它們就是在人體上產生熱量而已!我們都曬過太陽。2,頻率低於「可見光」不可見的輻射。它們對人體和「可見光輻射」一樣也是物理熱作用。就是說,電腦手機的輻射比你曬的太陽光還要弱的!而進入大氣層的太陽光中還有很強的紫外線(頻率高於可見光)存在,很多防曬霜防的就是防紫外線!3,頻率高於「可見光」不可見的輻射,它們就是所謂的核輻射了,對人體是化學作用,直接傷害人體!
-----上面的區分是因為「頻率x波長=光速」,而光速一定,所以頻率高則波長短,波長短則穿透力強!1,人體其實可以忍受一定量的核輻射射線,在量的范圍內,不會影響我們遺傳信息的正確復制,這就是我們可以到醫院照透視的原因!醫療x光儀器發出的x光就是核輻射射線的!而過量,人體就會因dna遺傳信息受損而無法正確復制遺傳信息而導致變異存在癌變可能!2,電腦等電器不會發出頻率高於「可見光」的輻射線!但不是說低頻率的輻射就對人體無害,這還是個量的問題!比如睡電熱毯,調溫太高可是會造成人體燒傷的!且低頻率環境是會干擾人體的平衡而導致癌變的可能。但低頻率環境,大概要指類如高壓變電站這樣的地方,不是數台電腦或家電可以造成的!對抗輻射的標准方法只有:1,屏蔽輻射源,一般來說鉛是最好的屏蔽體,所以核材料都是用鉛做的容器!2,屏蔽被輻射體,防輻射服裝(材料不明,但估計有鉛塗層的可能)就是這么回事!-----屏蔽是包裹嚴實的意思,輻射是光波,每秒30萬公里,一點泄露,輻射線一秒鍾就能依靠反射充斥滿某一個強度空間!-----所以那些說使用植物,防輻射孕婦裝(肯定不是屏蔽式的),輻射消除儀等等消除或防止輻射的方法都是不科學的!1,進化決定地球植物只需適合的「可見光波」參與自身光合作用,對沒用的光波則不吸收,反射掉。如綠色植物,是因為不吸收並反射綠色光波而成為我們眼中的綠色植物!電器的輻射或核輻射無疑都是不可見的,對於這些不可見的光波,植物如吸收也只是產生物理的熱作用!無法用於光合作用,大家沒看過在黑暗中生長的植物吧?!有些材料吸熱會比較強!但植物,特別是沙漠中的植物,應該在吸收熱量方面屬於比較弱的,因為就是沙漠中的太陽光讓它們變成了那麼個奇怪模樣,仙人掌無葉子其實是怕太陽曬,怕水分流失過快而進化來的!也是說仙人掌其實是防曬抗吸收輻射高手而不是吸收輻射高手,因為吸收輻射會轉化為熱量,要麼本身給曬熟,要麼就是水分流失!所以仙人掌抗輻射實在是無稽的很!
2,對於防輻射孕婦裝,很簡單,你包不嚴呵!(最近國家核電站的核心反應裝置,大致裝核燃料棒的某屏蔽裝置出現個小裂縫,但好在防範裝置有3層,輻射沒泄露的說!要知道核輻射,一條頭發絲的縫就會造成不可以估計的泄露事件的!)
3,輻射消除儀!除非是個小型黑洞,否則,如何讓消除輻射?!消除核輻射,一般都是把給輻射的土層弄起來運走填埋吧!----------允許抄摘,但需註明----------
Ⅵ 新能源汽車有輻射嗎
答案是:有!下邊咱們就通過幾組數據來看一下這樣的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傷害:
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認為,磁場輻射安全標准為 100 特斯拉。只要在100 特斯拉以下的電磁輻射,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根據檢測,生活中常用的筆記本電腦的輻射為10.69 特斯拉,手機看視頻時的輻射為18.37 特斯拉,電吹風後部為 9.32特斯拉,插線板的輻射為 2.97特斯拉,微波爐面板為19.78 特斯拉。這些家用電器在工作的時候輻射遠遠低於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警戒值,所以人們每天使用電器辦公、娛樂、生活,根本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以普通常見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對充電樁的電磁場輻射進行測試結果是:充電樁工作時的電磁輻射大約為4到5特斯拉,充電槍頭與汽車充電插口的輻射為5到6特斯拉。在行駛的過程中。測得的結果顯示平均輻射值普遍低於4特斯拉,輻射值大小會和電池容量,續航里程等參數相關。為啥新能源汽車輻射值要低於家電呢?因為輻射是可以屏蔽的。只要使用一塊金屬板或者一個鐵絲網,就能把輻射給「囚禁」起來。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輻射值遠遠低於家用電器,是因為它的防護措施做得好。動力電池外面全是密閉的金屬板,既起到了保護電池電芯的目的,又起到了防止輻射外溢的作用;電機也是用金屬板全部封閉的。所以,新能源汽車輻射很低,就不足為奇了
Ⅶ 純電動汽車輻射大嗎
輻射很大,車子瞬間起步加速時產生幾百安培的交變的電流,產生很大的電磁輻射。
Ⅷ 電動車大充電器輻射有多大,是手機輻射的幾倍
電動車充電是工頻輻射。手機輻射是射頻輻射。兩者不好做比較。
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應該是手機輻射更大一些。
不過都不必擔心,生活中接觸到的這些輻射,都是很普通的非電離輻射,輻射能量太低,對人類是不產生有害影響的。
Ⅸ 新能源車下面的厚電池對人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電動汽車使用的是直流電,為這種方式定義除電磁輻射本就是錯誤的;因為直流電的傳輸方向固定則變化周期無窮大,理論上頻率為零;直流電會產生磁場但卻是恆定的磁場,而不是電激勵產生電磁輻射。
電動汽車相比諸多電子設備對人體的影響一定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正常人一天打幾個電話或者面對電腦工作的時間過長,其一天接收的強度幾乎是駕駛或乘坐電動汽車N年。
Ⅹ 電動車有輻射嗎
有輻射,但是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計。電動車產生的輻射用電磁輻射來表示,它屬於非電離輻射中的一種。其實電動汽車電磁水平遠低於常見電器,輻射值遠比普通筆記本還低。
其實汽車上也有很多類似電機類的零件,比如發電機、起動機、空調鼓風機、散熱風扇、點火線圈等,而這些零件工作時會向四周發射電磁波,所以汽車也就成了一個輻射源。
由於電動汽車是以電能作為驅動能源帶動電機工作的,它攜帶的動力電池內儲存著幾十度電,自然是會產生一些電磁輻射的。電動汽車的輻射值是低的。
根據權威機構測試,輻射的數值不僅遠低於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認定的磁場輻射的安全標准 100μT,而且比電腦、手機、吹風機等家用電器的輻射還低,根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