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享一下愛車奧迪e-tron的深度試駕體驗感受!
非常有幸繼場地試駕以及冰雪叢林越野體驗之後,能又一次得到奧迪的垂青,拿到長測車深度感受e-tron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 試駕活動帖子傳送門: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fafc6efdca2c74b2/86105198-1.html
苗條纖細的鑰匙
在整備車間清洗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去親密接觸了
自己動手清潔內飾
擦車是跟車間建立感情快速熟悉起來的捷徑
裝好行車記錄儀,保證長測期間車的安全
上一組出浴照
雖然是低配車型,氣勢一點也不弱
接車里程1057,續航303,上一位車主的能耗是27.4kwh/100km
清零,開啟我的體驗
無線carplay超級方便,如果手機需要充電直接插線,可以做到無縫銜接
有反饋的觸屏手感很贊,但是在carplay界面沒有震動,屏幕清潔就是黑屏,觸摸屏確實是指紋收集器[偷笑]
車位滿滿當當的
停回家裡車位,平時覺得寬敞的車位瞬間就變小了
日常采買,帶娃小菜一碟
一購物車東西進去就這么不起眼
拿到車開了47.3公里,續航里程卻掉了83公里,而平均能耗只有23.7也比之前的27.4還要低,感覺有點蹊蹺,開始排查問題
首先檢查胎壓
調整到廠家建議值
檢查胎壓都時候發現了e-tron安靜的小秘密,有聲學結構的厚實輪拱內襯,為消除路噪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夜過去,發現續航又回復了25公里,相當於之前開了47.3公里掉59公里,誤差11.7,這下感覺好接受多了
五一假期中的值班路上開出來的長測期間最低能耗19.1,沒有擁堵的環路果然是刷低能耗的寶地,隨著最新記錄的誕生,續航里程也回歸了正常,行駛里程和顯示續航里程基本一致,誤差在4公里,並且之後也保持在這個范圍附近,一直比較准確了, 猜測除了電腦計算能耗需要足夠的里程適應新的駕駛邏輯,也跟胎壓有一定關系, 所以建議大家不管開什麼車,駕駛過程都要勤關注一下胎壓情況
特別巧合的停在了兩個老Q5中間,相比Q5經典的圓潤外觀,e-tron特別有一種承前啟後的感覺,既典雅又現代
舒適模式下空氣懸掛處於中間位置,窗線高度比Q5高5-6㎝
對後排很友好的設計,靠背角度和腿部空間都很舒服,裝上兒童安全座椅也輕松無壓力
幾乎純平的地台大大提升了便利性
每次關閉啟動撥鈕,系統會提示充電預約計劃和空調計劃開啟,正趕上5.2的33度熱浪,提前自動打開空調讓用車舒適度有了極大的提升,這又是一個電車的優勢,以前的寶馬X1也有這個功能,但是因為不支持遠程啟動發動機,就只有駐車通風而不能開啟空調,效果就大打折扣導致這個功能雞肋了,還不如提前開門散熱來的快
在即將出現里程焦慮的時候,e-tron還提供里程模式
可以自動控制,讓里程最大化,似乎是比節能模式更加極端一些
充電目標設置可以自定義充電計劃,還可以在地圖里關聯定位,自動啟用設置
設置合理的目標電量可以幫助保護電
去薈聚遛娃順便感受一下號稱北京最大的公共充電站
沒想到開局就是地獄級難度[流淚] 油車占樁車位小
電車充滿不離樁,占著電樁不充電
充電線不夠長
用盡洪荒之力,就差一厘米插不上
只好再費九牛二虎之力挪成車頭朝里的姿勢
掃碼,充值,開始充電,然後發現悲劇了,充電樁沒電壓
指示燈也顯示沒充上,地下二層一共十幾個30kwh直流快充我換了7-8個,折騰了兩個多小時都沒充進去,無論新舊國標全是沒有電壓,真是心態爆炸[抓狂]
最終在輾轉了10跟充電樁後,在新國標7kwh交流慢充樁上順利開始充電,此時距我進停車場已經超過了4小時[流淚][流淚]簡直欲哭無淚
e-tron的充電介面還是很有高級感的,也很智能,插著線不能掛檔,不能移動,儀表盤會提示, 拔了線蓋子會自動關閉,避免開著蓋子上路狼狽尷尬的場面
自動激活了預設充電設置,充滿時間令人絕望,隨緣充吧,盡量充完充值資金就得
在感受過充電艱難的弱小無助後, 用8小時換來了3.5小時有效慢充時間,花費50元,得到100公里續航 [大哭]
在地獄般的充電之旅小小地回了口血後,e-tron又帶著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大興野生動物園,最後薅了一把高速免費的羊毛,也體驗一下高速工況, 和市區行駛一樣,行駛起來安靜沉穩,動力響應積極,在高速上超車提速特別有信心,就是需要不時的關注時速,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超速。 主觀感受上從80公里到120公里行駛噪音,無論是風噪還是路噪,都沒有明顯的提升,所以必須時刻關注儀表時速。好在導航也會特別貼心的在檢測到限速牌之後,結合車速做出是否超速的提示。我沒找到這個提示在哪關閉,即使把導航語音和駕駛輔助語音提示全都關掉,它仍然會在你超速的時候做出請減速慢行的簡單提示,但是並不會報限速多少呢,感覺這個級別的提示還是比較人性化,並且不招人煩的。 還有就是奧迪安全碰撞預警,在高速行車上也讓人覺得心裡非常踏實,當前車減速,並且我車的速度偏高,快速接近前車時,儀表盤會彈出一個碰撞預警的提示,聲音非常的柔和,不會嚇到司乘人員。而如果駕駛員不及時採取制動措施的話,系統也是會自動幫忙剎車的。不過這一項功能還是不檢測為妙,風險太大。在場地試駕的時候,可控風險的環境里也體驗過這個碰撞預警的高級了[嘻嘻]。
這就是最終的駕駛里程,在5天的時間里開了261公里,都是日常天天用車的場景。 總結一下: 這輛車給我的感覺還是非常好開的,整體是沉穩舒適的風格。 懸架系統方面, 空氣減震的濾震非常好,跟我的S4相比,感覺每天走的同一條路都更加平滑了,對乘坐者更是非常友好,後排乘客感覺到路面的震動,相對駕駛者來說有更加明顯的過濾和削弱。 不過在支撐性方面就稍顯不足了,畢竟這輛車自重太大,有2.6噸以上,在剎車點頭的時候,盤橋掉頭側傾的時候,還有慢速通過減速帶之後,它的減震阻尼都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體重,會有多餘的晃動。 再加上為了讓如此巨大的體重能夠剎得住,奧迪為這輛車配備了非常強大的剎車系統,而且非常靈敏,如果是頻繁堵車一腳油門一腳剎車防止加塞狗的工況下,會有點不好掌握而無法讓車輛平順,而如果稍微拉大車距,並且預判前車的動態的話,只要是保持行駛,哪怕再慢都可以僅僅依靠使用動能回收系統和輕觸剎車,就讓車輛開得非常的平穩舒適。 動力方面 儲備非常的充足,在全部的用車區間裡面,我幾乎沒有讓車輛的功率超過75%,只有一兩次紅綠燈排第一彈射起步才讓功率滿載。在這里也不得不誇一下奧迪為駕駛樂趣准備的彈射功能,讓這一輛以居家舒適為主的車好玩兒了不少。無論是市區路況還是環路亦或是高速中途加速方面,電車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不需要降檔,不需要拉轉速,不需要等渦輪建立壓力,只要一腳電門下去,車就可以隨著你的動作迅猛的竄出去,無論是超車並線還是在車流中穿梭都非常的得心應手。 轉向方面。 轉向手感仍然不太好,在低速的時候和高速的時候,方向盤轉起來感覺力道還算比較均勻,但是在這個中低速40公里左右的情況下,初段感覺比較飄,沒有什麼回饋感,可是車頭還是會跟著走可以說不失精準,但是稍微轉向角度大一點,他的阻尼又會來的比較突兀,線性差。相對各種模式來說,方向盤設置在舒適或者自動的時候,整體感覺沒有什麼違和感。方向盤和車頭的比例也比較好比較精準,但是手感和阻尼還是不太真實電子檔比較重,跟車輛缺乏溝通。這樣的模式讓駕駛變得更輕松,但是在運動性方面還是會打一些折扣。這樣的調教也比較符合這輛車的調性吧,輕松舒適 車載娛樂方面 無線carplay連接非常的快,系統菜單反應巨快,比B9平台的系統都要快,震動反饋感覺也很好,有點物理按鍵的感覺, 音響系統也非常的贊,哪怕這是最低配,沒有選配BO音響,它的音質音色還有功率也非常的足夠。讓我感覺他的聲音單元就好像跟bo音響用的是一樣的單元,而且我非常懷疑他甚至連功放都是有的,不過並沒有捨得去翻找,因為可能會需要扒開後備箱內飾板才能看到那個功放。 另外就是做工方面繼承了奧迪一如既往的精緻,用料和裝配都是行業標桿。但稍顯遺憾的就是最低配車型座椅的用料感覺不夠細膩,雖然有比較禁臟,比較耐造的好處,但是跟車廂整體的高級感有一點違和。還有整車既配備了全車10雷達,也配備了360影像,可以說硬體已經足夠了,但是並沒有給到自動泊車這個功能,如果廠方能夠不是為了區分高低配,而把這項功能作為全系標配的話,我認為就更好了,畢竟對廠方來說幾乎沒有成本的提升,但是對於用戶來說用車便利性會極大的提高,畢竟這輛車尺寸還是比較大的,在日用停車方面對於駕駛技術並沒有很熟練的人來說,壓力還是蠻大的。 充電方面 這就要吐槽一下了,在大力推廣電動車這么多年之後,公共的充電設施仍然有這么多的不完備,在大家使用充電設施的習慣上,仍然有這么多的陋習,使用者並不能很好的為他人考慮。導致在公共場所下這些充電樁的利用率並不好。 最後我覺得e-tron對於日常家庭使用來說真的是神器,舒適,安靜,平穩,有質感,空間大,如果有自己的私人充電樁整個用車體驗應該會非常的愉快而完美。 碼字不容易,向版主申精[嘻嘻][抱拳]。 也歡迎各位車主和准車主一起探討各種駕駛感受和使用經驗[握手]。
② 對談奧迪A6L車主:聊一聊,那些打動你的關鍵瞬間
奧迪A6L,一款非常具有符號意義的車。
也許正是因為它的影響,豪華C級轎車陣營才成為國內最具備市場指標性的車款。
很多人對奧迪A6L的印象,是由圓頭圓腦的C5那代開始,逐漸壯大於改成大嘴的C6一代,並持續至C7;「穩重、低調」一直是C5、C6以及C7這幾代車型的「官方」印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18款奧迪Q7,說說1萬公里用車真實感受
哈,都說有個好標題能夠吸引更多目光,但想想寫這篇文章的真實出發點是把我買車用車的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車友或者即將成為車友的你們,所以標題還是要簡單直給。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先說說車主本人,80後男性,19年本齡18年駕齡的A本老司機,開過國產、合資、進口車也不算少,總里程沒有100萬也有80萬了,所以自詡對市面上大部分車還是有一些淺顯的了解。再說說選車心路歷程,作為曾經的Q5車主,對奧迪品牌的「中庸」和性價比尤為贊許;在闊別奧迪品牌和SUV3年後,家裡此時有兩輛轎車,無論家用還是日常代步都需要一輛可以帶給你安全感但又相對實用的SUV,假期可以輕度撒個野,偶爾可以草原高原浪一浪,上下班皮實耐用油耗相對友好。明確了需求,接下來就是框定范圍,和壇子里多數人一樣,Q7、X5、GLE320、XC90老幾樣選一。著實各論壇泡了有一陣子,對這幾款車型也算是各種學習了解,簡單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選車時間2019年8月,購車9月,參考款式都是2019年之前的首先排除了平行進口車,TJ港水太深,沒有資源沒有朋友我就不去冒險了,況且進口車質保和維修還是要有保障,要不真出了問題這高零整比的車能讓你哭死(具體案例見下文)X5:首先新款的X5絕對是這幾款里顏值第一,之前總被吐槽的內飾也提升了幾個檔次,卓越的駕駛感堪稱百萬級別王者;但是!換代的代價大家都懂,20T排量70出頭的車價落地就80多,全北京不加價就算優惠了,超支太多,無奈PASSGLE320:當時的行情是老款優惠萬20T車型70左右,新款不優惠還沒現車;說實話如果X5和GLE都是同排量價格相近的話,我會選賓士,豪華感和優質的做工甚至超越了更高級別的凱宴(個人觀點勿噴)。但毫不糾結的原因同X5,20T車型帶著2噸多的自重還是有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差點意思XC90:說實話這是我都沒去看車試駕就放棄的一款車,各位關注的朋友可參考各大網站的評測視頻,幾個突出的問題可以關注。優點突出,主動安全性和環保材質的大量應用,同時整車優惠幅度之大令人乍舌;缺點明顯:20T雙渦輪增壓和變速箱的匹配還差火候,整車隔音效果同級別最差,越野性能同級別最差,簡單的說擺在那看是好車,開起來就原形畢露(不是車黑,謹代表個人觀點)最後說說Q7:我承認最先看的是Q5,新Q5L加長是亮點,後排乘座空間和質感明顯改善,但是發動機分了高低功率,並且引以為豪的誇戳沒有了!對不起我接受不了沒有靈魂的奧迪;真是有點機緣巧合,那時候的Q7海外已經發布新款非換代產品,大家都知道這款Q7的銷量大不如前,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的以往的霸氣和商務范,變得更加年輕和運動化。當銷售告訴我20T車價50多落地60,30T車價60多落地70的時候,並且看到白色現車還是加裝黑兩包的效果後,真的是一見鍾情了;找了做線上購車平台的朋友,比店內總監價格低了2個點,並且免了強制裝飾,京牌置換貸款全下來70以內,當天看車試駕交定金回家等貸款資質審批,也真是神速了。。。車斷斷續續開了半年多了,里程也過萬了,剛做完首保,在壇子潛水這么久覺得是時候分享下用車真實感受了油耗:日常北京駕駛,60%快速路,40%市區擁堵路段,綜合從12降到了不到11,當然有疫情期間路面壓力減少的原因,如多市區駕駛12-13比較正常,高速按限速跑油耗在10左右動力:如果預算夠建議30T別猶豫,雖然是上一代機械增壓發動機,增壓同時消耗部分動力,但3.0排量打底起步、超車及高速巡航都底氣十足。當然這種2噸以上的車你想起步竄一下有推背感還是得掛S檔,D檔不心疼油錢的地板油也不差,渦輪沒有遲滯感,120公里掛S輕給油也能竄一下。想買車的真的推薦去店內試駕一下,每個人對動力的夠不夠理解不一樣,自己覺得好就是好。稍微延展一下,曾經郊區輕度越野爬坡和交叉軸,3.0的機器吼一聲真的是動力隨叫隨到,不知道2.0是否還是這樣?比較突出的幾個點:1、隔音絕對是亮點,雖然黑亮包的輪胎從255R19升級到285R20,但是胎噪風噪以及發動機噪音進到駕駛艙都控制的不錯,各種路面的慮振傳遞進來的也很少,有駕駛豪華轎車的質感2、視野極佳,操控性比較中庸;高坐姿的前視野和寬敞的A柱視野讓你開起來有更好的安全感,方向盤握感和回饋感很奧迪,簡而言之就是不像開個大車,即使對女性而言也很輕松;但有一點是因為285寬胎帶來隱藏風險,在不平整路面時一定要雙手緊握方向,因為路面顛婆回饋會引起方向突然微調,剛開始非常不習慣3、沒有所謂的燒機油現象,也未出現天窗儀表盤等異響的狀況,可能RP比較爆棚;入門級原車音響質量一般,後改裝4門音響加功放有所改善,非發燒級夠用4、底盤不帶升降,雖四驅能力強大,但通過性未做深度測試,一般路況輕度越野足夠從容面對,坐在車里信心十足5、安全性較好,去年底五環走神追尾一小轎車,前車尾杠碎裂,後備箱輕度變形,我車前中網有拳頭面積破碎,前唇小變形,大燈無破損,雷達有異常報警,維修價格居然近3萬。。。(買平行進口車的朋友維修成本請三思)想到的先這么多,歡迎拍磚
32還是36色氛圍燈,車內布局合理,科技感十足,中控屏不支持觸摸並且尺寸太小,但清晰度極佳
④ 2020奧迪Q3,45 TFSI時尚動感型,分享3000公里用車感受
剛提車回來的樣子,乾乾凈凈小夥子一枚~
優點:外觀時尚年輕運動,內飾採用最新設計語言,兩塊兒大屏科技感十足B格滿滿。座椅包裹感十足,很舒適。發動機動力充沛,即使80-120k,h依然有推背感。變速箱換擋積極且平順。底盤有韌性,路感反饋還算清晰。懸掛總體偏舒適。隔音中規中矩,沒有掉隊B&O音響加持(但我的耳朵聽不出它的優勢[流淚]),氛圍燈30色可調。槽點:發動機渦輪遲滯明顯。檔把太丑,鑰匙太low了。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您是年輕人,追求動力,至多有一個寶寶,那買他就完了!不會讓您失望!空間動力顏值都在線。如果您追求成熟穩重,或有了兩個寶寶,那我認為舒適和大空間才是您的選擇目標,Q3推薦值就沒那麼高了。
補充一點,油耗!開了這么久,經歷過鋪裝路面,輕度越野,高速,高速堵車等等情況,油耗大約維持在10個左右。不知保養過後能否降低一些。以上就是我的用車小體驗啦,大家有啥疑問或想法非常歡迎私信我或在下方留言,日後將繼續更新用車中的發現和感受。
⑤ 確實是個很難得抉擇,奧迪Q5L深度對比寶馬X3誰更適合你
不少消費者在年少時就有了一個「豪車夢」,畢竟大多數人都拒絕不了豪華品牌的魅力。所以當事業成功後,一輛能夠讓全家人坐得舒舒服服,且綜合產品力不錯的豪華品牌汽車就顯得讓人難以拒絕了,很多豪華品牌都推出了中型SUV,看中的就是這塊市場。
而Q5L,雖然它不完美,但確實是在30-40萬級別開起來最干凈清爽、最有樂趣和激情的一款SUV,更加適合對駕控有需求的用戶。X3的產品力更加均衡,並且外觀和內飾更加精緻,似乎也更能收到用戶的喜愛。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品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⑥ 奧迪Q2L,5000公里用車感受,不拘一格,潮流之選
春節前吧,因為我跟媳婦兒倆人兒的工作地點有點兒南轅北轍,所以想去看一台適合女生開的小兩廂車。最初是打算在寶馬mini和奧迪A3之間選的,看了兩圈下來,媳婦兒相中了A3的喀納斯綠兩廂運動版,說實話,那顏色我感覺我駕馭不了,但是女人買車嘛,無非就是造型、顏色,至於動力啥的,基本可以忽略了後來盤算盤算去奧迪4S店裡訂車的時候呢,一進展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台珊瑚橙的奧迪Q2L,當時我那外觀控的媳婦兒就走不動了,說什麼也得看一看這台車,沒轍,找來銷售,打開車門進去一看,感覺跟A3一模一樣,配置啥的也差不多,媳婦兒說,要不買這個吧,好看好看!這是唯一的理由得,問了銷售得知,Q2L也在促銷搞活動,裸車降4W多,那還說啥呢,當天就定下來了。可謂是雷厲風行的典範了!年前提車,過年老家一趟來回,再加上春節期間的來回奔波,目前已經5300公里了,怎麼說呢,優缺點都有,上圖說話吧!
這張是遠光燈效果
總結一下開了這么長時間的優缺點吧,優點:1、車子小巧玲瓏,外觀顏色、造型很好看,比較適合女司機;2、奧迪1.4T的發動機動力還是很強勁的,在高速上超車啥的也不費力,不過沒試過開空調,等天暖了開空調試試,希望不要太肉;3、油耗低,目前我車綜合油耗顯示6.9,比我原來的蒙迪歐少了一半。缺點:1、車內儲物空間不算多,特別是中間區域,手機都沒地方放;2、高速胎噪比較大,跑到120的時候,基本就覺得有點吵了,我前段時間噴了個底盤裝甲,目前還沒上高速,不知道具體效果如何。總的來說,我把這台車定位為一個適合女生在城市裡開的小型CUV,這樣的話,個人感覺這台車的配置啊、動力啊是完全能夠勝任的,還是一款不錯的車的。
⑦ 兼顧舒適和操控,運動豪華B級車別錯過全新奧迪A4L
「奧迪A4L太戰鬥了!S4附體?!愛啦愛啦!」朋友微信發來三句話,用了三個感嘆號。我們用一天時間,將長軸豪華運動轎車試了個遍,3系、XEL、CT5、TLX-L和近來大熱的A4L。
運動豪華首選3系?老黃歷了!朋友對比試駕後傾心全新奧迪A4L,後者也因為操控上有了長足進步,綜合表現超強,被很多車評人、車迷、消費者戲稱為「奧迪3系」。
圖中紅車為致雅型。
文|大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